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生時代,室友熊熊是我們那屆有名的社交達人。
一個晚自習下來,她可以認識前後左右的一圈同學。周末去加油站發個傳單,結交的朋友除了加油站工作人員,還有來加由的司機,甚至是車上的乘客。
熊熊的QQ上有大幾百人,每天聊得不亦樂乎。學校每辦一場活動,她都能結交新的朋友。
熊熊總告誡我們不要迂腐傻讀書,要多結交不同領域的人,多個朋友多條路。
可一畢業,這句話就被現實打臉了。
本以為熊熊這樣的社交達人找工作不是難事,但整個宿舍偏偏就她一個人,總是找不到工作。
那些經常和她一起吃飯聊天的朋友們,並沒有在關鍵時刻幫上忙。
我也曾羨慕過熊熊的朋友遍天下,那時的我們,天真地以為社交能力與個人能力是對等的。
多年以後,我才明白,沒有把時間浪費在迎來送往上,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
社交關係本身就是量體裁衣,有多大的本事就進多大的圈子。
你自身能力不強,認識多少人都沒用。
2
朋友小武工作的單位裙帶關係很嚴重。
從他入職第一天起,就不斷地有小幫小派想來拉攏他。小武沒向任何小團體示好,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是單位裡的邊緣人。
小武自己也說,他情商不高,做不來逢年過節跟領導送禮的事,也不願意跟同事們喝酒打牌,他寧願把錢和時間花在父母身上。
雖然為人處世有點愚鈍,但小武的專業技術是過硬的。也因為少了那些人情往來,一門心思地撲在工作上,他的業績一直很突出。
再複雜的人際關係也擋不住有實力的人。才五年時間,小五就被任命為核心部門的管理者,成了單位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中層幹部。
小武還是那樣不懂變通與社交,但他不再是無人搭理的邊緣人。
他帶領的團隊接二連三在市裡和省裡獲獎,領導和同事都以跟他共事為榮。
如果你有價值,社交關係不需要刻意維護,都是有價值的。
就像一部熱播劇裡經典臺詞:「人脈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認識你。」
3
世俗觀念中,我們總以為朋友越多路越好走,故而會花費心思結交朋友擴大社交。
可是社交背後的意義與價值,卻常常被人忽略。
我曾機緣巧合認識一位編輯,因為崇拜,添加到微信後便時時關注。編輯的朋友圈一有動態,我就會立即響應點讚或評論,但從未得到回應。
直到看見張愛玲的散文《雨傘下》說:窮人結交富人,往往要賠本。
我突然醍醐灌頂:在編輯面前,我不就是個窮人嗎?除了對文字的熱愛,我有什麼可以讓她看見的文字嗎?
我所認為的社交只是自己一廂情願的獻媚攀附啊,並沒有用自己的實力來證明我值得。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我的論斷沒有錯:當我第一篇新媒體文章轉發朋友圈時,她居然第一次給我點了贊,還主動微信留言恭賀,跟我約稿。
至此,我與她的交往才正式拉開帷幕。
一個人的社交價值,取決於他自身的價值,否則即使添加了微信,也只是佔用了手機內存而已。
亦舒說:
做人凡事要靜、靜靜地來、靜靜地去、靜靜努力、靜靜收穫、切忌喧譁。而在這安靜獨處中通過外在境遇變化看清朋友與社交;內在情緒變化看清自己,學會與自己獨處,提升自己價值。終有一天,社交也會不請自來的。
如果我們能認清人生來孤獨,註定需要一個人走一些路,積蓄實力,再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結伴同行。這樣的社交必會價值翻倍。
畢竟實力決定價值,而實力,更多來自於不為人知的孤獨努力。
-End-
作者簡介:
程志丹,相信並踐行,有多努力就有多大底氣,才能生活有多自由的二寶媽。首發微信公眾號:貓姐能量圈(tqq1214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