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我國學者首次在國際燃燒會議作特邀報告

2020-12-05 科學網

 

本報訊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齊飛應邀在第34屆國際燃燒會議上作長達1小時的大會特邀報告。這是自1928年該系列會議舉辦以來,我國學者首次作大會特邀報告。

 

齊飛一直致力於發展燃燒診斷新方法,將同步輻射單光子電離技術和分子束質譜技術相結合,應用於燃料的熱解、氧化、燃燒以及生物質熱解等研究,在發展新的燃燒診斷方法以及燃燒反應動力學的前沿領域作出了多項富有原創性的科研成果。

 

在題為《同步輻射真空紫外光電離質譜探測技術在燃燒化學中的應用》的報告中,齊飛詳細介紹了近年來同步輻射真空紫外光電離質譜技術的發展及其在多種燃燒研究中的應用情況,並展望了其發展方向。

 

進入本世紀以來,我國在國際燃燒會議上發表的論文數量不斷增加,近兩屆會議發表論文數均僅次於美、日兩大燃燒研究強國。本次會議上,齊飛課題組還有7篇研究論文被接受作口頭報告,是國際上接受論文最多的課題組,相關工作得到了國際燃燒界知名學者的高度評價。這一系列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持續支持。2006年齊飛教授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國際燃燒會議是燃燒科學與技術領域內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學術會議,被譽為燃燒界的奧林匹克盛會,由國際燃燒學會每兩年舉辦一次。會議論文採用極其嚴格的同行評審制度,被接受的論文將由作者在大會上作口頭報告,隨後經過二次評審的論文發表於國際燃燒界權威期刊。

 

本次國際燃燒會議共安排5個大會特邀報告、4個專題報告、391篇口頭報告和576篇牆報,共有12個分論壇。來自全球37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餘名專家學者和青年學生出席了此次會議。(劉濤)

 

《中國科學報》 (2012-09-05 A3 基金)

相關焦點

  • 清華主辦第九屆國際煤燃燒會議
    構建多能互補煤炭基礎能源的未來清華主辦第九屆國際煤燃燒會議清華新聞網7月30日電(通訊員 李水清 宋民航)7月21日至7月24日,由清華大學主辦、山東科技大學承辦的國際煤燃燒領域重要學術會議——第九屆國際煤燃燒學術會議(The 9th International
  • 四位中國科學家當選首屆國際燃燒學會會士—新聞—科學網
    國際燃燒學會成立於1954年,是燃燒界權威性最高的國際學術組織。國際燃燒學會會士是由國際燃燒學會正式設立的終身榮譽,用於表彰全球範圍內在燃燒研究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傑出科學家,首次共有125位科學家獲此殊榮,中國4人名列其中。
  • 王彬文受邀參加第二十屆全國疲勞與斷裂學術會議並做特邀報告
    、最具影響力的學術盛會「第二十屆全國疲勞與斷裂學術會議」在重慶召開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和研究機構的420餘名專家學者,克服疫情影響,匯聚一堂,聚焦國際前沿,共同探討交流、分享在疲勞與斷裂領域最新研究成果,推進疲勞與斷裂學科的全面建設與發展。
  • 第33屆國際燃燒會議在京隆重開幕
    第33屆國際燃燒會議8月2日在清華大學隆重開幕。組委會主席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主任姚強、清華大學副校長邱勇、國際燃燒協會主席查爾斯·韋斯特布魯克(Charles K. Westbrook),大會主席菲利普·達戈(Philippe Dagaut)和保羅·魯尼(Paul D. Ronney)等出席並發言致辭。國際燃燒會議由國際燃燒協會主辦,每兩年舉辦一次。
  • 600餘學者研討植物基因編輯技術與應用—新聞—科學網
    近日,第七屆全國植物生物技術與產業化大會暨植物基因編輯技術與應用專題研討會在揚州舉行,圍繞「植物基因編輯與分子育種」這一主題,來自全國145所高校與科研院所的600餘位學者展開交流
  • 強度所王彬文受邀參加中國力學大會並做特邀報告
    8月26日,我國力學界規模最大、綜合性最強、影響力最大的「中國力學大會-2019」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開幕,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和研究機構的4300餘名力學工作者濟濟一堂,聚焦國際前沿,共同探討交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推進力學學科的全面建設與發展
  • 我國首次舉辦電磁場計算國際學術會議
    本報瀋陽6月27日電(記者苗家生) 第15屆電磁場計算國際學術會議COMPUMAG今天在瀋陽開幕,這是國際電磁場計算學會ICS成立以來首次在中國舉行國際學術會議,來自34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名電磁界著名專家、學者參加了這次學術盛會。
  • 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2019年學術年會成功舉辦
    本站訊(通訊員 潘家營)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2019年學術年會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燃燒項目進展交流會於10月24日至27日在天津社會山國際會議中心酒店隆重召開。會議由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分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工程與材料學部三處主辦,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
  • 我校舉辦第五屆多相流、傳熱傳質與能量轉化國際學術會議
    由我校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的第五屆多相流、傳熱傳質與能量轉化國際學術會議於2005年7月3日至6日在西安唐城賓館舉行。大會主席由我校陳學俊院士擔任,組織委員會主席由郭烈錦教授擔任。來自24個國家、121個大學與研究機構的300餘位代表出席了本次大會,有19位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國際著名學者接受大會邀請,出席大會並作特邀或主旨報告。
  • 中紅外光電子學材料與器件國際會議首次在中國召開
    來自美、英、法、德、奧地利、俄羅斯、義大利、瑞士、加拿大、捷克、波蘭、比利時、芬蘭、日本、韓國、中國等16個國家和臺灣地區的150多位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參加了會議。會議邀請在中紅外領域做出領先或領先行列結果的極有影響的六位科學家做了主題邀請報告,十位科學家做了特邀報告和口頭報告與交流報告。與會代表聆聽了11場報告會,圍繞中紅外光電子學領域材料與器件及其應用的熱點問題進行深入的研討與交流。
  • 我國學者赴雪梨參加第18屆國際投入產出會議
    從2009年開始,國際投入產出會議每年舉行一次,上一屆會議於2009年7月在巴西聖保羅舉行。   本次會議共持續6天,共計有來自26個國家的百餘位學者應邀參加了此次會議,並在大會中做了精彩報告。大會共計收到各國學者提交的148份摘要和106篇全文,目前這些論文已經可在IIOA網站(http://www.iioa.org/)下載閱讀。
  • 我校學子榮獲國際燃燒學會頒發的Bernard Lewis獎
    我校學子榮獲國際燃燒學會頒發的Bernard Lewis獎  在8月2至6日於北京舉行的第33屆國際燃燒會議上,我校博士後李玉陽榮獲由國際燃燒學會頒發的
  • 中國宇航學會深空探測技術專委會學術年會召開—新聞—科學網
    年會以「迎接航天新時代,開創深空新紀元」為主題,以特邀大會報告和專題學術交流相結合的形式進行。來自全國60多家從事深空探測及相關研究工作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業的200餘位代表參會。 「嫦娥四號成功實現月球背面著陸,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認可,先後斬獲4項重量級國際大獎;今年7月23日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開啟了自主深空探測的新起點。」
  • 全國有機化學學術會議聚焦「化學合成」—新聞—科學網
    全國有機化學學術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這是首次在上海舉辦。 大會學術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丁奎嶺表示,我國有機化學學科發展迅速,一方面注重科學上的交叉、原創,學術上不斷追求卓越和優雅,另一方面也十分注重研究成果的轉化,為化學、醫藥、材料等領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 中國學術力量:首屆華人帶頭的國際分布式AI學術會議將於北京召開
    此次會議由多位華人學者以及國際知名學者共同發起,其中,南洋理工大學安波(大會共同主席)、清華大學唐平中(程序委員會共同主席)、南京大學高陽(研討會主席)、MSRA 秦濤(工業論壇主席)、南京大學俞揚(贊助主席)、天津大學郝建業(宣傳主席)都在組織者之列,會議共同主席之一 Michael Wooldridge 是牛津大學計算機系主任、IJCAI 理事會前主席,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院士任大會名譽主席並將做主旨報告
  • 浙大舉辦流形的幾何與拓撲國際會議
    12月24日-26日,流形的幾何與拓撲國際會議在浙江大學召開浙大數學中心執行主任劉克峰教授,南開大學張偉平院士,中科院數學研究院周向宇院士,中山大學副校長朱熹平、首都師大方復全、北京師大唐梓洲、復旦大學傅吉祥、中國科大麻希南、中山大學陳兵龍等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中科院數學研究院研究員王友德、杭州電子科大特聘教授陳豪等國家傑青獲得者,以及來自美國匹茲堡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義大利國際理論物理中心、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國內其他兄弟院校的一大批知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 中國學者當選國際樹木年輪學會副主席—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劉禹以全票當選國際樹木年輪學會(Tree Ring Society, TRS)執行委員會副主席。 國際樹木年輪學會創建於1939年,會員遍及全球。該學會是一個致力於樹木年輪年代學研究和教育的非營利性國際科學協會,旨在促進全球樹木年輪學界的科學研究與發展,其通過支持定期組織國際會議等,為全球樹輪學研究人員提供交流平臺,並向公眾傳播有關樹木年代學的知識。 據了解,劉禹也是該學會成立以來第一位任此職務的亞洲學者。
  • 國際精密工程測量與儀器會議在長沙舉行
    8月8日至11日,第九屆精密工程測量與儀器國際學術研討會(ISPEMI2014)在長沙舉行。本次會議由國際測量與儀器委員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計量測試學會和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發起,哈爾濱工業大學承辦,來自牛津大學、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PTB)、英國國家物理研究院(NPL)等著名機構的260餘位中外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
  • 2016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會議在安徽工業大學召開
    人民網訊 10月21日—23日,2016年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會議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燃燒項目進展交流會在安徽工業大學召開。 本次會議由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辦,安徽工業大學承辦。
  • 貴州醫科大學師生受邀參加國內及國際學術會議
    2018年8月24日至27日,第十六次中國暨國際生物物理大會在成都舉行,我校基礎醫學院和生物與工程學院師生參加。會議由國際暨中國生物物理學會主辦,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