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小文
引言:一直以來人類都在探索地外生命,而且是以地球生命作為參照物來尋找的。因此有觀點認為,並非是人類的探索能力不足,而有可能是人類的探索方向出現了偏差。地球上的生物固然只適合在地球上生存,其他星球上的生命或許和地球生命存在較大的差異。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都在以地球上的自然環境和生物作為參考物在太空中展開外星生命的探索。絕大多數的地球生命都是碳基生命,而且幾乎都是需要氧氣來維持生命。因此科學家在探索地外生命的時候,也參照這一標準進行探索。雖然太陽系之外存在不少和地球類似的星球,但是這些星球上似乎都不存在生命。這引起了人們再一次對地外生命的思考,到底存不存在地外生命呢?如果存在的話,為什麼人類一直都找不到它們呢?
許多科學家就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其中有科學家提出了研究系外行星氣體的想法。因為地球上的生物形態不僅與生存的環境密切相關,還和生存的氣體環境有關。曾經有研究表明,如果生物長期生活在空氣品質較差的環境中,那麼生物的身體機能會逐漸出現問題。那麼如果真的存在外星生命的話,星球的氣體會對它們存在什麼影響呢?
人類第一次發現系外行星是通過凌日現象,它指的是系外行星在運行到一定的位置之後,它的主恆星會通過光線傳播讓該行星被人類觀測到。這一方法後來被廣泛地應用在系外行星的發現上,後來還有科學家通過該方法來研究系外行星的大氣成分。而要進行這一研究還需要另一種理論基礎,那就是不同的氣體分子會吸收波長不同的光。例如2001年天文學家在發現了一顆名為「HD 209458b」的行星時,發現該星球的大氣中存在鈉。
從那之後科學家開始對系外行星進行大氣分析,並且陸續發現了有些行星大氣中不僅存在水蒸氣,還存在甲烷和微量的氧氣。但是在眾多的研究案例中,科學家至今仍未發現有一種氣體與生命的孕育是相關的,甚至連氧氣也不是。後來來自美國巴爾的摩的行星科學家薩拉帶領著她的團隊開始對系外行星的「霧霾」現象進行研究。
霧霾對於地球上的人類來說是再正常不過了,但是對於系外行星來說卻是一種特殊的天氣現象。到目前為止,該科研團隊已經發現了兩顆特殊的星球,一顆是「超級地球」,另一顆是「迷你海王星」。其中迷你海王星的大氣層中有著非常厚的霧,這使得光線不容易透過它。於是該星球上的大氣開始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注意,他們想知道該大氣層到底由什麼成分組成。
最終他們通過大量的研究發現,該星球的霧霾中同樣也存在許多微小的固體顆粒,那麼在這樣的環境下是否會有生命存在呢?對此薩拉認為,霧霾中的固體粒子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光線傳播到地面上。如果地面上存在生物的話,那麼它們得到的能量要遠遠比地球上的生物要少得多。除此之外,更少的光線傳播到該星球地表上,會導致環境的氣溫普遍較低,這對生命的生存也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