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整版︱金華:改革添動能 「跑」出發展加速度

2021-01-08 浙江在線

2020-06-11 07:58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沈超

在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進程中,改革給了金華發展的動力。

註冊在上海市松江區的銘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疫情期間在永康市市場監管局窗口領取了變更後的營業執照,這是今年我省長三角地區政務服務「一網服務」專窗發出的首份異地辦理營業執照,為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復產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隨著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在金華鋪開試點,依託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專窗,金華各縣(市、區)實現30個企業事項、17個個人事項在長三角26個城市群異地可辦。

這是金華市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縮影。「無證明城市」、「一件事」聯辦、企業開辦「零見面」、「三無大廳」、「網際網路+」監管……近年來,金華市緊扣群眾所盼、企業所急、發展所需,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提質增效擴面,取得一批惠及面廣、群眾和企業滿意度高、示範帶動性強的成果。從「群眾跑」到「數據跑、幹部跑」,企業和群眾感受到改革帶來的便利,機關部門則經歷了一場作風大錘鍊,政府履職和權力運行正在全面轉型和徹底重塑。

高速發展的多湖中央商務區 洪兵 攝

全市域推動「無證明化」改革

開證明,歷來考驗辦事群眾的「腿功」。群眾不斷在各部門間「跑斷腿」「磨破嘴」,其背後折射出群眾「辦事難」「難辦事」的辛酸。針對各種奇葩證明、循環證明和重複證明亂象,金華市率先開展一場刀刃向內的自身革命——「無證明化」改革。2019年2月23日,金華市宣布,只要在該市市域範圍內,凡是到政府部門辦事,原來需要群眾、企業自己去政府部門、公用事業單位、服務機構開具的證明,一律取消或免提交。這成為長三角城市群中的一大創舉。

「我從來沒遇到過這樣的場景,沒帶任何證件,當場就把事辦好了。」甘肅小夥宋波落戶成為「新金華人」,只在行政服務中心辦事大廳花了10分鐘。

金華市行政服務中心公安服務區民警胡曉燕是宋波的經辦人,她介紹「無證明化」改革後金華人才落戶的便利——沒帶身份證,人臉識別;沒帶畢業證,工作人員幫忙查;整合公安、民政、自然資源、人社等部門數據的查詢核驗系統,更是幫了宋波大忙,「落戶需要的無房證明、社保證明等,裡面一查就清楚。」胡曉燕說。6天後,宋波就拿到戶口簿,這次落戶,他一次老家都沒跑。

金華市司法局負責人介紹,「無證明化」改革不是不需要證明,而是群眾不必帶證明辦事,這一創新的關鍵在大數據。在金華市行政服務中心辦事窗口,我們找到其中的「奧妙」:「無證明化」改革推動部門間公共數據資源的整合、歸集、共享、開放,全面盤活金華市域內的數據,真正實現從「群眾跑」向「數據跑」的轉變。

本著「能取消儘可能取消」的原則,金華打通政府部門間的數據鴻溝,開展各類證明事項規範化、標準化清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得到廣大基層幹部、群眾和企業的全力支持。

「無證明化」改革猶如一個支點,撬動金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全面深化,也助推金華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金華首推「三無」辦事大廳建設,在全市範圍推行「無證明、無證件、無複印」大廳,僅2019年就為群眾企業辦理「無證明」事項21.93萬件、「無證件」事項5.33萬件、「無複印」事項100.75萬件;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一網通辦」專窗已在金華各縣(市、區)辦事大廳實現全覆蓋,《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一網通辦」專窗管理規範》實現標準化發布,金華市還將進一步對接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提升異地用戶的身份互認、數據互認的支撐性應用,持續拓寬異地通辦事項範圍,推動建立「長三角」跨地區數據共享和部門協同機制。

金華城市鳥瞰圖 洪兵 攝

「一件事」聯辦 全流程深化改革

辦事事項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最小單元」。隨著改革不斷深化,「一件事」改革成為便利群眾的「貼心事」。

「我正想了解退休手續什麼時候辦、怎麼辦,沒想到不出家門,退休手續在家就辦完了。」金華市民葉大伯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沒去窗口排過一次隊,退休金就直接打進銀行卡帳戶裡。

在金華,到齡退休人員無需提交申請,人力社保部門在確認到齡名單後,通過無證明核驗平臺向公安、退役軍人局等部門發起申請,核對人員信息,符合條件的,會將退休信息表寄送至本人。收到確認表後,需認真核對本人信息,對基礎信息表有疑議的,可向市社會保障中心反饋,亦可通過手機自助變更修改。這便是退休一件事「零跑直享」。

「退休涉及養老、醫保、公積金等8個部門12項審核和確認事項,群眾辦理存在多跑、久等、繁難等問題。」金華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直言,改革前,參保人員需要到檔案管理部門、人力社保局、醫保局、公積金中心、退役軍人事務局等11家相關單位獲取材料或辦理相關審批核准手續,來回跑多個部門多個窗口才能辦理養老金核發、醫保繳費、公積金領取等事項。「零跑直享」服務推出後,通過部門間互相協同,所有信息實現聯網共享,多頭跑部門、反覆交材料等深受詬病的老問題一去不復返,實現退休辦理「零跑腿」、到齡待遇「直接享」。

讓群眾跑變成部門跑,將流程在內部實現流轉,這是就是「一件事」改革的「竅門」。

在金華市設有產科的醫院,新生兒家長可以享受到出生醫學證明申領、落戶、參保登記等「多證聯辦」一站式服務。金華市開展新生兒出生「九事聯辦」,即在辦理出生醫學證明時,一併收集相關資料,發送相關部門,申請人可一併辦理新生兒落戶、基本醫療參保繳費、大病保險參保繳費、社會保障(市民)卡、生育保險待遇申請、預防接種證、母子健康手冊、嬰幼兒保健冊共9個事項,大大縮減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零次跑」新生兒出生服務體驗。

殘疾人是人民群眾中最為弱勢、也是最為特殊的群體,受自身條件等因素制約,出行難,辦事難,對「無需跑」的服務需求尤為迫切。去年10月,金華市助殘服務「一件事」業務系統平臺正式上線運行,金華市成為全省首個創新助殘服務「一件事」實現「零次跑」的城市,對殘疾人便民服務的深化改革具有標誌性意義。

「一件事」改革,就是群眾辦事從每個部門「跑一次」,向整件事全流程「跑一次」甚至「不用跑」升級,真正辦到群眾心坎上,群眾反響熱烈、高度點讚。金華市重點推進41+23項個人和企業「一件事」改革,其中個人24項,涵蓋出生、上學、就業、婚育、置業、救助、 就醫、退休養老、殯葬9個重要階段;企業17項,涵蓋商事登記、獲得場地、員工招聘、生產經營、權益保護、清算註銷6個重要階段;金華特色「一件事」23項,包括犬類飼養、工傷辦理等。其中,退休、出生、工傷、助殘、退役軍人、逝者身後事、新生入學、收養登記等「一件事」便民服務實現全省領跑。

在深化「一件事」改革的同時,金華還進一步加快融入長三角醫保一體化發展大局的步伐,推動長三角地區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工作,通過金華統一醫保結算系統與省平臺對接,形成長三角異地就醫門診「聯網通辦」模式,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金華市行政服務中心內的智慧機器人全天候為辦事群眾服務 時補法 攝

制度創新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直接關係企業的生產成本和發展空間,在長三角城市群的發展中,日益顯示出競爭力。

從「最多跑一次」改革到打造「無證明城市」,金華優化營商環境之路越走越寬,包括企業開辦、辦理建築許可、水電氣報裝、不動產登記、跨境貿易等指標的營商環境「10+N」行動紮實推進。

疫情發生以來,為更好地服務企業復工復產,金華市在省內率先開展企業碼試點。通過圍繞企業剛性辦理需求和高頻應用事項,開發建設「金華金碼」「碼上獎補」「碼上領券」等6個特色應用模塊,實現財政獎補政策集中發布、企業線上申報辦理、辦理進度網上公開等功能。今年以來,已有23項政策涉及金額14.49億元實現線上申兌,惠及企業5376家,申報材料壓縮40%以上。

讓企業更方便,就需要更多制度創新。「以往企業開辦,要先進行企業登記,然後到市面上去找公安備案過的公章店刻章,再到銀行網點排號預約開企業基本戶,最後還要申領稅控設備,到稅務部門完成實名認證、進行稅種認定、籤訂代扣代繳協議等,挨個走完這些流程,一家企業才算開起來。」金華市卓遠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負責人說,企業開辦「零見面」平臺上線前,辦好上述事項差不多要10天左右,雖然每個環節基本實現「最多跑一次」,但就企業開辦整件事來說,還是需要較多時間。金華企業開辦「零見面」平臺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把企業登記、公章刻制、銀行開戶、稅控設備申領等企業「出生」必經環節,從原先環環相扣的逐一辦理變為並行辦理,實現企業開辦全環節「一次提交、一窗受理、一網辦結」,不再多頭跑、重複跑、往返跑,被申請者評價為在一個平臺上即可完成「淘寶購物」式的辦事體驗。

金華市還堅持一把手抓改革,建立一把手體驗改革工作機制,明確市縣兩級所有涉及「最多跑一次」事項的部門一把手,以普通辦事群眾身份或陪同辦事方式,每年度體驗本部門「最多跑一次」事項1次以上、高頻事項3次以上,各縣(市、區)黨委政府一把手每年度體驗本地「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項3次以上。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無前,山高路遠但見風光無限。「最多跑一次」改革並未止步,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競跑。金華將不忘改革初心、牢記使命在肩,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群眾和企業所需所盼,推出更多得人心、暖人心的改革舉措,全力打造「便民服務最優市、營商環境最優市、機關效能最高市」。

詳情請見6月11日《浙江日報》22版

責任編輯:朱浙萍

值班主編:徐賢飛


1591833525000

相關焦點

  • 寧波海曙持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改革添動能 "跑"出加速度
    「群眾的需求就是改革的方向。」海曙區政務服務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海曙聚焦「一站式」「全天候」「大事不出鎮,小事不出村」服務目標,著力推動平臺、機制、隊伍建設,通過標準化建設、規範化運營、信息化支撐、專業化支持和特色化推廣,構建「家門口」政務服務體系,將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 最多跑一次!浙江麗水跑出改革加速度
    &nbsp&nbsp&nbsp&nbsp中共麗水市委副書記、改革辦主任李鋒介紹說,近年來麗水市正處於大建設、大發展、大跨越的重要歷史關口,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其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國家公園建設、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等試點走在浙江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
  • 項目為王強引擎 產業發展添動能
    原標題:項目為王強引擎 產業發展添動能   2021年1月3日,蘇州通潤驅動常德新工廠正式落成,常德高新區現代裝備製造配套產業園再添新成員;  2020
  • 集聚新動能 發展加速度
    集聚新動能 發展加速度 2020-12-23 1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激蕩新動能 中國企業改革創新跑出加速度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關鍵階段,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向世界一流企業進發,在改革創新中跑出「加速度」,激蕩出中國經濟發展源源不斷的新動能。本屆論壇主題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堅守實業 堅守主業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堅守實業則是企業的立身之本。聚焦實體經濟,做強做精主業,已經成為近年來企業發展的關鍵。
  • 經濟日報:用改革「動能」提升創新「勢能」!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無論是增強內生動力還是應對風險挑戰,都對創新這個關鍵因素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從航天探月到載人深潛,從5G移動通信到第三代核電,一系列科技領域的重大突破,為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作出了積極貢獻。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與航天相關的企業年註冊量首次突破1000家,2019年我國全年新增航天相關企業超過了2700家。 客觀上看,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 【兩會熱詞】創新「加速度」
    【兩會熱詞】創新「加速度」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 徐愛龍創新,無疑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集眾智匯眾力,一定能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面對這一新的動員令,我們底氣十足。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資源,這是創新發展的最大「富礦」。這幾年,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鼓舞下,一股創新創業的熱潮席捲全國,「雙創」已成為創新發展的新鑰匙、新動能。
  • 讓「成渝號」跑出成渝經濟圈「加速度」
    短短一年間,川渝兩地以成渝為龍頭,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合作熱情,在制度創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濟民生合作領域均取得重大突破,如同滿載的「成渝號」一樣跑出了「加速度」。(2021年1月3日四川日報)<br><br>  去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 重點項目跑出「加速度」 激活發展新動能
    江潮訊(記者 張紅 通訊員 申雯)一個個生產車間內機器轉動,一個個建設工地上塔吊高聳……從疫情發生以來的緊抓復工復產、搶抓建設時效,到年末項目建設攻堅、百日加油衝刺,江陽區重點項目跑出「加速度」,激活經濟發展新動能。
  • 【重磅稿件】激活發展新動能 跑出便民利企「加速度」
    激活發展新動能 跑出便民利企「加速度」 深入推進「網際網路+公安行政管理服務」,全面打通服務社會「最後一公裡」——現在到公安機關辦事越來越方便了!這是山西民眾的普遍感覺。 群眾和企業辦什麼事麻煩,就將其列入改革範圍;辦什麼事困難,就將其納入必須解決範疇。從「群眾跑來跑去,部門轉來轉去」到「最多跑一次」;從「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到「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山西公安機關帶頭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深化「放管服」,建設「一網通辦」平臺,打通了服務社會「最後一公裡」。
  • 大眾日報重磅述評|動能轉換,奮力趟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山東...
    □ 本報記者 杜文景 孫先凱 袁 濤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記掛在心,多次視察山東並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山東高質量發展擘畫美好藍圖。深情似海,厚望如山。山東牢記總書記囑託,緊緊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同步推進「存量變革」與「增量崛起」,以新舊動能轉換為總抓手,奮力趟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 江陽區:重點項目跑出「加速度」 激活發展新動能
    一個個生產車間內機器轉動,一個個建設工地上塔吊高聳……從疫情發生以來的緊抓復工復產、搶抓建設時效,到年末項目建設攻堅、百日加油衝刺,江陽區重點項目跑出「加速度」,激活經濟發展新動能。今年,江陽區全年實施重點項目128個,年度計劃投資288.3億元,1—10月完成投資260.3億元,佔年度計劃的90.3%,全區產業經濟加速崛起,發展質量穩步提升。項目攻堅搶抓序時進度重點項目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金鑰匙,是擴大有效投資、增強城市發展後勁的根本支撐。
  • 周連華:全力跑出新舊動能轉換的「加速度」
    周連華說,近幾年來,山東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騰籠換鳥、鳳凰涅磐」、「在高質量發展上奮力趟出一條路子來」的重要指示要求,緊緊抓住2018年1月獲批建設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重大機遇,大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
  • 高質量發展厚積成勢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成效明顯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濰坊12月3日訊 (記者 郭文培)「經過三年來的艱苦努力,我省新舊動能轉換成效明顯,高質量發展厚積成勢,山東經濟從質量結構到體制機制、到發展環境,開始實現脫胎換骨的系統重塑。」12月3日,「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峰論壇在山東省濰坊市舉行,山東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周連華介紹山東省高質量發展新成果。山東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周連華介紹山東省高質量發展新成果。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郭文培/攝2018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
  • 【從半年報看發展新動能】重點項目加速度,點燃發展新引擎
    圍繞戰新產業謀劃項目,培育增長新動能走進蚌埠市高新區,大富科技5G研發及生產基地項目建設正酣。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上,塔吊林立,挖機、運渣車轟隆聲陣陣。「這個基地項目開工是大富科技發展的又一個裡程碑,項目預計5年內累計投入50億元。
  • ...區域重點產業 為高質量發展積蓄力量 秀洲跑出招商引資「加速度」
    原標題:緊盯重點區域重點產業 為高質量發展積蓄力量 秀洲跑出招商引資「加速度」   在北京,秀洲區相關團隊先後赴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開展考察交流活動
  • 四川德陽旌陽新興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
    改革開放40年來,旌陽以創新驅動為引領,加快工業產業轉型升級,「新動能」從無到有,加速集聚,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使之成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近年來,旌陽區與近3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促進了新興產業從「單打獨鬥」走向「抱團發展」。
  • ...佔比超過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指標 多個央企跑出改革「加速度」
    國務院國資委2020年12月24日向媒體公布中央企業貫徹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總體工作進展情況顯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印發以來,各中央企業計劃在2020年底前完成的改革舉措總計2700餘項,不少企業在規定完成時間內跑出了改革的「加速度」
  • 《經濟日報》整版報導
    >11月10日《經濟日報》企業版整版刊發文章《雲南白藥的混改探索》聚焦雲南白藥的混改故事《經濟日報》推出「走進領軍企業」專題,深入剖析其創新舉措和改革發展難題,以供借鑑。「我把它當成我的第二次創業,對標美國強生。到那個時候,我就可以退休了。」新華都集團公司董事長陳發樹對參與雲南白藥混改的細節記憶非常清晰。
  • 浙江日報評論員:以非常之功引領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時隔17年,浙江再度高規格召開全省製造業大會。大會的召開深入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製造強國的戰略論述和決策部署,為浙江扛起「三個地」使命擔當,以新發展理念引領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全球先進位造業基地,謀劃了路徑、提振了信心。「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實體經濟是我國發展的本錢。」對於以民營經濟、實體經濟見長的浙江來說,製造業的基礎性作用尤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