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軒《蜻蜓眼》:表現人的高貴情感

2020-11-30 華夏經緯

  尹 超攝

  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日前攜長篇小說新作《蜻蜓眼》在首發式上與讀者見面。《蜻蜓眼》發表在《人民文學》雜誌第六期,小說故事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寫的是之後三四十年間發生在中國上海、法國馬賽、中國宜賓三座城市之間,中法結合的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及遭遇。小說以中法混血兒孩子阿梅的成長為線索,以孩子的視角勾勒出那個特殊年代中一家人的相扶相幫。人類無法避免亂世的傷殘,但人類永遠珍視初心和童真。

  曹文軒表示,這是他的一部重要作品,30年前他聽到了這個故事,感到這個故事價值連城。他說自己是個喜歡珍藏故事的人,一藏30多年,故事在蒼茫的記憶原野上生長,歲月的陽光、經驗的風雨、知識的甘露造就它,滋養它,它生長成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30多年,自己的思想感情都在變化,昨天對故事的把握與今天的把握有著天壤之別。

  曹文軒認為自己是個現實主義作家,但現實主義並不意味著寫今天發生的事,《蜻蜓眼》的故事自己是用端莊的姿態、莊重的語調來寫。曹文軒說,國際安徒生獎頒給中國作家,是因為中國故事的資源讓評委感到新鮮,是故事特有的質感徵服了他們。作家無論寫什麼作品,都要記得自己做的是藝術品,文學性、藝術性是至高無上的,所有手法和安排都要放在藝術性、文學性的框架中完成。

  《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說,這部作品秉承了曹文軒一貫的美學原則。當初他審稿的時候,感到《蜻蜓眼》沒有一個字是多餘的,這部作品表現人的高貴的情感,用典雅的語言表現了人與人之間最美的情感,不迴避歷史上的災難與苦難。曹文軒從經典文學的文脈上走出自己的路子,他的作品與世界文學名著氣息相通。他的作品可視為兒童文學,但不局限於少兒的天地,少兒和成人都可以讀出其中的滋味。一個讀者讀了這部作品,說這部作品美得讓人流淚。

  曹文軒與《人民文學》雜誌有不解之緣,《人民文學》每年第六期都有少兒專號,發表了曹文軒的多部作品,今年春季號的《人民文學》英文版以「成長」為主題,選了曹文軒的一篇小說。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焦點

  • 《蜻蜓眼》:從意象角度解讀曹文軒筆下對美感的追求
    《蜻蜓眼》是中國作家曹文軒在獲得國際安徒生獎後推出的首部長篇小說,對於曹文軒本人來說,《蜻蜓眼》的故事就像是是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寶,讓他難以輕易下筆雕琢。為了能夠將故事講好,曹文軒將其在心中珍藏了足足三十年。它是一本兒童小說,但和《小王子》、《草房子》一樣,《蜻蜓眼》同時也是一本寫給成年人的,富有人生哲理的文學作品。
  • 陳建功:曹文軒《蜻蜓眼》優雅地講述悲慘故事
    發言人:中國作協副主席 陳建功陳建功:曹文軒是我的老師,我在1978年上大學時,他是我的輔導員。我的女兒也是曹文軒老師的學生,我太太又是《紅瓦》的責任編輯,所以兩個家庭有三十七八年的交往。我也看過文軒的很多作品,比如《草房子》、《紅瓦》、《天瓢》,這次讀了新作《蜻蜓眼》也很高興。此前不久文軒得了安徒生獎的時候,我們家裡也向他表示祝賀了。
  • 曹文軒新作《蜻蜓眼》推出英文版、西班牙版
    本報訊(記者陳香)據悉,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與紐西蘭EUNO⁃IA出版集團籤訂了曹文軒作品《蜻蜓眼》英文版、西班牙語版,《草房子》英文版、西班牙語版,《青銅葵花》葡萄牙語版等版權合同,共計7份,即將實現這幾本圖書在紐西蘭、澳大利亞、西班牙、南美的出版和發行。
  • 《蜻蜓眼》:即使身處深淵,也要心向光明
    《蜻蜓眼》是曹文軒在拿下有「兒童文學的諾貝爾獎」美譽的國際安徒生獎後的首篇長篇小說,它的時間跨度從20世紀20年代一直到「文革」結束前夕,曹文軒以一個小女孩阿梅的視角,講述了奶奶奧莎尼的一生。有人說這是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有人這是一部感人的親情日記,還有人說這是對一個時代的無聲控訴…….在我眼裡,親情也好,愛情也罷,都沒有辦法代表她的全貌。
  • 《蜻蜓眼》奧沙妮的微笑,才是真正的蜻蜓眼!
    而「蜻蜓眼」更像奧沙妮的微笑,無處不在,溫暖著每一個人!曹文軒的長篇力作《蜻蜓眼》,以法國女郎奧沙妮,與絲綢商杜梅溪的跨國之戀為主線,以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展開了20世紀初舊上海的,或明朗或幽暗的歷史畫卷!
  • 為什麼要讀曹文軒
    在讀安武林的《燈塔:曹文軒的故事》(新世紀出版社)前,也零星讀過安武林寫曹文軒的文字,印象最深的是《理想中的師長模樣》,他預測中國第一位獲國際安徒生獎的作家必定是曹文軒,兩年後曹文軒獲獎。要想知道安武林預測的為何如此準確,可以讀讀《燈塔:曹文軒的故事》。
  • 原創微型小說:《蜻蜓眼》
    蜻蜓眼瑪瑙珠子肖書記很長時間沒這麼激動了,幾乎是連蹦帶跳回到了家裡。蜻蜓眼應該是一對的!肖書記強烈感覺可以找到第二隻蜻蜓眼。第二天一早,肖書記趕在太陽起床之前,沿著老路在江灘上尋寶。尋著尋著,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另一隻蜻蜓眼赫然出現在肖書記的眼前。肖書記撿起石頭一看,差點兒暈厥過去。石頭的形狀和花紋幾乎和前一塊一模一樣。回到家裡,照樣清洗,照樣上蠟,照樣盤玩。腦門上隨著笑容而出現的一條條皺紋,每一條都溢滿了快樂和幸福。
  • 蜻蜓眼:與和氏璧並駕齊驅的寶物
    琉 璃又稱玻璃,蜻蜓眼是古代一種琉璃飾物的俗稱。世界上最早的蜻蜓眼珠應為埃及第十八王朝的「鬼眼」或稱「通神靈的眼睛」。「隨侯珠」並非神話,1978年,湖北曾 侯乙墓(又稱隨侯墓)中出土了173顆帶有蜻蜓眼紋路的古琉璃珠,精美絕倫,傳說中的「隨侯珠」終見天日。大量春秋戰國時期蜻蜓眼珠的發現,說明中亞和西 亞在那之前就已經有了玻璃工藝,玻璃製品和製作工藝還通過一條暗流商道由胡人帶到了中國。這條商道歷經千年,但是一直沒有被官方認可。
  • 成都發現戰國時期生產的「蜻蜓眼 」
    「蜻蜓眼」珠,這種類似於蜻蜓複眼造型,以眼睛圖案作為裝飾的圓形玻璃珠,也常稱為「鑲嵌玻璃珠」。近兩年來,這種玻璃飾品一直有在成都的考古工地被發現。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後在成都市範圍內發掘的青白江雙元村墓地、蒲江飛虎村船棺墓發現了蜻蜓眼。
  • 半月談|蜻蜓眼玻璃珠:絲路前的「絲路」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中還有一批神秘的小東西,雖鮮為大眾所知,卻一直受到學界的持續關注——蜻蜓眼式玻璃珠。這些小巧精緻、形如念珠的玻璃珠,表面色彩斑斕,布滿大大小小圓形圖紋,酷似蜻蜓凸出的複眼,因而考古學家將其稱作「蜻蜓眼玻璃珠」。曾侯乙墓出土的蜻蜓眼玻璃珠共有173顆,數量龐大,充滿域外風情。
  • 羋月傳引爆戰國熱 蜻蜓眼到底為何物
    隨著羋月傳的熱播,來自楚國的國寶和氏璧已經廣為人知,今天我們再來說一樣來自羋月母國,名叫蜻蜓眼的琉璃珠。 1978 年,在湖北曾侯乙墓(又稱隨侯墓)中,出土了173顆帶有蜻蜓眼紋路的古玻璃珠,做工精美絕倫,堪稱古玻璃珠飾中的佳品。戰國語彙中還有一個「隨珠和璧」 的說法,把「隨侯珠」與和氏璧擺在並駕齊驅的位置上,也可以從另一側面證明,當時古玻璃珠飾價值連城。     蜻蜓眼是什麼?  蜻蜓眼是古代一種飾物的俗稱。
  • 兩枚戰國蜻蜓眼跨越千年邂逅長沙 全國僅存幾十枚
    (兩枚不期而遇的戰國蜻蜓眼上演了一回跨越千年的同臺PK。)其中,兩枚不期而遇的戰國蜻蜓眼上演了一回跨越千年的同臺PK,引發媒體和觀眾極大關注。    戰國蜻蜓眼價比和氏璧 全國僅存幾十枚    本次文物精品展上的寶貝多為高古玉、高古珠、老窯瓷、青銅器等,平常很少公開亮相。其中,有一枚渾身長滿「眼睛」的小飾物吸引了眾多觀眾圍觀和拍照。
  • 蜻蜓眼玻璃珠:2000多年前來自埃及的奢侈品,曾侯乙墓出土最多
    將高超的玻璃製作工藝和眼睛崇拜相融合,就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色彩斑斕的蜻蜓眼玻璃珠。看見它的名字,第一反應,為什麼叫蜻蜓眼?而不是兔子眼、貓眼?查了一下,才知道是因為上面一圈圈的紋飾,像極了蜻蜓等昆蟲的複眼,所以近代學者給它起了這個名字。不得不佩服學者的知識儲備和想像力。
  • 大媽帶來幾個戰國蜻蜓眼,專家鑑定過後聲音顫抖:不敢給你估價!
    大媽帶來幾個戰國蜻蜓眼,專家鑑定過後聲音顫抖:不敢給你估價!蜻蜓眼被稱為是不輸給和氏璧的寶物,在戰國時期被傳入中國,最初是被遊牧民族給帶火的,他們貼身佩戴用來防災祈福,後來隨著進貢傳入了中原地區,被當時的貴族當作是一種裝飾品,時常佩戴於腰間。
  • 3年前,成都船棺墓出土兩隻「玻璃珠」,專家:是蜻蜓眼,能闢邪
    而這次我們要介紹的這件古文物,應該說是非常的神秘的,它乍一看就是玻璃珠,但其實它並不是什麼普通的玻璃珠,相反而是蜻蜓眼,當然了是因為看著像蜻蜓眼,而且據悉它具有闢邪的功能,確實讓人覺得很是神秘呢。除此之外,那一次的考古挖掘過程中,還發現了兩隻神秘的「玻璃珠」,其實就是後面的「蜻蜓眼」。但是這兩隻「蜻蜓眼」的發現還真的是非常的有意思,當時有1個考古隊員在墓室外面抽菸,而恰巧那天是大晴天,這個時候他發現了泥土底下似乎又幾個非常閃人的東西,而且色彩非常的奪目。
  • 它在農村叫「蜻蜓眼」,果子酸溜溜,小時候常吃,多吃對眼睛好!
    它在農村叫「蜻蜓眼」,果子酸溜溜,小時候常吃,多吃對眼睛好!小時候家裡都比較窮,也沒有什麼東西可吃,我們就經常跑到山坡上尋找一種「小零食」,它是一種小野果,它在農村叫做「蜻蜓眼」,這種小果子酸溜溜的,小時候常吃,後來還聽老一輩人說多吃這種漿果還對眼睛好呢!也許還有很多朋友小時候吃過這種漿果,卻對它不怎麼了解,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它吧!
  • 金波幼兒文學獎 曹文軒兒童小說獎揭曉
    6月6日,由廣西出版傳媒集團主辦、接力出版社承辦的首屆「接力杯」金波幼兒文學獎、首屆「接力杯」曹文軒兒童小說獎(以下簡稱「雙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中國作協副主席、「雙獎」評委會主任高洪波,以及鄔書林、束沛德、金波、曹文軒、李學謙、馬國倉、朱為範、施偉文、黃儉、白冰等專家學者、主辦方負責人、評委代表等與會。
  • 失落的珍寶——蜻蜓眼式玻璃珠
    整體單眼珠即珠子整體製作成一個眼珠的形狀,此型標本目前中國僅發現一例,這類眼珠看似更接近人眼,視覺上具有強烈的惡眼護符力量;多個單眼珠實際上只是多個「點」的排列組合,屬於紋樣簡單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層狀眼珠是以「瞳孔」為中心外圍環繞層層「眼圈」,層狀眼睛的「眼圈」少則一層,多則九層,也許更多。根據「眼圈」的層數分為雙層眼睛(Double Layers)和多層眼睛(Mu ltiple Layers)。
  • 英國病人點評,這部電影就是在表現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這部電影就是在表現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最常見的關係是什麼?就是友情、親情和愛情。如果一部電影能把這三種關係中的某一種表達清楚,那就是一部出色的影片;如果能出色的表達出兩種或三種,那就是一部經典的影片;如果能深入到人類情感的最深處,那這就是一部偉大的影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