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到這則消息說,Yahoo!繼關閉了像冊、拍賣等服務之後,Yahoo! 360°也將中止服務。想去Yahoo!看看原始消息,結果頁面Error了。
我相信這是一個真實的消息。關閉像冊,是因為已經有了Flickr且經過了兩年多的磨合;關閉拍賣,是因為在網際網路「老大遮住天,老二靠邊站」的真理下,拍賣業務持續籠罩在eBay的陰影下,難有重大作為。現在,當Facebook如日中天,360又能有什麼作為呢?
Yahoo!當年的騰飛,滿足的是用戶集中快速獲取新聞資訊的需求。從簡單的人工維護的黃頁,到與路透社的合作,再搞定其他美國傳統媒體,然後告訴用戶:及時獲取新鮮資訊,只需要來這裡!成就了「門戶」概念。但獲取信息是最深層需求嗎?不算是。
回顧信息科技的發展歷史,超大企業的產生,必須滿足最深層的需求。Wintel滿足的是大家用電腦的需求嗎?不,是數位化。在Wintel平臺上,數以億萬計的以原子方式存在的內容得以數位化,同時更迅捷、低成本。Google滿足的是大家搜索的需求嗎?不,是網絡化。Google Labs裡的多個項目,是Google在搜索主體業務的基礎上,迅速完善的網絡化生存。
Google是站在Microsoft的肩膀上長成的。如果沒有Wintel在前段時間完成了數位化的使命,那Google能面能搜索出什麼來?而現在,你用Google搜索,用Gtalk聊天,用Gmail處理郵件,用Google Maps查地圖,用Google Earth/Moon滿足好奇心,用Google Reader閱讀RSS,用Google Doc處理辦公文檔……不管你在哪裡,你所需要的只是一個瀏覽器而已。我敢說,Google所有的產品經理與程式設計師離開網絡都幾乎活不下去,而 Microsoft則不然,他們沒有電腦則會活不下去。Yahoo!的人能說一天不看新聞就活不下去嗎?
需求是分層次的。企業當然更分層次。很多企業在滿足用戶需求之外,還給了自己一個願景。以Hello Kitty的創造者日本Sanrio公司為例,他們滿足了用戶選擇更有意義的禮品的需求,但他們認為自己從事的是「心與心溝通的偉大事業」。Google 認為自己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訪問並從中受益」,這個使命直接導致了Google產品線圍繞著搜索核心的快速發散。而Yahoo!呢?中文站的公司簡介,擺出的是一副做生意的派頭;英文站呢,則是Excellence、Innovation等幾個空空如也的關鍵詞。或許是因為我沒有仔細尋找,但也可以認為Yahoo!沒有把他們的遠大理想放到足夠重要的位置。
再看看Microsoft。在他們的主頁上,「您的潛力,我們的動力」,說自己的使命是「致力於幫助全球的個人用戶和企業展現他們所有的潛力」。這是一個底層需求,是一個遠大的理想。
有多大的理想,走多遠的路。從哪兒起飛,成哪種鳥兒。從這個角度來說,Google的業務與股價將會持續飆升,微軟的網際網路策略必將穩步成長,而Yahoo!做不動原創Web 2.0服務,則是命中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