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來了究竟是跑還是躲? 躲過地震第一次橫波再逃生

2020-11-23 閩南網

  地震來了,究竟是跑還是躲?很多市民仍然對此抱有疑惑。市地震局原高級工程師葉清建議:先躲再跑。

  眾所周知,地震的縱波速度快,橫波傳播速度較慢。學術界對兩者的速度定位分別為:縱波每秒7.5-9公裡,橫波每秒4-5公裡,兩者之間大概相差一倍。

  值得一說的是,縱波在傳播中衰減很大,如果距離震中過遠,一般感覺不到縱波的存在,只能感覺到左右搖晃。

  以這次南投地震為例,南投距離廈門大約300公裡,縱波到達廈門後大約兩分半鐘,比較具有破壞性的橫波會傳播到廈門。如果市民沒有及時感覺到縱波,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要從家裡跑下樓,是很危險的,特別是樓梯容易倒塌砸傷人。所以葉清認為,感到地震後,應該先想辦法找到家裡安全的角落躲避。

  躲過第一次橫波後就會迎來逃生的黃金時間。葉清說:「一般大地震之後,餘震會相隔較長時間,如果有條件,可以再利用這個時間段逃生。」

【見解】

實在跑不了衛生間是首選

  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民警王更生開了一個名為@廈門應救會生存手冊的微博,他認為:「12秒內能跑到空曠地的,一定要跑;實在跑不了,衛生間是第一選擇。」

  王更生說,「大震跑不掉,小震不用跑」,從理論上來說有一定的依據。在他的自救理念中,有一條「12秒法則」:如果是大地震,12秒之內如果有能力逃到空曠地,就要撥腿就跑,帶東西恐怕會擔誤時間,反之如果無法在12秒之內逃出,只能就地選擇安全地點躲避。

  王更生說,其實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後,全國人民也進行過自救知識的普及,但由於當時大部分建築是平房,所以鑽桌椅床底可能管用,但現在絕大部分是鋼筋水泥大樓,如果這樣的建築結構都塌下來,桌床可能都頂不住。

  記者了解到,世界上一些防震減災預防工作做得比較好的國家,比如日本和紐西蘭,家具都是固定的,在地震發生時不會輕易滑動和翻滾,可以為人提供堅固的依靠。所以在這些國家都提倡地震來臨時躲在桌、床底下。

相關焦點

  • 地震逃生的黃金12秒究竟是怎麼來的?
    「地震逃生的黃金12秒」也許很多人並沒有聽說過,但其實就是字面的意思即地震發生後我們有12秒的逃離時間。那是因為如果超過了這個時間房屋就會倒塌,如果能在這12秒內逃離建築物,危險就會降低。那這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地震的能量是通過地震波傳播的,其中地震波有兩種類型,橫波和縱波。
  • 地震來了如何自救 地震逃生自救方法
    今天早上又報導四川宜賓地震了,可見四川真的喜歡地震,但是沒辦法,誰叫他處在了地震帶上。雖然我們不能控制地震的發生,我們可以學會在地震中如何自救呀。有句話不是說:寧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掌握在地震中這些逃生自求的方法,可能在關鍵時刻是救命的。我想下面的這些地震自救方法你有必要知道。
  • 唐山發生5.1級地震,這些地震逃生和自救知識要知道!
    逃生原則2:最佳路線「停—跑—停」由於我們對地震知之甚少,才會導致逃生不及時,人員傷亡大。地震其實是有規律的,一次震動襲來,先是縱波上下動,後是橫波左右晃,短的一二十秒,長的持續一兩分鐘,之後便會有短暫的平靜期。間隔時間越長,說明震源離你越遠。
  • 唐山又發地震?地震是如何產生的呢?
    說起地震,人人都心有餘悸,印象最深的應當屬於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芮氏7.8級)和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芮氏8.0級).這兩場地震,是我國建國以來,最大的兩場地震。造成幾十萬人喪生。因此人們對於地震的關注度歷來是很高的!那麼,為什麼會發生地震呢?哪些地方容易發生地震?地震是否可以預測?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 地震發生時的正確逃生方式
    今天早上0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境內(北緯30.3度,東經103.0度)發生7.0級地震,成都市區強烈有感,通訊暫時中斷,目前已經造成上百人傷亡。在為傷亡者祈禱的同時,我們要再次面對這個問題:遇到地震時該如何自救?雖然這個話題已經宣傳過多次,但很多人在面對緊急情況下還是很容易不知所措。
  • 防災減災周丨了解地震的防範與逃生自救小常識
    2.不要躲在床底下、衣櫃內,遠離頭上有懸掛物的地方,如空調、吊燈等,最好是把門打開,背靠門框,手抱頭,地震結束時迅速撤離現場。3.選擇承重牆的牆角,三角地帶容易躲藏,也不易被砸傷。所以衛生間,是家裡生存機率最大的地方。
  • 生命和安全不可辜負,這些地震逃生知識需謹記!
    逃生原則2:最佳路線「停—跑—停」由於我們對地震知之甚少,才會導致逃生不及時,人員傷亡大。地震其實是有規律的,一次震動襲來,先是縱波上下動,後是橫波左右晃,短的一二十秒,長的持續一兩分鐘,之後便會有短暫的平靜期。間隔時間越長,說明震源離你越遠。
  • 雲南5級地震:地震預警立奇功,三大逃生本領需掌握
    下面這份地震避險逃生指南,大家一定要知道!尤其是地震相對高發的四川、新疆、西藏、雲南、青海、甘肅、內蒙古、吉林、河北、臺灣等地的人民。地震預警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簡稱「減災所」)成立於2008年汶川地震後,由王暾博士創建,植根於成都市、四川省,面向全國、全球,專注於災害預警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及應用。
  • 門源縣6.4級地震最新消息 地震自救知識大全:先縱波後橫波橫波是...
    據我們統計,1900年以來,這次地震震中附近100公裡範圍內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5次,最大地震為1927年5月的古浪8.0級地震,距離此次地震震中55公裡左右,時間間隔最近的一次6級以上地震是1986年門源6.5級地震。
  • 地震時如何科學逃生?
    當大地震驀然而至,若開始時震級不高,人們應當迅速離開建築群,分散到空曠的場地上去。來不及離開建築物的往往會被坍塌的房屋埋沒或砸傷。  一旦地震後,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逃生,但至於怎麼科學逃生自救,還得聽專家的。
  • 為什麼湖北省明明不在地震帶上,依然還會發生地震?
    因此,國際通行的地震逃生原則「蹲下、掩護、抓牢」,至少時至今日仍然是有效的。逃生原則2:最佳路線「停—跑—停」地震其實是有規律的,一次震動襲來,先是縱波上下動,後是橫波左右晃,短的一二十秒,長的持續一兩分鐘,之後便會有短暫的平靜期。間隔時間越長,說明震源離你越遠。
  • 雲南5.0級地震已造成4死23傷,附地震逃生自救常識
    據政府部門統計,截至19日凌晨6時,本次地震已造成4人死亡(巧家縣3人、魯甸縣1人),23人受傷。地震時人類無法避免和控制的自然災害,但是掌握好逃生自救常識,清楚地震發生時如何科學避震也可以降低傷害。一定要知道的地震中逃生十大法則1.躲在桌子等堅固家具的下面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築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你千萬不要驚慌。如果住的是平房,那麼你可以迅速跑到門外。
  • 地震高能預警 寶貴的窗口時間能幹點什麼?
    面對地震,川渝人民已經可以用樂觀和勇敢來化解,但這個突如其來的高科技警報還是讓不少「沒見識過」的震區居民們嚇了一大跳,甚至不知在寶貴的幾十秒逃生時間內作何反應。圖源: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而地震預警,本質上來講是一場追逐遊戲。在地震發生時,震源主要會產生兩種地震波:一種是破壞性弱但跑得快的縱波(P 波),速度約為每秒 4 至 7 公裡;另一種是破壞力強但走得慢的橫波(S 波),速度約為每秒 2 至 5 公裡。也就是說,在觀測點捕捉到縱波並發出預警信號時,真正恐怖的橫波還沒有到來。
  • 地震高層樓怎麼逃生 地震了應該如何應對
    購買房子的時候是需要根據具體的需求來選擇適合的房屋樓層的,現在的房源一般都是高層的房子,購買高層的房子優勢也有很多,也有一定的缺點,遇到緊急情況下的話逃生還是比低層的房子難一些,而且危險率也是比較高的。那麼地震高層樓怎麼逃生呢,這個問題是需要知道一些相關小常識。
  • 為啥會地震,破壞力怎麼形成,住在高層還是底層生存機會更大?
    地震導致人員傷亡最多的就是房屋倒塌和地裂山崩,這些都是地震能量釋放的結果。地震能量釋放的形式是地震波,而地震波有三種方式,即縱波、橫波和面波。雖然三種波有一個時間差,但對於逃生幾乎沒用。前面說的P波、S波、L波由於傳播速度和生成機制不同,因此到達地表形成破壞力有先有後,但這種先後是非常短暫的,根本無法利用時間差來逃生。
  • 地震時該不該躲在桌下或床下?為什麼?
    地震發生是一瞬間的事情,也就從感覺到地震大概只有12秒的逃離時間,很多人都來不及撤離。如果身在樓上,無法跳窗或者下樓情況下,才考慮桌子下或者床下,能跑出去儘量跑出去,實在跑不出去,躲桌子或者床下,有百分之六十的機會獲救。
  • 發生地震的時候,如果正在飛機上,是否就能躲過一劫?終於知道答案了
    還記得四川的汶川地震,在那次地震中人員傷亡特別多,造成的損失也很大。地震造成的傷害不僅僅是人員傷亡,房屋坍塌,交通中斷等,還可能引發二次災害,比如水災火災等。在大自然面前人類顯得非常的渺小,這裡就有人想問:發生地震的時候,如果正在飛機上,是否就能躲過一劫?
  • 地震來了,怎麼辦?(一)
    地震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它就象颳風、下雨、打雷一樣,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是因其巨大的破壞性,我們總是聽到地震會大驚失色。地震時,會產生極大的波動,我們稱之為地震波。地震波分為縱波和橫波。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的稱為縱波,來自地下的縱波引起地面上下顛簸振動;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的波為橫波,來自地下的橫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動。橫波是地震時造成建築物破壞的主要原因。因為縱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大於橫波,所以一般情況下,縱波到達的較早,其他波較晚;縱波破壞性較小,橫波到達時破壞性最大。根據這原理,建立了地震預警。
  • 淺談地震縱波與橫波及板塊表現
    地震所產生的橫波與縱波在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當地震的震源縱波到達地面時,人們感到地震的時候,斷裂板塊的一張一合產生的地面剪切縱波才剛開始產生,這就是大地震時我們先感到上下震動後左右搖動的原因。而地震的縱波傳遞速度比橫波的傳遞速度快的說法,我個人認為可能應該有誤。大地震的震源所產生的震源縱波和斷裂板塊所產生的剪切縱波都是由於地球內部排出氣體所造成。氣體衝破地殼以前,主要表現出震源縱波特性,氣體衝破地殼以後,主要表現出剪切縱波的特性。
  • 關於地震知識的考點都有哪些?
    考點三 地震預警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以後,利用縱波比橫波傳播速度快,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以減小當地的損失。之所以能夠利用這種原理來預警是因為地震的成因是由於地下幾公裡至數百公裡的巖體發生突然破裂和錯動。而這些破裂和錯動釋放的能量又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輻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