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對你們說話太誠實,那是我這一生沉默太久。
《遺願清單》中曾說:我做過的事情並不是每件都問心無愧,但要是再來一次,我肯定還會那麼做。
兩個原本身份天差地別的老人因為癌症湊在了一起,於是兩人列下了遺願清單,無論瘋狂還是溫情都要一起完成。如果生死值得畏懼,那不枉此生才是生命信條。
但是有多少人能醒悟,何為"不枉此生"?何為在乎又有價值的事情?
如果說《遺願清單》讓人明白如何無所畏懼的死去,那《最後的假期》就是來告訴所有人,如何在死之前有價值的活著。
《最後的假期》是部非常經典的好萊塢商業電影,但是導演卻以溫情的拍攝手法緩緩展現了一個平庸女人不平凡的經歷,仿佛觀眾與喬治婭一起來到了夢想之地,在朦朧的大雪下靜靜地等待了一次黃昏,然後笑著踏上歸途。
有些我們在乎的事情,一點價值都沒有
有價值的事情是什麼?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找到屬於自己的意義。
《天才少女》中,年僅五歲的女孩對數學擁有敏感的天賦,但是舅舅想讓她擁有幸福簡單的童年於是將她送入普通的幼兒園中,然而外婆卻堅持認為女孩應該投身於偉大的數學事業中。
到底誰是對的?
舅舅痛恨外婆限制了姐姐(女孩的母親)的生活,讓她一輩子活在痛苦的數學中最後選擇自殺。而外婆卻認為,天才不應該被埋沒於是偷偷帶走女孩學習。這就是在乎與價值之爭,最終女孩毅然選擇舅舅,因為她希望自己部分童年可以擁有同齡的夥伴。
有些過分的在乎是對生命的束縛,有些適當的價值是自由的翅膀。
在《最後的假期》中也擁有相同理念,利用女主角喬治婭面對生死時的悔恨告訴觀眾,有些在乎的事情其實一點價值都沒有。
喬治婭是個溫柔且身材性感的零售員,她人好心善卻性格溫吞,唱歌時不敢大聲,走在路上被搭訕也不敢回應,放縱妹妹享受人生,自己卻幫助妹妹帶孩子,甚至遇到真愛也不敢大膽表白。
她在乎的是什麼?自己的形象,暫時的平穩生活以及對未來不知日期的籌謀。
但是當心上人終於邀請她約會時,她卻意外查出自己患了癌症。
在有限的生命與無限的遺憾面前,所有的委屈與膽怯都成了可笑的牢籠,一點價值都沒有。
她曾認為主管兇悍所以唯命是從,但是當她怒摔主管電話並且決定辭職時,她發現自己是主管心中最有用的人——壓制與打擊,都是人們為了馴服而採用的手段。
她曾害羞於在教會大聲唱歌,但是當她怒唱生命為何對她如此時,她發現自己才是最能活躍氣氛的人——不敢嘗試,不代表你不行。
她一直認為自己在暗戀心上人,但是當她心灰意冷走出公司時,她才明白對方同樣害羞的心意——不要否決自己,只要有一次大膽說出心意。
她曾經努力拼搏並且非常在乎的一切,其實不值一提。
《2012》中,海嘯來臨時所有人都在奔跑,唯有一對老夫妻選擇擁抱。其實價值與珍惜的意義是:並非海嘯前的擁抱與淚水,而是你曾擁有的日日夜夜裡,你能輕而易舉做到但是卻不肯做的事情。
追著時間奔跑,比等待更有用
好萊塢的喜劇電影總是帶著詼諧與爆笑,但是這部電影的節奏卻非常緩慢。從開頭平淡乏味的普通日子到後面大膽驚險的追逐生死,需要觀眾耐心等待才能明白,普通的生命與令人豔羨的人生,其實只差一次機會:勇敢。
喬治婭於暖燈下撫摸著自己的夢想冊子,那裡記載著她做過的每一道食物,期待品嘗的每一道美食,想要奔赴的遠方以及渴望結婚的心上人。
她嚎啕大哭著說:你一直等待著好事降臨,卻發現自己快要死了。
將無價值的事情做千百遍,將不期待的人生過無數次,那也都是無用的等待。哪怕只有一次追著時間奔跑,也覺得片刻最值得。喬治婭的後悔,其實也是很多虛度人生的人的悔意。
於是喬治婭開始過真正的人生,簡單而肆意,大膽又富有魅力。
她拿出了銀行卡中所有的錢,準備去夢想之地度過最後的日子。
坐飛機遇上不公平的事情,她就直接升艙。發現雪山封路,她說:我的人生可沒時間等待,於是搭乘直升飛機。
她穿上最性感的紅裙,品味著"脂肪十足"的美食,甚至學會了滑雪和定點跳傘。
最後她終於發現,那些看似遙遠的夢想和人生其實很近。
有些魅力,源自於人格
喬治婭的豪氣十足也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暗暗猜測她是哪裡來的富豪或者政客。但是最終,她的前老闆揭露了她的身份,只是一個貧窮無用的零售員罷了。
喬治婭真的無用嗎?她與的對比,正是很多人對"成功"最大的迷惑。
無疑是成功的,他是一個喜歡洗腦的零售老闆,帶著政客與小三到酒店應酬,目的就是為了公司能得到政府支持。
但是他攀比心重:想要挑釁喬治婭於是和她比賽跳傘,最後卻在高崖邊瑟瑟發抖。
他為人刻薄:買通客服人員拿到了喬治婭的真實身份,並且隨意嘲諷。
他正如喬治婭所說:是個一邊賄賂又一邊出賣別人的男人。最後他對人生產生質疑,在高樓上試圖輕生。
喬治婭似乎是不成功的,但是她從未偽造自己的身份,卻靠人格魅力俘虜了所有人。她靠著對美食的熱愛獲得大廚的喜歡,憑藉直言快語讓的秘書對她信賴有加,最後勸秘書不要做小三,選擇重新上學。
她為人坦蕩,告訴政客要做些有用的事情。她溫柔細膩,勸慰服務人員多觀察美好的地方。
這就是人格的魅力,即使身份被扒也沒有引起大家的反感,反而慶幸認識如此美好的朋友。最後她得知是誤診,於是和心上人選擇開店完成夢想。
我們到底沉默了多久?
《隱藏人物》中的天才女黑人在受盡屈辱後,選擇怒斥白人對自己的不公平,最終她獲得了平等的機會。
《怦然心動》中男孩等到朱莉真的放棄後,才對她說出真心並為她補全遺憾,最後十分艱辛地換回了心上人的喜歡。
不要等爆發時才悔恨自己的沉默,受傷後才直言自己的委屈。多走一步勇敢的路,多看一眼珍惜的人,多愛一次不知終點的自己,才是《最後的假期》假借喜劇之口想表達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