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最好的人居然是他?高曉松說他就是蘭陵笑笑生本人

2020-12-04 希希陌上行

金聖歎曾經說過「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中有許多權謀,老年人已經經歷了許多的故事,要是從三國演義的學到更多的陰謀詭計,就麻煩了;《水滸傳》殺氣太重,少年人三觀還沒有明確,喜歡模仿,容易違反法律。

我認為,無論什麼年紀都不要看《金瓶梅》,因為這部書寫盡了人性的醜惡,裡面幾乎沒有一個單純的好人,他們或是為了錢財,或是為了情慾,用盡心機,不擇手段。

不過,萬事無絕對,如果硬是要從《金瓶梅》一幹壞人當中找出一個好人,不,一個不太壞的人出來,書中的男二號應伯爵勉強可以算一個。

或許有人立即就會反對,應伯爵怎麼能算一個好人?他是「是幫閒幫兇人物的代表,是一個極醜惡的人物」(朱星:《<金瓶梅>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評介》)

當然,如果我們按照現在的道德標準去評價應伯爵,他肯定是一個壞人,但是,如果我們從更深的層次去分析應伯爵這個人物,就會發現,他的壞不是真正的壞。

首先,應伯爵不是一個主觀上的壞人,是當時的社會和環境逼迫他成為一個壞人。

看應伯爵的出場,《金瓶梅》第一回:

姓應名伯爵,表字光侯,原是開綢緞鋪應員外的第二個兒子,落了本錢,跌落下來,專在本司三院幫嫖貼食,因此人都起他一個渾名叫做應花子,又會一腿好氣毬,雙陸棋子,件件皆通。

應伯爵原來也是一個富二代,除了會經商,就只有一身吃喝玩樂的本事。經商沒有了本錢,便只能到娛樂場所「本司三院」找碗飯吃。

要說「本司三院」,在明朝卻是一等一的熱鬧地方,本司就是教坊司,《明史 ·樂一》記載:「(朱元璋) 又置教坊司,掌宴會大樂。」

教坊司最初是專門搞音樂的,每逢宴飲,都有請教坊司的樂工們前來表演助興。

後來,燕王朱棣奪下南京登基,把那些不屈服於自己的大臣殺個一乾二淨之後,這些官員的女性親屬,都被押到了教坊司。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記載:「永樂初,將奸黨方、黃諸臣妻子,配象奴,發教坊司,發浣衣局,此文皇特典。」

三院則為東、西、南三院,乃是教坊樂工們聚集最多的地方,本司三院聽起來高大上,其實也就是青樓妓館的雅稱。

在本司三院這樣的地方,來來往往的都是官員富豪,伯爵這樣吃喝玩樂的專家在本司三院往往會如魚得水,而西門慶這樣的富豪為了迎來送往、結交官員,也離不開應伯爵這樣的人物

其次,應伯爵不是家奴,他有自己的尊嚴。

在一百回《金瓶梅》中,有近六十多回寫到了應伯爵,老是見到他在西門慶身邊賺吃騙喝,插科打諢,逢迎拍馬,乍一看實在令人生厭。

但是應伯爵敢正面諷刺西門慶。在西門慶允諾借錢給黃三和李四,卻說沒有錢之後,他敢公然講段子諷刺西門慶。《金瓶梅》第五十四回寫道:

伯爵說道:「一秀才上京,泊船在揚子江。到晚,叫艄公:『泊別處罷,這裡有賊。』艄公道:『怎的便見得有賊?』秀才道:『兀那碑上寫的不是江心賊?』艄公笑道:『莫不是江心賦,怎便識差了?』秀才道:『賦便賦,有些賊形。』」

「賦便賦,有些賊形」,賦和富字音一樣,意思是諷刺西門慶富便富,有些賊形。

被應伯爵諷刺後,西門慶倒也沒生氣,只是罰他十杯酒,十杯酒沒喝完,應伯爵又講了一個笑話,繼續諷刺西門慶:

伯爵才安心,又說:「孔夫子西狩得麟,不能夠見,在家裡日夜啼哭。弟子恐怕哭壞了,尋個牯牛,滿身掛了銅錢哄他。那孔子一見便識破,道:『這分明是有錢的牛,卻怎的做得麟!』」

嘲弄西門大官人只不過是一頭有錢的牛,雖然之後賠罪了,但是最後西門慶還是借了錢給黃三和李四。

第三,應伯爵是個熱心腸,富有同情心。

雖然環境所逼,應伯爵不得不低三下四做馬仔傍大款,但是對於朋友和社會底層人物富有同情心,經常熱心幫忙。

因為李桂姐和丁相公的事情,西門慶一怒之下不再上門,導致在李桂姐那裡賣唱的李銘沒有了工作,生計困難的李銘拿著「燒鴨二隻,老酒二瓶」找到了應伯爵,為了一個微不足道的人去觸怒山東一霸西門慶,一般人絕對不會去做,可是應伯爵卻答應了,還讓李銘把東西拿回去。應伯爵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和西門慶一直以來對他的依賴,最終原諒了李銘,讓李銘能夠繼續在演藝圈混日子。

其實,在《金瓶梅》第一回,西門慶因為很久沒有見到應伯爵而責備他,他解釋道原來「好兄弟」 卜志道前幾天死了,「在他家幫著亂了幾日,發送他出門」。從這點可以看出,應伯爵則非常重義氣,「人走茶不涼」,寧肯冷落衣食父母西門慶,也要幫孤兒寡母處理後事。

應伯爵做的好事在書中還有許多,足以證明,在應伯爵確實良知未泯,有一顆善良的心。所以有許多人覺得在《金瓶梅》一書中,應伯爵是相對比較好的人物。

臺灣一位棄醫從文叫候方詠的人,在他寫的《私房閱讀金瓶梅》中,也認為應伯爵是一位很可愛的人物。

《金瓶梅》是一部暴露之書,也是一部預言之書,是作者蘭陵笑笑生對社會、人性的徹底失望之後寫下的遺書,如第七十五回:

宋朝氣運已將終,執掌提刑甚不公。畢竟難逃天下眼,哪堪激濁與揚清。

他在第三十九回中寫道:

謝希大看到三隻眼的菩薩,說:「現在這個世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可以了,何必睜第三隻眼。」應伯爵笑道:「這第三隻眼看你。」

或許應伯爵就是這第三隻眼睛,把世間看個一清二楚,就像錢鍾書《圍城》裡的方鴻漸,鬱達夫筆下的留學生,都是作者對自己的投射,用他們心中的汙穢,來奚落這個社會。

高曉松曾說《金瓶梅》的作者可能是書裡的應伯爵,從這個角度看,應伯爵還真的有可能就是作者蘭陵笑笑生。

相關焦點

  • 山東蘭陵六大名人:第一位是文學大師、第四位是院士,山東的驕傲
    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省蘭陵縣長城鎮)人,僑居丹徒。曾祖承天,宋御史中丞,曾考定《元嘉歷》,宋御史中丞何承天曾孫,宋員外郎何翼孫,齊太尉中軍參軍何詢子。八歲能詩,弱冠州舉秀才,官至尚書水部郎。詩與陰鏗齊名,杜甫將二人合稱「陰何」。文與劉孝綽齊名,世稱「何劉」。其詩善於寫景,工於鍊字。為杜甫所推許,有集八卷,今失傳,明人輯有何水部集一卷。後人稱"何記室"或"何水部"。
  • 曾慶雨:《金瓶梅》敘事藝術的思維特徵
    《金瓶梅詞話》(下簡稱《金瓶梅》)[1]作為晚明時期長篇小說文體成熟的代表作之一,其敘事思維構成的傑出性,以及敘述手段的巧妙和創新性備受矚目。有學者甚至這樣評價:「蘭陵笑笑生就是一位具有勇敢創新精神的作家。
  • 丁朗:初刻《金瓶梅詞話》系廿卷本考
    顯然,篇幅最短,筆力最弱,與全書各回明顯不能相稱的,就是這兩回了。沈德符是明代唯一讀過抄本又讀過初刻本,並對初刻本「這五回」發表過評論的人。他那「無論膚淺鄙俚,時作吳語,即前後血脈亦絕不貫串,一見知其膺作矣!」的批評,⑨在當時,大概很有些代表性。因此,書商才下狠心找人重寫了這兩回。不料,收之桑榆卻失之東隅。
  • 《金瓶梅》:老好人沒有心機嗎?焚香拜鬥!吳月娘堪比薛寶釵
    自此,吳月娘和西門慶心生芥蒂,兩人進行了長達四個多月的冷戰。最終在吳月娘的「焚香祈福」之中,西門慶跪下認錯,吳月娘和西門慶冰釋前嫌,重歸於好,西門府進入了和睦相處,飲酒作樂的新階段。然而,關於吳月娘焚香祈福是不是吳月娘刻意安排的疑問,不僅讀者產生了如此的疑惑,《金瓶梅》中中以潘金蓮第一個懷疑吳月娘的別有用心。
  • 淺談「金瓶梅」這部小說對中國小說美學的貢獻!
    大家好,我是龍閣秦渝,今天讓我們來聊聊《金瓶梅》這部小說對中國小說美學的貢獻!前言:《金瓶梅》創作於晚明時期,張潮在《幽夢影》裡面說:「《金瓶梅》是一部哀書。」眾所周知可,《金瓶梅》這部小說一直以來都被長時間的列為禁書,就是因為它其中有大量的關於男女之間兩性關係的描寫,而《紅樓夢》也曾因為政治原因也被列為過禁書,但是這都不影響這些作品成為後來的傳世之作!
  • 高曉松:「碩士在我們家就是文盲」,那他到底是哪國人呢?
    「虛榮的人注視著自己的名字,光榮的人注視著祖國的事業。」在國內,有許多明星實際上都不是中國國籍,人們會對拿著外國國籍,卻又在中國撈金的明星表示反感,一旦有個「外籍明星」一時受到輿論攻擊,就會有人把他/她國籍的事情拿出來,進行攻擊。無非是說,你脫離了中國國籍,就是不愛國的行為,就是崇洋媚外。
  • 陳詔:《金瓶梅》諷喻萬曆宮闈寵幸事件嗎?——與臺灣學者魏子云...
    為此,他寫成《金瓶梅的問世與演變》、《金瓶梅原貌探索》等多部著作。直到一九八七年五月他寫成《馮夢龍與金瓶梅》①一文,仍反覆闡述,堅持並發展他的觀點,其治學精神和自信程度誠使人欽佩不已。《魏子云<金瓶梅>研究精選集》魏先生的「諷喻」說能否成立,牽涉到如何理解《金瓶梅》的深層含義以及成書年代等一系列重要問題。
  • 搖滾歌手,創作的「執著」被田震唱紅,高曉松稱他是最乾淨的人!
    導語:搖滾歌手,創作的」執著「被田震唱紅,高曉松稱他是最乾淨的人!說起娛樂圈的搖滾歌手,很多人會想到前不久去世的著名搖滾音樂人臧天朔。當臧天朔去世的消息傳出來的時候,很多人都痛心不已。臧天朔的代表作」朋友「,是很多人視為經典的歌曲。這也讓很多人不禁想起娛樂圈,的其他搖滾歌手。比如,崔健,是中國搖滾第一人,也可以說是第一個把搖滾帶進中國的人;張震嶽的風格是懶懶的,他的歌詞簡單,但是卻深入人心;汪峰的每首歌曲都有著對生命的感悟,他更像是在用哲學品味人生;鄭鈞,是自由的使者,不羈的性格造就了他不羈的音樂風格等等。
  • 被黑成黃書的「金瓶梅」,究竟厲害在哪?(一)
    「我不是黃書」 — 笑笑生作為小文青,怎麼能不知道金瓶梅呢?今天開一個系列,以「小黃書」,啊呸,四大名著之首的《金瓶梅》的忠粉的身份,來談談到底它,厲害在哪?其實來談金瓶梅,會覺得是在找噱頭?(⊙﹏⊙)不存在的,有米君初開的公眾號也是要噱頭噶?但我想自證清白:雖然不敢說廣博文學,但以我粗淺的文學見識,金瓶梅算作我認為的,中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批判文學。有米君家中算半個知識家庭份子吧,小時候被逼著看了好寫書,四大名著那是必須的,除了《金瓶梅》。可能父母也沒有真正讀懂它吧。
  • 王建科:《金瓶梅》與明清家庭家族小說的敘事模式
    即是說,由血緣關係維持的宗法制度的遺存和變種卻長期存在著。先秦的宗法制度,在秦漢以後的幾千年中一直有遺蹟存在。由漢到唐到宋明清,崇尚祠堂祭祀,修繼家譜、門閥、譜系,就是顯著表現。中國家族制度長盛不衰,族權在社會生活中產生強大影響。
  • 樸樹周迅曾深夜約高曉松出來,就是為了討論「孤獨是三角形的」
    再後來,賈宏聲又說,當時他跟周迅已經分手,周迅曾打電話給他,說樸樹跟他很像,特別是抽菸時的樣子。至於真相如何?早已不可考。  對於周迅和樸樹之間的愛情,高曉松應該是最有發言權的,他是樸樹的圈中好友,也是無可替代的見證者。事實上,高曉松也時常懷念那段時光,雖然不是自己的故事,但卻是他一直深切懷念的美好。
  • 呂紅:《金瓶梅》的突破與失落——《金瓶梅》性描寫的文化批判
    首先是生殖,這一中國人至今猶重的人生目的在《金瓶梅》中倍受輕視,雖則作為主母的吳月娘出於控制丈夫的考慮和作為小妾的潘金蓮出於爭寵的目的都做過「生殖」的努力,但在全書中份量很輕且都只是「手段」並非「目的」,官哥生母李瓶兒對兒子的生與死也遠沒有《紅樓夢》中王夫人「他死了我靠誰」「豈不有意絕我」之類倫理名份上的清醒,她的歡悅與痛不欲生都出自一個母親對骨肉的自然感情
  • 或許「元嬰」就是他本人
    大家好我是小百科,一人之下最近的劇情可以說是越來越高能,因為根據最新劇情中許新的話來看,無根生這個角色就越來越神了,因為他疑似也有長生不老的體質,其實從之前36賊結義來看有兩個人非常的奇怪,一個無根生一個就是張懷義
  • 蘭陵是什麼意思?出處是什麼?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詩仙李白一首《客中行》,將蘭陵與美酒相連,使人遐想連篇。而今人所說的蘭陵,大多是指位於山東南部的蘭陵縣。這裡最早可追述到春秋時期。當時魯國在此設立次室亭。後來楚國佔領次室亭,在當地推行楚國內地方上維護統治的縣制,並改名蘭陵縣。歷史上蘭陵縣也是名家輩出。
  • 文科生與理科生較量:高曉松聊《三體》,遭劉慈欣「打臉」
    高曉松在以往的《曉說》節目中會有各種各樣的話題,這些都是高曉松擅長的。他講述了一些未知的故事,並就這些話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高曉松本人的知識面很廣,特別能談論知識,在劉慈欣來參加這個節目之前,他一直都很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