解析:「世界第三極」地質、氣候那些事

2020-10-13 科學導報少年科學

喜馬拉雅山脈高大而雄偉,聳立於青藏高原南緣。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是世界第一高峰。5月27日,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隊員登頂「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為珠峰「量身高」。新華網邀請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白玲、張強弓、鄔光劍、工程師王忠彥圍繞青藏高原的地質地貌、氣候變化、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進行講解。

  《珠峰金頂》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王忠彥 攝

  隨著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持續碰撞,亞洲大陸內部「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不斷隆升。「青藏高原的形成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包括大洋俯衝,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之間的相互碰撞,還有印度大陸板塊的深俯衝,可以說青藏高原的隆升,見證了一個滄海桑田的劇變過程。」白玲表示,青藏高原主體從遙感圖上看是非常平緩的,但是在邊界地區有很大的變化。不同的地貌特點主要取決於不同塊體之間的接觸關係,另外河流侵蝕、地震、冰崩、滑坡等自然現象的發生,多種因素都會使地貌發生不同的改變。

  談到珠峰的氣候特點,張強弓表示,因為珠峰位於亞洲中部,夏季主要受南亞季風影響,冬季主要受西風急流影響。兩個季節是交替影響的過程,所以珠峰氣候特徵季節差異非常顯著。夏季溫暖,且降水較多;冬季寒冷乾燥,且風較大。

  同時,珠峰也是全球氣候變化的典型代表地區。隨著全球變暖,氣溫上升,珠峰地區比整個北半球增溫幅度大。張強弓說,「在高山地區增溫幅度一般要比內陸平原大,這是現在科學家的一個共識。」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上的冰川整體表現出加速虧損的狀態。」鄔光劍表示,冰川消融加劇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氣溫的升高。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青藏高原南部,如喜馬拉雅山地區、南亞地區有很強的人類活動,這會排放大量的黑碳等吸光性汙染物,黑碳會被季風搬運到喜馬拉雅山,甚至青藏高原的內部,沉降到冰川上。黑碳的沉降會導致冰川表面反照率降低,更容易吸收太陽輻射,從而加速了冰川的消融。冰川是固體水資源,冰川消融會導致固體水資源縮減,且導致一些不確定的後果,比如說冰川末端的冰湖很可能會出現潰決的風險。

  《珠峰旗雲》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王忠彥 攝

  由於珠峰地區南北坡降水量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觀。南坡還有森林和灌木叢分布。北坡主要是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木這些生態景觀。關於珠峰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問題,王忠彥說,在珠峰地區的南坡森林和灌木叢中,存在著許多大型的哺乳類動物和食草類動物;在北坡也有許多獨特物種。保護珠峰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對於整個珠峰地區的生態平衡來說非常重要。「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最好辦法就是人類儘可能少地幹擾它。」王忠彥表示,人類應該讓整個生態系統自己平衡。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地球第三極」地質構造的神秘面紗即將揭開
    新華社北京2月25日電(記者 謝登科)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壽嘉華25日在此間說,歷時5年的新一輪地質大調查,即將揭開被譽為「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地質構造的神秘面紗。  壽嘉華在全國地質大調查5年成果會議上說,從1999年起,來自全國24個省份的上千名地質工作者開始了向巍巍高原的最後衝刺,他們常年奮戰在雪域高原,取得了一批重大地質成果,全球性的板塊漂移、碰撞過程與機制、環境響應機制等重大項目已經破題。新發現數條具有重要意義的蛇綠巖帶以及超高壓變質帶,基本查明了青藏高原的地質構造格架。
  • 「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除了北極、南極,還有個「第三極」:世界的高級青藏高原
  • 偉大工程——在「世界第三極」頭上動土,壯哉
    朋友們,看到題目,您也許會有疑問:這個在「世界第三極」頭上動土的偉大工程,究竟是什麼?先別急,既然題目中出現了「世界第三極」,我們就先來看看,世界第三極究竟是什麼?「世界第三極」是青藏高原,而青藏高原上出名的是珠穆朗瑪峰,她的美景,正如上圖中所展現的一樣不可思議,然而引人入勝的同時又危機四伏
  • 中國正穩步推進「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
    中新網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所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陳發虎院士說,隨著綜合國力提升,中國「第三極」科學研究領域已處於世界領先的主導地位,「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國際大科學計劃正在穩步推進中。
  • 「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主題邊會在西班牙馬德裡氣候變化大會...
    會上,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中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以及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等國內外科研單位的有關專家圍繞「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國際大科學計劃構想與進展」「南北極與全球氣候變化」「第三極的環境與全球氣候變化」等主題進行了介紹和交流。
  • 院士科學家進校園 | 親近地球三極 走進科學世界
    「地球三極」又蘊藏著什麼科學奧秘呢?一起到市金禧中學,聽聽中國科學院大氣所研究員高登義教授「親近地球三極」的專題科普講座,揭開「地球三極」的神秘面紗。高登義教授是中國科學院大氣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也是我國第一個完成地球三極科學考察的研究人員,曾40多次赴地球三極進行科學考察。
  • 犛牛背上的地球第三極
    就連犛牛的糞便也是高原上最寶貴的資源之一,在樹木匱乏的地球第三極,幹牛糞是藏族人生活中最好的燃料。正是像這樣無處不在的聯繫,讓犛牛成為了生活在地球第三極上的藏族人最好的夥伴。而犛牛與藏族人在高原上為伴的歷史,也幾乎貫穿了地球第三極的整個文明歷程……在流傳於地球第三極的古老創世神話中,人們認為宇宙中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都是犛牛身上的各個部位演化而來。
  • ...緊根作「中生代以來的青藏高原:從新特提斯洋到第三極」學術報告
    2020年11月13日下午三時,我院邀請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戴緊根教授在J6-530報告廳作「中生代以來的青藏高原:從新特提斯洋到第三極」學術報告,報告由常象春院長主持,我師生百餘人參加。戴緊根教授主要從事新特提斯洋演化和高原隆升與剝落過程研究,先後20餘次赴青藏高原開展野外地質工作,獲第十一屆青藏高原青年科技獎、朱訓青年教師獎以及國土資源科學獎一等/二等獎。
  • 地球「第三極」的未來水資源
    地球「第三極」的未來水資源喜馬拉雅山脈。喀拉崑崙山脈。興都庫什山脈。亞洲高山的名字讓生活在遠方的人聯想到冒險,但對10億多人來說,這些名字是他們最可靠的水源。這些山脈中的雪和冰川包含了地球極地冰原之外最大的淡水量,這使得水文學者將這一地區稱為「第三極」。世界上七分之一的人口依靠從這些山區流出的河流來獲取飲用水和灌溉作物。
  • 世界第三極正加速融化
    當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在南、北兩極時,卻忘記了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的現狀。隨著世界屋脊冰川的不斷融化,深埋地下的病毒重見天日,珠穆朗瑪峰上不幸的登山者屍體也才慢慢從冰川中顯露出來。而由於氣候導致的冰川融化,這些屍體正在從冰川中暴露出來。尼泊爾登山協會前任會長表示,由於全球變暖,冰蓋和冰川正在快融化,登山協會已經帶回了一些近幾年來喪生的登山隊員的屍體,而那些更早以前喪生的登山者的屍體也隨著冰雪的消融慢慢出現。
  • 中科院青藏所攜手蘭大深耕高原:培養泛第三極研究人才
    11月15日,蘭州大學三極高峰科學論壇暨中國地理學會、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所「珠峰創新獎學金」捐贈儀式在蘭州大學舉行。該獎學金將面向蘭州大學本科生,總金額100萬元,旨在發掘青藏所和蘭州大學聯合培養且致力於第三極、泛第三極研究的優秀學生人才,為之儲備優秀青年人才。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地球第三極,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泛第三極環境研究正不斷拓展和深入,並從填補空白、理論提升階段,向全面發展、國際大科學計劃方向化轉型。
  • 中科院青藏所攜手蘭大深耕高原:培養泛第三極研究人才
    該獎學金將面向蘭州大學本科生,總金額100萬元,旨在發掘青藏所和蘭州大學聯合培養且致力於第三極、泛第三極研究的優秀學生人才,為之儲備優秀青年人才。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地球第三極,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泛第三極環境研究正不斷拓展和深入,並從填補空白、理論提升階段,向全面發展、國際大科學計劃方向化轉型。
  • 「地球第三極·西藏新名片」驚豔亮相 西藏正式邁入大品牌時代
    演出由藏族著名舞蹈藝術家萬瑪尖措傾力打造,不僅對地球第三極壯麗的山水風貌、瑰麗人文底蘊進行了抽象解讀,也從視覺、聽覺、精神層面演繹了地球第三極品牌精神內涵,給予觀眾一次滌蕩心靈的品牌極淨之旅。  以開放的視野構建發展格局,通過「地球第三極」品牌建設,努力在世界範圍內標定西藏坐標。
  • 研究揭示第三極地區擁有全球最潔淨環境條件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重慶大學的研究人員聯合發表在《地學前緣》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揭示,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第三極地區擁有全球最潔淨的環境條件。" 新的研究首次從雪冰 - 大氣化學角度闡明了第三極是全球最潔淨的地區之一,研究成果為推動第三極地區環境保護提供了新的科學數據支撐。" 論文通訊作者、重慶大學副教授遊超告訴《中國科學報》。第三極地區毗鄰全球人口最稠密且發展迅速的地區,其環境狀況一直備受科學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
  • 地球第三極
    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境內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有11座,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就位於西藏,青藏高原又被稱為除南極、北極以外的「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高聳入雲的地勢,年輕而龐大的高原塊體,複雜多變的地形,高寒而又特殊的氣候,獨具特色的生態環境,使它成為地球上獨特的自然地理單元。
  • 世界上除了南極和北極,還有個「第三極」,但不是珠穆朗瑪峰
    眾所周知,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上,存在著兩個極,分別是南極和北極。南極和北極就聽得多,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世界上有個地方被稱為「第三極」,這個地方不是珠穆朗瑪峰,而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之所以被稱為第三極,是因為它是世界上的「高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就在青藏高原,它也是我們中國和尼泊爾的天然國界。
  • 《第三極》總導演曾海若領銜再起大製作央視大型紀錄片《極地...
    原標題:《第三極》總導演曾海若領銜再起大製作央視大型紀錄片《極地》即將推出   《第三極》總導演曾海若,製作團隊五星傳奇與央視聯手再創新作《極地》,再次聚焦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全新視角講述藏地傳統與現代交融,西藏與世界互動的故事,探尋其成為全世界心靈家園的內在精神。
  • 離天空最近的地方——地球第三極
    那你知道,世界上離天空最近的地方是哪裡嗎?我們所居住的地球,表面積大約5.1億平方公裡,但只有1.5億平方公裡是陸地,且平均高度在875米。地球第三極位於北緯25°—40°之間,平均海拔4000米,是地表海拔最高的高原。如果把對流層頂部看做是天空的高度,南北兩極距離天空約8000米,赤道距離天空約16000米,地球第三極距離天空僅有5000多米。
  • 蘭州大學三極高峰科學論壇暨「珠峰創新獎學金」捐贈儀式舉行
    獎學金的設立,旨在進一步促進青藏所和蘭州大學的深度科教融合,發掘青藏所-蘭州大學聯合培養且致力於第三極、泛第三極研究的優秀學生,傳承「腳踏實地、勇於探索;協力攻堅、勇攀高峰」的青藏科學精神,推動泛第三極科學中心的高水平建設,持續產出用得上、有影響、留得下的重大成果,服務國家西部高質量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
  • 大型西藏紀錄片《第三極》(在線觀看)
    中國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大型涉藏電視紀錄片《第三極》由五集電視紀錄片和一集花絮片組成,每集46分鐘。全片借「第三極」這個地理概念,重在講述青藏高原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故事。全片近40個故事,以自然為背景,以人類活動為中心,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展現青藏高原上的生命之美和人們的祥和生活,反映藏族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傳統生活方式得到延續、以及自然環境得到保護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