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預警是怎樣出爐的?預報誤差超2.5℃記零分

2021-01-08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08月03日訊昨天11時許,市民蔡小姐剛走出家門就感覺一股熱浪撲面而來,走在太陽底下,感覺整個人都快「麻辣燙」了。天氣預報告訴她,未來5天溫州還是高溫天氣,日最高溫都會在35℃上下。

  蔡小姐每天關注的天氣預報出自溫州氣象臺預報員之手。他們每天上午發布的天氣預報內容,將給政府及全市各行各業的工作部署提供重要參考,這些氣象預報員是怎麼預知次日或一周後的高溫天氣的?

  昨前兩天,記者帶著一堆疑問,走進溫州氣象臺,體驗預報員的工作。

  一值班就是24小時

  凌晨4時起床預報

  前天凌晨4時許,天空還沒有發白。在溫州氣象臺工作大廳裡,短期預報員陳豔已起床查看相關氣象數據,溫州市域共有331個氣象觀測點,從這些觀測點實時傳來的溫度數據,是陳豔等氣象工作人員進行氣象分析和研判的基礎。

  在擺放著幾十臺電腦的氣象臺大廳裡,屏幕上顯示著各種氣象雲圖和數字,記者身處其中,感覺眼花繚亂。陳豔非常熟練地從中摘抄著一組組重要數據,將其登記在筆記本上。

  陳豔指著一幅氣象雲圖說,這是溫州上空早上4時的氣象雲圖,上面顯示溫州地區晴空萬裡,證明該地區被副熱帶高壓控制,將出現高溫、炎熱和少雨等天氣。

  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內,陳豔要製作溫州市區三天的城鎮天氣預報,上報到浙江省氣象臺,由省臺上報國家氣象臺。早上6時,市民在收看央視《朝聞天下》的重點城市氣象預報節目時,就會看到溫州氣象臺預報員所上報的天氣情況。

  陳豔告訴記者,他們的預報工作並非朝九晚五,一值班就是24小時,從早上8時工作到次日8時,一般3個小時要預報一次。如果預報發現有暴雨等災害性天氣過程或者颱風來襲,值班預報員需要「加密會商」,通宵值班,有時每小時發布一次預報。

  超級電腦助陣

  每秒計算1600億次

  早上8時,預報員張靈傑來和陳豔交接班。張靈傑今年30歲,台州溫嶺人,2010年從中國氣象科學院碩士畢業後,就來到溫州氣象臺工作,目前是氣象臺的一名短期天氣預報員。

  氣象臺裡分為短臨預報、短期預報和長期預報等不同的預報崗位。短臨期崗位負責每隔三個小時就要預報一次天氣,短期預報崗位負責三天之內的天氣預報,長期預報崗位更多關注一周、一旬甚至一個月的更宏觀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是如何出爐的呢?張靈傑說,溫州地區的高溫、降水、沿海風力等天氣預報,主要是來自各先進國家數值天氣預報結果以及溫州氣象局一臺每秒計算1600億次的大型計算機,還有工作人員長年累月的經驗積累。每天上午,張靈傑收看全國氣象會商會議後,啟動8時起報的兩種專業的溫州區域中尺度數值模式,把各種檢測數據輸入計算機,這些數據將會根據一系列的氣象方程式,經過40分鐘到3個小時不等的時間,計算出溫州未來三小時、三天甚至十天的氣象預報。

  「比如說,對熱力學方程、水汽方程、狀態方程等方程組進行求解,即可得到風、溫度、氣壓、水汽等多個重要天氣要素的預測結果。」張靈傑說。

  拿出絕活

  人為訂正計算機結果

  雖然計算機可以預報出未來不同時間段的天氣情況,但最後計算結果與實際情況存在一些誤差,這時就要靠張靈傑等工作人員拿出絕活,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進行人為訂正。

  每次預報前,張靈傑都要打開他那本厚厚的筆記本,在上面進行詳細登記,這是他今年更換的第6本筆記本了。前天上午11時許,計算機給出的數據顯示,8月2日溫州市區最高溫度是31℃,這與之前的氣溫相差較大,他們在考慮到城市熱島效應等情況下,決定把預報氣溫訂正到36℃,結果與8月2日當天實際最高溫度35.2℃,只差了0.8℃,基本上屬於準確預報。當然,在全市鄉鎮精細化預報和海洋氣象預報上,要更多地考慮到山區和海島地形不同等因素。

  根據溫度變化,氣象臺也會及時發布相應的高溫橙色和高溫紅色預警信息。據統計,從今年6月份至昨日,溫州氣象臺共發布5次橙色高溫預警信息,而2014年全年沒有高溫預警信息,2013年卻有12次高溫橙色預警和2次高溫紅色預警。

  預報不準

  打分太低會影響評優

  張靈傑說,預報工作「壓力山大」,每次都好像在考試,然後等待次日的天氣來打分。如果預報天氣的情況和第二天非常吻合,他們就會有成就感;但如果那天預測失誤較大,他們也會感覺沮喪,會有挫折感。溫州氣象臺臺長鍾建鋒介紹,每一位天氣預報員,都有一個嚴格的評分標準,每年、每月、每周都要排名。預報錯了,打分太低會影響到獎金。以氣溫為例,如果當天實際氣溫數據和預報天氣數據,誤差在0.5℃之內,預報工作就會被打100分,如果大於0.5℃小於1℃之間,就會被打80分,依此類推,如果誤差超過2.5℃,就會被打0分。他們希望每一名預報員都能對氣象數據進行認真分析。比起獎金,這個評分更是對預報員業務能力的考核,關係到年度工作的評優。

  「我們雖然做不到預報百分百準確,但我們的分析必須百分百仔細。」鍾建鋒說,「鑑於目前數學手段和天氣觀測數值的局限,天氣預報無法做到完全精確的預報結果。這也是世界性的難題。希望公眾對天氣預報工作多一點理解、多一份包容。」

  新聞連結:

  省委書記點讚溫州颱風網

  地處抗臺前線,溫州氣象臺對颱風的預報有著豐富的經驗。

  2013年「菲特」颱風在福建福鼎登陸,溫州市受到颱風正面襲擊,遭受嚴重損失。溫州氣象臺的預報員通宵值班,把一組組準確的預報數據上報到市防汛指揮中心。他們獲得了「2013年重大氣象服務先進集體」稱號,這個榮譽由中國氣象局頒發。

  溫州颱風網是溫州市氣象局的部門網站,開設於2007年,當時日訪問量為10萬人次。現在,它已是國內知名的颱風預報和預測網站,曾被時任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三次點讚。「颱風一來,就要看看溫州颱風網。」 2012年8月6日下午,在溫州市防汛辦會議室裡,時任省委書記趙洪祝說他「偏愛」溫州颱風網。

  氣象先生宋英傑:天氣預報忽悠人是心理投射

  作為中國第一位天氣預報電視主持人,宋英傑被認為是「中國第一氣象先生」,但也有人調侃他是「世上最不靠譜的男人」。

  「其實,這就是氣象預報的主觀準確率問題。」宋英傑說,氣象預報的客觀準確率是由一個個數字、一個個事實組成,而氣象預報的主觀準確率是由大家的印象組成。這與心理學的關係更密切一些。宋英傑說,「天氣預報忽悠人」是一種心理投射,因為一旦幾次報錯,就會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就產生了「天氣預報老是出錯」的印象,導致主觀準確率低於客觀準確率。

相關焦點

  • 天氣預報怎樣做出來?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如何?人民日報解讀
    中央氣象臺接連發布暴雨黃色及橙色預警,提醒大家加強防範。 暴雨預報預警是防汛減災的「消息樹」「發令槍」。天氣預報是怎樣做出來的,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怎麼樣,怎樣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最近,記者採訪了多名預測天氣發展變化、預判暴雨落區的天氣預報員們。
  • 天氣預報怎樣做出來?暴雨預警準確率如何?媒體走近預報員
    中央氣象臺接連發布暴雨黃色及橙色預警,提醒大家加強防範。暴雨預報預警是防汛減災的「消息樹」「發令槍」。天氣預報是怎樣做出來的,暴雨預報預警準確率怎麼樣,怎樣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最近,記者採訪了多名預測天氣發展變化、預判暴雨落區的天氣預報員們。
  • 記者探天氣預報出爐過程 每天數據相當於八部電影
    記者探天氣預報出爐過程 每天數據相當於八部電影 帶著市民的疑問,記者走訪市氣象臺氣象預報中心,探秘天氣預報出爐過程。  上百幅天氣圖+10G的氣象數據包  預報員每天需看海量信息  武漢市氣象臺預報員的一天,從早晨8時參加中央氣象臺組織的全國天氣會商開始。會商中,專家會分析各地最新的天氣形勢,提出預報意見。
  • 這套精準天氣預報系統有多厲害 預報網格細至500米 溫差不超2℃
    這些技術創新正讓北京的天氣預報服務越來越「貼身」。1 夏季氣溫預報誤差不超2℃2005年起,隨著聚焦0-12小時短時臨近天氣預報能力的提升,北京開始發展睿圖模式體系,逐漸破解準確預報強對流天氣的難題。前者每10分鐘更新一次預報產品,主要關注未來2小時內天氣,是氣象預報員對雷暴等災害性天氣做出臨近預警的重要參考;後者重點關注未來2-12小時,是短時天氣預報預警的重要參考。陳敏說,數值天氣預報系統的引進及建立,並不是簡單的複製粘貼,後期需要進行很多技術的研發創新工作,同時要有一流的天氣觀測網絡和強大的高性能計算資源,才能更好地讓系統為北京的天氣預報所用。
  • 氣象工作者:天氣預報這樣出爐
    現如今的天氣預報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有時候天氣預報已經準到「說什麼時候颳風就什麼時候刮、說什麼時候下雨就什麼時候下」,可有時候也會遇上說好的雨雪天氣遲遲不來、說好的晴天「說變臉就變臉」? 記者對河北省氣象臺、邢臺氣象局進行了採訪,讓我們了解一下,天氣預報是怎麼出爐的。
  • 高溫+雷陣雨!高考期間石家莊天氣預報來了!考生還要注意這些事……
    5日開始,氣溫回升。最高氣溫來到33°左右。6日,氣溫繼續攀升,炎熱感再次回歸,最高氣溫繼續升至34°上下。高考兩日(7~8日)高溫、雷雨輪番登場:7日,氣溫繼續上升,高溫範圍進一步擴大,我市最高氣溫將達到甚至超過35℃高溫線。
  • 觀察丨精準高效氣象預報預警
    從6月2日至7月16日10時,中央氣象臺已連續40餘天發布暴雨預警。進入汛期後,我國南方地區已出現15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多地降雨量突破歷史最高值,防汛形勢十分嚴峻。  今年夏天暴雨頻發多發的原因是什麼?各地有何應對之策?一直在線的暴雨預警及天氣預報的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等氣候問題所帶來的全球性氣候風險?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 每天霧霾預警咋出爐?需分析幾十張衛星雲圖+三次會商
    原標題:每天霧霾預警咋出爐?需分析幾十張衛星雲圖+三次會商每天霧霾預警咋出爐?需分析幾十張衛星雲圖+三次會商01-06 07:20 發布霧霾氣象災害預警需要經歷怎樣一個過程,成了不少市民關心的話題。5日,記者從山東省氣象臺了解到,為準確預測未來氣象變化,值班預報員每天需要分析幾十張氣象衛星雲圖,出現重汙染天氣時,需每天三次與環保部門會商,最終才會對外發布預警。早上6點預測當日天氣「夏季防雨、冬季防霾,這幾乎算得上是我們每年最忙碌的兩個時段。每到秋冬季節,會出現各種氣象變化,不僅有霧霾,還有冷空氣、寒潮、降水等頻繁到來,趕上有氣象變化時,會變得特別忙。」
  • 天氣預報為何有時不準?記者走進臨沂氣象臺探秘
    這段時間,天氣預報成了「網紅」,朋友圈裡更是有人質疑,天氣預報為啥總是不準?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天氣預報是如何「出爐」的?21日,記者帶著這些公眾所關注的問題來到了臨沂市氣象臺,走近預報員,幫大家答疑解惑。
  • 天氣預報預警中的「雨」你能讀懂多少?
    近日,強降水接連不斷暴雨、山洪地質災害預警齊發……進入汛期後的天氣並不太平從各種途徑正確了解天氣預報預警成為人們生活在汛期的「 必修課」在天氣預報預警這些耳熟能詳的用詞中總有些雖然十分熟悉仔細想來卻不甚了解的術語下面小編為您詳細解讀天氣預報預警中
  • 天氣預報橙色預警是什麼意思 天氣橙色預警有多嚴重
    天氣預報橙色預警是什麼意思橙色預警信號,是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一種。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種類由原來的3種增加到10種,為人們所熟悉的黑色颱風預警信號將退出歷史舞臺。而原有的颱風、暴雨、寒冷3種預警信號的黑色預警信號將成為歷史,統一以紅色為最高等級,由原來的「白、綠、黃、紅、黑」改為現在的「白、藍、黃、橙、紅」;暴雨預警信號和寒冷預警信號原規定按「黃、紅、黑」來分等級十種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橙色預警就是一個表示災害嚴重程度的標準,最嚴重為紅色,較嚴重為橙色,嚴重為黃色,一般為藍色。
  • 高溫預警「猝不及防」 但是專家卻說今天還不算高溫日-韓寧,高溫...
    (點擊瀏覽高清組圖)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5月15日報導:5月12日入夏幾成定局,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今夏首個高溫預警來得如此之早。今天中午,上海中心氣象臺發布了今年首個高溫黃色預警信號。但這並不意味著申城就進入首個高溫日。截至下午2點半,中心城區徐家匯站最高溫度34.2℃,離高溫線僅差「一口氣」。  高溫天是否來的太快?體感明顯嗎?  5月中旬就發布高溫黃色預警,不少市民驚訝於高溫天來得太早。
  • 視頻丨2020年淄博天氣預警大數據出爐 雷電大風預警佔一半以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時間來到2021年,2020年淄博市的天氣預警大數據也出爐了。在2020年,淄博市氣象臺共發布各類預警75個,雷電、大風佔到了一半以上。此外,氣象部門還與有關部門聯合發布了15個預警。今天上午,記者從淄博市氣象臺查詢得知,2020年全年,市氣象臺共發布暴雨、暴雪、寒潮、大風、雷電、高溫、冰雹、大霧和道路結冰預警信號75個,無颱風、霜凍、乾旱和沙塵暴預警。其中,發布最多的是雷電預警,共26個;其次是大風預警,14個,這兩種預警佔到了發布總數的53%。
  • 5大湖泊3個超保2個超警 湖北防汛工作仍嚴峻多部門紛紛預警
    就水文監測最新數據,《華夏時報》記者向湖北省水利廳發採訪函,對方提供給本報記者的信息顯示,截至17日8時,全省仍然還有長江幹流監利至九江段全線超警戒,五大湖泊中,洪湖、長湖、斧頭湖3個超保證水位,梁子湖、汈汊湖2個超警戒。
  • 山東今高溫中的幸運:超級計算機,還好它沒來!5日局部有雷雨
    根據中央氣象臺數據,昨天山東全省最高氣溫,除半島地區稍微有些低外,其他大部地區都在30℃以上,魯西南的金鄉和嘉祥站略超35℃,雖然大部地區沒有達到高溫,但可以說高溫的一個預演,今天開始高溫不打折。另外值得關注的一點,由於目前南風全省風力較小,加之海氣相互作用,山東半島部分沿海地區由於空氣溼度增大,出現了一定的大霧天氣。
  • 高溫來襲!體感溫度和天氣預報為啥有差異?
    5月17日,北方多地開始出現高溫天氣,18日高溫的影響範圍和強度將達到最大。這是今年全國出現的首次大範圍高溫天氣。  17日,中央氣象臺鳴響了今年首個高溫黃色預警。18日6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預警:預計18日白天,內蒙古中東部、吉林西部、遼寧西部、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東北部、河南北部及新疆南疆盆地等地,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其中,內蒙古東部、河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有37—39℃,內蒙古東部偏南局地可達40℃。20日開始,上述地區的高溫天氣範圍將明顯減小。
  • 天津建成三級預警監測網站 平均每8公裡一個監測點 讓地震預警更快...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在日前舉行的天津市第34屆科技周活動上,一個名為「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的展覽吸引了眾多市民。今年7月12日,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在130多公裡外的天津,部分市民地震前從電視機裡看到了預警信息:「地震橫波將在33秒(倒計時)後到達……」。那麼,我們常說的「地震預警」是怎樣出爐的?天津在地震預警領域有什麼技術手段,又是怎樣布局的?日前,記者就這些市民關心的話題採訪了本市地震監測預報中心主任邱虎。
  • 央視天氣預報新版出爐 預報準確率全面提高(圖)
    -時效延至「大後天」、  -顯示時間延長四倍  -主持人還是老面孔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後的天氣預報將全面改版,記者昨天從國家氣象局獲悉,新的預報方式已經出爐,節目將在近日正式改版。  城市預報三日天氣  國家氣象局影視宣傳中心專門負責此次天氣預報的改版。記者昨天採訪了中心主任秦祥士教授,秦主任介紹說,根據國務院領導增加天氣預報頻次、延長預報時效、改進預報內容的指示,國家氣象局近期決定,對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進行改版。  城市天氣預報是此次改版最重要的內容。
  • 上海傳統天氣預報向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轉變,楊浦徐匯已試點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3月22日召開的世界氣象日暨城市智慧氣象服務新聞通氣會上獲悉,上海正在探索和實踐基於氣象風險預警的超大城市精細化治理模式,上海氣象服務將從傳統天氣預報向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轉變。
  • 上海試點天氣預報向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轉變 預報精度可細至3公裡...
    上海正探索讓氣象服務從傳統天氣預報向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轉變,3月22日,界面新聞從上海氣象部門獲悉,目前上海氣象精細化區域數值預報已經從9公裡細化至3公裡,未來還將進一步細化至1公裡。他說:「傳統的天氣預報已經滿足不了政府、行業的更高要求和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預警信號已超越單純的氣象要素標準,需要與用戶應對能力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