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化肥導致土壤酸化板結」沒有科學依據

2021-01-20 科學網

 

■杜昌文

自從有了化肥以來,我國糧食產量大幅提升。以水稻為例,解放前沒有化肥時水稻畝產不足100公斤,而今全國平均每畝水稻產量在500公斤以上,而華東太湖地區則能達到600公斤以上。根據全國肥料網試驗測算,化肥對我國糧食產量的貢獻達40%以上,因此化肥在我國糧食安全中發揮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近三十年來,化肥大量或過量施用,在增產穩產的同時,也導致了不可否認的副作用,如資源浪費、水體富營養化等。所以,公眾對化肥產生了負面認識,如化肥導致土壤酸化和板結,並開始過度放大這種負面作用,甚至於憎恨化肥。然而,事實是這樣嗎?

施用化肥真的導致土壤酸化和土壤板結嗎?通過大量的相關文獻調研,我們發現該結論沒有足夠的科學數據支撐。

化肥主要是小分子或各種鹽,不會直接導致土壤酸化。所謂生理酸性化肥如氯化鉀,是指植物吸收大量的鉀而交換出氫離子,導致土壤變酸,同時植物也會分泌有機酸,所以化肥致酸的主要源頭是植物而不是化肥。換句話說,要穩產和增產,植物就必須吸收相應的養分同時產生相應的酸。

中國科學院封丘農業生態試驗站長達30年的定位施肥試驗表明,與不施肥料的處理相比,長期施用化肥令有機質含量顯著提升,土壤容重顯著下降,而土壤酸度沒有顯著變化。也就是說,施用化肥的土壤不是變板結,而是變得更疏鬆,且土壤生產力可持續。

同樣,美國密蘇裡州於1888年設計的長期定位施肥試驗(SanbornField),已經運行了130年,得到與封丘試驗站類似結果。

那為什麼我國農田土壤變酸了呢?

首先,由於鹽基離子的淋溶,土壤酸化是土壤發生演變的必然趨勢。例如,我國南方雨熱資源比北方豐富,鹽基離子的淋溶強度大,所以南方土壤酸化進程更快、土壤更酸。

其次,我們再看一組數據。我國現在年化肥施用量近6000萬噸(折純),其中約1/2~1/3來自尿素。施用的氮肥呈鹼性,而施用的磷鉀肥呈中性或鹼性,根據酸鹼平衡原理,化肥的施用致鹼,如何致酸?再來看一下我國的乾濕沉降,據不完全估算,每年我國硫氧化物沉降3000多萬噸,氮氧化物沉降約2000萬噸,這兩項加起來就達5000萬噸,乾濕沉降保守估計在1億噸以上,主要進入農田。前者5000萬噸化肥只是中性或鹼性,而後者1億噸乾濕沉降是強致酸性物質,從化學的角度,如果土壤變酸,這5000萬噸強致酸的氮硫氧化物無疑發揮重要乃至決定性作用,而把土壤酸化歸罪於化肥顯然不科學。

近30年來,不施化肥的自然土壤如森林土壤的酸化比耕地更顯著,而化肥施用量顯著高於耕地的溫室大棚土壤卻出現鹽鹼化,這些均表明化肥影響了土壤酸化,但不是土壤酸化的直接因子,更不是主導因子。

化肥是植物的「糧食」,沒有這些「糧食」,植物就無法生長,更不用談產量或品質。所以,有植物生長的地方就有化肥,而不施化肥不等於沒用化肥。有機肥能提供一些礦物質元素,但含量十分有限,很難滿足作物產量或品質需求。化肥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而有機肥的主要功能是通過改善土壤組成與結構以便作物能更好地吸收這些營養元素。因此,化肥與有機肥不是相互牴觸而是相互支撐的關係。

化肥的大量施用會導致利用率下降,這一方面浪費資源,另一方面會汙染水體。這正如事物的兩面性,禁止施用化肥非常不科學且不符合實際生產需求。與其批評化肥,不如加強對人的約束,即如何高效施用化肥。所以國家出臺了減肥增效政策,也就是在穩產或增產的前提下,採用綜合的技術措施提高養分利用率,降低化肥用量,減少對環境的汙染。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作物高產高效群體與關鍵生態因子的匹配及其調控」下的課題「支撐高產群體的關鍵土壤過程及動態調控機理」,就是通過相關技術的研發與集成,使得營養元素的供給和作物需求相匹配,從而實現更高效施用。通過在太湖地區水稻生產中進行的大面積示範應用發現,在水稻穩產或增產的前提下,氮肥可以減施15%以上,有效支撐了減肥增效的國家需求。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國科學報》 (2019-06-04 第6版 農業科技)

相關焦點

  • 化肥導致土壤酸化板結」沒有科學依據!
    施用化肥真的導致土壤酸化和土壤板結嗎?通過大量的相關文獻調研,我們發現該結論沒有足夠的科學數據支撐。 然而,近三十年來,化肥大量或過量施用,在增產穩產的同時,也導致了不可否認的副作用,如資源浪費、水體富營養化等。所以,公眾對化肥產生了負面認識,如化肥導致土壤酸化和板結,並開始過度放大這種負面作用,甚至於憎恨化肥。然而,事實是這樣嗎? 施用化肥真的導致土壤酸化和土壤板結嗎?
  • 科學看待化肥 勿讓化肥「背鍋」—新聞—科學網
    二、化肥不是導致土壤板結、酸化和汙染的元兇 然而,近三十年來,化肥的過量施用,在高產穩產的同時,也產生了不可否認的副作用,這就是水體富營養化等。由此公眾對化肥產生了負面認識。一些人藉機擴大化化肥的副作用,甚至妖魔化化肥,如化肥導致土壤板結、酸化和汙染。然而,研讀大量相關科研文獻,沒有發現施用化肥導致土壤板結、酸化和汙染的科學數據支撐。
  • 研究揭示農業氮肥應用導致的全球土壤氨排放—新聞—科學網
    地表氮肥施用來源的土壤活性氮(Nr)氣體排放及其大氣再沉降過程是全球氮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或間接威脅環境可持續性和影響人類健康,如降低空氣品質、加速土壤酸化和改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等。 隨著全球農業土壤氮肥施用量的持續遞增,氨揮發已成為導致土壤氮素氣態損失的重要途徑,直接影響作物的氮肥利用率和產量。
  • 什麼方法改良土壤最有效
    土壤是萬物之基礎,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土壤的變化卻是一年不如一年出現很多問題。最常見的問題,土壤板結、土壤鹽鹼,土地越來越貧瘠甚至出現沙漠化。那麼這些土地問題是如何形成的呢。(2)有機質含量偏低,結構簡單,影響土壤的活性,從而影響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造成土壤的酸鹼性過大或過小,導致土壤板結。
  • 家庭養花土壤鹽鹼化板結的原因,土壤板結的「防」與「治」
    摘要:很多新手養花,花土經常會出現板結現象,是什麼原因導致花土出現板結的現象的呢?如何防止花土出現鹽鹼板結現象呢?花土出現板結後,應該怎麼處理呢?此文進行詳細闡述,有興趣的花友可以看一看。家庭養花古來有之,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顯貴都不泛有喜愛養花種草之人。
  • 化肥導致"氮汙染"?這種玉米能從空氣中自給自足
    依據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農作物生態學家福特·丹尼遜(R. Ford Denison)的觀點,小麥、水稻和玉米等大多數農作物都無法將大氣中的氮轉化為可用營養物質。為什麼會存在氮汙染呢?因為農作物無法將空氣中的氮轉化為他們可以使用的形式,農民必須以肥料的形式為他們提供固體氮。
  • 拒絕化肥農藥,酵素種植的瓜果蔬菜為什麼好吃?
    當化肥剛剛進入中國的時候,農民對這些神奇的粉末帶來的驚人效果興奮不已。在土壤板結的今天,人們才認識到化肥加速作物的生長,也加速了植物消耗土壤中碳的速度,而碳就藏在土地表層的有機質中,這才是生命的根本。 20世紀化肥帶來高產的基礎,是國人養了4000年的肥沃土地;而今天,施同樣多的化肥,卻再也看不到那時的效果。
  • 化肥施用過量的4大危害!個個「致命」!
    一、土壤物理結構受到破壞 土壤受到破壞,我們常見的情況就是土壤變硬影響根系發育。 導致缺素症。缺素症有時並不一定就是土壤中缺少這種元素,而是因為土壤板結、土壤酸鹼度不適宜、或者是土壤水分供應不均衡等一系列問題引起的根部吸收能力下降導致的。
  • 土壤「八宗罪」,救贖在哪裡?
    土壤八大問題:板、饞、貧、淺、酸、鹹、髒、雜,聽大井生物來講述,教您如何有效防治季節性病害的發生。01  板土壤板結,越種越板土壤板結,就是土壤結構遭到破壞,耕作層變硬,透氣透水不良,嚴重影響作物根系正常生長。
  • 土壤病了,你用再多肥料也白瞎!趕緊看吧!
    而我們現在使用的化肥大部分都是酸性的,尤其是一些小廠家生產的化肥質量不過關,酸性程度更嚴重。 土壤pH值 土壤pH就是指土壤的酸鹼度。酸鹼度的量程為0至14,依據pH從小到大分別為酸性、中性和鹼性。土壤過酸或過鹼作物都無法健康成長。所以土壤酸鹼度相當重要!
  • 土壤問題嚴重怎麼辦?做到這幾點,重新煥發土壤活力!
    貧瘠是指土壤缺少有機質,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通透性變差,供應的養分少且失衡,肥力不足,作物在生長過程中缺少必要的營養要素,導致生長速度慢,苗小體弱,抵抗力差。
  • 大棚土壤變綠 變紅是什麼原因?_化肥綜合_中國化肥網
    2、土壤鹽漬化   在底肥時期,我們很多種植戶會使用雞糞等含鹽量較高的糞肥作為底肥,或使用一些EC值比較高的肥料進行追肥,造成大棚土壤含鹽量上升,水分蒸發後,鹽分留在土壤表層,經氧化後逐漸呈現紅色,鹽漬化的土壤PH值一般較高,可在8-10之間。
  • 土壤板結不用愁,一個妙招,三個月幫助土壤恢復正常
    土壤板結不用愁,一個妙招,三個月幫助土壤恢復正常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們都清楚,土地長期使用某種單一化肥,時間一久,土地就會出現板結的情況,不但大大降低農作物的產量,還會形成惡性循環,如果不加以護理,後期就會出現土地根本就不再適合農作物生長的情況。
  • 沙地土壤結皮微生物多樣性研究獲進展
    生物土壤結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覆蓋了全球乾旱、半乾旱地區約70%的裸地,具有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促進養分循環、抵禦土壤水蝕風蝕
  • 沒有「它」土壤就沒有肥力,肥料用再多也白瞎!
    沒有土壤有機質就沒有土壤肥力。沒有土壤肥力種啥都不行! 土壤有機質泛指土壤中以各種形式存在的含碳有機化合物,指土壤中來源於生命的物質,是土壤中除土壤礦物質以外的物質,它是土壤中最活躍的部分,是土壤肥力的基礎,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福鎖CCTV-1開講:化肥沒有毒,也沒有壞處,只要用得...
    > 甚至會導致土壤酸化 種出來的糧食有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所以合理使用化肥至關重要 ,也沒有壞處」 只要用得合理 化肥就不會有危害 只有用得多了 危害了環境 才會影響人的健康 農業生產少不了化肥
  • 土壤的生命核心是微生物
    一旦土壤中好的微生物被壞的微生物所打敗,那麼土壤就會失去調控能力,就會生病。 判斷土壤生病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看是否出現了土傳病害。我們現在知道農作物的病害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空氣傳播的病害,一種就是土壤傳播的病害。一旦土壤生病了,病蟲就會出現,種在地裡的農作物也就會生病,甚至死亡。
  • 土壤健康對發展有機農業的重要性
    我國土壤健康狀況亟待改善,影響土壤健康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1、化肥、農藥汙染化肥和農藥用於農業生產,雖然能夠有效控制病蟲害,達到了增產增量的目的,但長期使用很容易引發土壤板結、耕層淺薄等問題。這不僅會導致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會下降,農藥化肥對土壤本身的生態系統也會造成嚴重的破壞。尤其長期使用農藥的話,土壤自身對殘留的農藥成分難以吸收和分解,就會加劇土壤被汙染的程度。
  • 化肥與有機肥的區別_化肥綜合_中國化肥網
    1.有機肥含有大量有機質,具有明顯的改土培肥作用,化肥只能提供無機養份,長期使用對土壤造成不良影響,土壤越來越饞。    2.有機肥養分含有低,需要大量深入,而化肥養分含量高,使用量少。    3.有機肥肥效時間長,化肥肥效短而猛。易造成養分流失。
  • 中國土壤分類,土壤問題有「八怪」,預計會成為今年的熱門考點!
    1 板:土壤板結,越種越硬 土壤板結,就是土壤結構遭到破壞,耕作層變硬,透氣透水不良,嚴重影響作物根系正常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