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渾天開寶鏡
董仲舒說:「道之大原出於天,陳繹先參究焉發明運用之方,而曰『渾天開寶鏡』。」詩云:「先識穿山虎,次行透地龍,渾天開寶鏡,金水月相逢。」
「渾天」二字,包天包地,洪荒開闢,生物、生人皆此「渾天」。地上變化多端,總不出此「渾天」之竅。此竅一得,一地如此,十地也如此,即使千百萬地,無不如此。所謂得其一萬事畢者,一竅鎮萬地也。
「渾天開寶鏡」非術也,乃是至道。道不在地而在天,渾天開寶,地上穿山透地,金水相逢,盡渾天中。真所謂道可道,非常道也。
蓋以寶鏡所開,天包地外,地藏天中,日夜旋轉,地上巒頭高起,與天體磨錯交相逢處,逢著生旺便榮華富貴;連著殺洩便貧窮兇夭。
此道不在他處,即在堯典中,分命羲和四節也。世人無肯讀者,唯賴布衣、白海南、朱紫陽、蔡西山等數賢能讀之也。
二、風水以得氣為主
凡看地,先看穴情。窩鉗乳突,四字分明,前後左右,四方團聚,此處有地矣。再看氣脈,有龍有脈有氣,正地也;有氣無龍無脈,奇地也;有龍有脈無氣,假地也。總的,以氣為主。氣暖則發福,無氣則冷退。無論看江東水鄉,還是江北平陽,都為如此。
三、水鄉雖有貴顯,大富大貴仍憑砂力
至於包護此氣者,全憑砂水。水繞則砂繞。砂繞,則富貴貧賤、吉兇生死皆由此發。水主感應財丁,水鄉間雖有貴顯,但大富大貴仍憑砂力。
《葬經》云:「童、斷、過、獨、石,五不葬。」若地有憑,「童、斷、過、獨、石」也能發大福。清朝康熙年間姚啟聖,父葬於獨山,其在兄弟五房中排第二,其人雖耿直孤克,卻因解決臺灣問題,官至總督,賜太子太保。清朝張九儀在所著《穿透真傳》中云:「鄭克爽既降,天子沒有南顧之憂,疆土安寧。其豐功偉績可勝紀乎?如此豪傑是獨山蔭之。」
世之求富求貴者,唯砂是憑。而砂之貴砂撥作富、富砂撥作貴者,則又唯穿透之人是憑也。大竅全在一穿一透。
四、平陽平洋丈數幾尺之砂,與高山同重
論砂不但言外貌之形,而需實論內性之理。論形則禍福茫茫,論性則吉兇一定。古之地仙只知看砂形,卻不知論砂性,故吉兇禍福、大小輕重則不能辨別。能辨別者,唯有「渾天開寶鏡」一句。
山隴地砂之高大的有千尋百丈,砂之低小的也有十丈十數丈。到平陽平洋不過丈數或幾尺而己,平陽平洋丈數三四月尺的土堆,其力重與高山同論。
本文乃《地理名著選注》(朱鎮強整理、中國傳統文化出版社)的讀書筆記,核心、關鍵內容源於此書,「周天行健」做了相關邏輯梳整、文字順暢、補充推注和延展論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