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8月03日訊昨天11時許,市民蔡小姐剛走出家門就感覺一股熱浪撲面而來,走在太陽底下,感覺整個人都快「麻辣燙」了。天氣預報告訴她,未來5天溫州還是高溫天氣,日最高溫都會在35℃上下。
蔡小姐每天關注的天氣預報出自溫州氣象臺預報員之手。他們每天上午發布的天氣預報內容,將給政府及全市各行各業的工作部署提供重要參考,這些氣象預報員是怎麼預知次日或一周後的高溫天氣的?
昨前兩天,記者帶著一堆疑問,走進溫州氣象臺,體驗預報員的工作。
一值班就是24小時
凌晨4時起床預報
前天凌晨4時許,天空還沒有發白。在溫州氣象臺工作大廳裡,短期預報員陳豔已起床查看相關氣象數據,溫州市域共有331個氣象觀測點,從這些觀測點實時傳來的溫度數據,是陳豔等氣象工作人員進行氣象分析和研判的基礎。
在擺放著幾十臺電腦的氣象臺大廳裡,屏幕上顯示著各種氣象雲圖和數字,記者身處其中,感覺眼花繚亂。陳豔非常熟練地從中摘抄著一組組重要數據,將其登記在筆記本上。
陳豔指著一幅氣象雲圖說,這是溫州上空早上4時的氣象雲圖,上面顯示溫州地區晴空萬裡,證明該地區被副熱帶高壓控制,將出現高溫、炎熱和少雨等天氣。
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內,陳豔要製作溫州市區三天的城鎮天氣預報,上報到浙江省氣象臺,由省臺上報國家氣象臺。早上6時,市民在收看央視《朝聞天下》的重點城市氣象預報節目時,就會看到溫州氣象臺預報員所上報的天氣情況。
陳豔告訴記者,他們的預報工作並非朝九晚五,一值班就是24小時,從早上8時工作到次日8時,一般3個小時要預報一次。如果預報發現有暴雨等災害性天氣過程或者颱風來襲,值班預報員需要「加密會商」,通宵值班,有時每小時發布一次預報。
超級電腦助陣
每秒計算1600億次
早上8時,預報員張靈傑來和陳豔交接班。張靈傑今年30歲,台州溫嶺人,2010年從中國氣象科學院碩士畢業後,就來到溫州氣象臺工作,目前是氣象臺的一名短期天氣預報員。
氣象臺裡分為短臨預報、短期預報和長期預報等不同的預報崗位。短臨期崗位負責每隔三個小時就要預報一次天氣,短期預報崗位負責三天之內的天氣預報,長期預報崗位更多關注一周、一旬甚至一個月的更宏觀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是如何出爐的呢?張靈傑說,溫州地區的高溫、降水、沿海風力等天氣預報,主要是來自各先進國家數值天氣預報結果以及溫州氣象局一臺每秒計算1600億次的大型計算機,還有工作人員長年累月的經驗積累。每天上午,張靈傑收看全國氣象會商會議後,啟動8時起報的兩種專業的溫州區域中尺度數值模式,把各種檢測數據輸入計算機,這些數據將會根據一系列的氣象方程式,經過40分鐘到3個小時不等的時間,計算出溫州未來三小時、三天甚至十天的氣象預報。
「比如說,對熱力學方程、水汽方程、狀態方程等方程組進行求解,即可得到風、溫度、氣壓、水汽等多個重要天氣要素的預測結果。」張靈傑說。
拿出絕活
人為訂正計算機結果
雖然計算機可以預報出未來不同時間段的天氣情況,但最後計算結果與實際情況存在一些誤差,這時就要靠張靈傑等工作人員拿出絕活,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進行人為訂正。
每次預報前,張靈傑都要打開他那本厚厚的筆記本,在上面進行詳細登記,這是他今年更換的第6本筆記本了。前天上午11時許,計算機給出的數據顯示,8月2日溫州市區最高溫度是31℃,這與之前的氣溫相差較大,他們在考慮到城市熱島效應等情況下,決定把預報氣溫訂正到36℃,結果與8月2日當天實際最高溫度35.2℃,只差了0.8℃,基本上屬於準確預報。當然,在全市鄉鎮精細化預報和海洋氣象預報上,要更多地考慮到山區和海島地形不同等因素。
根據溫度變化,氣象臺也會及時發布相應的高溫橙色和高溫紅色預警信息。據統計,從今年6月份至昨日,溫州氣象臺共發布5次橙色高溫預警信息,而2014年全年沒有高溫預警信息,2013年卻有12次高溫橙色預警和2次高溫紅色預警。
預報不準
打分太低會影響評優
張靈傑說,預報工作「壓力山大」,每次都好像在考試,然後等待次日的天氣來打分。如果預報天氣的情況和第二天非常吻合,他們就會有成就感;但如果那天預測失誤較大,他們也會感覺沮喪,會有挫折感。溫州氣象臺臺長鍾建鋒介紹,每一位天氣預報員,都有一個嚴格的評分標準,每年、每月、每周都要排名。預報錯了,打分太低會影響到獎金。以氣溫為例,如果當天實際氣溫數據和預報天氣數據,誤差在0.5℃之內,預報工作就會被打100分,如果大於0.5℃小於1℃之間,就會被打80分,依此類推,如果誤差超過2.5℃,就會被打0分。他們希望每一名預報員都能對氣象數據進行認真分析。比起獎金,這個評分更是對預報員業務能力的考核,關係到年度工作的評優。
「我們雖然做不到預報百分百準確,但我們的分析必須百分百仔細。」鍾建鋒說,「鑑於目前數學手段和天氣觀測數值的局限,天氣預報無法做到完全精確的預報結果。這也是世界性的難題。希望公眾對天氣預報工作多一點理解、多一份包容。」
新聞連結:
省委書記點讚溫州颱風網
地處抗臺前線,溫州氣象臺對颱風的預報有著豐富的經驗。
2013年「菲特」颱風在福建福鼎登陸,溫州市受到颱風正面襲擊,遭受嚴重損失。溫州氣象臺的預報員通宵值班,把一組組準確的預報數據上報到市防汛指揮中心。他們獲得了「2013年重大氣象服務先進集體」稱號,這個榮譽由中國氣象局頒發。
溫州颱風網是溫州市氣象局的部門網站,開設於2007年,當時日訪問量為10萬人次。現在,它已是國內知名的颱風預報和預測網站,曾被時任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三次點讚。「颱風一來,就要看看溫州颱風網。」 2012年8月6日下午,在溫州市防汛辦會議室裡,時任省委書記趙洪祝說他「偏愛」溫州颱風網。
氣象先生宋英傑:天氣預報忽悠人是心理投射
作為中國第一位天氣預報電視主持人,宋英傑被認為是「中國第一氣象先生」,但也有人調侃他是「世上最不靠譜的男人」。
「其實,這就是氣象預報的主觀準確率問題。」宋英傑說,氣象預報的客觀準確率是由一個個數字、一個個事實組成,而氣象預報的主觀準確率是由大家的印象組成。這與心理學的關係更密切一些。宋英傑說,「天氣預報忽悠人」是一種心理投射,因為一旦幾次報錯,就會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就產生了「天氣預報老是出錯」的印象,導致主觀準確率低於客觀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