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任何想留住記憶的人來說,一組新的腦細胞可能是他們最不需要的東西。近日,《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海馬體(大腦中與記憶形成有關的區域)中新生成的神經元能「逐出」先前習得的信息。該研究為弄清人難以回憶起童年記憶的原因提供了線索。
領導該研究的神經學家Sheena Josselyn說:「起初,這一發現讓我們大吃一驚。大多數人認為,新的神經元意味著更好的記憶力。」她的丈夫、加拿大多倫多市兒童醫院的Paul Frankland也參與了研究。
在人類、小鼠和其他幾種哺乳類動物的一生中,海馬體內會不斷生成新的神經元——起初生長速度很快,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慢。研究人員已經在小鼠身上證實,在學習前,促進神經系統的再生能增強記憶的形成。但最新研究顯示,在信息被習得後,神經元的生長會抹去這些記憶。
Josselyn說:「儘管這個結論看起來違反直覺,但這些神經元的確發揮著『破壞性』的作用。」她指出,一些理論模型曾預測過這種效應。
研究人員以剛出生的小鼠和成年小鼠為研究對象,將它們置於一個會遭受重複電擊的環境中,訓練其對環境的恐懼意識。所有小鼠都很快學會了該任務,但剛出生的小鼠在訓練一天後就遺忘了這段不愉快的經歷,而成年小鼠卻保存這段負面記憶長達數周。
這種差別似乎和神經系統的再生有關。在訓練後,Josselyn和其團隊通過遺傳方法和化學方法人為抑制了剛出生小鼠神經元的生長,旨在增強其記憶的持久性。Josselyn對成年小鼠進行了四至六周的能促進神經系統再生的常規訓練,旨在加速其遺忘那段負面經歷。
Josselyn說,這種遺傳和化學操作無法直接應用於人類,因此這一結論很難在人類身上檢驗。但小鼠和人都存在「嬰兒期遺忘」,即忘記早期的生活經歷。Josselyn表示,很多動物在年幼期神經元快速生成的現象有助於解釋「嬰兒期遺忘」的問題。
美國加州史丹福大學神經科學家Karl Deisseroth說:「這令我難以置信。他們的研究覆蓋了所有方面,從基因和藥物幹預到行為幹預再到跨物種比較。」儘管Deisseroth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但和該團隊合作過另一個獨立項目。2005年,Deisseroth曾發表了一個Josselyn提到過的計算模型,並表示他很期待在10年後看到對這一觀點的實驗驗證。(段歆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