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大腦中的「時間細胞」,能讓記憶變成一場電影,還有更神奇的

2021-01-15 騰訊網

筆者:扶蘇

當人們回憶一件事情時,總會在腦海中湧現出大量與之相關的片段,一些印象深刻的部分就會構成主體,從而呈現出電影一樣的記憶。

直到今天,科學家還沒有徹底了解人類的記憶是怎樣在大腦中形成的,只能掌握一部分線索,並且努力對此進行深入研究,面對複雜的記憶問題,仍然還有很多方面無法解釋。

人類大腦中可能存在一種特殊的細胞

而最新研究表明,人類大腦中可能存在一種特殊的細胞,能夠將記憶保存在大腦中,從而形成情景記憶,人們可以按照時間線將其提取出來,完成整個回憶的過程,也被科學家稱為「時間細胞」。

這聽起來十分不可思議,不過我們的大腦本身就擁有生物界最獨特的構造,人類的腦細胞數量眾多,複雜程度不亞於超級計算機。「時間細胞」的出現,為人們解釋記憶問題提供了合理的線索支持,有望在未來找到準確的答案。

科學家認為,在「時間細胞」的幫助下,人們與眾不同的經歷才能夠以自己便於接受的方式保存在大腦中,成為獨特的記憶區塊。

隨著人生閱歷的不斷增多,這種加工方式也更加熟練地得到應用。除非某種腦部疾病的出現影響了相關流程,否則在生命結束之前,大腦都會將其一生中寶貴的記憶以類似於電影片段的方式呈現。

時間細胞」可能存在於海馬體中

其實早在幾十年前,科學家就已經發現了這種現象存在,只不過當時仍以小白鼠等動物為主要的研究目標,所以人類作為仲裁者,很難立刻承認它們擁有神奇的「時間細胞」。

直到人類試圖解釋自身記憶的邏輯性,在整理時間、記憶和感知的關係時,「時間細胞」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雖然實驗最初是通過讓參與者記憶單詞來進行的,但是研究人員驚奇地發現,在觸發某個音節或字母時,大腦中有一部分細胞變得格外活躍,即便只有30秒的反應時間,也足夠證明「時間細胞」的參與。

科學家還認為這些「時間細胞」可能存在於海馬體中,因為一部分海馬體受損的人總是會遇到奇怪的記憶問題,一些原本並不存在的片段出現在腦海中,時間顛倒是最典型的特徵。

海馬體受損會導致其無法發揮作用

於是科學家推測,海馬體受損會導致「時間細胞」無法發揮重要作用。每當患者試圖提取記憶片段時,破碎不堪的時間線也就不能順利整理出來,就會在大腦中上映特殊的「影片」,大部分只有階段性記憶。

更神奇的是,「時間細胞」的工作狀態受到大腦中多種因素的影響,甚至人們的心情也會決定它的速度。

比如,一段記憶十分美好,愉悅的心情會讓這段時間變得更快。雖然這只是人們主觀上的感覺,物理時間並沒有出現任何變化,但在大腦的記憶加工過程中,這段經歷就會被加速處理,所以人們總是會感慨美好的時光竟然如此短暫。

同理,在人們等待事情的結果時,時間就仿佛變得更加漫長,這都是「時間細胞」在發揮作用,我們的大腦就是如此奇妙。

相關焦點

  • 為啥記憶像電影?原來人類大腦中存在「時間細胞」
    如果你曾從自行車上摔落下來,就可能產生一段電影般的記憶:風吹過你的頭髮,道路上的鵝卵石,之後就是疼痛……  這種記憶被稱為情景記憶,目前一支研究小組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研究報告稱,研究人員現已發現人類大腦中存在一種使記憶成為可能的細胞,該細胞被稱為「
  • 不可思議的記憶——大腦的神奇之處
    大腦記憶的過程是絕對神奇的一件事。比如,我們大腦理論上能容納比4000多部iPhone更多的信息。美國西北大學心理學教授雷伯做了個計算,人類大腦能儲存2.5千兆字節數據,相當於三百萬個小時的電視節目,相當於4,000個256 GB的 iPhone的存儲。
  • 假如大腦被100%開發你和世界會變成怎樣?
    一群自認對腦科有研究的網友表示,一般常人的大腦通常不到2.7斤重,其中主管學術性的左腦和主管創造性的右腦是通過由大約2億束神經纖維組成的胼胝體進行頻繁的信息交換,「能夠充分調動這些細胞,令其適度活躍,是挖掘人類潛能的方向。」《超體》中通過刺激腦細胞生長而獲得超能力純屬「多此一舉」,「把自己已有的細胞調動起來更實際。」
  • 如何編輯人類的記憶
    在許多科幻電影和科幻小說有這樣的情節,人們的記憶被人為操縱或修改,比如從《黑暗之城》中的大規模的記憶編輯到《黑衣人》中精確的記憶擦除。在人類可以直接改變一個人記憶的世界裡,有許多富有想像力的故事。最近有兩項最新的研究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它們表明發生在科幻電影和小說中的情節,完全可能變成現實。
  • 科學家發現保存「時間記憶」的腦部細胞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大的神經學家通過實驗發現人類大腦中儲存「時間記憶」的神經元細胞。    數十年來,神經學科的科學家在理論上推測人類的大腦中有一部分細胞可以為在大腦中為我們日常發生的事件打上「時間標籤」,這樣我們可以在及時回想起過去發生事情的時間。
  • 人類大腦記憶是如何產生的? 操控記憶的時代可能已經不遠了
    在腦科學領域的飛速發展的今天,或許操控人類記憶痕跡的時代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什麼是記憶?1904年,德國生物學家理察·西蒙(Richard Semon)提出了一個觀點,指出記憶的痕跡是由一組不連續的大腦細胞連接之後拼湊起來的。他將這種想像中的生理迴路稱為「engram」,即「記憶痕跡」。
  • 大腦GPS:人類記憶的管理辦法
    他們發現,一類能夠鎖定動物所在地理位置的的特殊大腦系統同時能夠追蹤時間與距離。這也許解釋了大鼠及人類大腦能夠有效管理包含時間與空間信息的記憶。這類被稱為「網格」細胞(Grid cells),"能夠把一件事情發生的時間與空間信息線性化排列並儲存起來"。該文章的作者,來自波士頓大學腦與記憶研究中心的主任Howard Eichenbaum說到。
  • 如何強化或抑制記憶?刺激大腦特定區域或可操縱記憶
    北京時間7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們有朝一日也許能「操縱」人們的大腦、從而杜絕創傷性記憶對心智的情緒影響,大腦中的一處小型結構也許是未來治療抑鬱症、焦慮症、以及創傷後應激障礙症(PTSD)的關鍵,醫生們可以利用這一結構,強化患者的正面記憶、或抑制負面記憶。
  • 未來喝下神奇藥片或將變成「超人」
    在電影中,NZT-48是一種高度機密的合成藥物,能增強人類大腦功能,通常人們僅能利用20%的大腦,而服用該藥物後可以充分開發利用剩餘的80%大腦。此時,莫拉變得更加聰明,更加自信,生命更有活力,僅用4天時間就可以寫完一本小說!  遺憾的是,每次藥物失效後,莫拉又會回到正常、緩慢、滿腹牢騷的生活狀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開始每天吃一粒NZT-48。
  • 探索人腦的奧秘:別信《超體》,人類已使用了100%的大腦
    人類依靠心智去認識世界、創造文明。那麼,奧妙神秘的心智究竟從何而來?為什麼人腦這個小小的「三磅宇宙」能產生如此不可思議的奇蹟?近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推出的這本《三磅宇宙與神奇心智》,對於缺乏專業知識而對腦科學感到好奇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一本極好的入門讀物。
  • 渦蟲切成279段能再生,並且記憶共享,人類斷肢重生的終極目標
    來源:磁石防禦塔導讀:蚯蚓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生活在土壤中,是我們經常接觸到的一種小動物。因此蚯蚓也被我們打上了很多標籤:益蟲、魚餌、能再生等等。其中最神奇莫過於蚯蚓的再生能力了,大部分蚯蚓能分成好幾段而不死。
  • 記憶主要發生在大腦海馬區 科學家稱人不會遺忘
    (資料圖片)  記憶是怎麼回事?  人類的大腦,是我們至今仍無法理解的區域。從結構上來看,生命進化近40億年產生的智慧大腦,其實不比其他生物先進很多。秀真最終完全地失去了記憶,每天醒來,她都不認識身邊的這個男人,每天晚上臨睡前,都會發現自己愛上了這個陌生人……純美的電影情節是假,病症卻是真。經典的阿爾茲海默病例中,被擦除的記憶往往最先出現在海馬區。病人的大腦中會出現一種斑狀沉澱物和一種神經元纖維纏結。由於一種澱粉酶的粘蛋白物質病變,沉積於腦組織,於是會無修止地破壞腦神經細胞元,導致腦組織的萎縮。於是海馬區不再強勁的工作了,新的記憶也很難再形成。
  • 大腦晶片首次進行人類測試,增強記憶指日可待?
    解碼記憶一開始,Berger就知道他所面臨的是個大問題。他們不追求匹配記憶處理過程中的每個細節,但至少要提出一個合適的模型。「當然人們會問:你能用一臺設備來模擬它嗎?你能讓這一設備在任意的大腦中運行嗎?正是這些事情讓人們認為我瘋了。他們認為這太難了。」Berger說,但研究是團隊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 夏洛克的「記憶宮殿」是真的嗎?大腦是怎樣儲存記憶的?
    在這場實驗性手術中,一位神經外科醫生從H.M.的大腦深處切除了海馬體及其周圍組織的大腦,這減輕了他的一些癲癇發作,但無意中也給他留下了永久性的失憶。半個多世紀後,H.M.去世了,但在這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他都無法對新的記憶進行編碼(產生新的記憶):無論是早餐吃了什麼,還是最近的新聞頭條,還是幾分鐘前剛剛認識的陌生人,他通通都記不住。
  • 揭秘人體大腦的神奇特徵
    大腦是維持人類生存的重要機制,雖然我們都知道,大腦是人體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們對於大腦的了解其實是很少的。大腦的發育和很多的因素都有關,那麼人體大腦的神奇特徵都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下!  我們每個人的肩膀上都扛著一個大腦,它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同時也是最為複雜的器官。
  • Neuralink 與大腦的神奇未來·第一部分:人類巨像
    到了公元前 5 萬年,人類已經可以使用完整、複雜的語言進行交流了。新皮質將人類變成了魔法師。他不僅把人類大腦轉變成充溢著各種複雜想法的奇妙海洋,他的最新突破還可以將這些想法轉換成一系列的聲音符號,並通過空氣振動將它們傳遞給其他人的大腦。然後,其他人可以解讀這些聲音的含義,並將其中的想法吸收到自己的腦海中。
  • 大腦細胞建立記憶過程解密
    經歷會在大腦的海馬體內形成記憶,海馬體保存記憶的神經細胞轉化為記憶痕跡細胞。此前受實驗條件限制,科學家未能觀察到記憶痕跡細胞的群體活動,一直不清楚記憶是如何在大腦內被作為信息處理的。日本富山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了新的光測量技術,通過在小鼠腦內同時激活兩種不同的記憶痕跡細胞,觀測到了兩種記憶的神經細胞群的特殊動態。此外,他們還成功觀察到了小鼠在新經歷某件事時,記憶在大腦內是如何保存以及固定下來的。他們發現,記憶痕跡細胞群中存在多個亞群。
  • 《記憶大師》移植記憶
    形象地說大腦更像是人體的中央處理器,此外,大腦一定程度上而言還是個小宇宙,而宇宙是個超級大腦。不用詫異,2012年,《自然》雜誌在「科學報告」專欄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證明宇宙的成長過程和結構與大腦細胞的生成過程和結構幾乎一模一樣。當然,這只是科學中的一項發現。
  • 知識科普:大類大腦的神奇之處,以及大腦定律
    人類的大腦是很神奇的,有很多人的行為以及想法都難以解釋。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人類大腦有哪些神奇之處,以及人類大腦的12定律。心算8388628乘2得多少,預備!開始!你能在非常短的幾秒鐘時間裡計算出結果嗎?
  • 什麼是大腦的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
    短期記憶的實質是大腦的即時生理生化反應的重複,而長期的記憶則是大腦細胞內發生了結構改變,建立了固定聯繫。比如怎麼騎自行車就是長期記憶,即使已多年不騎了,仍能騎上車就跑。短期記憶是不牢固的細胞結構改變,只有"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反覆加以鞏固,才會變成長期記憶。短期記憶是數量最多又最不牢固的記憶。一個人每天只將1%的記憶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