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塑料並不等於環保

2021-01-21 同花順財經

  由中國公益組織和環保人士共同發起的零廢棄聯盟長期關注北京限塑問題。聯盟政策主任謝新源就是一名環保達人,他基本不點外賣,很少網購,出差都自帶拖鞋,儘量減少垃圾的產生。

  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謝新源表示,北京「限塑10條」擴大了限塑範圍,是一個進步,希望措施能更有針對性。「另外,可降解塑料也是一次性材質,不能跟環保畫等號,使用起來需要謹慎。」

  「限塑10條」還需明確的激勵機制

  新京報:你什麼時候開始關注塑料汙染問題,開始關注北京的限塑行動?

  謝新源:2008年「限塑令」頒布前後,我對塑料汙染關注過一段時間,但不夠系統。對北京限塑的關注始於2018年零廢棄聯盟聯合8個地方夥伴在全國9地開展的「十年限塑令」商家執行情況調研。在北京,我們調研了200多個線下商戶。

  新京報:為了推動減少塑膠袋的使用,你在北京做過哪些工作?

  謝新源:2018年,我們在9地開展「十年限塑令」商家執行情況調研,2020年與蕪湖市生態環境保護志願者協會合作完成《商品零售場所塑膠袋購銷臺帳查驗情況和使用數量情況信息公開申請報告》,雖然都是全國層面的工作,但都涉及北京。

  2020年底,我們向北京市發改委遞交了《零廢棄聯盟關於〈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行動計劃(2020-2025年)〉(徵求意見稿)的建議》。

  新京報:1999年,北京就開始限制0.025毫米的超薄塑膠袋使用,你覺得這20年來,效果如何?

  謝新源:在2018年《「十年限塑令」商家執行情況調研報告》中,我們調研了北京市202家商戶,其中118家提供厚度合規的塑膠袋、50家提供超薄塑膠袋,其餘34家商戶不提供塑膠袋。單從限制超薄出發,還算合格,但限制超薄塑膠袋不等於限制了塑料汙染。

  新京報:你怎麼看待北京「限塑10條」?

  謝新源:總體上看,北京「限塑10條」跟國家新版限塑令一樣,擴大了限塑範圍,我們希望措施也能更有針對性。「限塑10條」多處提到「創新」,但一般是指科技創新, 我認為對於限塑工作而言,制度創新才是第一生產力。

  「限塑10條」第七條提到,建立重點用塑單位報告制度。這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舊版限塑令之所以效果不突出,就是因為臺帳制度存在缺陷。「限塑10條」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應當提出更有前瞻性的目標:用塑料報告制度覆蓋重點行業各個企業使用的所有一次性塑料用品(包括可降解塑料),記錄其來源/去向、用品類型、材質、進貨/出貨數量、價格、日期等信息,以便讓限塑成效評估有堅實的基礎。

  「限塑10條」有多處提到「重複使用」或「重複利用」,但也沒有明確的激勵機制。建議建立耐用包裝押金制,如快遞包裝押金還箱制、耐用外賣餐盒押金制、玻璃瓶押金制等。

  應謹慎使用可降解塑料替代品

  新京報: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踐行環保理念的?

  謝新源:我的隨身背包裡一般會帶有筷子、勺子、水杯,也塞著兩三個結實的塑膠袋(不在於材質,而在於重複使用)。有時候會自帶一個專門用於裝麵點、熟食的可重複使用打包袋,出差時還會自帶拖鞋。這樣就能避免使用大部分一次性用品。

  雖然會有一點不便,但我會保持少點外賣、低頻網購的習慣,除非外賣餐具和快遞包裝改用重複使用方案。畢竟地球不是我們從祖先那裡繼承的,而是向子孫借的。

  新京報:對於限塑你還有什麼建議?

  謝新源:要謹慎使用可降解塑料替代品。

  因為可降解塑料仍然是一次性材質,不能跟環保畫等號。而且區分可降解和傳統不可降解塑料,對於公眾而言比較難,即使具備相關知識,在實際生活中也很可能無法將二者分類。

  例如,全生物降解塑料需要與廚餘垃圾共同堆肥才能降解,但即使只有一小部分公眾將傳統塑料跟全生物降解塑料一起投入廚餘垃圾,都會破壞北京市剛有起色的垃圾分類工作。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jhb

相關焦點

  • 建言「十四五」規劃:可降解塑料並不環保 應重新分類管理塑料
    隨著「垃圾分類」的推廣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可降解」塑料越來越受到青睞,很多企業也打出了「可降解」和「環保」的招牌。事與願違的是,根據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副教授曹淑豔課題組的研究,可降解塑料可能不是那麼環境友好。塑料在自然環境中降解一般需要數百甚至上千年,從環境容量的角度而言,塑料已經成為超級垃圾。
  • 深度剖析|「可降解塑料」真的環保嗎?
    可誰能想到,一百多年以後,當初拯救大象生命的材料,卻因為環保問題,上了人類的「黑名單」。談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有必要解釋一下可降解塑料和傳統塑料之間的區別。而更嚴重的情況是,很多打著「可降解」概念的塑料產品,卻走到了環保的對立面。「假裝」降解和「有條件」降解當非可降解和可降解材料之間出現巨大的價格懸殊時,中間地帶便出現了足夠的「商機」。
  • 可降解餐具≠環保餐具 8成可降解餐盒是假貨
    明明是標著「可降解」的環保型餐具,怎麼飯盒盛上了飯菜會滲色?湯碗裝滿熱湯會變軟?點心盒稍微裝多點兒就會破裂……近日有業內人士透露,據相關協會調查,市面上有近80%可降解材質餐盒都是假的,「不但不一定能達到降解要求,有些標著『可降解』的餐具安全性也令人擔憂。」
  • 【環保科普】「可降解塑料」大揭秘!
    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但由此產生的塑料垃圾  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少汙染    塑料是一種合成的高分子化學製品,大部分塑料是以不可再生的石油為原料不同於其他垃圾,環境中的分解者微生物不能消化降解塑料中連接單體的化學鍵,因此無法將其重新分解為單體形式。換句話說,塑料一旦合成,就再無「回頭路」。
  • 新研究證明:所謂可降解生物塑料其實對環境並不友好
    所謂可降解生物塑料其實對環境並不友好生物塑料是由植物等生物體或由微生物分解而來的塑料的總稱然而,最新研究表明,本應環保的生物塑料卻含有與傳統塑料相同的有毒化學物質。塑料對環境是有害的,無論是製造還是丟棄。首先,當製造塑料時,會釋放出威脅健康和溫暖地球的汙染物。 即使用完了,處理掉了,也是非常棘手的,因為它的耐久性,不會自然分解。 除非全球回收系統奏效,否則塑料垃圾將被送往垃圾填埋場或在垃圾焚燒爐中處理,自然會釋放汙染物。
  • 可降解塑料:「禁塑令」下的環保替代藍海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受全球「限塑」、「禁塑」法令影響,全球部分地區開始大規模限塑以及國內禁塑政策逐步實施,可降解塑料需求持續增長。根據IHSMarkit的統計數據,2019年全球可降解塑料產量為117.4萬噸,預計2024年可達133.4萬噸。
  • 環保科普|可降解塑料是什麼?貴嗎?
    環保科普|可降解塑料是什麼?貴嗎?
  • 可降解塑料概念股有哪些?可降解塑料龍頭股有哪些?
    商務部近日制定並發布《商務領域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辦法(試行)》,引導企業、消費者減少和替代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辦法》中提到的環保替代產品,包括紙袋、可循環使用的布袋、提籃和可降解塑料製品等。
  • 可降解塑料怎麼分類?紙吸管真的更環保嗎?看專家為你解答!
    可降解塑料算什麼垃圾 你可能想不到可降解塑膠袋相比於普通塑膠袋,主要區別在於不含一般塑膠袋中的聚乙烯成分,在自然環境條件下能降解成對環境無害物質。那麼可降解塑料算哪類垃圾?記者在街頭隨機詢問了十多名市民。記者:您覺得這種可降解塑膠袋,您要是扔垃圾的話,您會扔到哪個桶?市民1:應該是可回收。市民2:也可以扔廚餘吧,它不是能降解嗎。
  • 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方式對比分析:生物降解塑料為主流
    中商情報網訊:可降解塑料是指一類其製品的各項性能可滿足使用要求,在保存期內性能不變,而使用後在自然環境條件下能降解成對環境無害的物質的塑料。可降解塑料按照降解方式分類,可降解材料一般可分為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光-生物降解塑料和水降解塑料等四大類。
  • 可降解塑料怎麼分類?紙吸管真的更環保嗎?看專家為你解答!_國內...
    可降解塑料算什麼垃圾 你可能想不到可降解塑膠袋相比於普通塑膠袋,主要區別在於不含一般塑膠袋中的聚乙烯成分,在自然環境條件下能降解成對環境無害物質。那麼可降解塑料算哪類垃圾?記者在街頭隨機詢問了十多名市民。
  • 可降解塑料成行業「新寵」
    但也有不少塑料製品企業正紛紛化危機為契機,化壓力為動力,逐步走上轉型升級之路。2005年,浙江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童公司)意識到塑料吸管的局限和危害,開始著力研發可降解和可循環利用吸管產品線。到目前,通過對生產系統的改革轉型,原先六個車間生產傳統塑料吸管,現在僅剩一個,環保吸管佔到了公司業務的60%以上。
  • 可降解塑料到底是什麼?你知道哪種最適合我們嗎?
    從塑料行業目前的整體趨勢來看:傳統塑料已不能滿足當下節能環保的發展要求,而可降解塑料正代替傳統塑料成為新的發展方向。同時也因為最嚴「禁塑令」,可降解塑料正式走進人們的視線。 其實大家現在關心的環保袋就等同於可降解塑膠袋,那我們說的可降解塑膠袋又是什麼意思呢?
  • 推廣可降解塑料購物袋 深圳塑料替代品之全生物降解塑料相關技術...
    被譽為「中國降解塑料標準」代言人的翁雲宣教授,則對生物降解塑料現狀和相關標準進行了詳細解讀。他指出,在全球資源和環境壓力日益凸顯的今天,節能環保已成為當今經濟發展的主題,使用符合生態要求、可生物分解的材料已成為大勢所趨。發展生物降解塑料對整個生物圈乃至整個環境將有積極的意義。他強調,要完善綠色產業標準,促進技術開發,有效服務市場需求。
  • 可降解塑料真能解決「白色汙染」嗎?
    據聯合國統計,塑料佔海洋所有汙染物的90%,卻幾乎沒有特別有效的環保替代品。「塑料數百年才能腐爛。塑料也是由石油產品生產的副產品,生產過程會釋放化學汙染物。」戈爾博格博士認為,「生物降解塑料是解決方案之一,其不使用石油,還能迅速降解。
  • 「禁塑」新起點,可降解塑料的春天來了嗎?
    不過,就經銷商的角度而言,他們並不看好可降解塑膠袋的市場空間。可以預見的是,未來5年內,禁塑政策將在全國範圍內落地開花,對可替代產品和模式應用的討論逐漸成為熱門話題。新政推動下,聚光燈緩緩打在了替代產品之一的可降解塑料身上。「可降解塑膠袋的原材料分為生物基生物降解塑料和石化基生物降解塑料兩種。」
  • 地球的一半|如何辨別真正的生物可降解塑料
    消費者心中的「可降解」產品是什麼樣的?大家是否有意願購買或使用可降解塑料,如何分辨可降解塑料產品,用後又如何分類?在我們的調研中,63%的被訪者表示可降解塑料聽起來更環保,自己願意支持使用。在自然環境下,由微生物作用能夠完全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的才能叫「生物可降解」。根據降解環境,生物可降解塑料可細分為 「可堆肥降解」、「土壤可降解」、「海水可降解」。但事實上,目前沒有一款生物可降解塑料可以在任何環境下無條件地降解。現在,我們在市場上能買到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其實都是 「可堆肥降解」塑料,只有在58℃以上、細菌充足的商業堆肥設施裡待夠180天才可降解。
  • 必須釐清可降解塑料的概念,別被「偽降解」蒙蔽了!
    1869年,印刷工人約翰•海厄特發現,在硝化纖維中加進樟腦時,硝化纖維變成了一種柔韌性相當好的又硬又不脆的材料,在熱壓下可成為各種形狀的製品,他將它命名為「Celluloid(賽璐珞)」。於是,塑料的鼻祖誕生了。可誰能想到,一百多年以後,當初拯救大象生命的材料,卻因為環保問題,上了人類的「黑名單」。
  • 可降解塑料迎來春天? 生產商稱供不應求經銷商反響平平
    記者注意到,除了禁止和限制塑料製品的使用,各地還提出加快推廣可替代產品和模式的應用。新政背景下,可降解塑料市場似乎前景可期。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國仍新增了可回收塑料相關企業1.8萬家,同比增長了12%。記者走訪發現,國內可降解塑料原材料價格已出現上揚,有原材料生產商的產品供不應求。不過,批發市場端對可降解塑料反響平平。
  • 我市大力推廣的生物基可降解塑料是什麼?
    1987年,世界環發委員會第一次提出「可持續發展」概念。 ... 進入21世紀後,「環保」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與發展都高度重視和嚴格遵守的準則,這意味著全球進入「環保時代」。近年來,隨著環保壓力的持續加劇,全產業鏈陸續向「環保」「可持續」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