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齊飛應邀在第34屆國際燃燒會議上作長達1小時的大會特邀報告。這是自1928年該系列會議舉辦以來,我國學者首次作大會特邀報告。
齊飛一直致力於發展燃燒診斷新方法,將同步輻射單光子電離技術和分子束質譜技術相結合,應用於燃料的熱解、氧化、燃燒以及生物質熱解等研究,在發展新的燃燒診斷方法以及燃燒反應動力學的前沿領域作出了多項富有原創性的科研成果。
在題為《同步輻射真空紫外光電離質譜探測技術在燃燒化學中的應用》的報告中,齊飛詳細介紹了近年來同步輻射真空紫外光電離質譜技術的發展及其在多種燃燒研究中的應用情況,並展望了其發展方向。
進入本世紀以來,我國在國際燃燒會議上發表的論文數量不斷增加,近兩屆會議發表論文數均僅次於美、日兩大燃燒研究強國。本次會議上,齊飛課題組還有7篇研究論文被接受作口頭報告,是國際上接受論文最多的課題組,相關工作得到了國際燃燒界知名學者的高度評價。這一系列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持續支持。2006年齊飛教授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國際燃燒會議是燃燒科學與技術領域內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學術會議,被譽為燃燒界的奧林匹克盛會,由國際燃燒學會每兩年舉辦一次。會議論文採用極其嚴格的同行評審制度,被接受的論文將由作者在大會上作口頭報告,隨後經過二次評審的論文發表於國際燃燒界權威期刊。
本次國際燃燒會議共安排5個大會特邀報告、4個專題報告、391篇口頭報告和576篇牆報,共有12個分論壇。來自全球37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餘名專家學者和青年學生出席了此次會議。(劉濤)
《中國科學報》 (2012-09-05 A3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