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古代君王譜】高麗王朝(二十六):高麗忠肅王

2021-01-11 網易

2020-12-28 09:00:30 來源: 麟劍的人類史

舉報

  高麗王朝(二十六):高麗忠肅王
37.高麗忠肅王

  高麗忠肅王(朝鮮語:?? ???/高麗 忠肅王 GoryeoChungsuk-wang;1294年-1339年),是高麗王朝第27任君主( 1313年—1330年,1332年—1339年在位),諱王燾(朝鮮語:??/王燾 WangDo),小字宜孝(朝鮮語:??/宜孝 Uihyo),蒙古名字阿剌忒訥失裡(蒙古語:??????????,鮑培轉寫:Aratna?ri)。

  

  (1)受父禪讓

  高麗忠肅王王燾生於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七月初七,父親是高麗世子王謜(後來的高麗忠宣王),母親是一個叫也速真的蒙古人(追贈懿妃),從其母未被稱為公主及生前沒有封號來看,應該是王謜邂逅的一個普通蒙古女人。王燾出生的地點似乎也在中國境內,因為當時王謜還在元朝,而在元上都的可能性比較大。大德二年(1298年),王燾被封為江陵軍承宣使,後封江陵侯,於大德九年(1305年)十一月隨祖父忠烈王入覲元廷。忠宣王復位後封江陵大君,並陪同父王在元朝居住。

  王燾有一個同母哥哥叫王鑑,忠宣王曾為兄弟倆誰能繼承高麗王位而感到苦惱,他招來「通經史、究術數」的親信文臣樸全之,讓王鑑和王燾各寫下自己的名字,然後出示給樸全之說:「你看他倆誰會統治高麗國?」樸全之不敢回答,忠宣王非要他回答不可,樸全之就說:「觀看兩君筆跡的話,弟弟會成為國王。」果然,沒過幾個月王鑑就被忠宣王殺死,王燾便成為高麗王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這是至大三年(1310年)的事。皇慶二年(1313年)三月二十四日,忠宣王將王燾帶去見元仁宗,並請求傳位給他,元仁宗予以批准,冊封王燾為金紫光祿大夫徵東等處行中書省左丞相上柱國高麗國王。而後王燾隨父王忠宣王和嫡母韓國長公主(薊國大長公主)返回高麗,六月二十六日在開京延慶宮正式即位,是為忠肅王。

  儘管忠宣王傳位給忠肅王,但實權仍在忠宣王手中,不久後忠宣王赴元定居,依然以傳旨的形式遙控高麗朝政,因此在位初期的忠肅王僅僅是個傀儡國王而已。延祐三年(1316年),忠肅王朝覲元廷,透過父王請求下嫁公主,元仁宗遂以元世祖的孫女、營王也先帖木兒之女亦憐真八剌(追贈濮國長公主)賜婚於忠肅王。

  

  (2)被扣元朝

  忠宣王不僅是高麗國王,還兼任了元朝所封的沈王,他將高麗王位傳給忠肅王,三年後又把沈王王位傳給侄兒王暠。忠宣王對這個侄兒的寵愛似乎更勝親兒,甚至還立他為忠肅王的接班人,許多高麗人也歸心於王暠,王暠的野心隨之愈發膨脹,迫不及待地要奪取高麗王位。延祐七年(1320年),元仁宗駕崩,皇太子碩德八剌繼位,是為元英宗,忠宣王遭到迫害,流放吐蕃,忠肅王趁機肅清了忠宣王的親信權漢功、蔡洪哲、裴廷芝等人,試圖建構自身的權威,忠肅王的勢力「謀改忠宣之政」,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國政紊亂。沈王與元英宗過從甚密,向元英宗進讒言說忠肅王曾撕毀元帝詔敕,於是元英宗命令忠肅王入朝,忠肅王乃於至治元年(1321年)四月動身赴元。到了元朝後,元英宗就毫不客氣地詰責忠肅王手撕詔敕之事,並收繳其國王印,把他扣押在元朝。其後來高麗調查的元朝使者絡繹不絕,更牽出了過世的亦憐真八剌公主的死因是屢遭忠肅王毆打所致,使忠肅王的處境更加危險。不過因手撕詔敕之事查無實據,白元恆、樸孝修等高麗大臣也力辯毆打公主之誣,所以忠肅王暫時化險為夷,不過忠肅王本人倒是表現出「無所可否」的態度,導致左右侍臣也頗有動搖。

  沈王暠自然不肯善罷甘休,他的黨羽蔡河中(蔡洪哲之子)回到高麗,假傳聖旨,說皇帝已經欽點沈王暠做高麗國王,甚至公然咒罵忠肅王為」惡王「;怨恨忠肅王的權漢功、蔡洪哲等也在慈雲寺組織高麗百官向元朝中書省上書請願,廢燾立暠。監察執義尹宣佐、彥陽君金倫等官員拒絕署名,元朝中書省、翰林院等機構也沒有受理。沈王暠一派的柳清臣、吳潛等人見立暠不成,乾脆請求元朝將高麗「立省比內地」。此議得到元英宗的首肯,打算廢除徵東行省,改設三韓行省,與其他行省採取同樣模式治理,但此事在元廷內部討論的時候,遭到集賢殿大學士王約、參議中書省事回回和前通事舍人王觀等的反對,再加上高麗大臣李齊賢、崔誠之等上書懇求,元朝丞相拜住才說服皇帝放棄了立省高麗的念頭。於是,高麗躲過了事元以來最大的一次亡國危機,後來忠肅王回國後表示要銘記拜住恩德,據說還為王約修祠供奉。

  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元英宗在南坡之變中遇弒,泰定帝也孫鐵木兒繼位,不僅赦免了忠宣王,而且賜還忠肅王印章。泰定元年(1324年)八月,忠肅王迎娶元魏王阿木哥之女金童(追贈曹國長公主)作為續弦。然而他繼續滯留元朝,一個原因是蔡河中、曹頔等沈王黨糾集2000多名留元高麗人聯名上書元朝中書省,對忠肅王攻訐不已,另外泰定新貴倒剌沙又重提將高麗國改為直轄行省之事,因高麗出身的元朝宦官方臣祐對八不罕皇后的疏通加上金怡、崔安道等高麗大臣的力爭而沒能得逞。至此,立省風波方才告一段落,忠宣王為此專門派人告祭他父母忠烈王和齊國大長公主的陵墓。泰定二年(1325年)五月十三日,忠肅王攜安童公主回到開京,同日忠宣王薨於元大都。

  

  (3)蕭牆之爭

  忠肅王回國途中,沈王暠前來迎接,並和他一起回到高麗。當初忠宣王曾令忠肅王寬恕沈王黨,忠肅王回國後也因沈王黨的牽制而無所作為,甚至在泰定四年(1327年)差點上表元朝要禪位給沈王暠,因大臣韓宗愈和李兆年等的阻止而未果。致和元年(1328年),柳清臣和吳潛又向元朝告狀,說忠肅王盲聾喑啞,不親政事,又說忠宣王原定王暠為忠肅王的世子,但忠肅王卻奪了王暠的世子之印及忠宣王賞賜他的田宅,元朝派買驢去高麗調查,忠肅王起初稱病不見,買驢親自進宮質問,忠肅王侃侃而談,對答如流,買驢乃返元奏報柳清臣等的話實為對忠肅王的誣陷,忠肅王也藉機清洗了一批沈王黨官員。但忠肅王厭倦政治已深,在寵臣金之鏡的勸說下,於天曆二年(1329年)十月派他上表元朝,以「久病不能朝」為由請求禪位於留在元朝為質的世子王禎。元文宗允其請,於天曆三年(1330年)二月冊封王禎為高麗國王,是為忠惠王。然而忠惠王上臺後就罷斥了忠肅王的近臣,父子頓時反目,忠肅王決定赴元,期間勒令將忠惠王的母親德妃洪氏(恭元王后)轉移鄉下,不讓她和忠惠王相見,又在黃州遇見回國即位的忠惠王,藉口胡跪把忠惠王罵哭。忠肅王這次赴元期間,又娶了元魏王阿木哥的另一個女兒伯顏忽都,號為慶華公主。

  因忠惠王荒淫無道及涉嫌勾結流放高麗的元朝皇子妥懽帖睦爾謀反,元廷於至順三年(1332年)正月三日恢復忠肅王的王位,並派人把忠惠王帶到元朝。至順四年(1333年)三月,執政的元朝丞相燕帖木兒以備倭為由催促忠肅王回國。忠肅王復位後,倦於政務,朝政由被稱為「三青」的寵臣申青、樸青、李青把持,而他本人則沉迷於遊豫和狩獵。大臣李齊賢形容忠肅王末年「紫泥之封塗抹於宦寺之手,黑冊之謗流播於婦兒之口」,當時的腐敗也就可見一斑了。

  至元元年(1335年)閏十二月,元朝命忠肅王入朝。不久後,忠肅王聽說忠惠王在元悔過後,為之流淚。至元二年(1336年)三月,忠肅王北上,卻又不願入朝,故久留西京平壤,到冬季因聽說元廷又有廢國立省之議才啟程赴元,至元三年(1337年)十二月回到高麗。至元五年(1339年)三月二十四日,忠肅王薨,享年四十六歲,葬於毅陵。至正四年(1344年),元朝賜諡號「忠肅」,後其子恭愍王加諡「懿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古代高麗向我國進貢,都進貢什麼?不說你想不到!
    古代高麗向我國進貢,都進貢什麼?不說你想不到!   高麗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著名的朝代之一,遼、金、宋三代的官員,根據古代中原王朝「進貢皇帝」的理念,韓國自然會大量進貢中原,主要是以各種當地產品和工藝品的形式。韓國還有兩種非常特別的貢品,太監和美女。
  • 一個歷史的誤會,高句麗不等於高麗,很多人都搞錯了
    「濊貊人」這一詞語最初並非指一個確定的民族實體,而僅僅是中原古代史家對出現在東北這一特定地區的一些古代部族的泛指。在高句麗建立之初,與扶餘長期處於軍事對抗中。扶餘與中原王朝關係十分友好,為了扼制處於成長期而十分具有侵略性的高句麗政權,中原與扶餘在軍事上常常協同打擊高句麗,相關記錄在《三國志》、《漢書》中時有出現。中原打高句麗的事情,一直到隋唐都是經常的事情。
  • 中國與朝鮮在歷史上到底什麼淵源?
    歷史上,朝鮮與中國一衣帶水,淵源深厚且源遠流長。自秦朝至近代,朝鮮半島歷朝政權皆同中國王朝保持朝貢關係,往來密切,為中國王朝的藩屬國。 據朝鮮傳說,朝鮮的開國者為「檀君」,生當中國唐堯之世;至殷王武丁時(約前1250~前1192)入山為神(其說不經)。
  • 伴隨蒙元王朝始終的「質子政策」是怎樣的?折射出一段興衰榮辱
    比如,太宗窩闊臺時,諸王斡赤金·鐵木哥的兒子斡臺就曾入質於大汗,"經常在合罕左右"。而在憲宗蒙哥死後,阿里不哥監國,察合臺之孫阿魯忽被遣納於罕庭,"擔任宮廷職務"。(5)方面五:蒙元與內屬國的附庸關係通過一些電影中,我們也能夠看到古代的高麗國算作是強大蒙元的內屬國,高麗太子要以世子的身份入質蒙元。這種通過質子來維繫的附庸關係,實際上是一種強與弱關係的衍生產物。
  • 古代高麗向中國進貢,一般都進貢什麼?
    本題問的是古代高麗與中國之間的朝貢,高麗是在明初的洪武二十五年滅亡的,那我們的回答就只能是從明代之前中國與高麗的朝貢中尋找答案。所以我們以宋朝和高麗之間的朝貢來回答。(高麗矮馬)有朋友回答高麗向中華帝國進貢美女,這一定是玩笑話。縱觀高麗與宋的朝貢史料,也沒有進貢美女的記載。因為說白了,朝貢雖然帶著政治目的,但更多的是一種經濟上的交易。終宋一朝,都與高麗保持朝貢關係。
  • 「成王」與「敗寇」:從《雙面君王》到《南漢山城》看歷史的重塑
    雙面君王海報《雙面君王》悖論:既成為「王」更成為「人」《雙面君王》對歷史上光海君李琿的演繹自然沒有完全基於史實。史料《光海君日誌》號稱留下有十五天時間空白疑點,影片虛構一個替身,畢竟是小說野史的論調,迎合今天的商業娛樂手法。
  • 古代蘇美爾文字記載,地球被8位君王統治長達24萬年
    然後大洪水席捲而過…」這是《蘇美爾王表》(Sumerian King List)的第一部分所記載的內容。然而,八位君王如何可以統治長達241,200年之久呢?如果我們看一看《蘇美爾王表》,我們會發現令人著迷的細節,與我們所知關於我們歷史的一切相矛盾。這份古籍描述了王權統治人類漫長的一段時間。
  • 朝鮮半島與古代漢字文化的傳播:讀戴衛紅《韓國木簡研究》
    當然,還因為朝鮮史及其關聯的東北亞史是比較敏感的學術領域,發表和出版相關成果一度頗費躊躇,加之不通朝鮮語者開展研究難度較大,所以今日中古東亞史領域,自韓昇、拜根興、李宗勳等先生以東亞世界形成史、唐與新羅關係、東亞文化比較研究三種研究範式之外,能夠專攻古代朝鮮半島史(特別是10世紀以前的朝鮮半島)而又兼顧東亞的內在交流者,少之又少。
  • 當古代君王遇到日全食
    導讀:周懿王,周七世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遇到日全食的君王。但是這件事擱在西周第七世王周懿王身上,只能在墓志銘上寫這是寡人一生揮之不去的噩夢……周懿王,懿是諡號,他本來是姬姓,名囏。(jian,他的一生也確實夠艱的。)他是共王的兒子。在諡號書上說:溫柔賢善曰懿。講直白一點就是生性懦弱。
  • 什麼是高麗紙?高麗紙與宣紙的區別?
    高麗紙 (朝鮮語:고려지)又名韓紙(朝鮮語:한지)、高麗貢紙,產於朝鮮半島,高麗為其古稱,故名高麗紙。古代高麗國(西918年-1392年)(又稱高麗王朝, 王氏高麗)所產之紙。北宋陳 《負暄野錄》云:"高麗紙以棉,繭造成,色白如綾,堅韌如帛,用以書寫,發墨可愛。此中國所無,亦奇品也。"此紙多為粗條簾紋,紙紋距大又厚於白皮紙,經近人研究,宋明清時我國書寫所用高麗紙,大部分是桑皮紙。清乾隆時我國有仿製的高麗紙。
  • 韓戰:近代朝鮮從隱士王國到日本殖民地的屈辱歷史
    「朝鮮」國號的由來朝鮮半島的社會發展階段從公元前1000左右算起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古代社會(公元前1000年左右-1866年)、近代社會(1866-1926年)和現代社會(1926年至今)。其中,「朝鮮」這個國號確定於1392年,那一年,高麗(918-1392年)大將李成桂發動兵變廢除高麗國王而建國,由於李成桂主動臣服於我國明朝,明太祖朱元璋遂以「朝日鮮明」為意將「朝鮮」作為國號賜給李成桂,李成桂建立的國家故被稱為「朝鮮王朝」。
  • 8張地圖看完朝鮮的歷史演變,讓人百感交集
    朝鮮,現在分為兩個政權,北朝鮮和南朝鮮,南朝鮮老是想擺脫自己朝鮮的影子,給自己改名韓國。為了進一步擺脫和漢民族的「瓜葛」,韓國又把首都漢城改為首爾。1、箕子朝鮮(公元前1120 年~前194 年)朝鮮-半島最早的歷史得追溯到商周時期,這都得益於我國的史書記載,單看朝鮮自己的歷史,得要等到2000年後(高麗時期)。
  • 高麗紅參的功效與作用 高麗紅參如何食用
    高麗參又稱「朝鮮人參」,是世界稀有珍品。其營養價值及藥用價值極高,因此滋補效果也比其他人參要好。那麼服用高麗參有什麼樣的功效和作用呢?長期服用高麗參對身體有副作用嗎?高麗參應該如何食用,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書摘|搜尋高麗:西方航海家的朝鮮冒險因何難成功?
    從遠處看,朝鮮半島的確很容易被人當作一座獨立的島嶼,鴨綠江與圖們江的水道在此變寬,而後匯入大海,使得朝鮮半島看起來仿佛被一條海峽從大陸上切分出來,航海者們很快便發現了這一點。幾十年過去了,沒有一個歐洲人能夠突破高麗戰艦的巡邏封鎖,踏上這座半島的土地。1622年,荷蘭的「犬」號更是被炮彈、箭矢與木矛襲擊,不得不逃回公海上。
  • 明朝時,朝鮮會向中國上貢「藥材」,但真實面目令人驚訝
    ——羅素(英)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594,閱讀約2分鐘自古以來,朝鮮與中國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淵源,曾稱高麗,是作為中國的屬國。特別是明朝建立時,為了向朱元璋表達誠意,高麗國王親自廢除了元朝"至正"的稱號。
  • 古代輸送人質是怎麼回事,人質又會被怎樣對待呢
    作為我國古代最古老而有效的保證忠誠的手段之一,人質的起源上述可以追尋到左傳記錄的公元前720年,鄭周互換人質,當然這也是周王室開始逐漸崩盤的代表事件之一。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被互換的人質究竟都會被如何對待呢?
  • 中國古代彰顯威望的制度,竟使得這些國家屈服上貢
    在我國古代,作為中原地區霸主的各代王朝,都會建立起一個彰顯國家威望的制度——朝貢體系。朝貢又稱進貢,是一方將財富以某種形式給予另一方,以表示順從或結盟,尤其是君主國裡臣民獻上禮物給君主,或藩屬國向宗主國獻上貢品。朝貢是地方臣服於中央統治者,或者屬國臣服於宗主國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