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最隱蔽「神跡」被揭開:他如何靠純自學成為火箭學大佬?

2020-12-01 財視傳媒

「這輛車會在宇宙中飛行超過 10 億年。」

近日,無數網站、報紙、雜誌的頭條,都被這句雄心壯志的承諾所包攬。

在發射過「土星 5 號」火箭與「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美國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中心 LC-39A 發射工位,SpaceX公司旗下的Falcon Heavy(重型獵鷹)再創輝煌:這枚人類現役運力最強的火箭,不僅成功在此完成首飛,還順利完成了一級火箭回收。

伴隨著這一刻的到來,Falcon Heavy所搭載的櫻桃紅色特斯拉Roadster跑車,以及跑車的主人埃隆·馬斯克,已經在人類宇航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是因為,此次進入太空的Falcon Heavy,打破了人類一系列的宇航紀錄:其63.8 噸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遠超目前世界紀錄保持者德爾塔 IV 重型火箭的 28.8 噸;而其發射的三枚一級箭體實現回收,更是超過了任何官方或民間宇航機構的現有技術水平。

然而,這一切比起一件事情來,就顯得黯淡無光了:馬斯克是靠著純自學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流火箭專家。

這一「神跡」是如何完成的?對於創業者或經營者來說,馬斯克級別的學習能力與適應能力,是否有機會效仿?

這些問題曾長期在業界引發了熱議。不過,鮮為人知的是,在大洋彼岸的北京,馬斯克其實曾在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的對談中,剖析過這一傳奇性事跡的背後要義。

「物理的基礎理論是最有用的。物理學的思維框架是迄今為止是最有用的框架。有助於了解歷史上最早的科學家是怎麼探索的?他們又是如何改變他們的探索方法的?他們是如何隨時間改變分析框架,知道某一種框架比另一種更好?了解這點很重要。」以馬斯克之見,如果一個人可以基於事物最本質的層面進行思考與探索,那麼,包括火箭動力學、量子力學在內的高深知識,都可以成為一個人所掌握的結構化知識的一部分。

錢穎一曾問馬斯克,十年內是否有可能在火星上看到人類?馬斯克當即樂觀表示,「我覺得10年實現的概率是50%」。或許,在我們的有生之年,人類的足跡,真的可能史上首次橫跨兩個星球。

以下為馬斯克與錢穎一談話節選:

純靠自學真的能成為頂級火箭學專家?

問:你認為過去幾十年中在這領域沒有任何進展,但是有人類登陸火星的可能性。火箭技術是非常高尖端的科技,你不僅是公司的CEO,還是CTO,你有著以前物理學和商科的背景。你讀了三天博士,我非常肯定,你是自學成才的。你自學了所有這些,科學、工程、計算機編程、物理學等。請告訴我們的學生,沒有經過在學校的正規學習,你是怎麼做到的?

答:自學的速度要比正規學習要快得多。

問:自學要比在學校的正規學習快?和我們分享一下你學習的秘密。

答:就是要讀很多的書。

問:讀很多的書?

答:讀很多的書,和很多人交流。

問:光靠讀書就可以成為一個火箭科學家?

答:是的,不過還要進行實驗。既要看書,也要實驗,因為有時書裡的東西未必正確。

問:嗯。

答:基本上就是這樣。你可以通過看書可以很快地學習,因為所有的信息都在那兒。

問:通過閱讀書籍,就能成為高科技領域的專家,就這樣?

答:是的。我可能把自己說得像個機器人。其實看書的速度要比聽課快。看可以比聽快得多,所以看書學東西要快得多。

問:我有點擔心,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以後都要失業了。朱教授,我們這裡的物理專業講授很多的物理學課程,您有問題想問嗎?(朱邦芬教授補充詢問道:我認為天才學生可以自學物理學。物理學基於實驗,特別是工程學,高科技也需要進行實驗,甚至到工廠裡去用機器做實驗。你通過自學怎麼實現這些?我的問題是,你最喜歡哪門物理學課程?哪門物理學課程對你的公司和你的創新思維幫助最大?)

答:物理的基礎理論是最有用的。物理學的思維框架是迄今為止是最有用的框架。有助於了解歷史上最早的科學家是怎麼探索的?他們又是如何改變他們的探索方法的?他們是如何隨時間改變分析框架,知道某一種框架比另一種更好?了解這點很重要。物理學原理就是最有用的,只要好好研究下物理學原理,就能發覺這是最有價值的。另外我覺得量子力學也很有趣,量子力學總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卻都是正確的。

創立SpaceX公司就是為了讓人類定居火星

問:你創立SpaceX已經13年了。你的理想是把人類送往火星,用可重複利用的火箭,成本降低到十分之一。

答:我覺得最終可以減少到原來的百分之一。

問:降低到原來的百分之一?我記得你在2011年時說未來10到20年,你可以把人類送上火星。現在是2015年,這會實現麼?如果你當時的預估是正確的,那就是2020年或者2030年,距離現在已經不遠了,你還是這樣樂觀麼?

答:我覺得大約還需要10年。

問:10年內?

答:差不多。

問:大約?由你?

答:基本上是我,當然也有其他人,我們公司有一個優秀的團隊,SpaceX公司有5000人。

問:使用可重複利用的火箭不容易,因為美國宇航局停止製造太空梭了。非常昂貴。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是我猜想這一定非常不容易。為什麼你會如此自信你可以實現這些?

答:目前,我相信我們至少能實現推進節的重複利用,因為我們曾兩次成功地將推進節降落在海面上,至少兩次降落到了無人船上。第二次,火箭過了幾秒才炸掉,說明我們在進步。我相信在未來一年內,我們能夠使推進節安全著陸,並重新飛上天,這種可能性很大。

問:很可能?

答:可能性在90%以上。

問:那十年內是否有可能在火星上看到人類?可能性有多大?

答:我覺得10年實現的概率是50%。當然取決於全球範圍的技術進展。但如果按目前SpaceX發展趨勢推算的話,2025年是大致正確的。

問:2025年,從現在起10年?

答:是的,差不多,關鍵在於重複利用。在這裡用第一原理分析就很有意義了。如果用仿照先例的話,我們可以看看前人在重複使用方面的努力,比如太空梭或俄羅斯暴風雪計劃,這些重複使用的努力並未降低太空飛行的成本,反而增加了成本。關於太空飛行的成本,太空梭的預算大約是40億美元一年,每年一般飛四次,所以每艘太空梭的成本大約就是每年10億美元,這比同等檔次的火箭貴多了。所以,人們看到這個,就會覺得重複使用非但沒有降低成本,反而增加了成本。但站在第一原理的角度來看,實際情況不是這麼回事。如果你用的是精煉航空燃料低成本推進劑,就有可能。我們用的火箭推進劑的費用大約是每次飛行30萬美元,而火箭的造價達到6000萬美元,所以推進劑的花費與之相比是九牛一毛,只佔火箭造價的0.5%。這與大型噴氣式飛機差不多,那麼如果你進行重複利用,考慮到維護等問題,每次飛行的成本就會不斷接近推進劑的成本。如果火箭也遇到類似飛機那樣的情況,維護成本可能會相當於燃油成本,對於航空公司來說,每次飛行的成本就是60萬美元,這就能大幅節省成本。

--------------------------------------

本文為財視media原創,轉載需附上出處及原文連結

相關焦點

  • 怎麼獲得成為火箭公司首席技術官的專業知識?馬斯克:看書,自學
    馬斯克花了自己的1億美元創立spaceX火箭製造公司,幾乎所有火箭與飛船的零部件都在自己的工廠內加工製造完成,馬斯克對記者說:金屬從工廠一端運入,飛船從另一端送出了。馬斯克大學畢業擁有經濟學和物理學雙學位,創立spaceX是他首次涉足航空航天工業,他宣布自己為首席設計師和首席技術官
  • 矽谷百億大佬馬斯克迎來第6個孩子,他也活成了他渣男父親的樣子
    英國時間5月5日,矽谷百億大佬馬斯克近日迎來他的「第六繼承人」,之前已經有5個孩子的他,與現任歌手女友格萊姆斯(Grimes)誕生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一個是SpaceX和特斯拉的CEO,自己造火箭竄天的霸道總裁;一個是酷愛黑暗鬼魅與賽博朋克的元素加拿大獨立音樂歌手,兩人的結合本就令人矚目,他們的寶寶更是吸引了無數網友好奇,於是,當馬斯克宣布孩子誕生時,源源不斷的問題衝向大佬的推特下面:孩子的照片呢?男孩女孩啊!有沒有想好孩子的名字呀?
  • 我以為造火箭的馬斯克很猛,沒想到他老媽也這麼酷炫狂拽美炸天
    在馬斯克的自述中,他說自己一直有種存在的危機感,很想找出生命的意義何在,以及萬物存在的目的是什麼。他曾說「我願意呆在火星死去」,為了能「死」在火星,馬斯克非常拼!從2001年開始,他就逐步將「火星綠洲」設想具象化。要去火星,首先得有火箭。
  • 世界第二富豪馬斯克,不靠工資,卻在2020年成為所有人羨慕的大佬
    據彭博富豪榜統計顯示,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目前已經是全球第二富有的人,淨資產為1420億美元。這位在過去幾年一毛錢都不領工資的人,卻在2020年活成了我們所有人都羨慕的科技大佬。甚至有媒體認為,即便特斯拉股價大跌,作為馬斯克這樣的大佬,也完全有能力讓這家公司重回巔峰。
  • 華羅庚是靠自學成為傑出的數學家的嗎?
    作者 | 武際可在許多介紹傑出人物的通俗著作和文章中,都說我國傑出的數學家華羅庚是靠自學成才的。靠自學在學術刊物上發表了論文,是當年任清華大學數學系系主任熊慶來「慧眼識英雄」,把華羅庚邀請到清華大學。後來一舉成名。事實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 馬斯克迎來強勁對手,俄羅斯將建造重型火箭,以甲烷為燃料
    ​提到馬斯克,相信對於航天事業發展感興趣的朋友,一定會非常感興趣,根據資料顯示,馬斯克從小就是一個「太空狂人」,長大後也是從事了他最熱愛的航天事業,所以,他也被稱作「現代版鋼鐵俠」。馬斯克的公司雖然是商業航天,不過卻一點都不比國家級的航天局差,就連NASA也是和馬斯克的SpaceX展開合作的,而且前段時間,馬斯克還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商業火箭運送太空人往返地球和國際空間站的壯舉。
  • 馬斯克迎來強勁對手,俄羅斯將建造重型火箭,以甲烷為燃料!
    提到馬斯克,相信對於航天事業發展感興趣的朋友,一定會非常感興趣,根據資料顯示,馬斯克從小就是一個「太空狂人」,長大後也是從事了他最熱愛的航天事業,所以,他也被稱作「現代版鋼鐵俠」。
  • 賺錢為幫地球物種移民火星,特斯拉CEO馬斯克成為全球首富!
    #馬斯克成為全球首富#美國時間1月7日,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坐擁超過1850億美元財富,取代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成為全球首富。特斯拉在資本市場中的良好表現讓馬斯克在成為億萬富豪後,馬斯克在推特解釋,愛財的原因並非人們所想的那樣,其實他可以用來休閒的時間很少,也沒有度假屋或者別墅那樣的東西。
  • 馬斯克和他的載人火箭創造歷史,這3件事孩子們越早知道越好
    上大學時,馬斯克就總結了2件事未來會極大地影響人類社會:加速向可持續能源的轉變、人類如何移居到其他星球。因為第一件事,他成立了特斯拉這家新能源汽車公司。因為第二件事,他創立了太空科技公司SpaceX。 但馬斯克並沒有馬上接受這個結論。他從第一性原理出發,找到火箭的不可替換成本,鐵、鋁、鑷等元素,而這些元素只佔火箭成本的2%。沿著這個思路,馬斯克從原材料出發,通過實現火箭回收,讓火箭成本不斷逼近現在價格的2%,這才有了今天的SpaceX載人火箭「龍」。
  • 馬斯克這艘火箭回收無人船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外星人」馬斯克再次創造了人類新紀元!在成功完成人類首次商業載人發射之後,「獵鷹9號」助推火箭成功回收降落在SpaceX公司的海上著陸平臺——一艘自動航天發射中心無人船上,準備下一次再次發射。由此,SpaceX的無人船也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 「鋼鐵俠」做起腦機接口,科技狂人馬斯克,下一步還有什麼神話?
    ,此前靠做網際網路賺了點錢,身家也就一兩億美元左右,他竟然想做這個?他不僅想了,也行動了。跑到俄羅斯,了解到火箭的價格--俄羅斯的航天火箭相對美國最便宜。他還是覺得太貴,自己造的話要便宜得多。於是,火星計劃暫緩,準備製造火箭。他在大學裡學過物理學,但沒學過造火箭,但這不妨礙他的理想,要成為火箭專家。
  • 第一性原理,「矽谷鋼鐵俠」馬斯克顛覆式創新的致勝秘訣
    特斯拉,重塑了汽車的生產、銷售方式,將純電動汽車變成了現實;Space X,顛覆了美國航天業,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穩定的火箭運營商之一;「地底隧道」計劃,時速刷新地面交通最高時速,目前已經實驗成果。而馬斯克跨界創業的步驟,大概可以分三步:●弄清楚結構●拆分和優化●重新組裝以造火箭的過程來舉例:首先,他通過捐款融入了一家叫「火星學會」的組織,並開始主動認識各種懂航天技術的工程師,然後再通過看書自學的方式,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搞清楚了火箭的發射原理,接著就成立了Space X 開始造火箭,然後再搞清楚製造流程
  • 《銀河帝國》真的「坐上了火箭」馬斯克火箭升空帶動阿西莫夫科幻...
    「獵鷹重型」火箭發射成功,馬斯克再次改寫了歷史,全球矚目。值得一提的是,同時被馬斯克送上太空的還有一套微縮版本的阿西莫夫《基地》三部曲,消息爆出後,全球科幻迷沸騰了。  現代快報記者從出版方獲悉,「獵鷹重型」火箭發射成功後,包含《基地》三部曲在內的阿西莫夫《銀河帝國》系列小說銷量隨之暴漲。
  • 埃隆馬斯克:當其他人低頭走路時,他卻在仰望星空
    看到火箭順利升空的那一刻,馬斯克的臉上終於露出了一絲笑容。很多人都說,馬斯克是矽谷鋼鐵俠,但絕大多數人對他的成長和發跡並不清楚。今天我就來跟大伙兒聊聊這個改寫了人類航天史的「鋼鐵俠」。他的公司到底哪裡與眾不同?一般人又能從中學到什麼?今天浪子想單獨聊聊電動汽車特斯拉和載人航天SpaceX。先說特斯拉。
  • 這位身價705億的矽谷鋼鐵俠是如何煉成的?
    2020年8月3日SpaceX載人龍飛船圓滿完成了人類首個商業載人航天任務,馬斯克攜手其公司SpaceX正式揭開了世界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的簾幕。 除了太空火箭、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還有他一路賺來的數百億美元,馬斯克基本上就是一個現實版的託尼·斯塔克——這就是為什麼他成為了2008年漫威電影《鋼鐵俠》
  • 馬斯克在清華,從讀書創業談到人類未來
    他舉例說,量子力學就是把所有事情拆開到最本質的核心,然後再向外思考,這給了他新的思考方式。  為參與人類未來當老闆  大學時的馬斯克思考的可不是考試、論文這些事。「我上大學的時候希望參與那些對人類未來能促成積極影響的事業,」他說,「我認為網際網路、可持續能源、移居其他星球、人工智慧和生物學是可以改變世界的東西。」
  • 全球首富馬斯克:最有錢的窮光蛋,賣光房子也想葬在火星
    兩年後,同時打造3家規模龐大又野心勃勃的公司,拆了東牆補西牆,馬斯克的財務狀況終於陷入危機,前期融資和個人投入的資金都見了底,離婚案又賠光了最後的2000萬美元,他自述當時不得不靠朋友接濟度日,至此,他年少時積攢的財富,基本清零。直到2010年,特斯拉成功IPO,馬斯克這才走出危機。
  • 14億中國人,我們的「馬斯克」在哪裡?馮侖:他就是我們要找的人
    01 引言:馬斯克是獨一無二的嗎?提起馬斯克,對這個造車、造富、造火箭、造星鏈的地表最強「鋼鐵男」,人們除了羨慕,就是嫉妒。無數人羨慕他的非凡才華,說造車就造最強車,說造富就成為世界級的億萬富翁,說造獲火箭就能造出超越NASA的火箭!
  • 為了能「死」在火星,馬斯克拼了
    但面對前來「慰問」的一眾NASA大佬,一向懟天懟地的馬斯克霸氣地表示,「成功了,功勞歸大家;失敗了,責任我來承擔」。「我願意呆在火星死去」馬斯克「火星夢」最早來源於小時候看過的《銀河系漫遊指南》,並在2001年逐步將「火星綠洲」設想具象化,想要未來在火星建立生存家園。要去火星,火箭是必須的,但他發現美國現役的火箭都太貴了。後來,他曾到俄羅斯想要購買火箭,發現還是不太划算。
  • 造火箭的00後學生的背後,一直支撐他的是這個男人
    本著膜拜大佬的心態,小編去B站一口氣看完了他造火箭全過程的30多個視頻。話說,一個成功的少年背後,都會有一個無比崇拜的偶像,這個讓他愛上航天製作的男人就是馬斯克!在他接受採訪的視頻裡,小編注意到他的電腦桌上方的貼紙,SpaceX創始人馬斯克的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