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見證臺灣50年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編者按:1949年,100多萬國民黨軍隊及家屬帶著不同的鄉音、記憶和創傷,倉皇渡海跑到臺灣。他們自己都沒想到,這給臺灣社會50多年的發展帶來了多麼深遠的影響。

「眷村」並不是真正的村子,而是臺灣當局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給軍人家屬安排的居住地,有點類似現在的社區。不了解眷村,就難以了解臺灣的今天。

特殊背景下的「竹籬笆」

臺灣眷村的形成,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1949年,大約120萬大陸人背井離鄉跑到臺灣,其中60萬是軍人,他們隨即進駐臺灣各大軍事要地。這些逃難的人幾乎沒帶什麼錢,家屬當然也沒地方住。為了免除軍人的後顧之憂,臺當局於是動用從大陸帶來的黃金對他們進行了有計劃的安置,無法安置在營房或隨軍移動的眷屬,就暫住在學校、寺廟、農舍或牛棚裡,有的還自行搭建了簡陋的臨時住所。這就是眷村,也是臺灣最早的社區。據統計,當時全臺灣共有眷村763個,眷戶96082家。

來自臺灣的姜先生告訴記者,眷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裡面住的基本都是外省人,只有極少數本省姑娘,她們是在和父母決裂後嫁給國民黨軍人的。眷村分好幾種,如果按級別劃分,可分為普通軍人村和將軍村,後者的條件要好一些,而像「郵電新村」等是給軍中文職人員住的。如果按軍種分,就包括陸、海、空3類眷村,「像空基村和大鵬村,一聽就知道是空軍家屬住的眷村」。

國民黨當局只是把眷村作為一個臨時居住地,搭建的房子極其簡陋。最初只是以茅草和竹子為主要材料,因此眷村又被稱為「竹籬笆」。一來颱風,房子就被吹得東倒西歪,再加上沒有下水道系統,一下雨就淹,竹籬笆逐漸變成了磚牆。臺灣著名演員李立群回憶說:「當時大家都沒什麼家具,五口之家住個20坪(1坪約合3.3平方米)的房子,已經綽綽有餘。」

山東大饅頭讓人印象最深刻

出生在眷村的楊先生向記者講述了他的童年生活。他說,當時做一頓飯相當不容易,眷村婦女得共同請求部隊派交通工具運送生煤。記者問他,當時覺得什麼飯菜最好吃,他的臉上立即漾出一絲微笑:「是水餃。政府雖然給眷村發放麵粉,但量很少,所以能吃到水餃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至於水餃餡,好的時候就用豬肉拌酸菜,差的時候也只能用豆腐乾代替豬肉了。」洗澡也是一大難題,在自來水還沒有普及的20世紀50年代,很多眷村只有一口深井,需要用水的人得自己去打,因此在井邊排長龍洗澡是常事。

眷村生活苦,眷村的婦女更苦,男人成天在外面跑,逼得她們萬事只能靠自己,很多人甚至生孩子的時候都是自己剪的臍帶。隨著子女一天天長大,生活壓力也日益沉重,有些人家就開始「搞活經濟」了:早上賣些豆漿、油條和燒餅;黃昏時分再推著自行車,走街串巷兜售自己親手做的饅頭和花卷。由於眷村裡的外省人來自不同的省份,每人拿手的小吃都不同,久而久之,眷村外的人們也開始喜歡品嘗這些南北風味了。在採訪過程中,記者問了3位臺灣朋友同一個問題:「什麼食品在眷村最受歡迎」。沒想到,他們不約而同地脫口而出:山東大饅頭和四川牛肉麵。臺灣小吃天下聞名,眷村的功勞真是不小。

孩子的教育更讓眷村人操心。楊先生告訴記者,由於當時每家都有五六個孩子,教育開銷很大,無奈的父母只好手把手地教孩子用樹枝在沙子上寫字,省下紙筆錢用來交學費。講到這裡,楊先生不無感慨地說:「在眷村,我接觸到不同省籍的文化。大陸講艱苦奮鬥,實際上這也是我們眷村的精神。」

 

相關焦點

  • 訪臺中「彩虹眷村」:一位老兵繪出的「彩虹世界」
    自此,這座位於臺灣臺中市南屯區春安路56巷的眷村「馬祖二村」,被人們賦予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彩虹眷村」,每年吸引50萬遊客。  臺灣眷村,特殊歷史記憶  眷村,是一種臺灣特有的族群文化與生活區域。1949年,國民黨當局退居臺灣,軍隊及其眷屬渡海至臺,集中住在一個個臨時的村落。他們逐漸落地生根,發展出獨特的眷村文化。
  • 那些年漂洋過海到臺灣的大陸美食
    其中最符合大陸遊客口味的,就是那些1949年以來陸續從對岸漂洋過海而來的「外省菜」。歷經臺灣人的在地化經營和兩三代深耕,傳統意義上的「八大菜系」融合碰撞,發展出中華美食一番別樣的風味。    汀州路上的酸菜白肉鍋    在臺灣大學對面終年熙攘的汀州路上,有一家不起眼的北方菜館。
  • 李眉蓁背景超硬,「宮廟眷村都能吃下!」親綠作家:不容小看
    消息一出,外界紛紛熱論李眉蓁的實力,親綠作家苦苓日前就在政論節目上表示,很多人質疑李眉蓁「越級打怪」,但她背後有五大硬實力,從宮廟、農會、眷村等系統都有人肯定會給予支持。苦苓日前上政論節目《辣新聞》,一開始就指出,李眉蓁不僅有韓粉支持,手上的板子則寫下她有「宮廟系統、果菜系統、眷村系統、韓粉系統、小漢系統」五大硬實力支援。
  • 臺灣「最瞎景點」出爐 你去過幾個?
    第二名:桃太郎村南投竹山臺灣影城「桃太郎村」(圖片來自東森新聞雲)桃太郎村位於臺灣南投縣,全稱臺灣影城之桃太郎村。這裡將臺灣民國初年的場景與日本江戶時代的商場街相結合,再融入可愛的桃太郎元素,讓遊人在島內體驗地道的日本文化。
  • 看臺灣人民如何用文創讓農產品說話
    強化品牌識別《福忠字號》中文四字的比重,將臺灣眷村風味的清晰大器提煉出來,運用筷子的意象,撐起最家常的眷村飲食風味。 更以紅磚色為主色,輔助圖騰凝聚眷村生活軌跡,將其轉化再造設計元素,運用真筆插畫,描繪出眷村物件與樣貌,每一筆畫都是眷戀,都是老家的味道。
  • 臺灣海岸線退縮:最嚴重地區50年倒退1000米!
    環球網援引臺灣媒體報導稱,目前臺灣的海岸線正在不斷受到海水侵蝕,以往的沙灘被淹沒,最嚴重的地方,海岸線在最近50年裡退縮了1000米。臺灣經濟部、地質調查所監測數據顯示,全臺灣至少12處海灘和沙洲正嚴重流失,過去30年退縮了100到650米。
  • 遠去的背影 ——對話臺灣眷村老兵
    本文系大賽50強入圍作品作者 | 曾騰騰 鄒婧子前言:十年前的八德金城街,是熱鬧的眷村,榮民爺爺們天南地北,齊聚一堂,侃侃而談;如今的他們已經步入耄耋之年就去了東北鞍山十五年,在那裡投資建廠。由於以前大陸窮,爺爺當時拿了兩萬塊美金去投資,市長、副市長都親自到機場接機,可以想像那樣的場面是何等的氣派和風光。爺爺坦言當時回大陸的時候,臺灣的錢很好用,臺灣一個月的錢能在大陸用上一年,賣的東西都很便宜。當時的萬元戶還很少,爺爺就將美元換人民幣,給他的兩個弟弟、四個妹妹每人一萬塊,他們爭前恐後地搶著要,迅速躋身萬元大戶的行列之中。
  • 臺灣同胞走進四川 見證汶川地震10年災後重建發展新成就
    座談會現場座談會現場  四川新聞網成都5月11日訊(記者 戴璐嶺 攝影報導)今日上午,「5·12」汶川特大地震臺灣同胞援建項目座談會在川召開。來自臺灣島內的50多名知名人士,各界愛心人士代表,捐款企業和社團機構代表和媒體負責人參加座談。
  • 走進臺灣著名舞臺劇導演賴聲川
    會昌地處贛南,1934年,毛澤東登臨會昌山,激情洋溢地寫下了《清平樂·會昌》,盛讚「風景這邊獨好」。但是,這座人口50多萬,具有千年歷史的宋朝古城如今還沒有摘掉「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帽子。2015年開始,每年8月,會昌舉辦「趕賴公廟會、看聲川大戲、遊漢仙勝景,品會昌美食」為主題的會昌民俗文化旅遊節,以振興鄉鎮,發展經濟。
  • 臺灣與WTO:風雨50年
    可是這麼一件影響臺灣未來發展至巨的大事,在一連串的島內政治惡鬥中似乎成了一個「配角」,沒有能夠引起大家太多的注意。其實,說到臺灣與世貿組織的關係,還真是有一段長達50年的滄桑歷史。◆美國趕鴨子上架二次大戰末期,美國已經成為世界老大,除了確定成立聯合國之外,還和各同盟國,共商成立4個國際性經濟組織:糧食暨農業組織、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又稱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貿易組織。
  • 過年旅遊私房推薦 臺灣十大必訪景點
    位在臺中市南屯區的彩虹眷村是條色彩繽紛、充滿童趣彩繪的巷道 (圖片來源/臺中市政府)5. 臺南 – 草山月世界位在臺南左鎮的草山月世界,為土質鬆軟荒涼的泥巖惡地奇景 (圖片來源/臺灣交通觀光部門)6. 高雄 – 柴山小漁港
  • 臺灣國慶遊行臺灣國慶自駕遊路線推薦
    臺灣作為我們中國的寶島,無論是過去或是現在,在我們心裡都始終是中國的一部分,值得我們欣慰的是,就在國慶節當天,臺灣國慶遊行了,順便遞上臺灣國慶自駕遊路線推薦!臺灣國慶遊行中國的寶島臺灣,其實那裡是內地許多人嚮往的地方,或是因為思鄉情懷,或是因為想要一睹祖國那一方神秘的寶島,但無論怎麼樣,每次聽見臺灣二字就會倍感親切和溫暖,尤其是聽說臺灣國慶遊行這一舉動更是在內地掀起了一陣熱風,各路網友紛紛為其行為點讚。
  • 小青蛙的旅遊:六天的時間,教你逛完臺灣!
    六天的時間,教你逛完臺灣!對自小就在 馬來西亞 長大的孩子們來說, 臺灣 ,是個特別的名字。那時候,擰開電視,幾乎每一檔綜藝節目裡看到的都是吳宗憲和蔡康永。臺灣 對 馬來西亞 的影響是巨大的, 這也是為什麼 馬來西亞 華人口中的「普通話」往往都帶有偏重的 臺灣 腔。這也是為什麼在 馬來西亞 華人中,到過 臺灣 旅行的遠遠要比到過 中國 旅行的要多得多得多。然而,我卻是少數的例外。在幾乎行遍了 中國 東西南北每一寸土地後,這是我第一次來到 臺灣 。颱風帶來的陰雨天氣給這次行程留下了不少遺憾,本來六天的行程安排,最終只去了不到七成的地方。
  • 簡述日本侵佔臺灣的50年
    明朝末年時,西班牙人佔據北臺灣,荷蘭侵入南臺灣,之後荷蘭殖民者驅逐西班牙殖民者,從1624年(明天啟)到1661年(清順治),荷蘭盤踞臺灣37年,而後由民族英雄鄭成功擊退荷蘭殖民者。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師於澎湖海域殲滅明鄭軍主力,收復臺灣,統一了全國領土。
  • 大陸發展16年達臺灣50年規模 韓家宸:盼兩岸三通
    天津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韓家宸,是臺灣最大的農畜企業大成集團副董事長。大成1990年進入大陸,主營餐飲原料,如今僅在天津就有6家企業、30幾個廠。韓家宸說:「大成在大陸發展16年,就達到了在臺灣50年的規模。
  • 被日本佔領的50年,臺灣人是怎麼過的?
    從此,日本佔領臺灣50年之久。日本將臺灣建設成一個供給糧食的基地,也是南進太平洋的前哨站。日本這50年的治理,將剛剛踏入近代的清領臺灣,發展成了一個幾乎完全被日本同化的殖民地。日本治理臺灣的時間長度,只有清代治理臺灣的四分之一;但是,日本在臺灣留下的烙印,卻是非常深刻。回頭看看,清領的兩百年,清政府是從鄭氏政權手上,接下了臺灣島嶼。清朝治理臺灣,官員將來臺服務視為畏途,不願久留。
  • 三十功名塵與土:臺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30年
    1962年和1971年,臺灣出了兩首曾經讓億萬中國人讀完而「淚沾襟」的詩。第一首叫《望故鄉》,另一首叫《鄉愁》。他們的作者一位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先驅、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另一位則是現代著名學者、愛國詩人余光中。
  • 見證我國臺灣TOP級別的科學教育研究
    2016年5月23日,北京師範大學王磊教授邀請到以邱美虹教授領銜的臺灣科學教育參訪團做學術交流,用王磊教授的話說:「臺灣科學教育研究是世界TOP級別的。」因此,鄙人得以見證我國臺灣TOP級別的科學教育研究。
  • 50年血淚!臺灣當年是怎麼一步步被日本侵佔的
    此事本為民間摩擦,但日本政府卻藉此大做文章,經過兩年多的充分準備,於1874年派兵武力侵犯臺灣。這便是臺灣歷史上必須提及的「牡丹社事件」。事件發生後,1874年3月22日,日軍在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率領下,從臺南琅嶠登陸,在射寮紮營,開始向臺灣土著居民進攻。4月17日,日軍攻至石門,雙方展開激戰。
  • 日據時期臺北監獄圍牆遺址 見證臺灣獄政史
    中新網12月24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在臺北巷弄間,有處「臺北監獄圍牆」,見證臺灣超過半世紀的獄政史,回顧過往,不禁讓人更加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民主。  座落在臺北市金山南路2段52號中華電信邊牆的「臺北監獄圍牆遺址」,初建於1910年代前後的日據時期,當時臺灣各地抗日義軍蜂起不斷,日本統治者在臺北與臺南首建規模龐大的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