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安武林的《燈塔:曹文軒的故事》(新世紀出版社)前,也零星讀過安武林寫曹文軒的文字,印象最深的是《理想中的師長模樣》,他預測中國第一位獲國際安徒生獎的作家必定是曹文軒,兩年後曹文軒獲獎。要想知道安武林預測的為何如此準確,可以讀讀《燈塔:曹文軒的故事》。安武林把曹文軒定位為一個不寫詩的「詩人」,他的作品中充滿詩性,這種詩性來自他優雅的品質。「他對文學,或者說文字有敬畏之心,像一個高明的匠人打磨自己的工藝品一樣,不弄得乾乾淨淨決不會罷手。所以,他的文字像草尖上的露珠一樣晶瑩剔透。」
曹文軒先生有源源不斷的創作素材,和他豐富的閱歷有關,和他善於捕捉生活中感人的細節有關,也是他的好奇心使然。「好奇心、童心與求知慾水乳交融,這是他不斷獲得創作素材和靈感的源泉。這也是他敏銳觀察力的體現。」他的童年生活和經歷已深深儲存在心靈的深處,童年的苦難經歷讓他具有了揮之不去的悲憫情懷,他的作品也是性情之作,能寫出真性情的作品是最耐讀的。「每當我開始寫作,我的幻覺就立即被激活:或波光粼粼,或流水淙淙,一片水光。我必須在這樣的情景中寫作。水養育著我的靈魂,也養育著我的文字。」曹文軒先生如是說。因此,他的文字是水洗的文字,有一種柔情在裡面,也融入在細節的描寫中,形象地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我們看安武林對此的感悟:如解讀「叮叮噹噹」系列小說,「曹文軒積累了很久,那些閃光的文字和生活的細節,那樣得心應手地招搖在他的筆下。這是一個超越,是一次純粹的文學之旅,當然,更是對大愛的一種詮釋」。如解讀《草房子》,「這個精細而又喜歡唯美的人,總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能夠和他的藝術追求保持一致並產生審美碰撞的機會和細節。這樣許許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就生活在虛構的油麻地裡」。
注重細節也與曹文軒先生的日常生活有關。在《陪著曹文軒夜遊海河》中,安武林對曹文軒看放孔明燈的過程深有感觸:「我想,這個細節,又會出現在他未來的哪一部作品裡呢?的確,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兒童文學作家寫實的能力普遍比較貧弱,作品中讓人怦然心動的細節是稀少的。而曹文軒先生在這方面卻表現得遊刃有餘、從容不迫。他的想像,很多是基于敏銳而又細緻的觀察之上的,所以才能洋洋灑灑發揮得淋漓盡致。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同樣都是從農村出來的,童年關於遊泳的記憶是深刻的,但我很少能看到像他的小說《紅葫蘆》中描寫得那麼細緻的。」安武林寫曹文軒的吃,寫曹文軒的穿,寫曹文軒的糗事,寫曹文軒的小本子,寫曹文軒布置作業,等等,這些與曹文軒交往的細節,運用比喻等表現手法娓娓道來,把這些細節寫得真切動人,「所以,我們能讀出曹文軒很多細節,而這些細節就像魔方會為我們拼出一個完整的曹文軒的形象」。
曹文軒先生的作品中,有一種能夠觸動讀者心靈的東西,那就是對生命的尊重和關愛,是他小說中的底色。他用優美的文字和真摯的情感打動我們,他用飛揚的文學想像把愉悅帶給我們,他的作品向我們證明一個道理:堅實的生活基礎,是一個作家必須擁有的資本。曹文軒是個在藝術上非常誠實的作家,他很直率,幾乎不願違背生活的真實和他人格的真實。在「我的兒子皮卡」系列小說中,充滿好奇心的讀者能讀出曹文軒的影子,這部作品是披露作者本人信息最多的一個系列。說到真實的人格,曹文軒和他的作品一樣,總能恰到好處地表現自己儒雅的一面。安武林寫了首小詩供曹文軒在書博會上朗讀,他在一個鄭重的場合說詩是安武林寫的。朋友幫他一個小忙而已,他也如此鄭重,足以見他人格的高尚。在文中還能讀出他有一顆善良的心和對他人寬容、理解的胸懷,還能讀出他是一個很懂得感恩的人,如何做人和如何作文一樣,也是我們前行的燈塔。
曹文軒先生的作品表現出唯美和優雅的基調,是因為他喜歡讀書,他覺得一個作家要想走得遠,必須多讀書。否則,文學視野是不會開闊的。作為寫作者多讀書是顛撲不滅的真理。那麼我們就從讀曹文軒的書開始吧!安武林告訴我們為什麼要讀曹文軒,「因為曹文軒的作品都是經典和具有經典性質的作品,閱讀經典和經典閱讀會讓我們的心靈和精神變得豐富而又強大」。
曹文軒先生是一座燈塔,「燈塔」是用他的作品壘砌成的,那是他的心血的結晶,讓我們從他的作品中去感受那座不滅的燈塔吧。
(作者單位:山東省博興縣純化鄉教委)
《中國教育報》2018年07月16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