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重啟一座核反應堆 終結「零核電」狀態(圖)
C FP供圖經歷大約2年「零核電」狀態後,日本11日首次重啟一座核反應堆。日本民眾在多地集會,抗議這一舉動。當地媒體也向政府發難:高放射性核廢料要送去哪兒?日本九州電力公司當天宣布,位於鹿兒島縣薩摩川內市的川內核電站1號機組反應堆於當地時間11日10時30分(北京時間9時30分)重啟,並將於14日開始發電和輸電。
-
核電利益牽涉多方 日本「不得不」重啟核電站
重啟核電站除了可緩解日本夏季電力供應緊缺外,有分析認為,作為潛在的核大國,這也可以讓日本不會因為核電站停運而喪失核電技術領域的先進地位和大批人才,而美國政府及經濟界對重啟持支持態度也頗耐人尋味。日本政府16日正式決定重啟關西電力公司大飯核電站3、4號機組,首相野田佳彥稱「這是政府的最終決定」。按計劃,3號機組將在7月8日-13日,4號機組將在7月24日-8月2日實現完全運轉。
-
小泉痛批安倍政府 呼籲將零核電作為參院選爭論點
日本《日刊現代》雜誌3月13日報導稱,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洩漏事故5年後,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9日在福島市出席活動,再次呼籲廢止核能發電。而驚人的小泉純一郎近似於「打倒安倍政府宣言」的發言。 「核洩漏事故已經發生5年了,安倍政府卻並沒有從核洩漏事故中吸取教訓的態度。」
-
日本2030年核能發電將恢復至20%以上
日本經濟產業省4月28日公布了2030年最佳電力能源構成草案。其中,核能發電比例被設想為20~22%,較日本3.11大地震發生前的28.6%有所降低。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為最大為24%,力爭超過核能實現普及。該草案向社會公示了3.11大地震發生後一直搖擺不定的日本能源政策的示意圖,將力爭在削減成本的同時注重環保。
-
日本環境省稱日本難以實現溫室氣體削減目標
環球網記者王歡報導,據日本NHK電視臺5月24日消息,圍繞核電站事故發生後防止氣候變暖的對策,日本環境省審議會公布的估算結果顯示,即使將核能發電在總發電量中所佔比例設定為最高值,2020年溫室氣體削減率最大也僅能達到19%,這意味著日本將難以實現向國際社會承諾的削減25%的目標。
-
日本碳中和困境:核能、可再生能源
伊方核電站由於需要高安全標準要求,國內反核運動的興起,使得日本政府在福島核事故後的大量重啟計劃被推遲。2010年,在東日本大地震以及福島核事故發生前一年,核電佔日本電力總量25%(關西地區高達50%)。2011年福島核事故後,日本國內所有核電站都暫停。2012年原子力規制委員會(NRA)成立,日本國內所有電站都要接受規制委更為嚴格的安全標準審查。目前只有少數反應堆已完成安全審查,並實現了重啟。
-
核能發電的未來
核能發電也不會像燃燒煤炭的火電廠一樣煙霧滾滾,造成其他空氣汙染,可能也因此拯救了180萬條生命。簡易版的核電站工作原理圖。圖片來源:wikicommons核能發電技術,是我們抵禦災難性氣候變化的關鍵。我們不能把所有化石燃料都燒了。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只要化石燃料還是最廉價的能源,人類就仍會拿它來燃燒發電。煤炭燃燒產生的溫室氣體,在全球排放量中幾乎佔了一半。
-
海灣局勢驟然緊張 油輪遭襲敲響日本能源政策警鐘
海灣局勢驟然緊張 油輪遭襲敲響日本能源政策警鐘 原標題: 6月12日至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出訪伊朗,成為近41年來首位訪問伊朗的日本首相。訪問期間,安倍分別與伊朗總統魯哈尼和伊朗精神領袖哈梅內伊舉行了會談。
-
【公基備考】核能發電工作原理及核電站進程
人造太陽「心臟」安裝開啟 中核集團向全球核能高端市場邁出實質性步伐。核能發電在考試中經常會考查,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核能發電相關考點。核電站利用核能發電,核心設備是核反應堆。核電站用的燃料是鈾。
-
核能發展 安全才能行更遠
但核能的發展歷程卻並非一帆風順。如果將1954年蘇聯的奧布寧斯克核電站投入運營視作核能民用化的開始,核能發電迄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發達國家曾出現過核電站的建設高潮,兩次石油危機更是推動了核電的迅速發展,目前全球正在運行的441個核電站大部分建於此時。新世紀以來,隨著全球電力需求的持續增長,以及能源短缺和環境保護的雙重挑戰,核能作為一種清潔能源,重新引起各國的關注。
-
安倍莫迪秘密搞日印核協議 打的什麼算盤?
日本軟化立場 將與印籤核協議日本與印度就民用核協議的談判由來已久。印度作為一個擁核國家,但卻沒有加入核不擴散條約。正因如此,日本不願與印度在民用核能技術方面加強合作。日本擔憂,印度可能將核技術用於軍事用途。2015年12月安倍對印度進行訪問時,雙方就籤署民用核能協議達成了共識,但因法律和技術細節問題沒有正式籤署。
-
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核能發電工作原理及核電站進程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核能發電工作原理及核電站進程,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人造太陽「心臟」安裝開啟 中核集團向全球核能高端市場邁出實質性步伐。核能發電在考試中經常會考查,今天,寧夏華圖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核能發電相關考點。 考點一、核能發電基本工作原理是什麼? 核電站利用核能發電,核心設備是核反應堆。核電站用的燃料是鈾。
-
日本國內鈽儲量可造千枚核彈 核廢料擬儲存蒙古(1)
首相安倍晉三決定日本加入TPP談判更讓日本人關注。 也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安倍政府15日開始討論重新制定民主黨前政權沒能完成的《能源基本計劃》。從各種跡象來看,安倍重啟核電之意已決。 安倍堅決不放棄核電 這份計劃明確表示,為謀求電力的穩定供應,將推進安全性得到確認的核電站的利用,並「構築負責任的能源政策」。 經濟產業大臣茂木敏充現在還沒有就未來核電在日本總體電力中的比例給出基本答案,僅僅表示將以有依據的形式決定最佳的電力供應配比。
-
中國加速建核電站 有何風險
人類歷史上慘烈的核災難並不止這一起,1979年,美國三裡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至少15萬居民被迫撤離;2011年3月15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使約59萬民眾背井離鄉。日本福島核事故後,不同國家「棄核」、「挺核」態度不一,但主要核能利用國家仍致力於進一步深化核能的研究與利用,表示要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核電,中國更是加速上馬核電項目,在建規模世界第一。
-
核能發電全球TOP17 法國第一、中國倒數第一
文|王一竹 2011年福島核電站事故給核電工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日本政府要重啟核電的做法引發了3月9日東京爆發3.2萬人的「反核」大遊行。 但不可否認,核電仍然是性價比高、碳排量低的發電方式。
-
眾多國家發展核能態度正變得積極 公認核電優勢
(原標題:眾多國家發展核能的態度正變得積極)儘管在某種程度上說,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核電,但核能發電的「棄存之爭」卻一直綿延不斷。利用普通燃料發電導致的汙染所造成的死亡和疾病比核電站事故造成的傷亡多得多。按俄羅斯核能專家的說法,核能不製造溫室氣體,與傳統能源相比更加省錢。火力發電站事故會帶來嚴重傷亡,水力發電站若大堤崩潰也可能引發巨大水災,考慮到這些因素,核電站的優勢就更明顯。俄羅斯《核能》出版社社長德沃伊尼科夫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作為一種能源工業,核能眼下遇到了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天然氣能源。
-
日本能源結構最終確定 核能發電比例降至20%至22%
中國網6月2日訊 據日本媒體網站6月1日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於本月1日召開的專家會議中,對「能源結構」問題給出了確定的發展目標。所謂「能源結構」是指未來的電力需求中,將採取什麼樣的能源發電組成。
-
核能發電:抵禦災難性氣候變化的關鍵
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氣象學家詹姆斯·漢森(James Hansen)的分析,核能發電雖然在美國發電總量中只佔20%,但是卻減少了640億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核能發電也不會像燃燒煤炭的火電廠一樣煙霧滾滾,造成其他空氣汙染,可能也因此拯救了180萬條生命。 因此,漢森和前能源局局長史蒂芬·楚(Steven Chu)認為,核能發電技術,是我們抵禦災難性氣候變化的關鍵。
-
德國單方放棄核能 承擔能源轉型的巨大挑戰
沒有哪一個工業國家像德國這樣在核能的和平使用上爭論了這麼長時間 。實際上,也沒有哪個政治問題引起過如此激烈的爭論。直到前不久,擁核派與反核派的對立在德國政黨間的眾多立場中還都有所反映:保守黨和自由黨屬於溫和的擁核派;社會民主黨和綠黨則屬反核派。但是,日本福島事件後,執政的保守黨和自由黨的態度發生了變化,開始堅定地反核了。
-
淺析核能發電的優缺點
同功率的壓水堆核電站,一年僅耗鈾含量為3%的低濃縮鈾燃料28噸;每一磅鈾的成本,約為20美元,換算成1千瓦發電經費是0.001美元左右,這和目前的傳統發電成本比較,便宜許多;而且,由於核燃料的運輸量小,所以核電站就可建在最需要的工業區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