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覺得自己的記憶力不夠好?經常上一秒記得要做的事情下一秒就忘記了嗎?其實你需要好好了解一下關於大腦記憶的原理。
本文內容節錄自
《課堂上的思維導圖中學生思維導圖學習法》(浙江人民出社)
轉貼本文時禁止修改,禁止商業使用,並須註明來自「孫易新思維導圖法」及附上原文連結。
| 關於大腦記憶的原理
(1)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豪斯(Hermann Ebbinghaus) 1885年在《記憶:對實驗心理學的貢獻》( Memory: Acontribution to experimental psychology.)一書中即闡述了序列位置效應(serial-position effect),亦即初始效應(Primacy effect)與時近效應(Recency effect)在學習過程中,是如何影響記憶的效果。
(2) 德國心理學家馮‧雷斯託夫(Hedwig Von Restorff)於1933年在心理學研究期刊(Psychologische Forschung)中所發表的〈Über die Wirkung vonBereichsbildungen im Spurenfeld〉一文中即說明了人類的大腦傾向記住一些特殊、與眾不同的人、事、時、地、物等,此一結果被稱之為「馮‧雷斯託夫效應」(Von Restorff effect)又稱隔離效應(isolation effect)或新奇效應(novelty effect),換言之,特殊的事物對大腦而言會產生吸引注意力的效果,有助於從短期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
(3) 倡導有意義學習理論(meaningful learning)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柏爾(Ausubel, D.P.) 1968年在《教育心理學:一種認知觀》(Educational Psychology:A Cognitive View)中指出,學習的過程當中,在個人的認知結構中,新學習的知識內容若能與既有的概念產生連結,學習才是有意義的,記憶的效果也才會提升。
(4)二千五百年前,由孔子門生紀錄孔子思想的《論語》中即明白指出「學而時習之」的重要性,亦即學習之後要不斷重複練習。
| 延伸閱讀
*我們真的只用到大腦1%的能力嗎?
*全腦開發讓你的孩子更加有競爭力
*伴隨你我的記憶
我們相信,思維導圖法就像一把好梳子,能將打結、卡住的思路理順,讓卡在大腦裡的好想法、好創意能透過思維導圖法更順暢,讓創意更具邏輯性、更被接受!
GIF來源:https://giphy.com/gifs/QW5nKIoebG8y4
報名&了解課程
請找課程顧問
微信號:13043487969
推薦購買iMind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