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幾十年的外星探索中,天文學家希望通過「生物籤名(生命產生的化學物質)」和「技術籤名(無線電之類)」來尋找外星生命存在的證據。發表於《自然天文學》的一份研究報告稱,科學家在金星的大氣層中找到了「生物籤名」——磷化氫(phosphine)氣體,這意味著金星可能存在生命的跡象,或者代表存在某種未知形式的生命。
據悉,來自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卡迪夫大學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組成的研究團隊於2017年通過位於夏威夷的「詹姆斯克拉克馬克斯韋爾天文望遠鏡」(James Clerk Maxwell Telescope)發現距離地面50公裡的金星厚硫酸雲層中具有氫和磷組成的磷化氫特徵的信號,並估算出濃度為20 ppb(10億分比濃度)。隨後團隊在2019年通過智利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Atacama)探測證實了磷化氫的存在。
磷化氫是什麼東西?在金星上發現磷化氫是否代表人類找到外星生命的證據?只能說有可能,但它還不等同於發現外星生命。
磷化氫是一種無色、劇毒、有魚腥臭味的氣體,化學式為PH3(1個磷和3個氫原子組成),通常存在糞便堆(豬糞發酵會產生PH3、CH4)、沼澤深處等微生物聚集的地方,或在一些魚的內臟裡。而在地球上,只有厭氧生物(不靠氧氣維生的生物)才會產生磷化氫。簡單來說,磷化氫很難通過天然環境生成(可通過工業手段生成)。那金星上的磷化氫是哪裡來的呢?
在土星和木星的大氣裡,科學家已檢測到相當數量的磷化氫,但它們是在氣態巨行星內部的高溫高壓下形成,並通過對流送到高層大氣。但對比土星和木星,金星表面的熱量和壓力無法滿足像氣態巨行星形成「磷化氫」的條件。所以金星上產生磷化氫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涉及存在產生它的微生物,另一種不涉及任何生物機制。
不涉及生物機制產生的磷化氫形式有:閃電集中含磷的地面或含磷的隕石掉入金星,可能會產生磷化氫氣體;同時地球的火山活動也可以產生磷化氫,而金星的火山活動不足(也有研究表明金星火山活動可能比以前認為的要活躍);但這些方式均無法生成濃度達到根據觀測推測的20 ppb磷化氫。而且磷化氫很容易被地面與大氣中含豐富氧化物發生化學反應消耗掉,需要持續大量產生才能維持足夠量的存在,所以團隊認為生物產生的可能性更大。
雖然金星大氣有毒、表面溫度高達471℃,可謂是「地獄行星」。但金星還是有機會存在生命的,不過它們生活在雲層裡,這個理論最早由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在1967年提出。
過去研究顯示,金星地表上空48~52公裡處的高雲層中,溫度介於 0~60℃、大氣壓力在 0.4~2 大氣壓,雲層內含有硫磺、酸性氣溶膠、二氧化碳等有利生命的化合物,可以說本身具備形成生命的理想化學條件。首先按照地球微生物可以生活在大氣層41公裡處的情況來看,金星也可以發生類似情況。其次是金星30億年前的環境和地球一樣,存在液態水(維持將近20億年),雖然現在液態水已不存在,但部分微生物可以遷移到雲層中生活。
總的來說,金星發現磷化氫,只能說是符合金星大氣中存在厭氧生命(或未知形式生命)猜想,並不是發現金星存在生命的證據。倘若證實了金星的磷化氫源自微生物,那麼就意味著生命並非地球獨有,而是普遍存在於銀河系的其他宜居行星中。那要怎麼證實呢?不妨發射個探測器去採集些標本回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