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7 17:47 |美術報 |徐惠林(湖州)
翻看友贈《青花瓷器鑑定》(耿寶昌著)書,面對兩款「一模一樣」天球瓶——第92頁明永樂青花海水白龍紋、第174頁清雍正青花白龍紋天球瓶,不想執其工藝的優劣,如器型的規整、胎體的堅緻、釉色的深淺、紋飾的流暢乃至整體氣韻之生動氣勢之恢宏……而「鑑」,只想就寓寄與目的出發點而一叨:「原創」與「仿製」,全然不同。
「受西亞文化影響極深的一種瓷器造型,創燒於明永樂、宣德年間的景德鎮窯,多見青花,以海水龍紋為貴。」百度百科如是說天球瓶。「龍」在中國當然身「貴」,距元朝青花發明不久、蘇麻離青料又來自中東,當然價「貴」,但考天球瓶的造型,西亞琉璃器載體風行外,其寶「貴」竊以為,當與中國古代的宇宙觀有關。或者換句話說,燒造天球瓶類瓷器中,景德鎮的主事者、匠人們在文化心理上也很「順」,因我們「古來有之」。幾年前,考古學家就在江蘇溧陽發現了兩件高古天球瓶,一為戰國時的灰陶弦紋天球瓶,一為漢代的青釉弦紋天球瓶。
明永樂青花海水白龍紋天球瓶 故宮博物院藏
天球瓶,是中國宇宙觀的一種承載、顯現。殷商時期蓋天說,春秋戰國時期宣夜說,再漢朝時期渾天說,中國古代宇宙觀的發展有幾個階段,「天圓地方」基本佔據了主導,認為天是圓的,大地是方形的。天球瓶,因其巨大而渾圓的瓶肚曲線,使得在古人眼中它與天體恆星形象十分相近,便綿延創燒。其瓶身,厚、圓、直頸,腹部大而平,底部稍凹。
從制陶轉向制瓷,時在東漢。以成熟的青瓷創燒於東漢末年來推斷,天球瓶瓷最早創造應在公元220年之前。青花瓷,高峰在明永樂、宣德間。永樂開「海禁」,鄭和下西洋。青花幽藍,雲水茫茫,海浪滔滔,一條東方矯健雄壯的巨龍,翻騰遨遊在天地之上,宇宙之間——比擬、象徵,瓷器,「永樂青花海水白龍紋」,是一款多麼偉大的藝術傑作!
而到了康乾所謂盛世,儘管工藝繁複,同樣的造型款式,亦或青花的發色更加清麗明亮,但體現帝王意志的官窯,通過「仿」、「寄託」,來進一步來彰顯滿族人建立政權的法統、王道,皈依華夏文明之正脈。
同樣的「龍」,在逐漸禁海鎖國中,文化傳襲、規範、保守,傳教士帶來的西洋美術也多視為「奇巧淫技」,娛以玩樂。如此盛而衰,走向必然的國力沒落,清雍正青花白龍紋天球瓶們,一種王公貴族案上的陳設器,清正雅致,討得的只是四時「平(瓶)安」的慰藉。
清雍正青花海水白龍紋天球瓶 故宮博物院藏
直至子孫後來,一聲從西洋戰艦傳來的炮響,隆隆穿過大沽口,穿越海晏河清與鶯歌燕舞,穿過四合院的錦衣華服與嫋嫋茶香,廳上迴旋,就將那些依然燒造、依然貌似威武陳設之「天球」震裂,趔趄倒下,化一地梅花瓣飛的文明碎片、凝固血淚。
晃在眼前的紙圖,翻看幾枚昔年工地拾回的古瓷片,歲月,就這麼在自欺、盲目中喃喃低語,哧溜溜划過。日夜東逝的迢迢苕水,能讓誰在裡面抓住了什麼?肉眼鑑定,分辨釐清?不,它們有時只是一個泡沫,一個如露如電、如夢似幻的嘆息般的泡沫。
聖埃克蘇佩裡在《小王子》裡說:「只有用心靈才能看得清事物本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無法看見的。」
編輯:厲亦平
16100128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