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不少市民去找風景優美的地方納涼、休閒,重慶就有不少這樣的避暑勝地。14日,重慶市規劃局的《市民規劃講堂》之規劃師帶你看區縣,第五站來到了石柱。
黃水森林公園所在地黃水鎮全年氣候溫和溼潤,夏天平均溫度21℃,吸引了不少市民和遊客前往。
因石潼關和砫蒲關得名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位於重慶市東部長江南岸,坐落三峽腹心之地,有重慶東大門之稱,是三峽庫區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自東始,分別與湖北省利川市、本市彭水縣、豐都縣、忠縣、萬州區接壤。
石柱縣因何而得名?據介紹,以石潼關、砫蒲關二名首字而得名,縣東有石砫山。
來看看石柱的歷史沿革。唐代分浦州(今萬州區)武寧縣西界地置南賓縣,隸屬臨州(今忠縣),為石柱建縣之始;南宋於南賓縣水車壩設石砫安撫司,節制九溪十八峒;明洪武八年(1375)置石砫宣撫司,始設土司;明洪武十四年(1381)撤南賓縣,部分縣地併入豐都縣,其餘縣地歸土司管轄,成為一個政區,隸重慶衛;明天啟元年(1621)升為石宣慰司,隸夔州府(今奉節)。
到了清代,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土歸流,置石砫廳,仍隸夔州府。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升為石砫直隸廳。
「兩山夾一槽」的地貌
石柱縣地處北緯30°,屬巫山大婁山中山區。
七曜山、方鬥山兩大山脈平行排列斜貫全境,形成兩道天然屏障,橫亙南北,形成「兩山夾一槽」的特殊地貌。
境內高差大,立體氣候明顯,最高海拔1934.1米,最低海拔119米。著名的黃水森林公園所在地黃水鎮全年氣候溫和溼潤,夏天平均溫度21℃。
「黃水林海」被稱為巴渝新十二景之一。
森林公園內植被覆蓋率達95%,山巒疊翠、綠波萬頃,雲蒸霞蔚、蔚然壯觀,林濤陣陣、蟬鳴聲聲,山間溝壑泉水叮咚、流水潺潺,風景資源豐富,是久負盛名的「天然氧吧」。
有獨具魅力的土家風情
石柱作為重慶市唯一的土家族自治縣,以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佔72%,民族風情十分濃鬱,土家族文化悠久深厚。
由於土家族多居住在多山地區,地理隔離下的地域性、神秘性和繼承性極好地保留了遠古先民的生活情狀、文化心理。
處在歷史上長江文明和巴文化交融地帶的石柱土家族人民,有他們獨一無二的、且帶有濃鬱地方特色的文娛活動。最富民族特色的歌舞「舍巴日」,也就是擺手舞。
去感受一下舞蹈「玩牛」
玩牛、石柱土戲、土家囉兒調等,帶你感受不一樣的石柱。
你經常看到國外的「鬥牛士」,常常能激發觀者的情緒,但你知道本土也有這樣的「鬥牛士」嗎?這就是帶祈願性質的土家傳統舞蹈「玩牛」,通過農時節令和喜慶場面表達人們對五穀豐登、人畜平安的乞願。
自娛自樂演變成非遺的傳統戲劇石柱土戲,是我國土家族特有的、具有石柱土家族民間特色的自娛性戲曲劇種,已經傳承了300餘年。
鄉音鄉韻濃鬱的獨立民歌歌種土家囉兒調,流傳於渝東南本土漢族和土家族的囉兒調山歌,因山歌唱詞中有「囉兒」而得名,是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蜚聲海內外的《太陽出來喜洋洋》,就是石柱土家族囉兒調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來看看石柱如何規劃? 3版規劃演變為「一城五片」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於2007年獲得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實施。
規劃石柱縣城是渝東樞紐門戶城市,縣域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是以發展輕工業、商貿和旅遊業為主的,具有土家族文化特色的山水園林城市。
規劃石柱縣城,採用片區式布局,劃分為四大片區:舊城片區——以居住、商業服務、行政辦公、文化娛樂為主;鯉塘壩片區——以居住、教育科研、行政辦公為主的新城區;城東片區——以物流和商業服務、居住功能為主的縣城副中心;城南片區——以傳統加工業、特色農副產品加工業、高新工業和商貿、物流業為主的綜合工業區。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局部修改》,於2009年對2007版規划進行了局部修改,主要變化是縣城組團數由原有的4個增加到5個。
其中:城東片區、鯉塘壩片區和舊城片區仍保留原有的分區並做相應用地調整和功能優化;原城南片區按功能合理的原則分割為新城南片區和甑子坪及火車站片區。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城鄉總體規劃(2013年編制)》,結合石柱縣發展的背景和機遇,並根據自身的基礎與資源優勢,該版規劃對石柱縣的區縣定位為:沿江萬億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國內重要的民俗生態旅遊目的地、區域性商貿物流基地和特色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據對石柱中心城區的歷史發展與現實趨勢的分析,確定石柱中心城區的城市性質為: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服務中心,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生態園林城市。
規劃延續帶狀組團式的城市空間基本格局,形成「一城五片」的總體空間結構。一城:即石柱中心城區;五組團:城東組團、鯉塘壩組團、舊城組團(南賓組團)、火車站組團(銀河組團)、甑子坪組團。
歷版規劃均注重延續石柱特有的土家族民族文化和強化生態園林城市特色,特別是2013版,其規劃策略為發展特色生態農林及其加工產業開發區域,合理引導城鎮發展和人口轉移,積極開展高山生態移民。
好吃的好玩的 讓你樂享石柱
好玩的》
石柱地處渝東南長江三峽黃金旅遊線上,區位優勢突出,森林覆蓋率52.8%,是三峽庫區最大的山貨生產基地,其旅遊資源集中體現在綠色生態、土家風情、歷史文化三大特色上。
大風堡原始森林
大風堡原始森林風景區屬巫山山系七曜山餘脈,主峰海拔1934米,是石柱最高峰和重慶東部最高山峰,有「渝東第一峰」美譽。景區內有「十二花園姊妹山」、小風堡、臥牛石、油草河、摩天坡、三層巖、獅子巖及牛路口古蜀道、萬勝壩土家民居、新開寺遺址、大石橋、跳墩河、八角廟等自然人文景觀20餘處。
千野草場
千野草場景區位於方鬥山山脈巖口至瓦屋沿線,全長22公裡,離長江口岸西沱鎮僅30公裡。平均海拔1300米,區域面積3300公頃。
景區內資源類型獨特,具有萬畝草場、萬畝火棘、萬畝石牙、萬畝森林四大特色旅遊資源。
畢茲卡綠宮
畢茲卡綠宮位於黃水鎮,海拔1560米。區內森林茂密、蒼挺蔥綠、瀑飛溪碧、溝壑縱橫,有森林迷宮、土家樂園、山路十八彎、擺手堂、樹屋、旱冰場、彈琴蛙池、森林拓展訓練等景點。
秦良玉陵園
秦良玉陵園位於重慶石柱縣城東3公裡,是秦良玉陵寢墓地,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秦良玉陵園始建於清順治五年(1648年),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由陵園區和秦良玉家廟三教寺兩部分組成,良玉墓呈圓形,坐南朝北,條石鑲砌,墓前27平方米拜臺左右有華表、青獅、白象、石馬、石傭各一,墓前寬3米,長50米神道兩側有明末風格石雕48尊。
三教寺佔地面積2800平方米,由大山門,藏經樓,三清殿,玉皇殿,大佛殿及廂房等建築組成。
西沱古鎮
西沱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雲梯街重點文物由巴鹽古道、明清商鋪、宗教建築、會館驛站、特色民居等建築群組成,包括了南龍眼橋、北龍眼橋和下鹽店等43處重要文物。
好吃的》
土家咂酒
「薰草鋪坐席,藤枝注酒鐏」。
土家咂酒源於隋末唐初,以糯米或高粱、玉米、小麥為原料發酵釀成,貯藏於瓦罈子,濃度低、味甘甜,用竹、麥、蘆管吸吮。土家咂酒是土家族人慶祝喜慶節日、歡迎貴賓的「喜慶酒」。
蓴菜
「水谷冷纏瓊縷滑,翠鈾清綴玉絲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總是令人驚嘆,在神秘而瑰麗的北緯30度有風光旖旎、自然寶藏豐富的黃水,生長著有「植物鮮王」、「水中人參」之美譽的蓴菜。
土家菜
石柱縣還是著名的「中國黃連之鄉」、「中國辣椒之鄉」。土家兒女就地取材,以蓴菜、山珍、辣椒為食材製作獨具土家特色的康養美食。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蔣豔 實習生 周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