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莫斯科、洛杉磯建市;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微軟成立;《孫子兵法》竹簡出土;世界貿易中心建成;郭永懷、瑪格麗特·杜拉斯、克萊夫·戴維斯、朱逢博、丘成桐出生;約翰·維恩、卡爾·本茨、安德烈·米其林、哈裡·奈奎斯特、周傳基、馬丁·路德·金、王江民逝世
蔡文姬回漢
208年4月4日(三月初一),漢末著名琴家蔡文姬回漢。蔡文姬在矛盾的心情下,寫下了著名詩歌《胡笳十八拍》。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裡,後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並生育了兩個孩子。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並將其嫁給董祀。讓她整理蔡邕所遺書籍四百餘篇,為中國文化的傳播作出了貢獻。這就是歷史上所謂「文姬歸漢」的故事。
莫斯科
1147年4月4日,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
莫斯科(Moscow),是俄羅斯聯邦首都、莫斯科州首府,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以及最大的綜合性城市,俄羅斯乃至歐亞大陸上極其重要的交通樞紐。
從莫斯科大公時代開始,到沙皇俄國至蘇聯及俄羅斯聯邦一直擔任著國家首都,迄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是世界著名的古城。莫斯科擁有眾多名勝古蹟,是歷史悠久的克裡姆林宮所在地。莫斯科城市規劃優美,掩映在一片綠海之中,故有「森林中的首都」之美譽。
巴塞爾大學
1460年4月4日,瑞士最古老的大學——巴塞爾大學(University of Basel)成立。
巴塞爾大學規模相對較小,但擁有優良的學術傳統,在教學和科研兩方面表現極其出色。以其在新興學科領域出色的研究和創新能力而聞名,生命科學和文化是其兩大核心研究領域。
著名校友:德西德裡烏斯·伊拉斯謨(著名的人文主義思想家和神學家)、萊昂哈德·歐拉(數學家、自然科學家)、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哲學家、語言學家)、弗雷德裡希·米歇爾(生物學家)、卡爾·榮格(心理學家)、卡爾·西奧多·雅斯貝爾斯(哲學家、神學家)、塔德烏什·賴希施泰因(1950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沃納·亞伯(1978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克裡斯汀·紐斯林-沃爾哈德(199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洛杉磯
1850年4月4日,美國洛杉磯建市。
洛杉磯(City of Los Angeles),又稱為「天使之城」。屬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位於美國加州西南部,是美國的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紐約,也同時是西部最大都會,美國最大的海港。全世界的文化、科學、技術、國際貿易和高等教育中心之一,還擁有世界知名的各種專業與文化領域的機構。該市及緊鄰的區域,洛杉磯已為美國石油化工、海洋、航天工業和電子業的最大基地,它是美國科技的主要中心之一,擁有美國西部最大的海港,享有「科技之城」的稱號。
著名景點:迪斯尼樂園,比弗利山莊,聖塔莫妮卡海灘,好萊塢等。
華納兄弟影業
華納兄弟影業是全球最大的電影和電視娛樂製作公司之一,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資金最大的電影公司,由華納四兄弟創立。1918年在伯班克成立華納製片廠,1923年4月4日在紐約正式成立華納兄弟影業。
1990年被時代公司收購,時代公司之後改名時代華納。
華納兄弟影業著名的作品有《蝙蝠俠》系列、《超人》系列、《黑客帝國》系列、《哈利波特》系列、《指環王》系列、《霍比特人》系列、《地心引力》、《盜夢空間》等。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37年抗日戰爭發生,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先遷至湖南長沙,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4月4日又西遷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保存了抗戰時期的重要科研力量並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學生,為中國以至世界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因其成就顯著,有「內樹學術自由,外築民主堡壘」之美譽。1946年,三校復員北返,雲南師範學院留昆舊址獨立建校,定名國立昆明師範學院,現為雲南師範大學,舊址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塞內加爾
塞內加爾國慶日:4月4日。
塞內加爾位於非洲西部凸出部位的最西端,首都達喀爾。北接茅利塔尼亞,東鄰馬裡,南接幾內亞和幾內亞比索,西臨維德角群島。
1864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58年11月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59年4月與蘇丹(今馬利共和國)結成馬裡聯邦。1960年4月4日,同法國籤署「權力移交」協定。6月20日,馬裡聯邦宣告獨立。8月20日,塞退出聯邦,成立獨立的共和國。
銀雀山漢墓
1972年4月4日,我國考古工作者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發現大批《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
銀雀山漢墓位於山東省臨沂市市區銀雀山西南麓,銀雀山漢墓出土有竹簡、漆木器、陶器、銅器和錢幣等,以竹簡最為珍貴。考古人員在古墓群發現的大量竹簡,其中有中國古代四大兵法《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六韜》《尉繚子》和《墨子》《管子》《晏子春秋》《相狗經》《曹氏陰陽》等先秦古籍。二號墓出土的《漢武帝元光元年曆譜》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代歷譜。
尤其是失傳1700多年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的同時出土震驚海內外,解開了歷史上孫子和孫臏是否一人、其兵書是一部還是兩部的千古之謎。漢簡出土名揚四海,震驚中外,與「馬王堆」「兵馬俑」齊名,被列為「新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1977年被列為山東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於1989年10月落成開放。
世界貿易中心
世界貿易中心(World Trade Center),是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島西南端的一個建築群,1973年4月4日,世界貿易中心舉行正式啟用的剪彩儀式,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樓。
2001年9月11日,遭受恐怖襲擊,多棟建築物嚴重受損。2002年,一個新的世界貿易中心建築群在世界貿易中心遺址上動工建設。
微軟
微軟,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跨國科技公司,是世界PC(個人計算機)機軟體開發的先導,由比爾·蓋茨與保羅·艾倫創辦於1975年4月4日,並且於1981年6月25日重組為公司。公司總部設立在華盛頓州的雷德蒙德市(Redmond,鄰近西雅圖)。以研發、製造、授權和提供廣泛的電腦軟體服務業務為主,包括最為著名和暢銷的產品為Microsoft Windows作業系統和Microsoft Office系列軟體,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電腦軟體提供商。
2020年1月22日,名列2020年《財富》全球最受讚賞公司榜單第3位。
威廉·亨利·哈裡森
威廉·亨利·哈裡森(William Henry Harrison 1773年2月9日-1841年4月4日),美國第九任總統。
威廉·亨利·哈裡森出身於維吉尼亞種植者貴族家庭。哈裡森的父親是一位農場主,第一屆大陸會議代表及《獨立宣言》籤署人之一。
威廉·亨利·哈裡森在印第安納州打敗肖肖尼印第安人,人稱「提帕卡農英雄」。也是美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短的總統,只有一個月。他不久即患肺炎,在他宣誓就職後1個月,1841年4月4日不幸去世。
他的孫子是美國第23任總統班傑明·哈裡森。
翰·維恩
約翰·維恩(John Venn,1834年8月4日-1923年4月4日),英國數學家。
維恩在概率論和邏輯學方面有所貢獻,其最主要的成就是系統解釋並發展了幾何表示的方法。他作出一系列簡單閉曲線(圓或更複雜的形式),將平面分為許多間隔,利用這種圖表,維恩闡明了演繹推理的基本原理。雖然在維恩之前,萊布尼茨(Leibniz)已系統地運用過這類邏輯圖,但今天這種邏輯圖仍稱作「維恩圖」(Venn Diagram)。它們用於展示在不同的事物群組(集合)之間的數學或邏輯聯繫,尤其適合用來表示集合(或)類之間的「大致關係」,它也常常被用來幫助推導(或理解推導過程)關於集合運算(或類運算)的一些規律。
威廉·亨利·傑克遜
威廉·亨利·傑克遜(Willian Henry Jackson 1843年4月4日-1942年6月30日),美國早期西部最重要的攝影家之一。
在傑克遜長期的攝影生涯與和許多重大的事件以及一些美國的機構都有關係,包括早期的美國地質勘探、黃石國家公園、西部鐵路建設、科羅拉多的採礦業,以及世界哥倫布博覽會,世界運輸經紀,底特律攝影和出版公司等等。
威廉·亨利·傑克遜的足跡遍布全美,著名的有1870年前後拍攝的落基山脈,以及大家所熟知的1870年他花費三天半時間深入蒙特那州的維吉尼亞拍攝的黃石河峽谷的雄偉照片。他拍攝的黃石河峽谷照片為後來1872年黃石國家公園的建立提供了雄辯的證明。從這一點看來,他的風光攝影實際上從客觀上促進了國家的進步。
威廉·亨利·傑克遜除了拍攝風光照片,還在1894年開始了世界旅遊。1895年傑克遜來到了中國,拍攝了晚清時期大量東部靠沿海地區的照片,這些彩色照片是非常珍貴的文獻。
卡爾·本茨
卡爾·本茨(Karl Benz,1844年11月25日-1929年4月4日),德國發明家,汽車的發明者。德國著名的戴姆勒-奔馳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現代汽車工業的先驅者之一,人稱「汽車之父」「汽車鼻祖」。
1879年末,發明了第一臺單缸煤氣發動機。卡爾·本茨於1885年和德國人戴姆勒各自製成以汽油內燃機為引擎的三輪汽車。1886年1月29日,獲得專利。正是這一日子,被確認為汽車的生日。
1906年本茨和他的兩個兒子在拉登堡成立了本茨父子公司(在中文中該品牌註冊為「奔馳」),奔馳汽車成為世界著名品牌。1926年,奔馳的汽車公司與戴姆勒汽車公司合併成立戴姆勒-奔馳公司(Daimler-Benz AG)。
1929年4月4日,卡爾·本茨離世,享年85歲。
安德烈·米其林
安德烈·米其林(Andre Michelin 1853年1月16日-1931年4月4日),法國實業家。米其林輪胎公司創始人。
1888年和他的弟弟愛德華·米其林(Edouard)在法國克萊蒙費朗市創立了米其林輪胎公司。1900年,出版了第一本《米其林指南》,為法國的餐館評定星級,並因此而著名。
2002年,安德烈和他的弟弟愛德華·米其林被列入密西根州迪爾伯恩汽車名人堂。
威廉·奧斯特瓦爾德
威廉·奧斯特瓦爾德(Friedrich Ostwald 1853年9月2日-1932年4月4日),出生於拉脫維亞的德國籍物理化學家。物理化學的創始人之一。
1909年因其在催化劑的作用、化學平衡、化學反應速率方面的研究的突出貢獻,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
哈裡·奈奎斯特
哈裡·奈奎斯特(Harry Nyquist 1889年2月7日-1976年4月4日),出生在瑞典,美國物理學家。奈奎斯特對資訊理論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總結的奈奎斯特採樣定理是資訊理論、特別是通訊與信號處理學科中的一個重要基本結論。
為不使原波形產生「半波損失」,採樣率至少應為信號最高頻率的兩倍,這就是著名的奈奎斯特採樣定理。
作為貝爾電話實驗室的工程師,在熱噪聲和反饋放大器穩定性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早期的理論性工作是關於確定傳輸信息的需滿足的帶寬要求,在《貝爾系統技術》期刊上發表了《影響電報速度傳輸速度的因素》文章,為後來香農的資訊理論奠定了基礎。
丁西林
丁西林(1893年9月29日[八月二十]-1974年4月4日),生於江蘇省泰興縣黃橋鎮。原名丁燮林,字巽甫。中國劇作家、物理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現代戲劇史上唯一專門寫喜劇的劇作家。
1913年畢業於上海交通部工業專門學校(上海交通大學前身),1914年,入英國伯明罕大學攻讀物理學和數學。1920年歸國,歷任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國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長。
丁西林的喜劇有著較高的藝術成就,集中體現在《一隻馬蜂》《壓迫》《三塊錢國幣》和《等太太歸來》中。
李汝祺
李汝祺(1895年3月2日[二月初六]-1991年4月4日),出生於天津市,中國遺傳學家。
1918年進入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農學系學習畜牧學。1923年畢業後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動物學系研究院,從師於世界著名遺傳學家摩爾根教授,在他領導的實驗室進行果蠅發生遺傳學研究工作,1926年以優異成績完成學位論文,成為該實驗室第一位獲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
他的研究工作涉及胚胎學,細胞學和遺傳學3個方面,60年間共發表論文達40篇。他也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果蠅發生遺傳的學者之一,他於1985年出版的《發生遺傳學》是這一領域的一部大型專著。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中國的著名學者劉承釗,談家楨,張作幹,金蔭昌,李肇特等都曾經跟隨他學習和工作過。
羅伯特·E·舍伍德
羅伯特·E·舍伍德(Robert E. Sherwood 1896年4月4日-1955年11月14日),美國編劇、製片人。
1940年憑藉《蝴蝶夢》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劇本獎。1940年,他的舞臺劇《魂斷藍橋》改編為經典電影。1946年憑藉《黃金時代》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劇本獎。
1945年任海軍部長特別助理,他戰時在富蘭克林·羅斯福身邊工作,掌握了大量材料,寫出《羅斯福與霍普金斯》並因此獲1949年普立茲獎。他一連寫了3部劇本,《白痴的歡樂》《亞伯-林肯在伊利諾斯》和《不會有夜晚》都獲得了普立茲獎,然而他最偉大的作品《石化林》卻沒有得獎。
葛洛麗亞·斯旺森
葛洛麗亞·斯旺森(Gloria Swanson 1897年3月27日-1983年4月4日),美國女演員。
1929年、1930年,憑藉《神女生涯恨事多》《入侵者》,2次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1951年,憑藉《日落大道》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獲得美國金球獎最佳女主角。1964年,憑藉《Burke's Law》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電視女演員。1975年獲得土星獎特別獎。
奧列格·康斯坦丁諾維奇·安東諾夫
奧列格·康斯坦丁諾維奇·安東諾夫(Oleg Konstantinovich Antonov 1906年2月7日-1984年4月4日),蘇聯飛機設計師,安東諾夫設計局領導。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科學院院士,社會主義勞動英雄。
安東諾夫在列寧格勒工學院畢業後就成了滑翔機製造廠的主要設計師。他的輕型滑翔機成為了當時標準滑翔機。他曾設計過多達50餘種的滑翔機,奠定了蘇聯滑翔機事業基礎。後期轉為設計運輸機,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設計局領導設計了多種運輸機和滑翔機。
郭永懷
郭永懷(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山東榮成人。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首任系主任。
郭永懷長期從事航空工程研究,發現了上臨界馬赫數,發展了奇異攝動理論中的變形坐標法,即國際上公認的PLK方法,倡導了中國的高超聲速流、電磁流體力學、爆炸力學的研究,培養了優秀力學人才。擔負了國防科學研究的業務領導工作,為發展飛彈、核彈與衛星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1968年12月5日,因飛機失事離世。1968年12月25日,中央授予他烈士稱號。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榮譽勳章」,是該群體中唯一一位獲得「烈士」稱號的科學家。
司徒慧敏
司徒慧敏(1910年2月16日-1987年4月4日),原名司徒柱,廣東省開平縣赤坎永堅樓東閘村人,中國著名電影技術專家及導演。曾任文化部副部長、文化部技術委員會主任及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1931年與堂兄司徒逸民合作研製成功「三友式」電影光學錄音機,是中國最早製造的錄音機之一。1933年,成為以夏衍為首的中國共產黨電影小組的成員。此後,他導演了《自由神》《血濺寶山城》《遊擊進行曲》《白雲故鄉》等影片,並為《姊妹花》等片錄音。1946年赴美國學習電影製作,並導演了紀錄片《中國民族舞蹈》,該片獲1948年愛丁堡紀錄電影節優秀獎,同年被美國紐約布魯克林音樂舞蹈學院評為5部最佳舞蹈片之一。1952年回國後長期擔任電影技術和事業方面的領導工作,還主持拍攝了中國第一部大型彩色紀錄片《八一運動會》。
他為發展社會主義電影電視事業,為制定振興我國電影技術的奮鬥目標,建立現代化電影技術體系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7年4月4日,著名電影藝術家司徒慧敏在北京逝世。
馬克斯·弗裡施
馬克斯·弗裡施(Max Frisch,1911年5月15日-1991年4月4日),瑞士戲劇家和小說家,與弗裡德裡希·迪倫馬特(Friedrich Durrenmatt)並稱為當代瑞士德語文學的雙子星座。
1954年因發表以探索自我本質為主題的長篇小說《施蒂勒》而成名,被認為是一部語言優美、想像力豐富的傑作。1955年成為專業作家,1958年獲得畢希納獎金。長篇小說《能幹的法貝爾》(1957)的譯本有近三十種文字之多。戲劇代表作《比得曼和縱火犯》(1958)與《安多拉》(1961)是兩齣最純正的布萊希特式譬喻劇。
瑪格麗特·杜拉斯
瑪格麗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原名瑪格麗特·陶拉迪歐(Marguerite Donnadieu),法國著名作家、劇作家、電影編導。
1914年出生於法屬印度支那。十八歲時定居巴黎。自1942年開始發表小說,1950年的《抵擋太平洋的堤壩》使杜拉斯成名。這段時期的作品富有自傳色彩。自1953年的《塔基尼亞的小馬群》起,杜拉斯探索新的敘事語言,逐漸抹去小說情節,更強調主觀感受和心理變化。1955-1965年是她創作上的高峰期,代表作有小說《如歌的中板》《副領事》,以及劇本《廣島之戀》等。1984年發表《情人》,獲當年龔古爾文學獎。
埃爾默·伯恩斯坦
埃爾默·伯恩斯坦(Elmer Bernstein 1922年4月4日-2004年8月18日),美國電影作曲家,樂隊指揮。曾擔任「青年音樂基金會」主席、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第一副主席兼音樂部主席,美國作曲、作詞家公會主席。
1950-1990年代,憑藉《豪勇七蛟龍》《殺死一隻知更鳥》《夏威夷》《顛倒乾坤》《純真年代》等12次提名奧斯卡最佳配樂、最佳原創歌曲獎;4次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獎、最佳原創歌曲獎。1960年代,憑藉《殺死一隻知更鳥》《夏威夷》2次獲得美國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獎。1968年憑藉《仙樂美人》獲得奧斯卡獎-最佳原創配樂獎。
2003年,憑藉《遠離天堂》提名奧斯卡獎、美國金球獎最佳配樂。
周傳基
周傳基(1925年3月12日-2017年4月4日),出生於北京,祖籍山東。中國資深電影人,電影理論家、翻譯家,影視評論家、教育家、教授。北京電影學院的標誌性人物,陳凱歌、張藝謀老師。被譽為「中國電影界的泰鬥」「中國第一電影教頭」。
1950年畢業於山東大學文學院外國文學系,獲英國文學學士學位;1981年任教於北京電影學院;1992年6月獲得北京電影學院第一屆「金燭」獎;1995年為美國舊金山大學講授電影公共課,創辦周傳基影視實驗學校並擔任學校校長;1999年參與創建雲南藝術學院電影電視學院;2014年9月發起舉辦首屆候車時周傳基一分鐘國際手機電影大賽;2016年3月獲上海影評人獎首屆「電影理論與評論貢獻獎」。
2017年4月4日,在芝加哥醫院辭世,享年92歲。
佐勒菲卡爾·阿里·布託
佐勒菲卡爾·阿里·布託(Zulfikar Ali Bhutto 1928年1月5日-1979年4月4日),巴基斯坦人民黨創始人。巴基斯坦前總統、前總理。
佐勒菲卡爾·阿里·布託生於殖民時期典型的上層精英家庭,在英國獲律師資格。1963年任外交部長。1967年創建巴基斯坦人民黨,任主席。1969年推翻阿尤布·汗。1971年任總統兼軍法管制執行長。1973年後改任總理兼外交部長。推行西方民主和土地改革、經濟國有化,1977年在政變中被推翻,並遭監禁。釋放後又被捕,處絞刑。
女兒:貝娜齊爾·布託(簡譯為貝·布託),伊斯蘭世界的第一位女總理。
馬丁·路德·金
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非裔美國人,出生於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美國牧師、社會活動家、民權主義者,美國民權運動領袖。
1948年大學畢業。1948年至1951年期間,在美國東海岸的費城繼續深造。1963年,馬丁·路德·金覲見了甘迺迪總統,要求通過新的民權法,給黑人以平等的權利。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了《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1964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
1968年4月4日,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領導工人罷工後,被人刺殺,年僅39歲。
從1986年起,美國政府將每年1月的第3個星期一,定為馬丁路德金全國紀念日。馬丁·路德·金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8名。
張志新
張志新(1930年12月5日-1975年4月4日),天津市人,革命烈士。曾任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幹事。
張志新懷著對黨、對人民的赤膽忠心,反對林彪、「四人幫」的倒行逆施,遭受了殘酷的迫害。她堅持真理,公開揭露林彪、江青一夥的陰謀活動,被「四人幫」一夥定罪,於1969年9月被捕入獄。
1975年4月4日,她慘遭「四人幫」殺害,年僅45歲。1979年3月21日,中共遼寧省委為她徹底平反昭雪,並追認為革命烈士。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1932年4月4日-1986年12月28日),俄羅斯電影導演、編劇、演員,畢業於莫斯科國立電影學院。
1961年,執導劇情片《壓路機與小提琴》,開啟導演生涯。1962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伊萬的童年》,獲得第2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1966年,執導劇情片《安德烈·盧布廖夫》,該片獲得第2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1972年,執導科幻懸疑片《索拉裡斯》,獲得第25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和費比西獎、提名金棕櫚獎。1979年,執導懸疑劇情片《潛行者》,該片獲得第3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1980年獲得義大利大衛獎盧奇諾·維斯康蒂獎;1982年獲得義大利大衛獎羅馬旅遊局金質獎章。1983年,執導劇情片《鄉愁》獲得第3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和費比西獎、提名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1986年,執導劇情片《犧牲》,獲得第3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和比西獎、提名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獲得第41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1986年12月28日,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巴黎因肺癌去世,享年54歲。
克萊夫·戴維斯
克萊夫·戴維斯(Clive Davis,1932年4月4日—),美國傳奇唱片製作人,阿里斯塔(Arista)唱片公司創始人,唱片工業史上發掘天才最多的「金耳朵」。
他是從鮑勃·迪倫(Bob Dylan)到保羅·西蒙(Paul Simon)、從惠特妮·休斯頓(Whitney Houston)到艾麗西亞·凱斯(Alicia Keys),眾多樂壇巨星背後的傳奇推手。
他的人生幾乎代表了整個美國流行樂發展史。他於1970年代前後擔任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的總裁,1980年代後創立個人唱片廠牌Arista Records、J Records,目前還在索尼音樂娛樂公司擔任創意高管。
楊振華
楊振華(1936年4月4日-),出生在遼寧瀋陽,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
1957年拜楊海荃為師,1961年調入解放軍公安部隊遼寧總部政治部文工團。1962年在瀋陽鐵西區曲藝團任相聲隊隊長,1966年5月調入瀋陽市曲藝團。1960年演出《合家歡》獲全國公安系統文藝會演一等獎。1962年演出《北大倉》獲遼寧省文藝會演創作、表演一等獎。1963年演出《新居》獲遼寧省文藝會演創作、表演一等獎。1964年演出《掃馬路》獲遼寧省文藝會演一等獎。1978年演出《假大空》獲文化部主辦的慶祝建國三十年獻禮演出創作、表演一等獎,全國短篇曲藝作品評比一等獎。2000年表演相聲《你以為你是誰》獲中國曲藝牡丹獎。
他表演的相聲內容多以諷刺為主,先後合作過的演員有金炳昶、崔福祥、楊瑞庫等。《下棋》《一封家書》《動物世界》、如此大款》等在廣播和電視中播出後,在觀眾中引起強烈反響。2000年被授予「瀋陽百位曲藝名家」稱號。2001年獲中國曲藝家協會頒發的新中國曲藝五十年特別貢獻曲藝家稱號。2004年《楊振華表演相聲精品集》一書影像製品《楊振華百集傳統相聲》出版發行。
朱逢博
朱逢博(1937年4月4日-),生於山東濟南。中國著名歌唱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有中國夜鶯的美譽、中國新民歌之母的美譽。
創建中國首個輕音樂團,是中國現代流行音樂的開山鼻祖。開創一代歌風,是華語樂壇具有開創性和標誌性的人物。朱逢博先後榮獲首屆中國金唱片獎,藝術家終身成就獎,中國十大女歌唱家。是中國1970-80年代在國內外舞臺上最活躍、最有影響的女歌唱家。
朱逢博的演唱真摯動人、情感強烈,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演唱歌曲近1000餘首,代表作品《白毛女》《請茶歌》《美麗的心靈》《金梭和銀梭》《那就是我》《蘭花與蝴蝶》《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珊瑚頌》《擦掉吧,傷心的淚》《清晨我們踏上小道》《潔白的羽毛寄深情》《瑪依拉》《尼羅河畔的歌聲》等。
丈夫:男高音歌唱家施鴻鄂。
克勞德·米勒
克勞德·米勒(Claude Miller,1942年2月20日—2012年4月4日),出生於法國巴黎,法國導演、編劇、製片人,畢業於高級電影研究學院。
1976年,編導個人首部電影長片《走路的最好方式》,提名第2屆法國凱撒獎-最佳劇本、最佳導演、最佳影片。1978年憑藉電影《告訴他我愛他》提名法國凱撒獎-最佳導演。1982年,憑藉犯罪影片《審判》獲得法國凱撒獎最佳劇本獎、提名最佳導演、最佳影片。1986年,憑藉喜劇電影《不安分的姑娘》提名法國凱撒獎-最佳劇本、最佳導演、最佳影片。1989年,憑藉《小女賊》提名法國凱撒獎-最佳劇本、最佳導演。1992年,執導並創作戰爭電影《伴奏女郎》。1998年,編導的奇幻電影《雪地裡的魅影》獲得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提名金棕櫚獎。
2000年,憑藉《屬於女人的奇蹟》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提名金熊獎。2003年,執導劇情影片《小莉莉》,提名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法國凱撒獎-最佳導演。2007年,其編導的戰爭電影《秘密》上映,獲得第31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美洲大獎;提名法國凱撒獎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導演、最佳影片。2009年,執導劇情影片《我很高興母親還健在》。2011年,其編導的電影《看他們如何跳舞》獲得第6屆羅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2012年,編導個人最後一部電影《寂寞的心靈》。
2012年4月4日,克勞德·米勒在巴黎去世,享年70歲。
羅傑·約瑟夫·埃伯特
羅傑·約瑟夫·埃伯特(Roger Joseph Ebert,1942年6月18日-2013年4月4日),美國影評人、劇本作家,普立茲獎獲得者。
埃伯特以他每周評論專欄(從1967年開始在《芝加哥太陽報》刊登,後來在網絡上發布)和與另一位影評人吉恩·西斯克爾聯袂主持的主持電視節目《西斯克爾和埃伯特電影評論》(Siskel & Ebert at the Movies)而著名。埃伯特的電影評論在美國和全球被超過200家報紙發表。他撰寫了超過15本書,包括他的電影年鑑。
埃伯特對電影有一套獨具慧眼的審美和分析理論,最先發現了包括大導演史蒂文·史匹柏、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和奧斯卡影帝阿爾·帕西諾(Al Pacino)、屢獲奧斯卡獎提名的男星沃倫·貝蒂(Warren Beatty)在內的一大批電影人才。他的評價甚至成為衡量一部影片成功與否的主要標誌,許多電影人都以能獲得他的首肯而感到榮幸。曾被《福布斯》雜誌評為美國影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影評人。
丹·西蒙斯
丹·西蒙斯(Dan Simmons,1948年4月4日-),美國作家。
1971年在華盛頓大學獲得教育學碩士學位,此後,他從事了18年的初等教育事業。1982年西蒙斯首次發表作品步入文壇,在1987年成為了全職作家。代表作品《海伯利安四部曲》(包括《海伯利安》《海伯利安的隕落》《安迪密恩》《安迪密恩的覺醒》)曾獲得雨果獎、軌跡獎、西班牙科幻小說首獎、日本星雲獎、日本雨果獎、法國宇宙獎,併入圍亞瑟·克拉克獎、英倫科幻獎、科幻紀事獎,被軌跡雜誌票選為1990年前史上十大科幻小說,1997年和2006年兩次入選「最推薦100部科幻奇幻作品榜」。並與《銀河帝國》系列並稱為科幻文學史上不可逾越的兩座巔峰。
丘成桐
丘成桐(Shing-Tung Yau,1949年4月4日-),出生於廣東汕頭,原籍廣東省蕉嶺縣,同年隨父母移居香港,美籍華人(客家),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國際知名數學家。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兼數學科學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
1969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數學系,1971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博士(師從陳省身);1993年被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成為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丘成桐證明了卡拉比猜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是物理學中弦理論的基本概念,對微分幾何和數學物理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丘成桐囊括了菲爾茲獎(1982)、克拉福德獎(1994)、沃爾夫獎(2010)等獎項,特別是在1982年度榮獲最高數學獎菲爾茲獎,是第一位獲得這項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的華人,也是繼陳省身後第二位獲得沃爾夫數學獎的華人。
王江民
王江民(1951年10月7日-2010年4月4日),山東煙臺人,北京江民科技有限公司(江民殺毒軟體)創始人兼總裁。中國著名的反病毒專家、國家高級工程師、中國殘聯理事、山東省煙臺市政協委員、山東省肢殘人協會副理事長。
1989年,王江民38歲開始學習計算機。不出幾年,他就成為中國最早的反病毒專家。1996年,王江民來到中關村,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
1996年8月,擔任北京江民新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200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王江民「北京市優秀民營企業家」稱號,同年入選中央電視臺權威欄目《東方時空》當日《東方之子》;2005年,被北京工業大學聘為兼職教授,同年被中國軟體行業協會授予「中國軟體傑出貢獻獎」。
2010年4月4日上午10點左右,心臟病突發去世,享年59歲。
陳怡
陳怡,1953年4月4日出生於中國廣州,作曲家,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1983年陳怡畢業於北京中央音樂學院作曲專業,獲得學士學位,隨後在本校就讀研究生,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1986年獲獎學金赴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學習作;1993年獲得博士學位後任美國作曲家管弦樂團和紐約新音樂團作曲家顧問;1996年被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皮博迪音樂學院聘任為全職作曲教授;1998年上任美國密蘇裡州立大學音樂院終身教授;2001年獲得艾夫斯作曲家獎;2005年入選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院終身院士;2012年列入天津市「千人計劃」特聘專家,任天津音樂學院講座教授。
大衛·凱利
大衛·凱利(David E. Kelley),1956年4月4日出生,美國編劇、製片人。
出身於普林斯頓大學法學院,後來從事編劇。曾為20世紀福克斯電視臺電視劇製作史上薪酬最高的製片人。
1986年編劇《洛城法網》,8次提名、5次獲得艾美獎最佳編劇(最佳劇集)。1992年編劇《警戒圍欄》,2次獲得艾美獎最佳劇集。1994年編劇《芝加哥希望》,2次提名艾美獎最佳劇集。1997年編劇《律師本色》,3次提名、2次獲得艾美獎最佳編劇(最佳劇集)。1999年,憑藉《甜心俏佳人》,3次提名、1次獲得艾美獎最佳編劇(最佳劇集);提名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視獎-最佳國際劇集。2004年編劇《波士頓法律》,2次提名艾美獎最佳劇集。2017年憑藉《大小謊言》獲得艾美獎-最佳限定劇獎。
劉偉強
劉偉強,1960年4月4日生於香港,中國香港攝影師、導演。
1985年,劉偉強正式擔任攝影師。1989年,憑藉《旺角卡門》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1990年,首次擔任導演,執導電影《朋黨》。1994年,拍攝《重慶森林》,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攝影。1995年與文雋,王晶合組最佳拍檔電影製作公司。1996、1999年,憑藉《不道德的禮物》《風雲雄霸天下》,2次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
2002年,劉偉強自組「基本映畫製作公司」,製作《無間道》,獲得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獲得第4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提名最佳攝影獎;提名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電影。2004年,憑藉《無間道Ⅱ》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獲得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電影、提名最佳導演。同年,憑藉《無間道Ⅲ終極無間》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最佳影片。2006年,憑藉《頭文字D》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最佳導演、最佳影片。2007年,憑藉電影《傷城》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獎;提名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攝影。2007年,首次嘗試執導好萊塢電影《The Flock》。2008年,劉偉強擔任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學會會長。
2013年,憑藉《大上海》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2014年,再次執導好萊塢電影《青龍復仇》。2017年,執導武俠魔幻新片《武林怪獸》。2018年,憑藉《建軍大業》提名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導演。
小羅伯特·唐尼
小羅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 Jr.),1965年4月4日出生於紐約州紐約市,美國電影演員、製片人。
1971年,5歲的他出演電影《狗》。1987年,22歲的他首次主演電影《泡妞專家》。1993年,憑藉電影《卓別林》提名奧斯卡獎、美國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獲得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男主角。同年,憑藉《人生交叉點》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沃爾皮杯特別獎、美國金球獎特別獎-最佳群戲。1994年,憑藉《穿梭陰陽間》獲得土星獎-最佳男主角。1997年,他因吸毒被逮捕並強制戒毒。
2001年,憑藉《甜心俏佳人》獲得美國金球獎電視類-最佳男配角、提名艾美獎最佳男配角。2006年,憑藉《聖徒指南》獲得聖丹斯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劇情片。2007年,主演《十二宮》。2008年,出演電影《鋼鐵俠》,獲得土星獎-最佳男主角。同年,入選《時代周刊》「年度百大影響力人物」。2009年,憑藉《熱帶驚雷》提名奧斯卡獎、美國金球獎、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男配角。
2010年,憑藉《大偵探福爾摩斯》獲得美國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2012年,主演《復仇者聯盟》,獲得MTV電影獎-最佳打鬥場面;獲得人民選擇獎-最受歡迎電影男演員、最受歡迎電影超級英雄。2013年,主演《鋼鐵俠3》,獲得土星獎-最佳男主角;獲得青少年選擇獎-最佳動作電影男演員。2014年-2015年,獲得人民選擇獎最受歡迎動作片明星、最受歡迎男演員、最受歡迎劇情片男演員。
2015年,小羅伯特·唐尼收入8000萬美元,居福布斯全球演員富豪榜排名第一位。2016年,小羅伯特·唐尼以3300萬美元排《福布斯》全球十大最高收入男星第八位。2019年,在漫威電影《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最後一次飾演託尼·史塔克。
鮑嶽橋
鮑嶽橋,1967年4月4日出生。內地程式設計師,UCDOS開發者。北京聯眾總裁。
杭州大學數學系計算數學專業畢業,1993年5月進入希望電腦公司,開始從事UCDOS的開發工作,同年10月發布UCDOS 3.0,1994年到1997年先後主持開發UCDOS 3.1—UCDOS 7.0及UCWIN Gold 1.0。
1998年初離開北京電腦公司,與簡晶等人組建了北京聯眾電腦技術有限公司,北京聯眾總裁。2006年年底辭掉聯眾CEO一職,創建了北京樂教樂學公司,創辦「一起學習網」。
林依輪
林依輪,1970年4月4日出生於北京市,中國內地男歌手、演員、主持人。
1993年籤約廣州新時代影音公司,同年發行第一張個人專輯《愛情鳥》而正式出道。1994年1月,《愛情鳥》獲廣州電視臺93十大原創金曲、最佳作曲獎、最佳編曲獎以及廣州電臺「佛寶」93廣州新音樂十大金曲獎。1995年1月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並演唱《火火的歌謠》;9月份舉行全國巡迴演唱會。1997年,主持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的大型遊戲類節目《城市之間》。2002年3月,《向快樂出發》獲第二屆音樂風雲榜十大金曲獎,林依輪本人獲年度飛躍男歌手獎。2003年7月,參演央視電影《都市沒有地平線》的拍攝,並在劇中擔綱男主角。2004年2月,主持央視綜藝節目《綜藝大觀》。2008年,錄製北京奧運歌曲《北京歡迎你》。2010年,客串都市情感電影《無人駕駛》。2011年4月8日,由其客串演出的愛情電影《隱婚男女》上映。2012年,擔任遼寧衛視《激情唱響》的導師。2013年,錄製大黃鴨公益主題曲《北京童謠》。2014年,擔任雲南衛視舞蹈真人秀《舞動全城》的導師。2015年主持美食節目《創食計》,擔任pptv《一唱成名》節目主持人。2019年,出版個人首本攝影畫冊《微·觀故宮》。2020年,由他主持的泛文化美食紀實節目《風味實驗室·新春特輯》首播。
大衛·布萊恩
大衛·布萊恩(David Blaine),1973年4月4日出生,美國魔術師。進行了多項驚世駭俗的表演,被譽為「街頭魔術鼻祖」。
1997年5月19日,進行第一個電視轉播。1999年4月5日,布賴恩他將自己「埋葬」在一個透明棺材下一星期,每天只靠四茶匙水維生。2000年,他又進行了另一項打破世界紀錄的表演:在兩塊8英尺高的大冰塊拼合而成的「冰棺材」裡呆了整整61個小時。2003年9月5日,布賴恩再次向人類的生存極限發出挑戰,把自己放在一隻透明箱裡,懸掛12.5米的高空,布賴恩在裡面不吃任何食物生活44天,只靠兩條管子分別送水和排尿。2006年5月,在美國紐約市林肯中心廣場,在水球內的生活7天,到第7天的表演臨近結束時,布賴恩還試在水下憋氣,衝擊8分58秒的現有記錄。2008年他再次挑戰憋氣,他在水下憋了17分04秒,打破吉尼斯紀錄。2012年10月5日,美國紐約,布賴恩再次挑戰人類極限,接受100萬伏高壓電72小時持續電擊。這三天中布賴恩不眠不食,只通過導管喝水。
楊宗緯
楊宗緯(Aska Yang),1978年4月4日生於中國臺灣桃園市,中國臺灣歌手。
2007年,參加臺灣歌唱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出道。2008年1月,發行首張專輯《鴿子》,以7萬張的銷量位居臺灣地區上半年唱片銷量排行榜第一位;同年5月登上臺北小巨蛋舉行個人演唱會。2011年加盟環球音樂,同年8月發行由李宗盛製作的第二張個人專輯《原色》。2013年3月29日,李宗盛製作的第三張個人專輯《初愛》推出;參加內地綜藝節目《我是歌手》,獲得總決賽第三名。同年7月成為MTV SESSIONS首位合作的華人歌手。並擔任臺灣旅遊觀光大使。2014年,參加深圳衛視《金鐘獎·中國音超》節目,憑藉英文歌曲《True Colors》與金志文並列男子組金獎。2018年3月,張碧晨與楊宗緯《涼涼》榮獲第25屆《東方風雲榜》音樂盛典十大金曲。2019年2月,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獻唱歌曲《雪花賦》。
代表作品《洋蔥》《那個男人》《底細》《空白格》。
陳喬恩
陳喬恩(Joe Chen),1979年4月4日出生於臺灣省新竹縣竹北市,華語影視女演員、主持人、歌手。
2001年9月23日,陳喬恩正式出道,並於同年出演個人首部影視劇《薰衣草》。2002年,她憑藉旅遊節目《中國那麼大》在臺灣主持界嶄露頭角。2004年,陳喬恩隨七朵花團體進軍樂壇。2005年,其主演的愛情喜劇《王子變青蛙》打破臺灣偶像劇收視紀錄。2008年,主演的都市劇《命中注定我愛你》創下臺灣電視史上偶像劇冠軍收視紀錄。
2009年,陳喬恩將工作重心轉向了中國內地,並主演了其在內地的首部正式作品《佳期如夢》。2010年,陳喬恩主演了個人首部大銀幕作品《激浪青春》。2011年,陳喬恩主演了愛情片《傾城之淚》;同年,她還主演了時尚劇《勝女的代價》。2012年,陳喬恩主演了個人首部舞臺劇《麵包樹上的女人》,並因此獲得第四屆丹尼獎話劇最佳女演員獎。2013年,陳喬恩憑藉武俠劇《笑傲江湖》在內地獲得廣泛關注。2014年,陳喬恩主演了校園電影《既然青春留不住》。2015年,陳喬恩不僅連續三年躋身福布斯中國名人榜;她還憑藉年代劇《錦繡緣華麗冒險》獲得華鼎獎中國近代電視劇最佳女演員。
希斯·萊傑
希斯·萊傑(Heath Ledger 1979年4月4日-2008年1月22日),出生於澳大利亞珀斯市,澳大利亞影視演員。
1997年,出演電視劇《汗水》。2000年憑藉《我恨你的十件事》提名MTV電影獎-最佳歌舞場面、青少年選擇獎-最性感電影浪漫戲。2001年,憑藉影片《聖戰騎士》,提名MTV電影獎-最佳歌舞場面、青少年選擇獎-最佳電影男演員。2005年,憑藉《狗鎮之主》提名青少年選擇獎-最佳動作冒險/懸疑電影男演員。2006年,憑藉《斷背山》提名奧斯卡獎、美國金球獎、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男主角。2009年,因出演《蝙蝠俠:黑暗騎士》中小丑一角獲得奧斯卡獎、美國金球獎、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男配角;獲得MTV電影獎-最佳反派、提名MTV電影獎-最佳打鬥場面;獲得人民選擇獎最受歡迎銀幕組合、最受歡迎卡司;獲得土星獎-最佳男配角。
2008年1月22日,希斯·萊傑被人發現死於紐約的公寓內,終年29歲。
孔孝真
孔孝真(Gong Hyo-jin),1980年4月4日出生於首爾,韓國女演員。
早期以模特身份出道,拍攝雜誌目錄、電視廣告。1999年以電影《女高怪談2》進入演藝圈。2001年-2003年,憑藉《殺手公司》《火山高校》《大口狗談戀愛》,3次提名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女配角。2002年,憑藉《華麗的時節》獲得韓國百想藝術大賞電視類最佳新人女演員獎。2007年,參演電視劇《謝謝》,獲得MBC演技大賞最優秀女演員獎。2008年,憑藉《胡蘿蔔小姐》提名韓國電影青龍獎、韓國百想藝術大賞最佳女演員;憑藉《幸福》提名韓國電影大鐘獎、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配角。
2010年主演電視劇《Pasta》,憑此獲得MBC演技大賞最優秀女演員獎、最佳屏幕情侶獎。2012年憑藉《愛情小說》,獲得韓國電影青龍獎人氣明星獎、提名最佳女演員;憑藉《最佳愛情》獲得韓國百想藝術大賞電視類最佳女演員獎。
2013年,主演《主君的太陽》;獲得韓國電影青龍獎人氣明星獎。2014年,與趙寅成聯袂出演SBS新水木劇《沒關係,是愛情啊》。2015年5月,主演KBS2TV金土劇《製作人》。2016年8月,主演SBS浪漫愛情劇《嫉妒的化身》;11月,主演懸疑片《Missing:消失的女人》。2017年2月,主演懸疑片《單身騎士》。2018年12月,主演驚悚片《門鎖》。2019年1月,主演警匪動作電影《逃組》;9月,主演KBS愛情懸疑喜劇《山茶花開時》,獲得KBS演技大賞。
夏達
夏達,1981年4月4日出生於湖南省懷化市,中國漫畫家,畢業於長沙理工大學藝術設計系。
2002年,夏達憑藉漫畫作品《冬日童話》獲得了中國連環漫畫短篇故事漫畫優秀獎。2003年,出版漫畫《四月物語》;此後六年,夏達在家裡專職創作漫畫。2008年,夏達憑藉漫畫《子不語》獲得第五屆金龍獎原創漫畫動畫藝術大賽最佳故事漫畫少女組金獎,並在日本漫畫月刊《ULTRA JUMP》上進行連載。2011年,出版首本個人畫集《初夏》。2015年,夏達憑藉漫畫作品《長歌行》獲得第12屆中國動漫金龍獎中國漫畫大獎。2017年10月2日,夏達的作品《拾遺錄》正式上線快看漫畫app。
李赫宰
李赫宰(Lee Hyuk-jae),藝名銀赫(Eun Hyuk),1986年4月4日出生於韓國京畿道高陽市,韓國男歌手、演員、舞者、電臺DJ、主持人,男子演唱組合Super Junior及其子組合成員。
1999年,李赫宰參加SM Starling Casting System選拔成為韓國SM娛樂有限公司練習生。2005年11月6日,銀赫以演唱組合Super Junior正式出道。2006至2012年,擔任電臺節目《Super Junior Kiss The Radio》主持人。2009年,憑藉《強心臟》和《StarKing》獲頒SBS演藝大賞真人秀部門新人獎。2011年,首次涉足音樂劇領域,主演音樂劇《Fame》。2013年,擔任第10屆亞洲音樂節主持人。2014年,擔任首爾歌謠大賞及韓國2014夢想演唱會主持人。2015年,擔任MBC《單身派對》節目主持;主演微電影《像詩一樣的旅行》;同年10月13日,銀赫作為陸軍現役入伍到2017年7月退伍。2017年,擔任SJ巡演《Super Show 7》舞臺導演。
奧斯汀·馬洪
奧斯汀·馬洪(Austin Mahone),1996年4月4日出生,美國創作歌手及模特,Elektra唱片旗下歌手。
馬洪通過上傳翻唱作品至YouTube平臺上而成名,其中歌曲《我們之間的愛呢》在美國獲得金唱片銷量認證,令他人氣急升。而於2014年聯同Pitbull發行的歌曲《Mmm Yeah》在告示牌百強單曲榜獲得第49位,是他在該榜單排名最高的歌曲。2014年,提名人民選擇獎-最受歡迎突破藝人、青少年選擇獎-最佳男歌手單曲。2015年,馬洪自組個人工作室,AM Music LLC。
2017年正式發行個人出道專輯《埋頭苦幹》,僅在日本發售。其中同名主打歌在2015年發行,在2017年被日本搞笑藝人知惠美千惠巳用作背景音樂,因此在告示牌日本熱門100金曲榜獲得第4名並獲得金唱片銷量認證。
重大事件
2018年4月4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正式掛牌。
2016年4月4日,郭富城首次奪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
2016年4月4日,達茲·萊姆波瑞娃(Chus Lampreave)逝世,西班牙女演員,坎城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2014年4月4日,昆巴·雅拉(Kumba Iala)逝世,幾內亞比索前總統。
2013年4月4日,山口升(Noboru Yamaguchi)逝世,日本輕小說作家。
2011年4月4日,朱利亞諾·麥·哈麥斯(Juliano mer khamis)逝世,以色列演員,導演,電影製片人,政治家。
2006年4月4日,第一個「國際提高地雷意識和協助地雷行動日」。聯合國大會2005年12月8日宣布每年4月4日被正式命名為國際提高地雷意識和協助地雷行動日。
1995年4月4日,普瑞絲西拉·蘭恩(Priscilla Lane)逝世,美國女演員。
1994年4月4日,網景通信公司成立,以其生產的網頁瀏覽器Netscape Navigator而聞名。1998年11月,被美國在線(AOL)收購。
1994年4月4日,菅谷梨沙子(Sugaya Risako)出生,日本影視演員、歌手。日本少女偶像組合Berryz工房領軍人物之一。
1993年4月4日,阿爾弗雷德·莫舍·巴特勒(Alfred Mosher Butts)逝世,美國遊戲設計師,發明西方流行的英語文字圖版遊戲Scrabble。
1993年4月4日,弗蘭克·卡明斯基(Frank Kaminsky)出生,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1991年4月4日,傑克·庫利(Jack Cooley)出生,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1991年4月4日,傑米·林恩·斯皮爾斯(Jamie Lynn Spears)出生,美國女演員兼歌手。
1989年4月4日,武農·阿尼塔(Vurnon Anita)出生,荷蘭足球運動員。
1987年4月4日,莎拉·加頓(Sarah Gadon)出生,加拿大女演員。
1987年4月4日,麥克唐納·馬裡加(McDonald Mariga)出生,肯亞足球運動員。
1987年4月4日,薩米·赫迪拉(Sami Khedira)出生,德國足球運動員。
1986年4月4日,埃登·麥克吉迪(Aiden McGeady)出生,愛爾蘭足球運動員。
1985年4月4日,英國女王籤署將香港歸還中國法案。
1985年4月4日,杜迪·塞拉(Dudi Sela)出生,以色列網球運動員。
1985年4月4日,佩蘇達·坑孔伽(Apissada Kreurkongka)出生,泰國演員。代表作品泰國娛樂公司出品的電視劇《天使之爭》。
1984年4月4日,安德烈·維亞恰寧(Arkady Vyatchanin)出生,俄羅斯著名遊泳運動員,專長仰泳,曾獲得多個國際比賽冠軍。
1984年4月4日,肖恩·梅(Sean May)出生,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1983年4月4日,阿曼達·萊赫提(Amanda Righetti)出生,美國女演員。
1983年4月4日,本·戈登(Ben Gordon)出生,英國職業籃球運動員。NBA歷史上第一位以新秀身份獲得最佳第六人的球員。
1983年4月4日,埃裡克·安德烈(Eric Andre)出生,美國喜劇演員、主持人。
1983年4月4日,美國挑戰者號首次飛行獲得成功。
1979年4月4日,娜塔莎·雷昂(Natasha Lyonne)出生,美國猶太裔女演員。摩納哥國際電影節最佳女配角;提名艾美獎、美國金球獎最佳女演員。
1976年4月4日,金賢正(Kim Hyun-jung)出生,韓國女歌手。
1976年4月4日,詹姆斯·羅德(James Roday)出生,美國演員。
1976年4月4日,埃默森·費雷拉·達·羅薩(Emerson Ferreira da Rosa)出生,巴西足球運動員。
1972年4月4日,吉爾·斯科特(Jill Scott)出生,美國女詩人、演員、歌手及作曲家。獲得葛萊美獎。
1972年4月4日,大渡亮(Ryo Owatari)出生,日本大無限樂團成員。
1970年4月4日,巴裡·佩珀(Barry Pepper)出生,加拿大演員。艾美獎最佳男主角。
1969年4月4日,皮奧特·安德索夫斯基(Piotr Anderszewski)出生,波蘭著名鋼琴家和作曲家。
1968年4月4日,NASA發射阿波羅6號。阿波羅6號是阿波羅計劃中的一次無人任務,也是土星5號運載火箭的第二次飛行。
1967年4月4日,馬丁·路德·金,在紐約河濱教堂發表名為「超越越南-現在是打破沉默之時」的演講。
1964年4月4日,伊布萊姆·布蘭科(Ibraim Branco)出生,巴西足球運動員。
1964年4月4日,大衛·克羅斯(David Cross)出生,美國演員、製片人、編劇。獲得艾美獎。
1963年4月4日,格拉漢姆·諾頓(Graham Norton)出生,美國演員。憑藉《格拉漢姆·諾頓秀》獲得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視獎-最佳娛樂表演。
1961年4月4日至14日,首次在中國舉行的世界桌球錦標賽——第26屆世界桌球錦標賽在北京舉行。
1960年4月4日,雨果·維文(Hugo Weaving)出生,澳大利亞演員。蒙特婁電影節最佳男主角。提名MTV電影獎-最佳打鬥場面。
1959年4月4日,英國考古學家路易斯·利基發現「東非人」化石(現在稱為「南方古猿」)。
1958年4月4日,核裁軍運動(CND)和平標誌首次在倫敦公開展示。和平標誌,即反核戰標誌,是當今世界被廣泛使用的的標誌之一。
1952年4月4日,蓋瑞·摩爾(Gary Moore)出生,英國歌手,吉他演奏家。
1949年4月4日,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英國、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和義大利在華盛頓籤署了《北大西洋公約》,決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1944年4月4日,格雷格·T·尼爾森(Craig T. Nelson)出生,美國演員、編劇、製片。憑藉《教練》獲得艾美獎最佳男主角。
1932年4月4日,民國史上的第一個兒童節。
1932年4月4日,安東尼·博金斯(Anthony Perkins)出生,美國演員。坎城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1928年4月4日,瑪雅·安吉羅(Maya Angelou)出生,美國黑人女作家、編輯、演員、導演和教師。2011獲得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1927年4月4日,蔣介石首次成為《時代》的封面人物。
1925年4月4日,德特馬·克拉默(Dettmar Cramer)出生,德國足球運動員及教練,由於為日本足球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他也被視為「日本現代足球之父」。
1923年4月4日,皮特·沃恩(Peter Vaughan)出生,美國演員,提名英國影視學院獎電視獎最佳男主角。
1919年4月4日,威廉·克魯克斯(William Crookes)逝世,英國著名物理學家與化學家。鉈(第81號Tl)元素的發現和命名者。
1916年4月4日,尼古拉·留比契奇(Nikola Ljubicic)出生,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
1914年4月4日,羅斯瑪麗·萊恩(Rosemary Lane)出生,美國女演員。
1913年4月4日,弗朗西斯·蘭福德(Frances Langford)出生,美國女演員、歌唱家。
1913年4月4日,穆迪·沃特斯(Muddy Waters)出生,美國藍調歌手,被尊稱為「現代芝加哥藍調之父」。
1884年4月4日,山本五十六(Isoroku Yamamoto)出生,日本海軍大將。偷襲美軍珍珠港和發動中途島海戰的謀劃者。
1842年4月4日,愛德華·盧卡斯(Edouard Lucas)出生,法國數學家。他給出了求斐波那契數列第n項的表達式。盧卡斯數列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發明了漢諾塔問題。
1879年4月4日,日本悍然宣布「廢琉置縣」,即將琉球國改為衝繩縣。
1876年4月4日,莫裡斯·德·弗拉曼克(Maurice de Vlaminck)出生,法國野獸派畫家。
1870年4月4日,海因裡希·古斯塔夫·馬格努斯(Heinrich Gustav Magnus)逝世,德國物理學家,最早描述馬格努斯效應。
1858年4月4日,雷·德·古爾蒙(Remy de Gourmont)出生,法國詩人。
1848年4月4日,路德維希·萊卡特(Ludwig Leichhardt)逝世,德國探險家。曾經從布裡斯班出發,成功地穿過北昆士蘭到達了達爾文,名噪一時。
1846年4月4日,洛特雷阿蒙(Comte de Lautreamont)出生,法國詩人。
1826年4月4日,齊納布·格拉姆(Zenobe Gramme)出生,比利時-法國發明家,發明電動機。
1818年4月4日,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國旗上的紅白寬條固定為13道,五角星數目應與合眾國州數一致。
1802年4月4日,多蘿西婭·迪克斯(Dorothea Dix)出生,美國社會改革家。
1646年4月4日,安託萬·加朗(Antoine Galland)出生,法國東方學家、翻譯家與考古學家,第一位將阿拉伯文學作品《一千零一夜》翻譯成歐洲語言的人。
1617年4月4日,約翰·奈皮爾(John Napier)逝世,蘇格蘭數學家、神學家,對數的發明者。
1581年4月4日,法蘭西斯·德瑞克(Francis Drake)完成環球航行,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完成全程航行的船長,並被西班牙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加封騎士頭銜。
1284年4月4日,阿方索十世(Alfonso X of Castile)逝世,卡斯蒂利亞王國國王。
911年4月4日(三月初三),南漢烈祖劉隱病逝。
186年4月4日,卡拉卡拉(Caracalla)出生,羅馬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