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大宇宙觀,蓋天說、渾天說、宣夜說

2020-12-03 鹹魚道長

四方上下謂之宇,往古來今謂之宙。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哲學家文子,就提出了宇宙的概念。當然,這是一個基礎的世界、時空的概念,跟我們現代認知中的宇宙,可能並不是一樣,那麼古人心中的宇宙是什麼樣的呢?

雖然古代科學基礎條件有限,但並不妨礙人們對我們生活這片空間的探索熱情,對於宇宙的面目和規則,最早就有三種說法,分別為蓋天說、渾天說以及宣夜說。三種理論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一、蓋天說。即所謂的天圓地方理論,是我們中華非常古老的宇宙學說,具體誰提出來的已經不可考。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之所以有這個說法,其實不難理解,我們但凡處在空曠點的地方,很容易產生類似的想法。

所以說,蓋天說是一種樸素的、對世界的主觀認知。當然,蓋天說最大的漏洞就在於,天是圓的,地是方的,這也合不上。因此後來人完善這個說法,提出天地並不相接,而是像亭子一樣由天柱支撐。

像我們熟悉的上古神話,共工怒撞不周山,女媧補天等,就是基於這個理論。那麼晝夜變化、四季交替是怎麼回事呢?人們在天蓋上劃分不同的運行區域,根據太陽運行的區域變化,遠近不同,就有了晝夜四季等等,遠比我們想的複雜。

二、渾天說。這個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漢代著名天文學家張衡,對此學說進行了完善。所謂渾天,就是天是圓的意思,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我們生活的空間是一個圓球。這個說法接近我們現代地球的概念。

根據張衡的理論,我們生活這個世界的模型就如同一顆雞蛋,天就是雞蛋殼,地就是殼中的蛋黃,而蛋黃大地漂浮在蛋液大海中。渾天說的理論雖然也不完善,但相比蓋天說已經是先進很多了。

而且渾天說在狹義的宇宙概念中,是有一定意義的,人們甚至發明了渾天儀,可以準確模擬天體運行的規律,可謂是最早的宇宙模型了。這都是因為渾天說的理論接近現代球面天文學的概念,有一定的正確性。

三、宣夜說。起源與道家思想的古老宇宙學說,理論基礎為道家元氣理論。即日月星辰,皆為元氣組成,只不過會發光而已。無論蓋天說還是渾天說,都把天看成一個固定的物質,日月星辰依附在天殼之上,不然就會掉下來。

而宣夜說的理論要更加開放和先進,其理論認為,夫天,元氣也,皓然而已,無它物焉。說天之是一股氣而已,並不是固定的物質。日月眾星,自然浮生虛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須氣焉。

同時宣夜說還認為,宇宙是無限的,所謂其小無內,其大無外。這種理論大氣磅礴,揭示宇宙真相,領先蓋天說和渾天說好幾個次元。不過宣夜說沒能總結行星運行的規律,在現實意義上不如渾天說,因此並沒有廣泛流傳下來。

總之,無論是蓋天說、渾天說、還是宣夜說,都體現了古人對於宇宙真理的探索精神。尤其是宣夜說,打破人們的固有認知,從哲學的角度揭示宇宙真相,不得不說也是一個奇蹟。也許科學和玄學終有一天會走到一起吧。

我是鹹魚道長,感謝您的支持。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的一種宇宙學說:渾天說,蓋天說
    大家好,我是小榮,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渾天說,蓋天說。渾天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宇宙學說,也是古代天文學的一個學派。肇端於西漢落下閎,形成體系於東漢張衡。西漢末期的揚雄和桓譚最早談到「渾天說」。揚雄在《法言·重黎》中說:「或問渾天,曰:洛下閎營之,鮮于妄人度之,耿中丞像之。
  • 渾天說,最接近現代「天球概念」的古代天體學說,你知道多少?
    提及古代對宇宙天體的認知,整體來說正如蔡邕《天文志》所言,共有三家,分別是蓋天說、宣夜說和渾天說。之前我們講解了前兩種,今天我就來講「渾天說」。這一天體學說,自漢代開始,是最為史官所用的。為何會採用「渾天說」,蔡邕《天文志》說,是因為蓋天說從周髀術數,考驗天狀,多有不準;而宣夜說在漢代就已經失傳。
  • 梳理歷史,分析中國古代宇宙觀的起源
    梳理歷史,分析中國古代宇宙觀的起源中國古代的天文理論通常是一種樸素唯物主義哲學與道教等信仰混合的產物,有著較為樸素的唯物主義觀察理論,也有著諸如「星宿」「天象算命」等玄學觀念。而玄學與樸素唯物觀察彼此之間互相統一,構成了中國古代較為複雜的天體觀念,而在這些天體觀念當中,中國人的宇宙觀也在逐步發生著變化。
  • 為什麼說渾天地震儀是張衡辛勤汗水的結晶?
    古代埃及人認為宇宙象南北較長的箱子。地相當於箱底而稍凹,埃及居其中央;天是箱蓋,有人說是圓的,也有人說是平的。日月星辰都掛在蓋子上面,借神的力量支持著最初認為有四根柱支撐著天,後來認為東西南北四隅有高入雲霄的山峰頂著天,而山峰之間則有山脈連貫著。
  • 中國古代天文學渾天說落伍了嗎
    例如說地球繞太陽運動,其坐標原點就是太陽。說太陽系繞銀河系運動,其坐標原點,自然是銀河系中心。可惜啊,古人沒本事站在太陽上,或者銀河系中心觀察,所以最初不可能採用這樣的坐標系。渾天說,只是採用了古人最直接便於觀測研究的地球為坐標原點,地軸為旋轉軸的坐標系,這個坐標系,是科學合理的,沒有問題。
  • 古希臘人認為大地是個球,中國古代的渾天說認為地球一半泡在水中
    從此,球形大地說在希臘和希臘化世界得到確立和普遍承認。與此同時,亞里斯多德又確立以球形大地為中心,而有許多同心天球環繞的宇宙模型。古希臘人的宇宙觀和地球觀是相互支持的。誠然,歐洲中世紀黑暗時期,古希臘科學的宇宙觀、地球觀被聖經所闡述的觀念所取代,地平的觀念佔統治地位。但是,這並不是說早已受到理論和經驗證明的球形大地觀就完全被徵服。
  • 古代歷史:漢代渾天說的集大成者——張衡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張衡的渾天學說遠較蓋天說進步.一是它所描繪的宇宙結構更接近於真實:「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但這裡並不討論天與地的距離,所以天只是為說明現象時方便而設想的,相當於現在球面天文學中所設想的天球。二是說明渾天即球天,在另一個地方張衡曾說:「立方為質,立圓為渾」(劉徽注「九章算術」卷四中的引語)。
  • 氣論,氣的產生和運用,宣夜說
    大家好,我是黃秀美,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氣論,宣夜說。氣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概念,是許多哲學家都使用的、育不同內涵的範疇。可以說,不了解氣,也就不了解中國古代哲學。古代按部首查字的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載:「氣,雲氣也。」「雲,象雲迴轉形。」說明氣的概念最初產生於對雲的觀察。從飄雲到風,氣的意義擴大了。風吹樹,只見樹動不見風,風是氣。氣從此而有了易動和無形兩個特性。接著,人們又把看不到原因而有明顯變化的現象當作起作用的結果,如四季寒暑變化,稱為天氣的變化。動植物日益生長也是氣的作用。如此等等。
  • 古代中國人的宇宙觀:為什麼天圓地方未能發展為現代天文學?
    以往的不少論著在談到中國古代宇宙學說時,有所謂「論天六家」之說,即蓋天、渾天、宣夜、昕天、穹天、安天。其實此六家歸結起來,也就是《晉書·天文志》中所說「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蓋天,二曰宣夜,三曰渾天」三家而已。   本文將在梳理有關歷史線索的基礎上,設法澄清前賢的一系列誤解,並對如何評價歷史上的各種宇宙模式提出新的判據。
  • 張衡球:渾天說「氣能」渾體道根論,在現代科學宇宙觀中得到發展?
    文/樸道玄燈「天地各乘氣而立;其形渾渾,故曰渾天。」東漢天文學家張衡的「氣能」渾體道根論,總結在《靈憲》與《渾天儀圖注》,是對渾天說宇宙模型的集大成。……其兩端謂之南北極,北極乃天之中也,在正北……天轉如車轂之運也,周旋無端,其形渾渾,故曰渾天也。」
  • 「渾天說」中的地球處於什麼狀態中?
    「渾天說」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宇宙學說。由於古人只能在肉眼觀察的基礎上加以豐富的想像,來構想天體的構造。渾天說最初認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懸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的。後來又有發展,認為地球浮在氣中,因此有可能迴旋浮動,這就是「地有四遊"的樸素地動說的先河。
  • 從「數星星的孩子」到天文學家,張衡的渾天說渾天儀對天文的影響
    「蓋天說」,即「天圓如地蓋,地方如棋局」,天體都附著在天蓋上,周日旋轉不息,帶著諸天體東升西落。後來又認為天地都是球穹狀的,而且互不相連,於是有了「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說法。戰國時又出現了另一種關於宇宙天體的說法—「渾天說」。
  • 在試錯中進步,人類宇宙觀發展
    我國古代對於宇宙就有蓋天說.渾天說.宣夜說。蓋天說指出:"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這就是典型的天圓地方說。還有渾天說,它指出:天是一個球體,地球在球中,如同蛋黃在蛋內一樣。這與古希臘米利都學派的地心說不謀而合。
  • 經營渾天 運算轉歷
    陸經天緯地測宇宙  那麼,古人測量天文是基於什麼樣的宇宙觀呢?這裡要講講「蓋天說」和「渾天說」。蓋天說的起源可能很早,它在發展過程中有幾種不同的見解。早期的蓋天說是所謂的「天圓地方」說,認為「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穹隆狀的天覆蓋在呈正方形的平直大地上。但圓蓋形的天與正方形的大地邊緣無法吻合。
  • 中國古代科學:偉大成就之——天文學(下)
    讓我們接上之前的文章,繼續來了解一下中國古代科學:偉大成就之——天文學,中國古代的天文學成就也還體現在具有東方特色的宇宙理論上。宇宙理論是我國古代天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渾天儀製作的理論根據。春秋戰國時期,這種看法精緻化為一種蓋天說的宇宙理論。蓋天說認為,天和地是兩個同心半球,之間相距八萬裡,北極是天球的中央,日月星辰附著天而平轉。蓋天說比較直觀,但不能很好地解釋觀測到的天象。所以春秋戰國時又孕育了另外兩種宇宙理論—渾天說和宣夜說,並在漢代形成完整的理論。
  • 天文科普:古代天文學說知多少|平塘研學行
    3.太陽是不動的,而且在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只有月亮環繞地球運行蓋天說:蓋天說以北極為中心,與二十八宿、三垣相結合,形成了一個封閉性天文圖構架。蓋天說,是古代漢民族的宇宙學說。這一學說可能起源於殷末周初,它在發展過程中也有幾種不同的見解。早期的蓋天說是認為天圓地方的,認為「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穹隆狀的天覆蓋在呈正方形的平直大地上,但圓蓋形的天與正方形的大地邊緣無法吻合。
  • 海水龍紋天球瓶
    百度百科如是說天球瓶。「龍」在中國當然身「貴」,距元朝青花發明不久、蘇麻離青料又來自中東,當然價「貴」,但考天球瓶的造型,西亞琉璃器載體風行外,其寶「貴」竊以為,當與中國古代的宇宙觀有關。或者換句話說,燒造天球瓶類瓷器中,景德鎮的主事者、匠人們在文化心理上也很「順」,因我們「古來有之」。幾年前,考古學家就在江蘇溧陽發現了兩件高古天球瓶,一為戰國時的灰陶弦紋天球瓶,一為漢代的青釉弦紋天球瓶。
  • 「嫦娥五號」奔月成功 | 看看古代宇宙觀察員和他們的發明研究
    我國先民在天文觀測的基礎上,形成了三種宇宙學說:蓋天說、渾天說、宣夜說。蓋天說最古老,認為天像車蓋一樣覆蓋大地。渾天說認為大地浮在水上或氣中,被一個「天球」籠罩,日月星辰都分布在「天球」上運行。早期的渾天說認為大地是平的,三國時代陸績提出地是球形的概念。宣夜說認為並沒有一個固體的「天穹」,「天」是無邊無涯的氣,日月星辰都在氣中飄浮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