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媽帶來幾個戰國蜻蜓眼,專家鑑定過後聲音顫抖:不敢給你估價!

2021-01-16 小雅娛樂秀

大媽帶來幾個戰國蜻蜓眼,專家鑑定過後聲音顫抖:不敢給你估價!

蜻蜓眼被稱為是不輸給和氏璧的寶物,在戰國時期被傳入中國,最初是被遊牧民族給帶火的,他們貼身佩戴用來防災祈福,後來隨著進貢傳入了中原地區,被當時的貴族當作是一種裝飾品,時常佩戴於腰間。蜻蜓眼是古埃及的寶物,與一些神話傳說有關,這個東西體積小巧,但是卻價值連城,全世界不過只有十幾個,可想而知有多珍貴了!而在這個大媽的手中竟然一下子出現了4顆,可把專家給激動的不行,鑑定後說話的聲音都抖了!

專家問大媽這四個蜻蜓眼是從哪裡得來的,大媽表示這個蜻蜓眼並不是自己的而是自己的朋友的,託自己來鑑定一番,想要知道一下它的價值。專家笑著問大媽,如果鑑定是真的,而且還非常的昂貴要不要考慮一下據為己有呢?大媽聽後哈哈一笑,表示如果是真的自己就拿走了!當然這是一個玩笑話,現場的人都沒有當真。談完話專家就開始拿著小手電照這四個蜻蜓眼,一邊看一邊連連讚嘆出聲。

大媽在一邊看的是相當的好奇,等著專家鑑定完後,她連忙問:蜻蜓眼具體能夠值多少錢呢?專家聽後對大媽說,如今市面上的蜻蜓眼很少,因此它體積很小所以很難保存,而大多數都是從墓地裡挖掘出來的。而剛才通過光的照射,發現這幾顆蜻蜓眼散發出藍色的幽光,有一種神秘而深邃的美,很有西亞文化的特點。一顆蜻蜓眼價值連城,而如今四顆蜻蜓眼一起出現,是在場所有人的榮幸啊!

隨後專家聲音顫抖的表示:不敢給你估價啊!大媽聽後大失所望,連忙問專家既然值錢,那就應該有一個具體的價格啊!專家告訴大媽為什麼不給她估價。一是這個蜻蜓眼價值堪比和氏璧,賣價多高都不離譜,不過正是因為沒有上限,所以很難輕易定價,還有一個就是這個東西來路不明,前面提到它一般是出自古墓,說明是被非法盜出來的,所以不給估價,是因為怕被相關部門追責。

我們都知道文物局對這些被盜挖的東西管理的都很嚴格,如果沒有證據證明是合法得到的,是不能夠用於私人的買賣的。其實專家的意思也是很明顯,不給估價也是為了不讓自己被追責,同時也是為了大媽好,畢竟這個東西不能夠流到拍賣場上。

關於「大媽帶來幾個戰國蜻蜓眼,專家鑑定過後聲音顫抖:不敢給你估價!」

你們有什麼別的想法嗎?歡迎點讚和評論,你們的支持是小編最大的動力!

本文為小雅帶你趣讀文化原創,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著名出處,謝謝!

更多精彩內容:

齊白石的鷹圖為何能夠賣到4億,放大後看到鷹爪,不得不服!

農民苦練畫畫30年,專家嘲諷:學我皮毛!後來農民竟成國畫大師

齊白石憑什麼一隻蜻蜓賣到690萬?放大後看到絨毛,實在太牛了!

90歲齊白石畫鷹,寥寥幾筆而已,專家看後驚呼:最牛的是鷹爪!

相關焦點

  • 成都發現戰國時期生產的「蜻蜓眼 」
    「蜻蜓眼」珠,這種類似於蜻蜓複眼造型,以眼睛圖案作為裝飾的圓形玻璃珠,也常稱為「鑲嵌玻璃珠」。近兩年來,這種玻璃飾品一直有在成都的考古工地被發現。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後在成都市範圍內發掘的青白江雙元村墓地、蒲江飛虎村船棺墓發現了蜻蜓眼。
  • 羋月傳引爆戰國熱 蜻蜓眼到底為何物
    蜻蜓眼的傳說     戰國時候有一個關於「隨侯珠」的故事流傳甚廣。傳說,某日,隨縣的曾侯行至溠水河邊的一個土丘,看到一條靈蛇受傷,覺得它很可憐,就命人用草藥 封住其傷口,醫治它的傷。1978 年,在湖北曾侯乙墓(又稱隨侯墓)中,出土了173顆帶有蜻蜓眼紋路的古玻璃珠,做工精美絕倫,堪稱古玻璃珠飾中的佳品。戰國語彙中還有一個「隨珠和璧」 的說法,把「隨侯珠」與和氏璧擺在並駕齊驅的位置上,也可以從另一側面證明,當時古玻璃珠飾價值連城。     蜻蜓眼是什麼?  蜻蜓眼是古代一種飾物的俗稱。
  • 兩枚戰國蜻蜓眼跨越千年邂逅長沙 全國僅存幾十枚
    (兩枚不期而遇的戰國蜻蜓眼上演了一回跨越千年的同臺PK。)其中,兩枚不期而遇的戰國蜻蜓眼上演了一回跨越千年的同臺PK,引發媒體和觀眾極大關注。    戰國蜻蜓眼價比和氏璧 全國僅存幾十枚    本次文物精品展上的寶貝多為高古玉、高古珠、老窯瓷、青銅器等,平常很少公開亮相。其中,有一枚渾身長滿「眼睛」的小飾物吸引了眾多觀眾圍觀和拍照。
  • 原創微型小說:《蜻蜓眼》
    蜻蜓眼瑪瑙珠子肖書記很長時間沒這麼激動了,幾乎是連蹦帶跳回到了家裡。蜻蜓眼應該是一對的!肖書記強烈感覺可以找到第二隻蜻蜓眼。第二天一早,肖書記趕在太陽起床之前,沿著老路在江灘上尋寶。尋著尋著,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另一隻蜻蜓眼赫然出現在肖書記的眼前。肖書記撿起石頭一看,差點兒暈厥過去。石頭的形狀和花紋幾乎和前一塊一模一樣。回到家裡,照樣清洗,照樣上蠟,照樣盤玩。腦門上隨著笑容而出現的一條條皺紋,每一條都溢滿了快樂和幸福。
  • 蜻蜓眼:與和氏璧並駕齊驅的寶物
    懷履光敏銳地發現,河南洛陽金村一帶出土的琉璃蜻蜓眼珠, 其中某些紋飾和來自西亞的蜻蜓眼珠有很大差別。經科學鑑定,從金村大墓出土的玻璃製品有些是國外進口的,但那些較重較亮的、含很高氧化鉛、氧化鋇成分的, 則是「中國製造」。這一發現讓中國玻璃製造的歷史向前推進了近千年。可惜的是,這批珠子很快就被盜運出國。
  • 祖傳的青銅器,兒子懷疑真假,不料專家估價讓人眼紅
    祖傳的青銅器,兒子懷疑真假,不料專家哆嗦:在你家多久了?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一統秦西漢。如果說,現在我們發現的文物是商周時期的,那麼說,這可謂說是國寶級的寶貝了。畢竟幾千年的歲月磨難沒有把它消逝掉,這得多麼難得啊。
  • 大媽帶300元買的「夜明珠」鑑寶,專家:上交,大媽:我不
    大媽帶了一顆珠子來到節目中,說是20年前自己的父親在內蒙古出差的時候買回來的,花了300塊錢,先讓專家看看這顆珠子能值多少錢,是不是真的夜明珠。大碼繼續說道,大概是97年的時候,父親去內蒙古出差,偶然間看到的這件東西,當時就是覺得特別好看,然後就準備買下來。誰知道一問價錢,居然要300塊。20年前的三百塊,按照物價來算相當於現在的三萬塊了。
  • 3年前,成都船棺墓出土兩隻「玻璃珠」,專家:是蜻蜓眼,能闢邪
    而這次我們要介紹的這件古文物,應該說是非常的神秘的,它乍一看就是玻璃珠,但其實它並不是什麼普通的玻璃珠,相反而是蜻蜓眼,當然了是因為看著像蜻蜓眼,而且據悉它具有闢邪的功能,確實讓人覺得很是神秘呢。而這其中確實清理出了許多有價值的陪葬品,比如古蜀國印章、這些印章上面刻有非常神秘的圖案,後來被專家確認這些很可能就是古蜀國時期的「巴蜀圖語」。除此之外,那一次的考古挖掘過程中,還發現了兩隻神秘的「玻璃珠」,其實就是後面的「蜻蜓眼」。
  • 日本專家鑑定曜變天目碗,值2500萬,中國大媽:我做的,賣80塊
    隨著市場上贗品的逐漸增多,鑑寶變成了越來越難的事情,因為仿品技術越來越高明,於是市面上開始流出各種各樣非常難以分辨的藏品,不少專家鑑定不妥,就鬧了笑話。1994年,日本一檔名為《開運鑑寶團》的節目播出了,剛開始這個節目不溫不火,但一直到2016年,這個節目因為鑑別錯了一隻碗而突然走紅,自此名聲大噪。
  • 花季少女拿祖傳「狼皮」鑑寶,專家情緒失控:拒絕估價,拒絕鑑定
    許多民間收藏家紛紛拿出自己珍藏已久的寶貝讓專家來鑑別真假。大部分人拿的都是珍寶玉器、古玩字畫。其中有一名花季少女吸引了全場目光,她帶來了整張古樸的祖傳「狼皮」鑑寶,然而專家見到以後卻情緒失控,大喊:我拒絕估價,也拒絕鑑寶,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呢?讓見過許多寶物的專家有如此舉動。
  • 半月談|蜻蜓眼玻璃珠:絲路前的「絲路」
    事實上,蜻蜓眼玻璃珠並非僅見於曾侯乙墓。迄今,在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地發掘的楚地墓葬中,出土了大量蜻蜓眼式玻璃珠以及玻璃壁、玻璃劍飾和印章等其他玻璃製品。玻璃珠的歷史,上至春秋末期,下至戰國晚期,至秦漢以後則明顯減少。此外,新疆、山西、河南、山東等地也先後有蜻蜓眼玻璃珠出土。黑城遺址城池全貌。
  • 女人拿成吉思汗馬鞭鑑定,張嘴就500萬,專家:你要站穩我估價了
    在歷史不斷前進的過程中,幾個朝代交替,一代新人改變古人。比如不可一世的秦王朝,曾經還幻想著江山永固,沒有想到第二世會滅亡,北宋國力強盛,最終被北方民族毀滅。說到北方民族,成吉思汗可以說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是草原上人們推崇的對象。只用一個人的力量製造了蒙古鐵騎,當時橫穿亞歐大陸,硬是打出了一片天地。
  • 小夥帶一塊寶石來鑑寶,專家一看竟是宮廷御用品,估價令人眼紅!
    小夥帶一塊寶石來鑑寶,專家一看竟是宮廷御用品,估價令人眼紅!本期小編繼續為大家講述和鑑寶相關的內容,今天來到我們節目現場的持寶人是一位小夥子,他給我們帶來了他的寶貝,他的寶貝究竟是什麼呢?是真的還是假的呢?如果是真的,那麼它值多少錢呢?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看吧。
  • 男子帶一對青銅器來鑑寶,專家確定為真品,估價卻讓男子感到意外
    男子帶一對青銅器來鑑寶,專家確定為真品,估價卻讓男子感到意外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條件的越來越好,我們也逐漸意識到我們中國的文化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光靠漢字是沒有辦法完全推測我國之前的人文的,因此現在古董也是成為了我國考古學家研究歷史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
  • 蜻蜓眼玻璃珠:2000多年前來自埃及的奢侈品,曾侯乙墓出土最多
    透明的珠子裡面,有不同的色彩,約幾個小夥伴,拿幾個珠子就能玩一個下午。不過這些珠子在古代可是只有上層社會才能擁有的貴重物品。看見它的名字,第一反應,為什麼叫蜻蜓眼?而不是兔子眼、貓眼?查了一下,才知道是因為上面一圈圈的紋飾,像極了蜻蜓等昆蟲的複眼,所以近代學者給它起了這個名字。
  • 蜻蜓眼鑑賞 信陽文物商店
    琉璃又稱玻璃,蜻蜓眼是古代一種琉璃飾物的俗稱。世界上最早的蜻蜓眼珠應為埃及第十八王朝的「鬼眼」或稱「通神靈的眼睛」。當時普遍認為,人能夠通過藍色來 表達自己對神的嚮往,所以人們往往將藍色玻璃運用在飾品上,或是佩戴在身上,從而向天國傳達自己的心願。
  • 《蜻蜓眼》:從意象角度解讀曹文軒筆下對美感的追求
    但是《蜻蜓眼》的故事發生在上海,曹文軒無法像描繪水鄉的韻味一樣將都市的風格展現出來,為了彌補風景描寫的缺失,他將自己的情感寄託安置到一件件物什上去,賦予故事中不同的物品以不同的象徵含義,從而繼續自己的情感抒發,對美感的追求。一、蜻蜓眼:家族悲歡離合的見證,人類美好情感的傳承蜻蜓眼是一種由琉璃製作而成的飾品,它發源於公元前2000多年的西亞、埃及,在春秋戰國時期進入中國。
  • 村民撿到「恐龍化石」,專家估價上百萬,結果悲劇了!
    村民撿到「恐龍化石」,專家估價上百萬, 結果悲劇了!我們總能在電視新聞或者網上聽說今天這個村民撿到了一個古董,明天那個村民撿到了一個寶貝,但是這種事情的真實性往往都非常的小,但是有一個就是例外,比如說西安發現秦始皇兵馬俑的楊高建,在安徽省的廬江縣的一位村民發現了恐龍化石,專家估值近百萬,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帶大家去看看。
  • 失傳7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茶碗,竟被中國大媽做出來了?
    近日一則日本鑑定世界上第四件曜變天目茶碗的消息,經過專家鑑定後給出了25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40萬元),結果出自中國大媽之手,不到200塊錢就能買到引起熱議。鑑定2500萬日元曜變天目茶碗為什麼一個仿製品會鑑定出2500萬日元?
  • 考古表明成都出土戰國時期玻璃珠為中國先民自製
    史建磊     雙元村戰國早中期「蜻蜓眼」(鉀鈣玻璃)。 鍾欣 攝   中新網成都7月12日電 (嶽依桐)記者12日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通過對近年來成都市區域內春秋戰國時期墓葬出土的「蜻蜓眼」玻璃珠進行科學考古研究,考古專家發現這些器物為中國先民自己生產的玻璃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