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學者聯手解密大腦奧妙關鍵一環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合肥11月6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6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畢國強教授和劉北明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周正洪教授合作,解開了抑制性神經突觸一種組織規則的秘密,這種精確解析是解密大腦奧秘的一個關鍵環節。

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上。

神經突觸是大腦中眾多神經元之間信息傳遞和存儲的最基本的結構與功能單元。突觸的異常則可能是導致如抑鬱症和阿爾茨海默病等精神與神經疾病的起源。

精確解析突觸的蛋白分子結構和組織架構及其在神經活動或異常過程中的變化,是解密大腦奧妙的一個關鍵環節,也是腦科學與腦疾病研究中最基礎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

研究團隊首次通過冷凍電鏡斷層原位成像技術解析了完整神經突觸的三維結構,並實現了對中樞神經系統中兩類最主要突觸——興奮性與抑制性突觸的精確區分以及結構特徵的定量化分析。

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實現了對抑制性神經突觸中GABAA受體的自動化辨別並解析了其19解析度的原位三維結構。進一步研究發現了這些受體在抑制性突觸中呈現層級狀的組織分布規則:GABAA受體之間可以形成具有距離固定而相對角度可變的雙分子複合物,最後形成具有清晰邊界並介於固、液之間的「介態」相分離狀態。

據介紹,這種組織分布形式可以通過突觸後支架蛋白和受體之間靈活相互作用而形成。因此,抑制性突觸中受體分子與支架蛋白的這種「介態」狀自組織形式,使得突觸同時具備了穩定性和可變性,就很好地解釋了學習與記憶的突觸機理。

審稿人認為:「這是向原位解析生理條件下受體蛋白高分辨結構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完)

相關焦點

  • 中美學者用冷凍電鏡解析大腦神經突觸「黑匣子」
    新華社合肥2月12日電(記者 徐海濤)突觸是大腦行為、意識、學習與記憶等功能的基本結構與功能單元,也是多種腦疾病發生的起源。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畢國強、劉北明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周正洪組成課題組,利用冷凍電鏡技術對完整突觸進行了系統性定量分析。
  • 中外腦科學研究者在滬解密大腦意識與科技關係
    中外腦科學研究者在滬解密大腦意識與科技關係 2017-06-09   中新網上海6月9日電 (記者 許婧)來自美國、德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家的30多名腦科學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及中國研究人員9日在上海與公眾見面,對科技與大腦意識、身體及行為之間的關係等進行解密。  當天,「CSTS(世界大腦意識與科技峰會)科學家見面會」在上海舉辦,話題涉及人工智慧、神經經濟學、AR、機器人等領域。
  • 中美策 | 美國學者激辯:中美關係進入「寒流」了嗎?
    6月底,最新一輪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將有望迎來最重大進展——雙方將就雙邊投資協定交換負面清單。中央軍委副主席範長龍時下正在美國訪問。中美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對話將在未來三個月迎來新一輪的高潮。       與此同時,美國國內一股對華焦慮感近來正在瀰漫,對中美關係保持樂觀態度的學者聲音有所減弱。
  • 中美關係敏感時刻,突然聯手釋放信號,未來世界格局將大變動?
    【編輯/作者 祁連軍武欄目 天光/魔魔】 前言:據環球網報導,中美兩國近期就經貿協議達成共識,中美突然聯手釋放信號,決定在近期進行視頻會議對相關細節進行商討,這是中美貿易戰以來,罕見握手,在中美貿易摩擦中,中方一直希望與美方和平相處
  • 強世功:中美「關鍵十年」
    本文簡單地追溯改革開放以來的中美關係,試圖提出「關鍵十年」這樣一個概念,即要理解改革開放以來中美關係從美國對中國的友好接觸政策轉向「新冷戰」的遏制政策的結構性變化,必須高度重視從 2008—2018 年這決定中美關係走向的關鍵十年。
  • 【南方日報】給大腦迅速繪張高清「地圖」
    製圖:楊朝宇南方日報訊 (記者/杜豔)探索人類大腦的工作機制,是人類科學研究最偉大的挑戰之一。大腦的內部究竟是何模樣?千億個腦神經元是如何工作的?技術加持助力破譯大腦運轉密碼「要理解大腦的運轉機制,首先就需要將腦內千億個神經細胞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呈現出來,就像給大腦繪製一張高清『地圖』。」深圳先進院腦信息中心(下稱「中心」)副研究員徐放介紹。腦圖譜解析是神經科學研究十分重要的領域,是世界各國「腦計劃」的重點研究方向。
  • 中科大解密神經突觸中受體蛋白組織規則
    神經突觸是大腦中眾多神經元之間信息傳遞和存儲的最基本的結構與功能單元。突觸的異常則可能是導致抑鬱症、阿爾茨海默病等精神與神經疾病的起源。精確解析突觸的蛋白分子結構、組織架構及其在神經活動或異常過程中的變化,是解密大腦奧妙的一個關鍵環節。
  • 中美文化產業峰會舉行 影視學者縱論中美電影未來
    來源:新浪娛樂第五屆中美文化產業峰會12月28日,第五屆中美文化產業峰會在澳門美獅美高梅隆重舉行。本屆峰會活動主題為「大變局下,中美電影的未來」,十餘位中美著名影視學者、製片人和影評人圍繞著「後疫情時代世界電影的未來發展趨勢」「中美關係大局下中美影視合作的機遇和挑戰」「後疫情時代中國電影市場對世界電影的影響」三大議題,通過澳門主會場和網上連線的方式同步對話,縱論中美電影未來。
  • 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將討論廣泛議題
    不久前,世界銀行又一次調低了全球經濟增長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表示,過去幾個月全球經濟的表現遠不如預期,關鍵問題是全球的投資增長率和全要素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都出現了下降。在這種情況下,中美兩國的經濟發展對全球經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中美都是二十國集團(G20)的重要成員,我們希望加強彼此的政策協調,特別是在宏觀經濟政策和經濟結構改革方面的政策協調。
  • [東方時空]從絕密到解密
    視頻截圖[詳細內容]    外交部1961-1965年檔案向國內外開放     2008年11月12日,外交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外交部1961年到1965年結束的檔案,經解密後正式向國內外開放    本批開放檔案,主要反映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上半期,中國在雙邊和多邊外交領域中的原則理想,對待交流交往,比如中國積極發展一些相勢力國家關係,解決同周邊國家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周恩來總理亞非14國之行,中法建交,實現與西方大國關係之後,中蘇關係轉變,中美兩國繼續通過大使進行對話。
  • (中美經貿摩擦專家談)「修煉內功」打好「持久戰」——專家學者...
    新華社北京8月9日電題:「修煉內功」打好「持久戰」——專家學者評析中美經貿關係發展態勢新華社記者樊曦、張千千近日,美方宣稱擬對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關稅,並給中國扣上「匯率操縱國」的帽子。
  • 【安徽日報】中科大解密神經突觸中受體蛋白組織規則
    神經突觸是大腦中眾多神經元之間信息傳遞和存儲的最基本的結構與功能單元。突觸的異常則可能是導致抑鬱症、阿爾茨海默病等精神與神經疾病的起源。精確解析突觸的蛋白分子結構、組織架構及其在神經活動或異常過程中的變化,是解密大腦奧妙的一個關鍵環節。
  • 美近百學者發布呼籲中美合作公開信,仍有一些話不合事實
    當地時間3日,90多名美國知名學者和前政府高官聯合發出公開信,呼籲美中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全球性危機,稱「沒有美國與中國在某種程度上的合作,任何抗擊新冠病毒疫情的努力都不會取得成功」。就在這封公開信發出的前一天,中國百名學者在國際知名期刊《外交學人》刊發致美國社會各界的公開信,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呼籲全球團結合作。
  • 【領航新徵程】中科大科學家解密神經突觸「黑匣子」
    記者2月10日從中科大獲悉,該校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冷凍電鏡技術對完整神經突觸進行系統性定量分析,既推動了對突觸超微結構與功能這一「黑匣子」的解密,又為突破冷凍電鏡技術在複雜細胞體系中原位解析生物大分子複合物的組織結構這一技術難題奠定了基礎
  • 中美學者發表地質新發現 挑戰「地幔羽」假說
    這一研究成果由此對40多年前外國學者提出並沿用至今的「地幔羽」假說提出了挑戰。何謂「地幔羽」假說?周懷陽教授介紹說,對於大陸板塊內部及板塊分離邊界為何有眾多隆起、海山因何形成等疑問,至今仍沒有合理統一的解釋。上世紀70年代,摩根提出了「地幔羽」假說,認為是發起於殼幔邊界的溫度的局部異常所導致的大規模巖漿湧出地表,形成了這些隆起或海山。
  • 【調查顯示中美兩國企業願繼續在對方國家經營】多位中美專家學者...
    【調查顯示中美兩國企業願繼續在對方國家經營】多位中美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日前在美國中國總商會舉辦的視頻對話活動上表示,多項調查顯示,儘管中美兩國企業因疫情面臨挑戰,但大都表示願意繼續在對方國家經營。普華永道美國公司市場分析部中國分析業務負責人克雷格·斯特龍貝爾表示,中美兩國企業願意在對方市場繼續經營。
  • FakeParadise勒索病毒變種頻出,360安全大腦國內首家支持解密!
    2019年10月23日,360安全大腦接到用戶求助,在公司電腦遭到勒索病毒的入侵後,資料庫被完全封鎖加密,同時,該用戶在文件夾中搜尋到了黑客留下的勒索信息。中招用戶曾通過勒索留言中的地址與黑客取得聯繫,對方竟索要價值1995美元的比特幣!
  • 華人科學家在美獲刑|少扯中美戰,一事一議才不會害了更多的學者
    期間,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往返中國,與多項中國研究項目合作並發表了研究成果。大部分在海外高校任職、從事科學研究的華人都會獲得任職國的公民身份,所以美國可以要求身為美國公民的李教授,所做的科研成果都服務於美國。但是,此前國家間的學術交流是很正常甚至值得鼓勵的事,美國也並沒有相關規定禁止科研人員兼職。
  • 中美學者發現一種「吃」油細菌
    中美學者發現一種「吃」油細菌 有望幫助治理墨西哥灣油汙     本報西安7月3日電(王繼武 記者黃博)被美國總統歐巴馬稱為「美國歷史上史無前例重大生態災難」的墨西哥灣原油洩漏事件,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決,其帶來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已演變成世界性難題
  • 中國科學家解密「瞬間記憶」大腦「路線圖」
    中國科學家解密「瞬間記憶」大腦「路線圖」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0-29 14:43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上海10月29日電(記者 王琳琳)一本《論語》,甚至是厚厚的《紅樓夢》,為什麼有人能一目十行,不到幾分鐘,就可講出書中的內容,連具體的數字也能複述出來?這種「瞬間記憶」的大腦「路線圖」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