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據媒體報導,在上海書展分會場上圖書店,兒童文學作家沈石溪介紹了他的新作《最後的中國戰象》漫畫版。前不久,作品中一些描寫動物「異性相吸」的片段引發爭議。對此,沈石溪表示,有這樣的描寫,他認為無傷大雅。「當然有的家長有的老師可能覺得,這個不適合年齡太小的孩子閱讀。那我們也會做一些更正,比如出版社會要求我做一些修飾,模糊一點或者把敏感的句子去掉。」
近來,有部分童書相繼陷入爭議漩渦,比如「美化自殺」、內容不適合孩子閱讀、兒童性教育等,其中不乏知名作家的作品。這引起了一些家長的擔心,一場「閱讀保衛戰」正在進行中。有家長整理出一份「排雷書單」,還有家長發出疑問:如何為孩子選到合適的讀物?
面對家長的擔憂,有專家指出,兒童文學作品中涉及敏感話題,作家要慎重,用合適的方式表現;作為家長,也不必在選書時過分焦慮,不能讓孩子生活在真空環境中。針對家長「選書難」的問題,專家倡導「分級閱讀」,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不同認知能力為他們推薦合適讀物。如何讓孩子更好地閱讀,是家長、老師、作家和出版從業者面臨的共同課題。
創作者要傳遞向上向善正能量
對於家長的擔憂,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王泉根表示理解。他表示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年齡越小越無法分辨作品裡的形象、詞彙、句子所表達的含義。如果童書作品中經常出現爆粗口的話,就可能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
「兒童文學工作者一定要有高度的責任意識、倫理意識、社會文化擔當意識,拿起筆為孩子寫作的時候,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字,都要字斟句酌。」王泉根說。
江蘇鳳凰少兒出版社社長王泳波認為,少兒讀物與其他讀物最大的差異就是面對的讀者是未成年人,因此在題材上必須有禁忌,一些社會廣泛認為不適合兒童接受的題材如自殺、性等,不應該出現在兒童文學作品中。他指出,自殺與死亡不同,後者是自然現象,前者卻是負面行為,很容易誤導青少年,少兒讀物傳遞的,應該是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魯迅文學院副院長、兒童文學評論家李東華表示:「童書不能把有些容易引起少兒不適的內容諸如性、暴力等直白地、不加遮蔽地呈現出來,同時,它又要能夠直面成長過程中的所有難題,包括性教育、死亡教育等,給予兒童溫暖的撫慰和真切的指引。」
一場「閱讀保衛戰」正在進行,有的家長表示要給孩子閱讀「排雷」,有的大發感慨兒童文學粗製濫造,但也有家長相對冷靜。山西的梁女士認為,孩子對書中「自殺」的理解還是與家長的引導有關。她告訴記者,女兒從小就看了很多書,打打殺殺、自殺等情節已經見怪不怪了,「但她自己知道那些是不好的,自己也不會去模仿」。
對此,李東華表示,家長的批評有時候對寫作者和出版者來說是有益的提醒和有效的制約,但也要避免以偏概全。她認為,一些經歷過時間檢驗、在孩子們中間口碑很好的作品,如果對某些部分某些文字有異議,可以通過修訂的方式去完善它,而不是簡單地整體唾棄。「兒童不是活在真空裡,童書也不是蒸餾水。如果一部作品把兒童成長過程的豐富性、複雜性都簡化了,變得一塵不染、無憂無慮,毫無衝突與矛盾,那麼它所書寫的也就不是一個真實的生命和真實的童年,很可能是成年人一廂情願的臆想。但敏感題材的處理,對作家的兒童觀和寫作功力都提出了挑戰,下筆應慎重。」
為孩子選擇可讀又適讀的書
也有家長呼籲,童書應該像電影一樣,從內容上進行分級,在封面上標明內容和題材適合的年齡。
對此,兒童文學作家孫玉虎認為意義不大,「電影分級」可以禁止不符合年齡的觀眾進入電影院,但是「童書分級」操作起來難度太大,「只要你無法做到阻止一個兒童接觸到《洛麗塔》,『童書分級』就是一個偽命題」。
「操作起來難」,這正是童書內容分級面臨的困境。但王泳波認為,如果能在行業內形成指導性意見,甚至在理論上有法律支撐,就能從源頭上規範童書寫作,形成「作家創作慢一點,少兒出版精一點」的行業氛圍,讓童書出版更健康。
分級閱讀的概念最早由一些西方國家提出,在中國,「分級閱讀」概念的提出與實踐也已起步,2008年廣州南方分級閱讀研究中心成立,2009年北京召開「中國首屆分級閱讀學術研討會」,但對於「分級閱讀」有無必要,社會上依然有不同的聲音。
「如果只是按照孩子的年齡推薦讀物,這樣的分級意義不大。」湖北柯女士的女兒今年上四年級,由於從小就注重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女兒現在已經能讀很多成人看的書籍了。她認為即便是同年齡段的孩子,認知水平也不完全相同,如果單純告訴孩子只能看適合她年齡段的書,可能會限制孩子的思維發展。
對此,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王林表示:「分級閱讀的核心是讓孩子的閱讀更加科學化,雖然不能保證完全科學化,也不能保證覆蓋到所有孩子,但是能做到儘量科學化,儘量貼近大部分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
那麼,如何制定科學的分級標準,為孩子有效率地選到合適的書?
王林指出,閱讀分級是一項複雜工程,制定分級閱讀標準需要考慮語言要素的難易、讀者的不同背景等,涉及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兒童文學等多個學科,還要依靠大數據、人工智慧的技術支持,因此還未形成統一的標準。目前市面上標明分級閱讀的書不少,但是其背後的邏輯是否科學有待驗證,國內對分級閱讀還處於摸索階段。
王泉根提出,分級閱讀應該遵循「服務大多數」「群體性差異」「量身定做」「兒童本位」四大原則,調動包括兒童教育、兒童心理、兒童文學、兒童編輯出版、兒童閱讀推廣、兒童圖書館、兒童圖書營銷等方面專業人才的積極性,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共同做好做大。
綜合整理自人民日報、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