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我國臺灣TOP級別的科學教育研究

2021-03-01 化學教育期刊

編輯這麼拼,請點擊上方藍色的「化學教育期刊」添加關注唄!化學教育好文盡在於此!


2016年5月23日,北京師範大學王磊教授邀請到以邱美虹教授領銜的臺灣科學教育參訪團做學術交流,用王磊教授的話說:「臺灣科學教育研究是世界TOP級別的。」因此,鄙人得以見證我國臺灣TOP級別的科學教育研究。具體感受如下:

(1)參訪團強調了臺灣師範大學對教師培養的責任與使命;

(2)臺灣的教師培訓切口小,強調專題深做、小題大做、證據導向,例如邱美虹教授主持的教師培訓項目,在「模型建構」主題上就有好幾輪的培訓和訓練;

(3)注重教師培訓的研究架構設計,以便形成科學嚴謹的培訓效果的證據支持,例如:人員劃分為研究組和教學組;研究組又分為定性研究組和定量研究組,定量研究組又分為試題開發組和實施測評組;教學組也會根據研究的需要分組,例如按照教學策略不同而分組等;

(4)注重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的結合,以彌補各自的不足;

(5)注重研究成果的公開發表,針對每一個項目,邱美虹教授都展示了公開發表的論文;

(6)注重將研究成果轉化為一線教師可以利用的教學文本;

(7)注重跨領域合作和高新科技的運用,例如科學家與科學教育研究者合作開發科學課程,引入電腦工程師開發APP和智能教具等;

(8)注重針對一線教師的教學難點,開發適用的教學輔助資源;

(9)注重信息環境下的數位學習的研究,例如數位學習的眼球追蹤研究,並將研究成果轉化實際的教學策略和教材編寫策略等。


……

    水平有限,難以理解臺灣科學教育參訪團所報告的全部內容,點滴感受,供大家參考。最後,從東亞科學教育大會,到海峽兩岸交流,等等,王磊教授為科學教育的學術交流做出了卓越貢獻,值得大家尊敬和感謝!

微信徵稿:觀點評述、教學案例、教學心得、微課視頻、實驗視頻、趣味實驗、活動報導、科普文章、論文交流、人物事跡、試題評析等,新鮮、熱門、有趣、實用,統統都可以,讓分享促進你我成長,讓傳播增強化學力量!如果文章閱讀人數超過1000,朋友圈分享人數超過100,則贈送1套全年《化學教育》!投稿郵箱:lichuan1099@126.com,郵件主題請寫明「微信投稿」。鼓勵原創,若參考了他人的文章,請註明來源,以免引起抄襲和剽竊的爭議。

化學教育期刊公眾號,版權屬於中國化學會《化學教育》編輯部。若轉載,請註明來源。請長按二維碼識別添加關注。

相關焦點

  • 王漢瀾:我國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學科的奠基人
    1942年,王漢瀾考入國立河南大學教育系,師從嵇文甫、陳仲凡和陳梓北等教授,畢業後曾在中州中學、河南省教育廳工作,1950年回河南大學教育系任教,並終其一生。王漢瀾終身致力於教育學、教育統計學、教育原理、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等領域的教研工作。在教學上,他嚴肅負責,一絲不苟,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深、廣、新、實」的教學風格。
  • 教育對腦科學的期待 腦科學對教育的影響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第十三屆全國學術會議於2019年10月10日至13日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盛大舉行,本次大會主要對近年來我國乃至世界神經科學的最新發展及腦科學研究成果進行研討交流。全國各大醫院、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的神經科學家、專家及腦科學教育家等3000餘名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會議。
  • 深化新時代教育科學研究
    12月25日,第八屆中國南方教育高峰年會在廣州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新時代教育科學研究:使命、任務與機制、舉措」主題展開深入研討。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對教育科研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時代教育科學研究必須準確把握目標定位。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院長傅湘龍認為,打造特色新型教育智庫、健全教育科研體系、建設高素質教研隊伍,是新時代教育科學研究的三大目標。我們必須聚焦核心任務,對標國家所需,更加突出發展導向、問題導向、應用導向、政策導向;必須善於創新體制機制,切實提高教育科研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
  • 眷村,見證臺灣50年
    編者按:1949年,100多萬國民黨軍隊及家屬帶著不同的鄉音、記憶和創傷,倉皇渡海跑到臺灣。他們自己都沒想到,這給臺灣社會50多年的發展帶來了多麼深遠的影響。「眷村」並不是真正的村子,而是臺灣當局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給軍人家屬安排的居住地,有點類似現在的社區。不了解眷村,就難以了解臺灣的今天。
  • 教育研究需圍繞教育現實
    與其他多數研究領域一樣,我國現代高水平教育研究也發端於高等學校,沿此慣習,當下許多教育研究仍體現為濃鬱的學科研究的特徵。其一,相當數量高層次研究選題基於研究者的學科立場和學術研究優勢,而不是基於教育實踐者的真實需求。造成這種狀況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高層次課題管理部門允許申報者自主確定課題參與立項競爭。
  • 科學教育,博物致知
    2016年,強哥到臺灣科學考察,看到當地的楊老師的工作室裡擺滿了各式化石,且多數化石的產地都來自中國內地。當時他便靈機一動,「我們就是大陸的老師,搞這個不是更容易嗎?」就是在這樣的機緣巧合之下,他開始奔走於博物課的創辦之路。
  • 陳世文:從腦科學開發解讀資優教育精髓
    他師從Renzulli的親授弟子臺灣資優教育大師蔡典謨博士,在導師以「協助孩子出類拔萃」為核心,以資優教育、創造思考教學、親職教育為理論框架的基礎上,發展出圍繞腦神經優化、腦神經統整、腦神經進化的超優腦開發體系(Top And Total),大膽進行「神經性統整訓練方案對小學資優生感覺統合、多元智能與生活適應的影響」的教學實驗研究,建構了「腦科學與資優教育的融合模式」,這期間陳世文出任世界資優兒童協會會長
  • 【恩典見證】世界頂尖科學家夫婦:信主見證
    郭教授是臺灣半導體材料研發先驅者,她致力於創新高介電值薄膜材料,成功研發並取代傳統矽基半導體電子技術,實現全球研究者三十多年來的夢想。郭瑞年博士1993年8月受洗歸入基督,因著她信主後內心生命的改變,丈夫洪銘輝教授隨即也歸主,成為一對敬虔的基督徒夫妻,他們擔任教會團契組長,帶領大家查經,並見證主的榮耀。
  • 六位教育家解讀《教育部關於加強新時代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的意見》
    教育科學研究要把教育的信息化作為重要課題,研究教育信息化的優勢和可能遇到的風險,科學地、正確地在教育中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創新人才。  六要健全教育科學研究機構體系,加強教育科學研究隊伍建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科學研究機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教育部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各省都設有教育科學研究院(所)。
  • Oxford and Cambridge come top of world league for science
    The top European university outside Britain was the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Zurich, in 13th place. France also had three institutions in the top 20.
  • 教育倫理學,教育倫理學的研究對象
    本文導語:教育倫理學,教育倫理學的研究對象在我國,教育倫理思想有深厚的淵源,而對於教育倫理的專門研究則起步較晚。從嚴格意義上說,我國教育倫理研究是從80年代伴隨著職業道德教育的廣泛開展而起步的十多年來,在教育倫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領域、國外教育倫理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 楊振寧是什麼級別的科學家?為我國做過什麼貢獻?看完就明白了
    楊振寧是什麼級別的科學家?為我國做過什麼貢獻?看完就明白了小時候幼兒園的老師小學的老師都有問過我們同樣的一個問題就是「你長大了想要做什麼,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相信很多人都會說想要成為一個科學家,成為一名警察,作為一名醫生等等,小編也想過,好像小編一直都沒有想清楚自己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們呢?
  • 大陸知名少年科學雜誌《科學大眾》正式在臺灣發行
    《科學大眾》,8月1日在臺灣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舉辦繁體中文版創刊記者會,成為第一本在臺發行的大陸科普期刊,也是臺灣第一本為小學量身打造的科學期刊。8月1日,大陸知名少年科學雜誌《科學大眾》在臺灣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舉辦繁體中文版創刊記者會,成為第一本在臺發行的大陸科普期刊,也是臺灣第一本為小學量身打造的科學期刊。圖為記者會現場。
  • 臺灣高校之臺灣史研究博碩士論文目錄
    年份 作者 論文名稱 學校名稱 論文類別 1957 黃靜嘉 日本帝國主義之臺灣殖民地法制與殖民統制 政大政治所 碩士 1959 張壽山 日據時代臺灣國民教育之分析 政大教育所 碩士 1960 蔡世儀 臺灣的客家民謠 臺大人類所 碩士 1960 蔡榮一 臺灣及澎湖群島割日交涉之經緯
  • 《新一代科學教育標準》中文版,21世紀人才培養科學教育理論
    )2011年,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研製並發布了《K-12科學教育框架:實踐、跨學科概念和學科核心概念》。2013年,以《框架》為基礎,美國成就公司提供資金,組織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美國科學教師協會、美國科學促進協會以及各州教育工作者共同制定了美國《新一代科學教育標準》(NGSS)。《新一代科學教育標準》具有重視教學內容的整合性,強調K-12年級課程設置的連貫性,注重教學過程的實踐性以及關注教育目的的人本性等特點。《標準》能夠為所有的學生提供具有國際標準的科學教育。
  • 臺灣傑出女科學家郭瑞年:寶貴的科學發現是上帝的恩賜
    關注        第八屆「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 21 日公布,由清華大學物理系郭瑞年教授獲得。郭教授是臺灣國內半導體材料研發先驅者,她致力於創新高介電值薄膜材料,成功研發並取代傳統矽基半導體電子技術,實現全球研究者三十多年來的夢想。
  • 愛因斯坦思維科學館榮膺騰訊教育「2020年度影響力國際教育品牌」
    「迴響中國」騰訊教育年度盛典已經成功舉辦了13屆,見證了教育行業的蓬勃發展和創新變革,也記錄了教育領域的起起伏伏,被教育行業和社會大眾公認為具有高度影響力的媒體活動品牌。愛因斯坦思維科學館副總經理何彥琳女士接受了騰訊教育的專訪,闡述了愛因斯坦思維科學館「數理思維·科學「融合教育理念。 「數理思維·科學「融合教育是愛因斯坦思維科學館提出的創新教育模式,旨在培養擁有多維思維、掌握跨學科技能、綜合素質優秀的未來人才。
  • 我國的腦科學研究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教授楊雄裡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基礎研究方面,不僅應該考慮學科發展的前沿,也要考慮我國的研究基礎、研究隊伍和是否有獨特的思路等各種因素。據了解,《國家十三五計劃》及《科技創新2030》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中國的腦科學研究,這一研究也被稱為中國「腦計劃」。中國「腦計劃」旨在揭示人類大腦認知的神經基礎、開發腦疾病的早期診斷及治療方法與腦刺激智力技術。
  • 教授貪汙案引激烈爭論 臺灣教育部門:刀下留人
    教授貪汙案引激烈爭論 臺灣教育部門:刀下留人 臺灣《中國時報》的評論稱,臺灣社會對學者已經夠寬容,學者更應嚴於律己,「別再怪東怪西,就是不會怪自己」。  據臺灣《聯合報》、《中國時報》7日報導,臺灣彰化地檢署日前起訴了包括12名教授和副教授在內的研究人員及部分廠商負責人、業務代表等,指控這些人涉嫌與合作廠商勾結,通過不實發票或虛報器材金額,向「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等部門核銷研究經費。
  • 臺灣「最發達的城市」,能達到大陸幾線城市的級別,答案猜不到
    臺灣「最發達的城市」,能達到大陸幾線城市的級別,答案猜不到,我國國土面積大,有很多自然資源,多年的發展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同的文化特色, 我國有很多城市,這些城市根據地理氣候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習俗, 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想吸引別人試試,所以旅行可以有很大的發展, 越來越多的人想加入旅行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