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一則噩耗傳來:我國著名材料學家陳創天院士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10月31日9時57分在北京溘然長逝,享年82歲,遺體告別儀式將在11月4日上午舉行。
陳創天院士是我國著名的材料學家,1937年2月18日生於浙江奉化鬥門頭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隨後成為了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員,專攻光電晶體方向,在2003年,陳創天先生當選中科院院士。
陳創天先生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光電功能晶體材料」,光電功能晶體能對光波進行頻率、偏振、幅度等性質的調控,被稱為「光學半導體」,在國防、醫療等領域具有重要作用,陳創天院士在1976年提出了晶體非線性光學效應的陰離子基團理論,在國內外學術界得到了高度評價,已被成功用於指導新型非線性光學材料的研究。
據相關資料,在1990年,陳創天先生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研製出了能被用於製造深紫外雷射器的氟代硼鈹酸鉀晶體(KBBF),氟代硼鈹酸鉀晶體(KBBF)是一種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能將雷射轉換成史無前例的176納米波長深紫外雷射。
而首塊可被投入實用的大尺寸KBBF晶體,正是由陳創天院士領導的團隊生長成功。當時,這種「中國創造」的雷射晶體,性能遠遠超過同波段的其他任何材料,在2013年,中科院宣布,我國深紫外固態雷射源系列裝備通過驗收,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能製造深紫外固態雷射器的國家。
最開始,我國本著「科學無國界」的原則,向全世界的研究者開放KBBF晶體的提供,但我國在後續研究中意識到了KBBF晶體在國防上的重要意義,隨即停止了KBBF晶體的出口。
這時,美國突然發現自己被東方大國在核心技術上「卡了脖子」,開始著力撥款研發KBBF晶體,但就是這樣一塊晶體,令美國人頭疼了15年。經過15年的努力,和克萊門森大學合作的美先進光學晶體公司終於在2016年成功研製美國產KBBF晶體,打破了東方大國的技術封鎖。
當時,美國學術界可謂一片歡騰,稱其具有「規則改變者」的能力,可大幅削減未來的科研成本。但東方大國可不會坐等美國趕超,儘管KBBF晶體性能優秀,但其含有劇毒的鈹元素,且晶體層狀生長習性嚴重,必須尋找代用品。在2015年,新型無鈹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LSBO被福建物構所發現,有望成為下一代深紫外固態雷射器的候選核心材料。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