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我國雷射領域國寶院士逝世,研發出KBBF晶體對美形成反封鎖

2020-12-03 百家號

10月31日,一則噩耗傳來:我國著名材料學家陳創天院士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10月31日9時57分在北京溘然長逝,享年82歲,遺體告別儀式將在11月4日上午舉行。

陳創天院士是我國著名的材料學家,1937年2月18日生於浙江奉化鬥門頭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隨後成為了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員,專攻光電晶體方向,在2003年,陳創天先生當選中科院院士。

陳創天先生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光電功能晶體材料」,光電功能晶體能對光波進行頻率、偏振、幅度等性質的調控,被稱為「光學半導體」,在國防、醫療等領域具有重要作用,陳創天院士在1976年提出了晶體非線性光學效應的陰離子基團理論,在國內外學術界得到了高度評價,已被成功用於指導新型非線性光學材料的研究。

據相關資料,在1990年,陳創天先生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研製出了能被用於製造深紫外雷射器的氟代硼鈹酸鉀晶體(KBBF),氟代硼鈹酸鉀晶體(KBBF)是一種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能將雷射轉換成史無前例的176納米波長深紫外雷射。

而首塊可被投入實用的大尺寸KBBF晶體,正是由陳創天院士領導的團隊生長成功。當時,這種「中國創造」的雷射晶體,性能遠遠超過同波段的其他任何材料,在2013年,中科院宣布,我國深紫外固態雷射源系列裝備通過驗收,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能製造深紫外固態雷射器的國家。

最開始,我國本著「科學無國界」的原則,向全世界的研究者開放KBBF晶體的提供,但我國在後續研究中意識到了KBBF晶體在國防上的重要意義,隨即停止了KBBF晶體的出口。

這時,美國突然發現自己被東方大國在核心技術上「卡了脖子」,開始著力撥款研發KBBF晶體,但就是這樣一塊晶體,令美國人頭疼了15年。經過15年的努力,和克萊門森大學合作的美先進光學晶體公司終於在2016年成功研製美國產KBBF晶體,打破了東方大國的技術封鎖。

當時,美國學術界可謂一片歡騰,稱其具有「規則改變者」的能力,可大幅削減未來的科研成本。但東方大國可不會坐等美國趕超,儘管KBBF晶體性能優秀,但其含有劇毒的鈹元素,且晶體層狀生長習性嚴重,必須尋找代用品。在2015年,新型無鈹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LSBO被福建物構所發現,有望成為下一代深紫外固態雷射器的候選核心材料。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中國院士研製出KBBF晶體,雷射武器穩了,15年後美國突破中國封鎖
    這是我國第一次在高技術領域對發達國家說「不」。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在雷射晶體領域處於世界前列,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創天首次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塊KBBF晶體,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開發和製造KBBF晶體的國家。最初,中國向世界開放KBBF晶體,並與世界各國分享了研究成果。當然也包括美國,這種光學晶體對美國有很大的幫助。
  • 國寶級中科院院士,1990年一項發明,實現技術封鎖美國26年
    時間追溯到2018年,有兩個國寶級的人物在同一時間離開了我們,除了金庸先生之外還有一個中國科學院院士,他的一項發明讓美國的科研人員吃了26年的苦頭,實現了首次技術的反封鎖。,雖然金庸先生在不同的領域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但毫無疑問跟這位科學院院士相比,顯得微不足道,那他究竟是誰呢?
  • 憑一己之力讓美國感受被「技術封鎖」的中國科學家,永遠的離開了
    據中國科學院的公告中,我國的國家級院士、著名材料研究學者陳創天先生在2018年10月31日的上午9時57分於中國首都的一所醫院內去世,享年82歲。中國科學界內各大研究機構、各大學者研究者等紛紛對陳先生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以此來紀念他對中國材料研究領域做出的卓越貢獻。
  • 僅我國掌握的尖端技術,領先美國長達15年,技術封鎖堅決不賣
    ,就是雷射晶體材料,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在雷射晶體材料製造領域,具備世界領先水平,我國研發的KBBF晶體,讓美國用了15年才攻克技術難關成功造出。即深紫外雷射,KBBF晶體是我國中科院院士陳創天帶領的團隊,經過十餘年的努力研發而成的,其性能全面優於當時的任何一種材料,具備國際領先水平。
  • 緬懷-陳創天,這位讓美國嘗到封鎖滋味的科學家,才是民族脊梁!
    2018年10月31日,我國陳創天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提起陳創天這個名字,大多數國人根本就沒聽過。但如果提起中國封鎖美國的KBBF雷射晶體,很多人都有所了解。沒錯,陳創天就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塊KBBF雷射晶體的製造人。正是他研發的雷射晶體,首次讓美國嘗到了被封鎖的滋味。
  • 美國打破中國技術封鎖 掌握KBBF晶體製造工藝
    中國實驗室成為這種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晶體的唯一來源,它表明中國在材料科學領域實力日益增強。  ——摘自《KBBF晶體能夠縮短雷射的波長》,刊載於《自然》雜誌,2009年2月19日  KBBF晶體到底是什麼玩意兒,竟然能讓中國一度構成對美國的「技術封鎖」?  權威的解釋是,其乃是目前唯一可直接倍頻產生深紫外雷射的非線性光學晶體。
  • 美國花了10幾年追趕中國雷射晶體,現在如何了?
    在高科技領域,頂尖的技術大多掌握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手中。中國在很多方面都受制於發達國家。比如說如今的晶片等。不過,有一項技術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制約著西方,讓美國不斷追趕。項技術就是雷射晶體,它曾技術封鎖美國很長一段時間。美國利用15年才打破中國的封鎖。
  • 雷射武器技術帶頭人陳創天逝世:曾讓美國人嘗到「禁運」滋味
    「紫光閣」微博稱,陳創天院士是先進晶體材料KBBF晶體的發現者。深紫外(λ<200nm)非線性光學晶體是獲得全固態深紫外雷射的必不可少的晶體材料。我國KBBF晶體曾長期壟斷該領域,而美國近些年才打破我國封鎖。
  • 習近平李克強等對查全性逝世表示沉痛哀悼,査全性院士遺體告別儀式...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化學家、教育家、我國現代電化學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查全性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北京時間2019年8月1日5時8分在武漢逝世,享年95歲。査全性院士遺體告別儀式5日在武昌殯儀館舉行。
  • 中國科學院雷射及相關領域院士名單(一)
    以下為雷射及相關領域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部分):  陳創天  材料科學專家。1937年2月18日生於浙江奉化。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現任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北京人工晶體研究發展中心主任。1990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中國實現技術封鎖,這一戰略物資禁止出口,美落後26年求分享數據
    眾所周知我國被西方技術封鎖多年,這刺激著我們不得不另起爐灶,自己在軍事、科技、技術領域進行研究,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在多個領域齊頭並進,甚至在一些領域走在世界前列,這其中就包括我國在雷射武器方面的成就。
  • 剛剛美國打破了中國的技術封鎖,雷射武器領域有了啥突破?
    前段時間,美國專門研發雷射武器的APC公司發表公告聲稱:該公司經過多年的努力攻關,終於成為美國唯一可以生產KBBF晶體的供貨商,該技術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打破了中國的技術封鎖。什麼?中國對美國進行技術封鎖?是不是拿錯了劇本呀?這個KBBF晶體究竟是啥?中國竟然可以在該領域對美國進行「技術封鎖」?
  • 中國在雷射武器方面,這一技術封鎖了美國20年,現在依然全球領先
    其實不光5G中國比其他國家強,早在20年前,中國的KBBF晶體就已經超越了美國。說起這個KBBF晶體很多人可能不是很了解,它是一種唯一能直接倍頻產生深紫外雷射的非線性光學晶體。這種深紫外雷射因為波長短、加工精度高,在半導體光刻、雷射光電子能譜和雷射武器等領域有著重要的應用,它是軍用雷射技術的核心組成部分。
  • 多年努力 美國打破中國雷射晶體封鎖 然而中國新一代晶體已經成功
    2016年2月早些時候,美國APC(先進光學晶體)公司網站發布聲明,宣布該公司與克萊門森大學合作,研製出氟代硼鈹酸鉀晶體(KBBF),這種雷射晶體能夠用於製造深紫外雷射器。聲明中說,2009年中國開始禁止向國外提供這種具有戰略意義的晶體。該公司聲明稱,他們製造的晶體可以與中國製造的晶體相媲美,在部分關鍵技術領域超過中國同類材料。
  • 深切哀悼|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保錚院士逝世
    訃 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原校長保錚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21日18時45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3歲。保錚在雷達研究領域取得的開拓性研究成果廣泛應用於中國大量雷達武器裝備中,為中國雷達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作出了歷史性的傑出貢獻。1958年,作為技術骨幹,保錚與其他幾位教師共同研製出我國第一臺氣象雷達,經測試證明其主要技術性能與當時國外同類產品相當。
  • 人工晶體專家沈德忠院士逝世—新聞—科學網
    中國共產黨黨員、致公黨黨員,我國著名的人工晶體學家、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十和十一屆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沈德忠先生,因突發疾病醫治無效
  • 86歲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蘇鏘逝世
    資料圖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無機化學家,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蘇鏘因病於2017年2月17日4時50分在廣州逝世,享年86歲。1970年以後,組織和參加稀土雷射、磁性和發光材料等稀土固體化學和變價稀土化學的基礎研究,以及其研製、應用和推廣工作;提出採用可在空氣下安全製備含二價銪、釤等低價稀土材料的離子不等價取代的新方法,研製出新型摻稀土的長餘輝材料和測量高能射線的固體劑量材料;提出三價和四價鑭系離子的光學電負性的計算方法。
  • 中國從事雷射、光學領域研究院士匯總【二】
    1991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在光學設計方面,發展了象差理論和象質評價理論,形成了新的理論體系,完成了大批光學系統設計(如照相物鏡系統、平面光柵單色儀、長工作距反射顯微鏡、非球面特大視場目鏡、105#大型電影經緯儀物鏡等)在雷射科學技術方面,領導研製成中國第一臺雷射器,並在技術和原理上有所創新。
  • 樊仲維:我國在大功率雷射技術與材料領域呈現出「兩端強,中間弱...
    三是典型應用示範方面,選擇了四個方面大功率雷射材料與器件在精密檢測領域的應用示範研究:半導體雷射器及固體雷射器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示範研究;大功率雷射器在風電軸承表面強化、表面清洗等領域的應用示範研究。過去幾年,在這些領域取得了一些標誌性的成果。據樊仲維介紹,在材料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五大成果:成果一揭示了高發光效率量子阱發光機理,研製出新型藍綠量子阱材料。
  • 嗚呼哀哉:我國著名物理學家、南京大學閔乃本院士逝世,享年83歲!
    讓我們一起為閔乃本宗親沉重哀悼!閔乃本院士提出「介電體超晶格」的概念,和他的團隊將準晶結構引入介電體超晶格,建立了「多重準位相匹配理論」,預言了準周期介電體超晶格可以同時實現多種波長的雷射倍頻和直接實現雷射三倍頻, 隨後用實驗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