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100億年前的遺蹟好美啊!梅西耶106球狀星團

2020-10-18 博科園

一個由墨西哥研究人員領導的國際科學小組發現,球狀星團旋轉速度與它們所屬的螺旋星系梅西耶106(也被稱為M106或NGC 4258)盤中的氣體相同。由於它們盤狀的排列和速度,這些遙遠的物體可能是宇宙正午的遺蹟。這項研究是使用墨西哥作為合作夥伴Gran Telescopio Canarias (GTC)進行,研究結果發表在《天體物理學》(ApJ)上。Rosa Amelia Gonzalez-Lopezlira博士,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Morelia校區射電天文學和天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員,領導了這個項目。

本文第二作者是Divakara Mayya博士,他是美國國家天體物理、光學和電子研究所(INAOE)的研究員。該工作組包括澳大利亞、巴西、智利、丹麥、法國和德國的研究人員和學生,以及伊朗國立大學和伊朗國立大學的其他同事。岡薩雷斯-洛佩斯利拉博士解釋說:球狀星團是由10萬至100萬顆恆星組成的群體。它們是普通的物體,尤其是在大型星系中。銀河系有160個這樣的星團,但是非常大的星系可以有成千上萬個。通常,這些團簇像球一樣分布。球狀星團中的所有恆星年齡相仿,化學成分或多或少相同。

我們不知道這些星系團是如何形成,有幾種假說試圖解釋它:一種假說認為它們先於星系的形成,另一種假說認為星系團是與它們一起形成,還有一種假說認為,有些星系團是在星系合併過程中氣體碰撞時出現。例如,在銀河系中,大多數球狀星團似乎都是與星系一起形成;當一個或幾個較小的星系與它合併時,一些星系就形成了,或者是後來獲得。球狀星團是非常古老的天體,形成於大約115億年前,大爆炸之後的23億年前,在宇宙恆星形成速度達到峰值之前不久,也就是100億年前,這一時期被稱為宇宙正午。

  • M106偽彩色圖像,該圖像結合了來自WSRT的中性氫數據(藍色)和來自CFHT的光學數據(紅色和綠色)。黃色圓圈突出了觀測到的球狀星團,它們分布在一個與中性氣體速度相同的旋轉圓盤中。插圖和設計:Divakara Mayya, INAOE。圖片:Instituto de Radioastronomía y Astrofísica

星系團非常明亮,可以在很遠的距離看到,這意味著它們可以為我們提供線索,了解星系是如何在這個恆星形成最多的時期組裝起來。本研究論文是一個更大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研究半徑為5200萬光年的9個螺旋星系的球狀星團系統。研究人員說:我們對螺旋星系中球狀星團的數量和中心黑洞質量之間的關係特別感興趣。橢圓星系的這種關係非常緊密,但在螺旋星系中就不那麼明顯了。例如,銀河系就沒有做到這一點。Gonzalez-Lopezlira說:我們將要研究的9個螺旋星系對它們黑洞質量有很好的估計,而且距離很近,用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CFHT)可以很好地看到球狀星團,最初就是用CFHT進行觀測的。

這類研究開始於拍攝圖像,並根據所謂的彩色圖表尋找球狀星團候選對象。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光學濾波器,還使用了不常見的紫外和紅外濾波器。候選元素在這些圖中被選中,但是其他明顯的點源,比如恆星和遙遠的星系,可以滲透進來。因此,光譜證實了每個天體都有一個古老的同時期種群,而且它的衰退速度與它應該屬於的星系的衰退速度相一致。在GTC中使用歐西裡斯,因為這些物體非常遙遠,因此需要用世界上最大的光學望遠鏡拍攝一個多小時才能從光譜中提取信息。

奧西裡斯是一個多目標攝譜儀,一個人可以用它同時觀察幾個目標,在兩個領域共觀察了23個球狀星團候選體。這個項目的主要發現完全出乎意料,NGC 4258球狀星團並沒有分布在一個球體中,而是似乎被安排在一個與星系中性氫(HI)氣體盤同步旋轉的圓盤中,其速度幾乎與韋斯特博克合成射電望遠鏡(WSRT)觀測到的星系中性氫(HI)氣體盤一樣快,甚至在離其中心很遠的地方也是如此。這是前所未有的,這些顯然是事實,儘管必須繼續努力加以證實,這是從事科學工作時可能發生的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由於M106星團移動的方式,它們分布的圓盤與看到100億年前恆星形成的圓盤非常相似,推測M106星團的圓盤是宇宙正午的遺蹟或遺蹟。研究人員進一步與GTC證實,M106確實存在球狀星團數量與黑洞質量之間的相關性,而且發現球狀星團的光度方法是非常好。M106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重達4000萬個太陽質量,是銀河系質量的10倍,比梅西耶87的150倍還要小。最後IRyA-UNAM的研究人員說:在更多的螺旋星系中進行類似研究,將會闡明幾個假設在星系、球狀星團系統和黑洞組合中所扮演的角色。

博科園-科學科普|研究/來自: Instituto de Radioastronomía y Astrofísica

參考期刊文獻:《天體物理學

DOI: 10.3847/1538-4357/ab113a

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相關焦點

  • 《梅西耶星表》M15︱球狀星團宇宙中最小最古老的恆星群
    今天,我們將介紹另一種類型的天體,與我們目前看到的所有其他類型不同,這種類型的天體屬於老大哥級別的,因為它們的歷史可不止成千上萬甚至幾百萬年。今天的梅西耶天體有著120億年的歷史,幾乎和整個137億年的宇宙一樣古老!它就是球狀星團梅西耶15號。
  • 遠古球狀星團或是外星智能生命的第一發現地
    無論從哪個方面,球狀星團都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所在。它們的平均直徑只有100光年,但密度極高,聚集著多達100萬顆恆星。此外,它們都非常古老,歷史可追溯到銀河系誕生之初。根據一項新研究,球狀星團是搜尋具備太空探索能力的先進外星文明的理想所在。
  • 華裔小哥新發現球狀星團被撕慘狀
    圖源:James Josephides / Swinburne Astronomy作為S5國際天文合作的一部分,一項由雪梨大學博士生Zhen Wan和他的博士生導師Geraint Lewi領導的研究項目發現了一個位於銀河系邊緣被撕裂的球狀星團殘留恆星流,這是一種消失已久的古老天體遺蹟,它的前身在二十多億年前被我們的銀河系所撕裂。
  • 一個年輕的球狀星團意味著什麼?
    這個球狀星團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球狀星團NGC 362距地球約27700光年,位於南天杜鵑座。
  • 宇宙年齡數據要更新?利用球狀星團,科學家得出了這個數字
    根據此前的數據,宇宙大約形成於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這個數字來自於普朗克衛星的觀測結果,不過,當科學家們換一種方式進行研究的時候,卻總是得到另外一個數字。最近,又有關於宇宙年齡的一項研究被發表出來,又展現了一個新的數字:我們的宇宙形成於大約133.5億年前,比以往的說法要晚一些。雖然這和138億年的數字只差了4億多年的時間,但其中的差別還是非常明顯的。
  • 這個球狀星團太缺鐵了
    年齡越大的貧金屬星代表著越早的宇宙演化階段。因此,找到貧金屬星是研究恆星演化史的關鍵。據悉,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在距地球250萬光年的仙女座星系外圍發現了一個迄今金屬豐度最低的球狀星團RBC EXT8。這一發現刷新了大型球狀星團的理論金屬豐度下限,挑戰了現有的球狀星團形成理論。
  • 用望遠鏡觀察古代星團的新技巧
    隨著星系的進入西部天空和銀河系在東部升起,本周是探索初夏天空中許多球狀星團的好時機。球狀星團是巨大的古代星團。它們包含100,000顆或更多恆星,可以追溯到銀河系的形成。這些星團繞著銀河系的中心質量軌道運行,但並不局限於銀河系的平面。結果它們出現在銀河系平面上方和下方的一個帶中。
  • 這個球狀星團因「貧鐵」創了紀錄
    據悉,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在距地球250萬光年的仙女座星系外圍發現了一個迄今金屬豐度最低的球狀星團RBC EXT8。  這一發現刷新了大型球狀星團的理論金屬豐度下限,挑戰了現有的球狀星團形成理論。相關研究成果於10月15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創紀錄的球狀星團金屬豐度有多貧  天文學中的金屬與通常所說的金屬概念並不相同。
  • 球狀星團是最有可能發現外星人的地兒!
    球狀星團中包含了將近一百萬個星球,但其覆蓋範圍卻只有100光年,而且,球狀星團的歷史幾乎和銀河系一樣古老
  • 球狀星團可能是星際文明的故鄉
    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學中心(CfA)表示,通過研究球狀星團或密密麻麻的球體可以容納數百萬顆恆星,而該區域的平均面積僅為100光年,可以很好地尋找外星生命。 。CfA天體物理學家Rosanne DiStefano率領科學家小組進行研究並在佛羅裡達州美國天文學會(AAS)第227次會議上介紹了他們的發現,他解釋說,球狀星團很可能是「發現智能生命的第一個地方」在我們的銀河系中。」銀河系中大約有150個球狀星團,其中大多數繞星系軌道運行,許多可追溯到大約10億年前的銀河系誕生。
  • 進一步認識襁褓中的球狀星團
    在銀河系中藏有早期宇宙的化石。在銀暈中大約有150個球狀星團,它們差不多和宇宙本身同樣的年老。
  • 色彩斑斕的天體圖 令人矚目球狀星團
    據外媒9月14日消息,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捕捉到令人矚目的球狀星團的圖像,名為NGC 1805的「球狀」星團。華麗的星團,由成千上萬顆恆星組成。據航天局稱,這是一個由成千上萬顆顏色各異的恆星組成的球狀星團
  • 哈勃拍下球狀星團新照片似宇宙雪球(圖)
    > 北京時間12月6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報導,哈勃太空望遠鏡在觀察北部天空一個最明亮而且最著名的球狀星團M13時,發現大約有幾十萬顆恆星在這個星團裡移動
  • 宇宙活化石!銀河系中心藏著一個128億年的古老星團
    正如克里斯多福·加爾法德在《極簡宇宙史》中所說:「我們對於遙遠宇宙的一切了解,都來自我們所見到的光。」確實,光就像神奇的信使,穿越無垠的時空,向我們訴說著宇宙的故事。在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通過分析銀河系中一個球狀星團的光,最終確定了它的年齡。研究結果表明,這個被稱為HP 1的星團大約已有128億年的歷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星團之一。據介紹,HP 1位於銀河系中心的隆起區域,很早之前就已被發現,但關於其年齡,至今才獲得可靠的答案。對HP 1年齡的估測最早可追溯到1997年。
  • 數十萬百億歲恆星齊聚球狀星團
    球狀星團是被引力束縛的「恆星大聚會」,通常存在數十萬顆恆星,形成時間據信大致相同。這些恆星都已經100億歲高齡,堪稱銀河系的最大養老院。銀河系球狀星團NGC 6139,座落於天蠍座,聚集著數十萬顆百億歲恆星哈勃望遠鏡捕捉到巨型球狀星團NGC 6139的壯麗身影。
  • 野鴨星團
    位於智利的拉西拉天文臺,利用MPG/ESO 2.2米望遠鏡上的寬視場成像儀拍攝了這幅美麗的圖片,這簇藍色的恆星是已知包含恆星最多的疏散星團之一——M11,又被稱為NGC 6705或野鴨星團。M11是疏散星團,有時候這類星團又被稱為銀河系星團,距離我們約6000光年,位於盾牌座。它最早是由德國天文學家Gottfried Kirch於1681年在柏林天文臺發現的,它在那時候的望遠鏡中只不過是一個毛絨絨的光團。直至1733年,這個光團才被英格蘭神父William Derham分解為單個的恆星,隨後便被查爾斯·梅西耶在1764年收入了他那著名的目錄。
  • 球狀星團貢獻大量恆星
    這些恆星很顯然曾經屬於某個球狀星團,位於銀河系的銀暈結構之中。我們生活在銀河系中,這是一個包含了大約1000億顆恆星的大型星系,除了恆星之外,銀河系中還有大量的氣體、塵埃以及巨量的暗物質,它們提供的引力讓銀河系聚合在一起。但銀河系儘管如此巨大,它只不過是可觀測宇宙中另外上千億個星系中普通的一個,所有這些星系有著不同的大小,各異的質量、形狀和顏色。
  • 觀測太陽系外部世界,發現球狀星團周圍行星系統最多存活五分之一
    球狀星團中丟失最多的行星球狀星團周圍恆星周圍的行星系統最多可能存活五分之一。球狀星團,是天文學名詞,因其外形類似球形而得名。球狀星團由成千上萬甚至數十萬顆恆星組成,外貌呈球形,越往中心恆星越密集。球狀星團裡的恆星平均密度比太陽周圍的恆星密度高數十倍,而它的中心附近則要大數萬倍。同一個球狀星團內的恆星具有相同的演化歷程,運動方向和速度都大致相同,它們很可能是在同時期形成的。它們是銀河系中最早形成的一批恆星,有約100億年的歷史。球狀星團是由數千顆恆星組成的密集而長壽的星團,目前尚不清楚行星在這種環境中的運行情況。
  • 球狀星團:集中了銀河系中最早形成的一批恆星,分布在銀河系中心
    球狀星團中的恆星平均密度比太陽周圍的恆星密度高几十倍,而球狀星團中心的恆星密度則要大到上千倍,是密集的恆星分布區。目前在銀河系內共發現了大約有150個,其中球狀星團M2、M3、M4、M5、M9、M15是比較著名的球狀星團。
  • 天文學家關於缺乏金屬的球狀星團理論的再思考
    上周(2020年10月15日),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宣布發現了迄今為止記錄的最貧金屬的球狀星團。球狀星團是在星系的暈中發現的大型高對稱性的星團。天文學家所說的「金屬」,並不是指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堅硬的閃閃發光的固體金屬,而是指碳,氮,氧,氖,鐵和鎂這樣的在恆星內部形成的比氫和氦重的元素,而氫和氦一般產生於宇宙大爆炸。這個新發現的貧金屬球狀星團在M31(仙女座星系,銀河系附近的大型漩渦星系)中非常顯眼,由於它的金屬含量太少,使科學家不得不重新審視那些已經被接受的星系形成理論,同時也引發了一些關於球狀星團在何時如何形成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