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在上海最東邊,每天拍攝同一片星空,一位平凡浦東人「不為人知...

2020-12-06 上觀

東海之濱,潮漲潮落,這樣的畫面,李國強看了六年。作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安保隊長,他有個愛好,就是每天拍攝不同天氣下的南匯嘴。日復一日,守在上海最東邊的這座未來之城,拍攝同一個風景,這是守門人的「小幸福」。

李國強珍藏著一本老相冊,收集了這些年在他鏡頭下的浦東生活。翻開相冊,這個平凡浦東人的30年,也是開發開放的時代大潮中,浦東風雲變幻的30年。

南匯嘴守門人,連續六年拍攝同一片星空。 黃尖尖 攝



變遷,從廣袤農田到現代化城區


李國強出生在浦東大團鎮。「那是西瓜和水蜜桃的故鄉,有千畝桃林,青青麥浪,還有百年的上塘老街……」李國強的父親有2個姐妹,5個兄弟,全都擠在奶奶親手搭建的一座棚戶房裡長大。後來奶奶去世了,房子也被拆掉了,他們一家已很久沒有回去過老家所在的地方。

1990年以前,浦東腹地是廣袤的農村,有幾千戶居民住在棚房內,家家用煤球爐生火燒飯,一場暴雨就能使11萬戶居民家中進水。1987年前,浦東地區仍無一戶居民使用管道煤氣。在浦東的沿江地帶,港區、廠區和居民生活區擁擠在一起,而兩公裡之外就是一片農田菜地。

1990年的陸家嘴。資料

那時的生活很清苦,拎馬桶,升煤爐,一周洗一次澡。父輩一代,就是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長大的。李國強的父親作為家中老二,從小還要肩負起照顧弟妹的重擔,但他的學習成績卻異常的好。「我的父親是個『學霸』,讀書時就經常跳級,他後來上了醫學院,當了醫生。」知識改變命運的故事,在李國強父親身上得到最好的詮釋。

伴隨著開發開放,浦東人的生活改變了。1990年以前,在浦東的100多萬15歲以上人口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8年。以上海1990年頒布的中小學校舍建設標準來衡量,浦東300多所中小學中,學校佔地面積和建築面積同時達標的僅有7所,無一所三級醫療機構。目前,浦東新區共有基礎教育學校670所,學生49.4萬,教職員工4.8萬;有衛生機構1256所,公立三級醫院11所。1300多個居民區「家門口」服務站、村「家門口」服務中心,覆蓋了浦東所有居村。

浦東推出窗口服務快速反應機制「O&K」(Ok&Quick)。

浦東的建設不只著眼於現代化城區,更延伸到廣袤的農村。在李國強一家現在所生活的老港鎮,鎮上原本破舊的一些民宅被改造成了帶花園的精品民宿,木色的床,木質的沙發,房主特意在每間屋子的房頂留一個天窗,住客躺在床上便可以看到漫天星空。按照浦東新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到2035年,老港鎮將建設成為全市現代農業生產示範基地,成為浦東新區東南部一處沿海生態休閒特色鎮。而李國強曾生活過的大團鎮,也將依託當地特色的桃子和西瓜等農產品,成為上海市郊重要的生態農產品供應基地及旅遊休閒生態特色鎮。

改造後的村莊。 


跨越,每個人都有發展的舞臺


1990年,李國強剛滿18歲。「當時人們的物質生活有所改善,私人飯店多起來。」因看中餐飲行業的發展,李國強獨自離家,到周浦一家飯店裡當學徒,一年工資2000多元。後來有人請他到一家工廠裡燒飯,年薪漲到了3000元。又過了5年,「看到人家開計程車挺好的」,他也想去試試。

李國強每天早上5時半出門,到半夜才回家。他的個子太高,1.82米的身材「塞」進計程車裡,頭碰到車頂,腳頂著方向盤,一天下來,身體就吃不消。但即便辛苦,李國強還是堅持了下來。「那時開計程車一天能賺40多塊錢,才短短幾年,收入就翻了幾倍。」

每天穿行在浦東的大街小巷,他深刻地感受著城市面貌的變遷。「1995年,東方明珠建成的時候,旁邊的金茂大廈還在造,環球金融中心所在的地塊還是一片荒地。」如今,一條銀城中路貫穿金融城,路的北段一邊是金茂大廈,一邊是東方明珠,路的南段是美麗的濱江,路東是巍然屹立的樓宇群落和世紀大道,路西是風景怡人的濱江大道。「很難想像這條路過去曾被稱為『爛泥渡路』,一到雨天便水漫泥路。」

1995年的陸家嘴,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一枝獨秀」。 資料

今天的陸家嘴。

進入21世紀以後,浦東的早晨是從地鐵的報站聲開始的。在陸家嘴地鐵站魚貫而出的人流當中,一個叫餘輝的年輕人快步走向金茂大廈,他的身後是一群和他一樣步履匆匆的人們,一群群地走進鱗次櫛比的摩天高樓。作為一家融資租賃公司總裁助理,他在這座大樓的35層有一個辦公桌,黃浦江兩岸景色盡收眼底。

從1990年到2013年底,浦東累計引進全球123個國家和地區的2.17萬個外資項目,合同外資781億美元,相當於平均每天有4.2個外資項目落戶浦東,有1500多萬美元投資浦東。這為浦東人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和平臺。2019年,浦東新增就業崗位11.4萬個。陸家嘴金融城50萬從業人員中,金融人才達到30萬名,金融高管人才約2萬名。

柏悅酒店開出浦東生活服務業類首張增值稅發票。

2017年6月16日,浦東在全國率先成立首個海外人才局,並通過了提高海外人才通行和工作便利度的九條措施。10多萬名擁有國際教育背景的國際化人才來浦東創業和生活,包括3萬多名外籍人士。這其中就有拿到「中國綠卡」上海第000002號的羅氏製藥總經理威廉·凱樂。退休後,他和家人仍選擇留在浦東,一兒一女在浦東的國際學校讀書。

浦東就像是一座大舞臺,為普通人創造了改變生活的機會。6年前,「不安分」的李國強退出了計程車司機的行列,成為臨港新片區的安保隊長,守在滴水湖、南匯嘴觀海公園、東海大橋等風景如畫的區域,他說,「上班就是一種享受。」

如今,李國強的父親已退休在家,每天免費給人看病。他的兒子今年高中畢業,正面臨著大學專業的選擇。「如果不是開發開放,我還是個農村裡的毛頭小子,我的人生也不會出現這麼多轉機。」李國強說,「現在的年輕人有更多的選擇。我希望他能像我的父親一樣,當一名醫生。」


守望,一座面向未來的希望之城


「咔嚓!」2020年的早晨,是從單眼相機的快門聲開始的。每天早上,李國強5點便早早地出門上班,從老港鎮到臨港新城,沿著海邊一路開,窗外的風光不斷變換,看到好的景色,他就下車「按」幾張照片。45公裡的路程幾乎沒有紅綠燈,20分鐘便實現了從「老城」到「新城」的穿越。

晨曦裡的「司南魚」。

去年8月,臨港新片區行政服務中心正式揭牌,上海自貿區新片區落戶臨港。今年8月,在新片區成立一周年之時,一群「膽大」的遊客組成首支「臨港工業旅遊團」,登上了東海之濱的海上鑽井平臺。「十幾年前,來臨港的人很少,當時臨港幾乎沒有文旅和娛樂設施。」上海滴水湖商業旅遊開發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翁慧俐說,從「大開發」轉向「聚人氣」,臨港在承擔更深層次開放的國家戰略同時,在軟實力的文化旅遊生態上也實現了飛躍。

而這正是浦東人追求更高質量發展、更高品質生活的縮影。30年來,浦東在一片農田上建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以全國1/8000的面積創造了1/80的GDP,而在軟實力上,同樣以細無聲的方式滋潤著人們的生活。

在城區的黃金地段,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民生藝術碼頭、船廠1862、藝倉美術館,一個個冉冉興起的文化、商業、產業地標,一座座隨時可走進的望江驛,串聯起了長達22公裡的浦江東岸。上海藝倉美術館的藝術總監張熹在閒暇時最喜歡從辦公室的窗口拍攝濱江大道。「2015年前,這裡還是老白渡煤倉的廢墟,如今已成了網紅打卡點。」張熹說,「看著這裡一天天熱鬧起來,我就想用鏡頭記下生活在浦東的這份幸福感。」

東方體育中心。周仲海 攝

「財力有一分增長,民生就有一分改善。」浦東新區領導告訴記者,未來,浦東將著力構建覆蓋底線民生、基礎民生、質量民生的大民生格局,推動社會事業從均衡化向優質化提升。在教育方面,將建成各類基礎教育階段學校670所,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11所。醫療方面,公利醫院、浦東醫院、人民醫院、周浦醫院等4家醫院將實現「二升三」。養老方面,在全區「東西南北中」布局一批大型養老機構,在「家門口」服務站嵌入為老助餐等服務,滿足多層次養老需求。未來幾年,上圖東館、上博東館、大歌劇院、浦東美術館、浦東足球場等地標性文化設施將陸續建成,打造成國際文化會客廳。

東方藝術中心。

最近,李國強和他的一班攝影愛好者們接到一項特殊的「任務」,拍攝一組反映浦東30年變遷的照片。他們跑到浦東機場拍攝早晨起飛的第一架飛機;在小洋山碼頭拍下照進上海的第一縷陽光;他們走進農村,拍攝農民的「菜籃子」;回到曾經生活的老房,拍下那條小時候奔跑過的弄堂……把自己與時代共起伏30年記錄在鏡頭裡。

合上厚厚的相冊,光陰倏忽而過,這座城市與浦東人的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總有些東西不會改變,如同老父親幾十年如一日治病救人的堅守,如同守門人每天拍攝同一風景的執著。這就是浦東人的情懷,這就是,浦東精神。

如今每到周末晚上,許多人驅車幾十公裡到臨港,只為拍下星空下的「司南魚」。 黃尖尖 攝

相關焦點

  • 上海竟能拍到夢幻星空?是的!在奉賢自家露臺上拍的→
    答案是肯定的看,這些夢幻的星空照都拍攝於上海▼那群愛拍星星的人說在上海,奉賢是最佳的天文觀測點▲,集聚著這樣一群人,他們腳踩土地,卻時刻仰望星空他們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天文愛好者,為了拍好一張星空照片,常常迎著海風在野外熬上好幾個通宵。
  • 科學探秘,我們和古人看到的星空,真的是同一片星空嗎?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璀璨星空永遠會引起人們的好奇。人們研究星空,分析星空,希望能夠解開宇宙起源和萬物誕生的秘密。物換星移,朝代更迭,人們居住的建築物換了又換,人們的穿著變了又變,唯一不變的就是那神秘莫測的星空。
  • 科學探秘,我們和古人看到的星空,真的是同一片星空嗎?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璀璨星空永遠會引起人們的好奇。人們研究星空,分析星空,希望能夠解開宇宙起源和萬物誕生的秘密。物換星移,朝代更迭,人們居住的建築物換了又換,人們的穿著變了又變,唯一不變的就是那神秘莫測的星空。可能不少人會有這樣的疑問:日月在移動,星辰在變幻,我們和古人看到的星空,真的是同一片星空嗎?
  • 上海浦東至玉林航線正式開通 每天往返各一班
    9月3日11點30,由東方航空公司A319/A320機型執飛的上海(浦東) -玉林航線正式開通運營。這是玉林首條通往上海的航線,架起了玉林與上海之間的空中快捷走廊。上海浦東至玉林的航線,每天各有一班往返,早上8點30從上海浦東起飛,中午11點半抵達玉林;中午12點20分從玉林返航。
  • 上海有群「追星族」,走遍世界拍攝...
    10月的一天晚上,一群追星族驅車上百公裡來到上海最東面的南匯嘴公園,只為赴一場與星星的約會。夏末秋初,海面上天色清朗,星辰的光輝穿過厚厚的大氣層,投射到地球。「農曆二十(10月6日)以後,就要迎來拍星星的好時間了。」施建國是南匯人,今年53歲,「星齡」8年,平時除了上班,所有時間都用在拍星星上。
  • 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同一片星空下共話國際合作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又恰逢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以下簡稱IAU)成立100周年,圍繞「同一片星空」這一主題,本次論壇邀請了海內外六位知名天文學家共聚一堂,交流天文學前沿進展,探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及世界格局下開展國際合作的更多可能性。本次論壇分為主論壇和專題論壇兩個環節進行。在主論壇環節,四位來自海內外的知名院士進行了主題演講及圓桌討論。
  • 天文學家崔辰州:與公眾和天文愛好者分享同一片「星空」
    當時,「大數據」這個詞還鮮有提及,「虛擬天文臺」更是一個令很多人聞所未聞的超前理念,而崔辰州在導師的指引下敏銳地將研究的目光聚焦在它身上。2001年,在一個極專業和小眾的領域內研討會的推動下,中國虛擬天文臺計劃誕生了。在虛擬天文臺起步的頭10年,進展十分緩慢,或者說是「不可見」的,最核心的一個原因在於當時國內望遠鏡可提供的數據不多且不成套。
  • 天文學家崔辰州:與公眾和天文愛好者分享同一片「星空」
    當時,「大數據」這個詞還鮮有提及,「虛擬天文臺」更是一個令很多人聞所未聞的超前理念,而崔辰州在導師的指引下敏銳地將研究的目光聚焦在它身上。2001年,在一個極專業和小眾的領域內研討會的推動下,中國虛擬天文臺計劃誕生了。 在虛擬天文臺起步的頭10年,進展十分緩慢,或者說是「不可見」的,最核心的一個原因在於當時國內望遠鏡可提供的數據不多且不成套。
  • 國內最東邊的機場:每天僅一個航班飛行,卻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聞名
    國內最東邊的機場:每天僅一個航班飛行,卻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聞名很多人都知道,我們國家是一個地域廣闊,而且還有著許多的省份。由於南北極在地球的兩端,而這個叫做東極島的地方,它的地名讓人們產生了很大的誤解,以為這裡是中國的最東邊,但它不是。
  • 第二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共話「同一片星空」
    國際合作在我們了解宇宙的過程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10月20日,海內外6位專家齊聚江蘇盱眙,圍繞「同一片星空」,交流天文學前沿進展,探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及世界格局下開展國際合作的更多可能性。圓桌討論廣袤的宇宙空間,是人類的共同家園;不懈探索浩瀚宇宙,是人類的共同追求;蓬勃發展的天文科學,是人類的共同財富。
  • 春季星空:參橫鬥轉,獅子怒吼;銀河回家,雙角東守
    我國描述春夜星空的民間諺語說道:參橫鬥轉,獅子怒吼;銀河回家,雙角東守。大意為:春夜星空的西邊還閃耀著冬夜星空燦爛的餘暉,獵戶座β星(參宿七)橫於西方天空,北鬥七星從東北角轉了上來,高高地橫臥在北極星的上方,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東方;獅子星座從東方升起,而天空已經看不到茫茫的銀河;牧夫座α星(大角星)和室女座α星(角宿一)守在東南方的天空。
  • 國內「最東邊」的機場,每天僅一航班飛行,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聞名
    很多人都知道,我國地域遼闊,有很多省份,北極和南極在地球的兩端,這個地方被稱為東極島,其地名人們以為是中國最東邊,引起了很大的誤解,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國最東端的城市可能是無原市,這座城市有中國最荒涼的機場,最令人驚訝的是,這裡每天只有一架飛機在飛行,但以獨特的地理位置出名,進入人們的視野,武原市位於黑龍江省內
  • 國內最短直飛航線之上海浦東往返浙江舟山
    昨天有網友在評論區留言說上海飛舟山的航班只需45分鐘,滿懷好奇心的我去網上查了一下,的確如此。上海浦東飛往浙江舟山的航班飛行時間只有36分鐘,飛行距離144公裡,一舉打破海口至湛江146公裡的國內最短航線記錄,名副其實的國內最短直飛航線。
  • 中國最孤獨機場,坐落在我國最東邊,每天只有一趟航班
    但是你知道,在我們國家,還有一個每天平均只有五十幾個人出行的機場嗎?那就是位於黑龍江佳木斯市的撫遠東極機場,14年的時候正式竣工並投入使用,因為在中國最東邊撫遠東極機場的位置比較偏,離市區很遠,坐車到這裡不但要支付高額的費用,更是要在路上花費好一段時間,加上得提前兩小時去值機,對於很多趕時間的人來說既不方便也不划算
  • 上海浦東飛玉林,首航圓滿成功
    9月3日早上11:30分,東方航空公司一架空客A320飛機順利飛抵玉林機場,玉林機場開通直飛上海浦東=玉林航線首航圓滿成功,這也是東方航空公司在玉林開通的第一條航線。>航班信息:東方航空公司的上海浦東=玉林航線,計劃每天執飛一班,航班號為MU7189/7190,機型A320。
  • 堪稱上海最浪漫工作地!大海、小島、燈塔……有人守島32年,幹的全...
    大海、小島、燈塔,光是這幾個不加任何修飾的名詞放在一起,就足以讓人聯想出一幅浪漫的圖景:每天,迎著來自太平洋的第一縷晨光,看海浪拍岸、百舸千帆;夜晚,燈塔閃爍、指引方向,靜默無言……很少會有人把這樣的場景與繁華忙碌的大上海聯繫起來,但它確實與這座城市息息相關。
  • ...玫瑰星雲 天文愛好者 馬頭星雲 天文攝影 狐狸座-上海頻道-東方網
    答案是肯定的  看,這些夢幻的星空照  都拍攝於上海  ▼  那群愛拍星星的人說  在上海,奉賢是最佳的天文觀測點  杭州灣北岸,上海奉賢的海堤上,  集聚著這樣一群人,  他們腳踩土地,卻時刻仰望星空  他們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天文愛好者,  為了拍好一張星空照片,
  • 星空、星軌怎麼拍攝?拍攝星空、星軌需要注意哪些?
    是不是覺得很奇妙而又不知道如何去拍攝呢?其實,雖然星軌給人的感覺很高大上、很難拍,但是只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晴朗的天氣,那麼就非常容易的出效果。想像一下,在滿天繁星下,本來就夠浪漫了,再拍攝一套美美的照片,那麼會更加的吸引人。那麼受大家普遍喜歡的星空和星軌攝影,是什麼拍攝的呢?拍攝這類照片需要怎樣的前期準備呢?怎麼選擇拍攝的時間和地點?
  • 你還記得三十年前的浦東嗎?4K紀錄片《而立浦東》來了
    浦東的三十年,是所有上海人奮鬥生活的三十年,也是中國飛速發展的三十年。、「新上海人」前奧運冠軍鄒市民等也出席了首發活動,講述自己的浦東記憶。浦東發展太快,三十年的時間也太長,對於許多人尤其是年輕的上海人來說,30年前浦東的樣子已經無從還原。對於90後滬語網絡紅人徐祥來說,「黃浦江的味道」就是浦東記憶的縮影。那個時候,從浦東到浦西既沒有橋,也沒有隧道,輪渡就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 《浩瀚唯美的星空風景》神火將軍-協助拍攝
    浩瀚唯美的星空風景【第4幅圖】此作品由南陽攝影愛好者楊先生在著名的嶽陽地區拍攝浩瀚唯美的星空風景【第5幅圖】此作品由廣安攝影愛好者滑先生在著名的鎮江地區拍攝浩瀚唯美的星空風景【第6幅圖】此作品由吉林攝影愛好者龔先生在著名的濟南地區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