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文學說知多少
地心說:米利都學派形成初步理念,由古希臘學者歐多克斯提出,後經亞里斯多德、託勒密進一步發展而逐漸建立和完善起來。
地心說,又名天動說(Geocentric model)。公元2世紀時它被體系化了,是地動說對應的學說。該學說是一種認為地球位於宇宙中心的地球中心說,人類則住在半球型的世界中心。從13世紀到17世紀左右,地心說也一直是天主教教會公認的世界觀。
日心說:哥白尼 1543 年《天體運動論》提出地動說,天體運動是和地心說相對立的學說,以太陽為宇宙中心。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有力地打破了長期以來居於宗教統治地位的「地心說」,實現了天文學的根本變革。
日心說的觀點是:
1.地球是球形的。如果在船桅頂放一個光源,當船駛離海岸時,岸上的人們會看見亮光逐漸降低,直至消失。
2.地球在運動,並且24小時自轉一周。因為天空比大地大的太多,如果無限大的天穹在旋轉而地球不動,實在是不可想像。
3.太陽是不動的,而且在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只有月亮環繞地球運行
蓋天說:蓋天說以北極為中心,與二十八宿、三垣相結合,形成了一個封閉性天文圖構架。
蓋天說,是古代漢民族的宇宙學說。這一學說可能起源於殷末周初,它在發展過程中也有幾種不同的見解。早期的蓋天說是認為天圓地方的,認為「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穹隆狀的天覆蓋在呈正方形的平直大地上,但圓蓋形的天與正方形的大地邊緣無法吻合。於是又有人提出,天並不與地相接,而是像一把大傘一樣高高懸在大地之上,地的周邊有八根柱子支撐著,天和地的形狀猶如一座頂部為圓穹形的涼亭。共工怒觸不周山和女媧氏鍊石補天的神話正是以持這種見解的蓋天說為依據的。
渾天說:屈原->楊雄-張衡,提出整球形天,地球在其中,如蛋殼內蛋黃。認為「天球」之外還有宇宙空間。
「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於天內,天大而地小。天表裡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則半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覆地上,半繞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見半隱。其兩端謂之南北極。北極乃天之中也,在正北,出地上三十六度。然則北極上規徑七十二度,常見不隱。南極天地之中也,在正南,入地三十六度。南規七十二度常伏不見。兩極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強半。天轉如車轂之運也,周旋無端,其形渾渾,故曰渾天。」
了解了這些古代天文學說後,你知道如何繪製天文導圖嗎?
今冬,我們一起去貴州平塘,學習天文地理!
對於未知,我們總是好奇,可能有過錯誤的認識,但最終也會獲得新知。這個寒假,跟隨雲成長研學導師一起從古代天文穿越到未來宇宙世界。
研學簡介
1、研學主題:觀天探地,世界唯一,
親子特色研學旅行
2、研學名稱:尋訪天文/宙
探尋地質奧秘
「小小科學家」天文地理研學行
3、研學任務:
①了解天文知識,天體運動的軌跡
② 物理知識,天文望遠鏡的分類與發展,射電望遠鏡的結構與分類;
③了解巖石、礦物的構造,喀斯特地貌的成因與分類;
④ 洞穴探險,溶洞的特徵、分類,繩索技術,探險裝備與環境分析;
⑤了解生物科學,宇宙生物,洞穴生物的變化。
貴州平塘
貴州平塘地處中亞熱帶巖溶喀斯特地區、雲貴高原東南坡向廣西丘陵的過渡地帶上。境內有峰林谷地、坡立谷、間歇泉、落水洞、地下河、漏鬥井泉、溶洞、陰潭等,是研究巖溶地區地下暗河和巖溶漏鬥發育的典型地區。
平塘擁有豐富的研學資源
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
17個少數民族的聚居地;
168種樹種和中草藥,包括松、杉、楊、泡桐、天麻和杜仲等;
礦藏資源豐富,煤的保有儲量4980萬噸,陶瓷土儲量97.3萬噸;
600多年歷史的牙舟陶瓷,其日用陶、美術陶銷往日本、美國、加拿大和東南亞各國;
獨特的地質構造和礦物巖石。
天文·地理
研學內容
1. 天文知識,天體運動的軌跡,行星與恆星,星座與星象;
2. 物理知識,天文望遠鏡的分類與發展,射電望遠鏡的結構與分類;
3. 地質地理,巖石、礦物的構造,喀斯特地貌的成因與分類;
4. 洞穴探險,溶洞的特徵、分類,繩索技術,探險裝備與環境分析;
5. 生物科學,宇宙生物,洞穴生物的變化;
6. 歷史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牙舟陶技藝,布依族民俗文化。
研學行程
本次活動符合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系列標準」與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健康教育委員會認證審核;由標準編纂單位雲成長組織與執行。
研學亮點
1)理論與實踐結合,帶著問題去研學,了解宇宙奧秘、生命起源、地外生命探索,感受天文科學、地球科學的奇妙,打開科學世界的大門;
2)初步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動手實驗,完成研學實踐手冊,獲得研學證書;
3)身體力行,洞穴探險,體驗野外科考過程,學習野外生存技能,深刻理解天文學、地質學與人類發展的關係;
4)體驗少數民族文化風土人情,了解布依族民俗文化;
5)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認識牙舟陶並製作陶器;
6)親手製作一件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