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細胞建立記憶過程解密

2020-12-04 環球網

經歷會在大腦的海馬體內形成記憶,海馬體保存記憶的神經細胞轉化為記憶痕跡細胞。此前受實驗條件限制,科學家未能觀察到記憶痕跡細胞的群體活動,一直不清楚記憶是如何在大腦內被作為信息處理的。日本富山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了新的光測量技術,通過在小鼠腦內同時激活兩種不同的記憶痕跡細胞,觀測到了兩種記憶的神經細胞群的特殊動態。此外,他們還成功觀察到了小鼠在新經歷某件事時,記憶在大腦內是如何保存以及固定下來的。

他們發現,記憶痕跡細胞群中存在多個亞群。當記憶新事件經歷時,各個亞群會根據形成整體記憶的具體信息,錯開活動時間,其中一部分亞群會在睡眠過程中自發地重新活動起來,並在喚起記憶時會率先活動。這表明,睡眠中也能保存記憶,並在需要時喚起對事件的整體記憶。

此次研究成果圍繞日常生活中經歷的記憶,有望應用於高效率的記憶學習方法以及阿爾茨海默氏症等記憶障礙的早期診斷。

(來源: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

欄目主持人:房琳琳 整編:實習記者餘昊原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解密「瞬間記憶」大腦「路線圖」
    中國科學家解密「瞬間記憶」大腦「路線圖」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0-29 14:43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上海10月29日電(記者 王琳琳)一本《論語》,甚至是厚厚的《紅樓夢》,為什麼有人能一目十行,不到幾分鐘,就可講出書中的內容,連具體的數字也能複述出來?這種「瞬間記憶」的大腦「路線圖」究竟是什麼?
  • 科學家剖開大腦深入研究記憶過程:操控人的記憶可行
    什麼是記憶?1904年,德國生物學家理察·西蒙提出了一個觀點,指出記憶的痕跡是由一組不連續的大腦細胞連接之後拼湊起來的。他將這種想像中的生理迴路稱為「engram」,即「記憶痕跡」。在之後的時間裡,記憶痕跡在科幻小說和「山達基」體系中一直有著頑強的生命力。然而,證實記憶痕跡的存在還需要等到後來光遺傳學技術的發展。
  • 最新解密:大腦記憶是如何形成的?
    ),這是科學家們首次觀察到大腦中的記憶構建模塊。       所謂的 「神經元集合」是指大腦內在特定活動中可以被重複共同激活的一組功能上相關的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共同組成神經網絡,在記憶存儲和提取時,神經元可按時空次序依次被激活。而人類一直無法真實的觀察到這個奇妙的過程。
  • 科學家揭示大腦讀取記憶之過程
    最近,德國馬克思—普朗克神經生物學院和法國巴黎高等工業物理化學學院科學家組成的一個國際聯合小組,通過研究果蠅大腦對氣味信息的回憶過程,向揭開記憶的讀取機制邁出了重要一步。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期的《自然·神經科學》上。
  • 大腦把記憶存在哪兒了?
    大腦如何表示外部世界的信息,又如何將感覺轉變成記憶?這個問題與我們的研究密切相關。先看看一個著名的病例(名為H. M.),他患有頑固性癲癇,為了控制他強烈的癲癇症狀,神經外科醫生無奈之下,只好選擇切除他的海馬區,以及大腦兩側與海馬區相連的區域。手術後,這位病人仍能辨別人和物體,可以回想起手術前就知道的一些事,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他再也不能形成新的持久性記憶。
  • 什麼是大腦的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
    短期記憶的實質是大腦的即時生理生化反應的重複,而長期的記憶則是大腦細胞內發生了結構改變,建立了固定聯繫。比如怎麼騎自行車就是長期記憶,即使已多年不騎了,仍能騎上車就跑。短期記憶是不牢固的細胞結構改變,只有"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反覆加以鞏固,才會變成長期記憶。短期記憶是數量最多又最不牢固的記憶。一個人每天只將1%的記憶保留下來。
  • 美科學家捕捉到老鼠大腦記憶形成的過程
    最新視頻顯示老鼠大腦中的分子移動形成新的記憶,研究人員稱,這對於我們理解大腦如何運行具有重要意義。騰訊科學訊(悠悠/編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研究人員最新視頻拍攝到老鼠大腦中記憶的真實形成過程,視頻中顯示老鼠大腦螢光分子移動形成新的記憶。
  • 重寫小鼠記憶實驗發現改變記憶的大腦迴路
    記憶可以改變嗎?如果可以的話,這項技術或許在將來的某一天有望治癒那些正經受恐懼症、創傷後心理紊亂以及其他焦慮症困擾的患者們。日前,一項重寫小鼠記憶的實驗就發現了涉及改變記憶的大腦迴路,8月28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對該相關神經科學的研究結果進行了報導。
  • 為啥記憶像電影?原來人類大腦中存在「時間細胞」
    如果你曾從自行車上摔落下來,就可能產生一段電影般的記憶:風吹過你的頭髮,道路上的鵝卵石,之後就是疼痛……  這種記憶被稱為情景記憶,目前一支研究小組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研究報告稱,研究人員現已發現人類大腦中存在一種使記憶成為可能的細胞,該細胞被稱為「
  • 記憶的秘密:大腦不會儲存記憶,因為它本身就是記憶
    在回憶的過程中,你還能記起當時的氣味、色彩、某人說的趣事、你心中的感覺……等等。這些片段僅有幾毫秒長。大腦收集、聯繫並創造這些片段的能力便構成了每段回憶的基礎,往大了說,也就是構成你這個人的基礎。這不只是某種形上學的、詩意的表達方式。每段感覺經歷都會激發神經元細胞的變化,改變它們相互聯結的方式。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大腦便是由回憶構成的,而回憶又會不斷重塑你的大腦。
  • 人類大腦中的「時間細胞」,能讓記憶變成一場電影,還有更神奇的
    人類大腦中可能存在一種特殊的細胞 而最新研究表明,人類大腦中可能存在一種特殊的細胞,能夠將記憶保存在大腦中,從而形成情景記憶,人們可以按照時間線將其提取出來,完成整個回憶的過程,也被科學家稱為「時間細胞」。
  • 大腦儲存記憶?不 因為它本身就是記憶
    在回憶的過程中,你還能記起當時的氣味、色彩、某人說的趣事、你心中的感覺……等等。這些片段僅有幾毫秒長。大腦收集、聯繫並創造這些片段的能力便構成了每段回憶的基礎,往大了說,也就是構成你這個人的基礎。這不只是某種形上學的、詩意的表達方式。每段感覺經歷都會激發神經元細胞的變化,改變它們相互聯結的方式。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大腦便是由回憶構成的,而回憶又會不斷重塑你的大腦。
  • 解密大腦記憶原理,讓你不再忘東忘西
    其實你需要好好了解一下關於大腦記憶的原理。本文內容節錄自《課堂上的思維導圖中學生思維導圖學習法》(浙江人民出社)轉貼本文時禁止修改,禁止商業使用,並須註明來自「孫易新思維導圖法」及附上原文連結。| 關於大腦記憶的原理(1)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豪斯(Hermann Ebbinghaus) 1885年在《記憶:對實驗心理學的貢獻》( Memory: Acontribution to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 大腦記憶容量有多大?
    在人的一生中,大腦儲藏了大量的數據,那麼大腦的容量相當於多大硬碟呢?為什麼我們留不住嬰兒時期的記憶?
  • 不要再想記憶麵包了!突觸可塑性才是影響大腦學習和記憶的關鍵
    突觸可塑性才是影響大腦學習和記憶的關鍵  Frieza77 • 2018-07-27 15:42:24 來源:前瞻網
  • 外媒:大腦中沒有儲存記憶的地方,記憶便是系統本身
    在回憶的過程中,你還能記起當時的氣味、色彩、某人說的趣事、你心中的感覺……等等。  這些片段僅有幾毫秒長。大腦收集、聯繫並創造這些片段的能力便構成了每段回憶的基礎,往大了說,也就是構成你這個人的基礎。這不只是某種形上學的、詩意的表達方式。每段感覺經歷都會激發神經元細胞的變化,改變它們相互聯結的方式。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大腦便是由回憶構成的,而回憶又會不斷重塑你的大腦。
  • 大腦把記憶存在哪兒了?技術複雜 但原理很簡單
    大腦是如何存儲一個特定概念的?是通過為數不多的神經元(例如幾千個,甚至更少的神經元)來存儲,還是動用大量神經元(數以億計的神經元)分布式地存儲在整個大腦中?神經科學家在這個問題上一直爭論不休。不過,這種爭論也帶來了好處,讓科學家對記憶和有意識思維有了新的理解。有趣的是,在此過程中,好萊塢還幫了一點忙。
  • 你的大腦如何儲存記憶?
    記憶使我們每個人都很獨特,也使我們的生活具有連貫性。弄清記憶在大腦中是如何存儲的,對於我們理解自己必不可少。那麼,什麼是記憶呢?所謂記憶,就是人們對信息的選擇、編碼、存儲和提取的過程。記憶離不開大腦。人的大腦主要由神經細胞構成,每個神經細胞的邊緣又都有許許多多向外突出的部分,這就是軸突。在軸突的末端有一個膨大的突起,即突觸小體。每個神經細胞的突觸小體都跟另一個神經細胞的軸突接觸,這就叫「突觸」。神經細胞就是通過突觸跟其他神經細胞發生聯繫,並且接受許多來自其他神經細胞的信息。
  • 「吞噬記憶」的小膠質細胞或讓記憶調控有跡可循
    免疫細胞「兼職」參與記憶減退「我們在特點場景中給小鼠施加電擊刺激,使其建立對這個環境的記憶,並在35天後,讓小鼠重返該場景觀察其表現。」谷巖介紹,正常小鼠會因為對環境充滿好奇四處活動,但如果留有恐懼記憶,則會僵住不動。研究人員通過計算單位時間內小鼠處於靜止不動的時間,衡量小鼠記憶保留情況。
  • 「吞噬記憶」的小膠質細胞 或讓記憶調控有跡可循
    免疫細胞參與記憶減退  「我們在特定場景中給小鼠施加電擊刺激,使其建立對這個環境的記憶,並在35天後讓小鼠重返該場景觀察其表現。」谷巖介紹,正常小鼠會因為對環境充滿好奇而四處活動,但如果留有恐懼記憶,小鼠則會僵住不動。  研究人員通過計算單位時間內小鼠處於靜止不動的時間,衡量小鼠記憶保留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