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1 07:58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沈超
在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進程中,改革給了金華發展的動力。
註冊在上海市松江區的銘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疫情期間在永康市市場監管局窗口領取了變更後的營業執照,這是今年我省長三角地區政務服務「一網服務」專窗發出的首份異地辦理營業執照,為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復產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隨著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在金華鋪開試點,依託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專窗,金華各縣(市、區)實現30個企業事項、17個個人事項在長三角26個城市群異地可辦。
這是金華市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縮影。「無證明城市」、「一件事」聯辦、企業開辦「零見面」、「三無大廳」、「網際網路+」監管……近年來,金華市緊扣群眾所盼、企業所急、發展所需,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提質增效擴面,取得一批惠及面廣、群眾和企業滿意度高、示範帶動性強的成果。從「群眾跑」到「數據跑、幹部跑」,企業和群眾感受到改革帶來的便利,機關部門則經歷了一場作風大錘鍊,政府履職和權力運行正在全面轉型和徹底重塑。
高速發展的多湖中央商務區 洪兵 攝
全市域推動「無證明化」改革
開證明,歷來考驗辦事群眾的「腿功」。群眾不斷在各部門間「跑斷腿」「磨破嘴」,其背後折射出群眾「辦事難」「難辦事」的辛酸。針對各種奇葩證明、循環證明和重複證明亂象,金華市率先開展一場刀刃向內的自身革命——「無證明化」改革。2019年2月23日,金華市宣布,只要在該市市域範圍內,凡是到政府部門辦事,原來需要群眾、企業自己去政府部門、公用事業單位、服務機構開具的證明,一律取消或免提交。這成為長三角城市群中的一大創舉。
「我從來沒遇到過這樣的場景,沒帶任何證件,當場就把事辦好了。」甘肅小夥宋波落戶成為「新金華人」,只在行政服務中心辦事大廳花了10分鐘。
金華市行政服務中心公安服務區民警胡曉燕是宋波的經辦人,她介紹「無證明化」改革後金華人才落戶的便利——沒帶身份證,人臉識別;沒帶畢業證,工作人員幫忙查;整合公安、民政、自然資源、人社等部門數據的查詢核驗系統,更是幫了宋波大忙,「落戶需要的無房證明、社保證明等,裡面一查就清楚。」胡曉燕說。6天後,宋波就拿到戶口簿,這次落戶,他一次老家都沒跑。
金華市司法局負責人介紹,「無證明化」改革不是不需要證明,而是群眾不必帶證明辦事,這一創新的關鍵在大數據。在金華市行政服務中心辦事窗口,我們找到其中的「奧妙」:「無證明化」改革推動部門間公共數據資源的整合、歸集、共享、開放,全面盤活金華市域內的數據,真正實現從「群眾跑」向「數據跑」的轉變。
本著「能取消儘可能取消」的原則,金華打通政府部門間的數據鴻溝,開展各類證明事項規範化、標準化清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得到廣大基層幹部、群眾和企業的全力支持。
「無證明化」改革猶如一個支點,撬動金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全面深化,也助推金華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金華首推「三無」辦事大廳建設,在全市範圍推行「無證明、無證件、無複印」大廳,僅2019年就為群眾企業辦理「無證明」事項21.93萬件、「無證件」事項5.33萬件、「無複印」事項100.75萬件;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一網通辦」專窗已在金華各縣(市、區)辦事大廳實現全覆蓋,《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一網通辦」專窗管理規範》實現標準化發布,金華市還將進一步對接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提升異地用戶的身份互認、數據互認的支撐性應用,持續拓寬異地通辦事項範圍,推動建立「長三角」跨地區數據共享和部門協同機制。
金華城市鳥瞰圖 洪兵 攝
「一件事」聯辦 全流程深化改革
辦事事項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最小單元」。隨著改革不斷深化,「一件事」改革成為便利群眾的「貼心事」。
「我正想了解退休手續什麼時候辦、怎麼辦,沒想到不出家門,退休手續在家就辦完了。」金華市民葉大伯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沒去窗口排過一次隊,退休金就直接打進銀行卡帳戶裡。
在金華,到齡退休人員無需提交申請,人力社保部門在確認到齡名單後,通過無證明核驗平臺向公安、退役軍人局等部門發起申請,核對人員信息,符合條件的,會將退休信息表寄送至本人。收到確認表後,需認真核對本人信息,對基礎信息表有疑議的,可向市社會保障中心反饋,亦可通過手機自助變更修改。這便是退休一件事「零跑直享」。
「退休涉及養老、醫保、公積金等8個部門12項審核和確認事項,群眾辦理存在多跑、久等、繁難等問題。」金華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直言,改革前,參保人員需要到檔案管理部門、人力社保局、醫保局、公積金中心、退役軍人事務局等11家相關單位獲取材料或辦理相關審批核准手續,來回跑多個部門多個窗口才能辦理養老金核發、醫保繳費、公積金領取等事項。「零跑直享」服務推出後,通過部門間互相協同,所有信息實現聯網共享,多頭跑部門、反覆交材料等深受詬病的老問題一去不復返,實現退休辦理「零跑腿」、到齡待遇「直接享」。
讓群眾跑變成部門跑,將流程在內部實現流轉,這是就是「一件事」改革的「竅門」。
在金華市設有產科的醫院,新生兒家長可以享受到出生醫學證明申領、落戶、參保登記等「多證聯辦」一站式服務。金華市開展新生兒出生「九事聯辦」,即在辦理出生醫學證明時,一併收集相關資料,發送相關部門,申請人可一併辦理新生兒落戶、基本醫療參保繳費、大病保險參保繳費、社會保障(市民)卡、生育保險待遇申請、預防接種證、母子健康手冊、嬰幼兒保健冊共9個事項,大大縮減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零次跑」新生兒出生服務體驗。
殘疾人是人民群眾中最為弱勢、也是最為特殊的群體,受自身條件等因素制約,出行難,辦事難,對「無需跑」的服務需求尤為迫切。去年10月,金華市助殘服務「一件事」業務系統平臺正式上線運行,金華市成為全省首個創新助殘服務「一件事」實現「零次跑」的城市,對殘疾人便民服務的深化改革具有標誌性意義。
「一件事」改革,就是群眾辦事從每個部門「跑一次」,向整件事全流程「跑一次」甚至「不用跑」升級,真正辦到群眾心坎上,群眾反響熱烈、高度點讚。金華市重點推進41+23項個人和企業「一件事」改革,其中個人24項,涵蓋出生、上學、就業、婚育、置業、救助、 就醫、退休養老、殯葬9個重要階段;企業17項,涵蓋商事登記、獲得場地、員工招聘、生產經營、權益保護、清算註銷6個重要階段;金華特色「一件事」23項,包括犬類飼養、工傷辦理等。其中,退休、出生、工傷、助殘、退役軍人、逝者身後事、新生入學、收養登記等「一件事」便民服務實現全省領跑。
在深化「一件事」改革的同時,金華還進一步加快融入長三角醫保一體化發展大局的步伐,推動長三角地區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工作,通過金華統一醫保結算系統與省平臺對接,形成長三角異地就醫門診「聯網通辦」模式,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金華市行政服務中心內的智慧機器人全天候為辦事群眾服務 時補法 攝
制度創新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直接關係企業的生產成本和發展空間,在長三角城市群的發展中,日益顯示出競爭力。
從「最多跑一次」改革到打造「無證明城市」,金華優化營商環境之路越走越寬,包括企業開辦、辦理建築許可、水電氣報裝、不動產登記、跨境貿易等指標的營商環境「10+N」行動紮實推進。
疫情發生以來,為更好地服務企業復工復產,金華市在省內率先開展企業碼試點。通過圍繞企業剛性辦理需求和高頻應用事項,開發建設「金華金碼」「碼上獎補」「碼上領券」等6個特色應用模塊,實現財政獎補政策集中發布、企業線上申報辦理、辦理進度網上公開等功能。今年以來,已有23項政策涉及金額14.49億元實現線上申兌,惠及企業5376家,申報材料壓縮40%以上。
讓企業更方便,就需要更多制度創新。「以往企業開辦,要先進行企業登記,然後到市面上去找公安備案過的公章店刻章,再到銀行網點排號預約開企業基本戶,最後還要申領稅控設備,到稅務部門完成實名認證、進行稅種認定、籤訂代扣代繳協議等,挨個走完這些流程,一家企業才算開起來。」金華市卓遠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負責人說,企業開辦「零見面」平臺上線前,辦好上述事項差不多要10天左右,雖然每個環節基本實現「最多跑一次」,但就企業開辦整件事來說,還是需要較多時間。金華企業開辦「零見面」平臺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把企業登記、公章刻制、銀行開戶、稅控設備申領等企業「出生」必經環節,從原先環環相扣的逐一辦理變為並行辦理,實現企業開辦全環節「一次提交、一窗受理、一網辦結」,不再多頭跑、重複跑、往返跑,被申請者評價為在一個平臺上即可完成「淘寶購物」式的辦事體驗。
金華市還堅持一把手抓改革,建立一把手體驗改革工作機制,明確市縣兩級所有涉及「最多跑一次」事項的部門一把手,以普通辦事群眾身份或陪同辦事方式,每年度體驗本部門「最多跑一次」事項1次以上、高頻事項3次以上,各縣(市、區)黨委政府一把手每年度體驗本地「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項3次以上。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無前,山高路遠但見風光無限。「最多跑一次」改革並未止步,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競跑。金華將不忘改革初心、牢記使命在肩,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群眾和企業所需所盼,推出更多得人心、暖人心的改革舉措,全力打造「便民服務最優市、營商環境最優市、機關效能最高市」。
詳情請見6月11日《浙江日報》22版
責任編輯:朱浙萍
值班主編:徐賢飛
15918335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