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成果光鑷原理的前世今生

2021-02-15 純真學者出神入化

光鑷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發明,為人們研究微納物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推動了生物、納米科技,光子學以及量子物理等眾多學科的發展,獲得諾獎實至名歸。可以預見,光力必將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Reference

1.    Nichols, E. F. and Hull, G. F., "A preliminarycommunication on the pressure of heat and light radiation",Phys. Rev. 13, 307 (1901); "The Pressure Due to Radiation. (Second Paper.)",Phys. Rev. 17, 26 (1903).

2.    Lebedev, P., Untersuchungen uber die Druckkrafte desLichtes, Ann. Phys. (Leipzig) 6, 433 (1901)

3.    Ashkin, A. Acceleration and Trapping of Particles byRadiation Pressure. Phys. Rev. Lett. 24, 156-159, (1970).

4.    Ashkin, A., Dziedzic, J. M., Bjorkholm, J. E. & Chu,S. Observation of a single-beam gradient force optical trap for dielectricparticles. Opt. Lett. 11, 288-290 (1986).

5.    Chu, S., Bjorkholm, J. E., Ashkin, A. & Cable, A.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optically trapped atoms. Phys Rev Lett 57,314-317 (1986).

6.    Ashkin, A. & Dziedzic, J. M. Internal cellmanipulation using infrared laser trap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6,7914-7918 (1989).

7.    Svoboda, K., Schmidt, C. F.,Schnapp, B. J. & Block, S. M. Direct observation of kinesin stepping byoptical trapping interferometry. Nature 365, 721-727 (1993).

相關焦點

  • 利用光之力操控細胞,光鑷「爆冷」奪下諾貝爾物理學獎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大阪大學 張昊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2日17點50分正式揭曉,發明光鑷技術的美國物理學家,阿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以及開創了啁啾脈衝放大技術的唐娜·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d)、 熱拉爾·穆魯(Gérard Mourou)共同分享了該獎項
  • 諾獎得主是個愛開跑車的拉風漢子?你所不知道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你知道這次諾獎得主之一,是個喜歡圍著紅圍巾開跑車的拉風漢子嗎?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走近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成果——美國物理學家阿瑟· 阿斯金(Arthur Ashkin)、法國物理學家熱拉爾·穆魯(Gérard Mourou)及加拿大物理學家唐納·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d)三位,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貢獻。
  • 光鑷原理淺談——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
    光鑷技術由來已久,阿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 )在1986年就發明了第一代光鑷。經過30多年的發展,光鑷技術已經越來越成熟,並應用在生物學、物理學、醫學等領域。這裡我們將儘量通俗地介紹光鑷的原理。 光鑷,簡單來講,就是用雷射來俘獲、操縱、控制微小粒子的技術。
  • 「光鑷」之父逝世:利用光之力操控細胞,曾為最高齡諾獎得主
    光鑷——更確切地說是光學阱,是利用高度聚焦的雷射束的壓力來操縱從原子到活細胞的微觀物體,如病毒和細菌。這一功能在研究和理解生命基本組成部分的科研工作中,具有開創性的實際應用。時至今日,科研人員已經在廣泛使用光鑷。阿什金的 「鑷子」 是用一束通過微小的放大鏡製造出來的相干的單色雷射。透鏡為雷射創造了一個焦點,粒子被吸引到這個焦點附近並被固定在那裡,不能移動。
  • 光鑷之父去世 曾獲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FUTURE | 遠見 暮成雪 選編 近日,美國科學家,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將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Arthur Ashkin,另一半授予Gérard Mourou和Donna Strickland。
  • 2020諾獎將至!諾貝爾獎成果有什麼特徵?
    諾獎究竟在獎勵什麼,其獎勵的顛覆性原創成果是否真的越來越少?如何評價低被引的「冷美人」成果?怎樣提出諾獎級的科學問題?中國如何搶佔國際科學發展的至高點?獎勵光環和熱度之下,更需要冷靜的思考。呼喚「開創者」!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免疫學成果將再成焦點?
  • 近百年歷史贏9次諾獎,這個實驗室給我國基礎科研帶來哪些啟示?
    美國國家科學獎等大獎收入囊中。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在貝爾實驗室孕育出的諾獎成果[3]。阿什金成為史上最高齡的諾獎得主,他的獲獎工作就是在貝爾實驗室完成的。而且,他自康奈爾大學博士畢業後,便加入了貝爾實驗室,在那裡工作了40年,直至退休。
  • 廖閱鵬:前世今生催眠曲,帶你夢回前世,總結今生!
    最近在最右上,看到了一則消息,許多人聽了廖閱鵬的前世今生催眠曲,都看到了自己的前世,我覺得很神奇,便趁著月黑風高之夜,孤身一人躲在被窩裡,悄悄的打開了喜馬拉雅收音機,點開了前世今生催眠曲,帶上耳機,準備一場穿越之旅。
  • 你相信前世今生嗎?
    你相信前世今生嗎?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相信,不過我想還是相信的成份多一些吧!那個網絡上流傳了很久的《前世今生催眠曲》我是最近才看到的,感覺很神奇,好多網友都說自己看到了前世!我也很想看一看自己的前世,記得在網易裡測過自己的前世,是一個嬪妃,也測過說是皇后,但我都當做是娛樂,只是這一次,我在心裡潛意識的希望我可以了解自己的前世。進行催眠最需要的是心靜,從昨天開始到今天,我試了很多次都沒能成功,因為我無法靜下心來。當聆聽著大師的指導和美妙的音樂時,我的頭腦中似乎有影像,但現實卻清晰地佔據著全部的心裡。漸漸地,模糊的影像也便消失了。
  • 2020諾獎將至!新冠疫情下免疫學成果將再成焦點?
    2020,諾獎將至!本報記者 房琳琳 何 屹 侯 萌諾獎成果有什麼特徵?首先是具有原創性,即所謂「Door Opener」;其次是具有廣泛持續的影響力,深刻改變了學術體系和人們的生產生活。金秋10月,諾貝爾獎(以下簡稱諾獎)將至。
  • 人造太陽的前世今生
    人造太陽的前世今生 2020-11-08 13: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催眠到底可不可以看到你的前世今生呢
    催眠到底可不可以看到你的前世今生呢,每天有很多粉絲,朋友很好奇地問我可不可以通過催眠來看到我的前世,那今天不但告訴你催眠能不能看到前世今生同時告訴你催眠,首先我們要知道催眠到底是什麼和影視作品以及表演當中催眠是不是一樣的,答案是有很大的區別
  • 都說人有前世與今生,若是遇到這幾件事那就是你前世的記憶
    佛門講究輪迴,你可以這樣理解,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的前世,明天的我就是今天的我的來生。佛教的輪迴:「六道輪迴」,其認為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如不尋求「解脫」,即永遠在「六道」 (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中生死相續,無有止息地循環。
  • 【諾獎中的「基因」】「一基因一酶」的前世今生
    【諾獎中的「基因」】 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人們對基因的理解越來越深刻,「基因」一詞也廣泛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然而,將時鐘往回撥100多年,當時的人們並不知曉基因的存在。
  • 楊振寧能再獲諾獎?
    而廣相的劃時代意義則尤其,因為其在開創廣相宇宙學之後,甚至能將宇宙的前世今生和未來都能囊括其中,當然這也需要其他無數科學家為其鋪墊,才最終得以了解宇宙誕生的真相。,但無論如何,愛因斯坦憑光電論文獲得了諾獎,但他因約將諾獎的獎金贈予了已經和他離婚的妻子米列娃。
  • 土星宮位看出你的前世和今生
    今生的你不願意再重蹈覆轍,因而痛改前非,抱持著「執著」的態度。即使遭遇到困難和挫折也絕不輕言放棄,頗具使命感。今生的你個性上一反前世,耐心相當好。第二類型者,土星二宮前世的你,豐衣足食,生活無慮,偶爾奢侈一時,悠遊度日,倒不成問題。但是,長久下來,縱使有金山銀山,也有用盡的一日。老年之後經濟狀況就很不好了。縱便想重新修正,奈何時光不再。這一份感慨延續到今生。
  • 我和男朋友的前世今生宿命緣分配對測試,太準了
    奈何橋上,三碗孟婆湯,忘卻前塵舊事,待到今生重新來過。然而,前世今生,因果循環,幾度輪迴,愛恨情愁早已糾結在靈魂的深處,成為痴纏交錯的記憶。你對什麼仍舊如此執著,你對什麼早已不再看重,前生的你,有過怎樣的塵封往事,再世為人,又將經歷怎樣的愛情輪迴?
  • 118年950人獲過諾貝爾獎,關於諾獎你知多少?
    諾獎前世今生名稱:諾貝爾獎獎項:生理學與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經濟學獎首次頒發:1901年、1969年(經濟學獎)頒獎日期:每年獎品:獎牌、證書、獎金(諾貝爾的遺產)評獎機構:各獎項指定的委員會發獎機構:諾貝爾基金會有資格的提名人:各評獎機構成員、各領域的專家、大學教授、前諾獎得主等
  • 高通量測序的前世今生
    接下來小編來聊聊它的前世以及今生,帶您走進高通量測序的世界。所有事物的出現都是有必然聯繫的,不可能憑空出現。對於高通量測序而言也是一樣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環境中微生物的探索也從未終止過。先前依賴於傳統的平板純培養法,然而卻多達99%的微生物在現有實驗條件下無法得到培養鑑定。因此,基於非培養方法的高通量測序技術應運而生。
  • 新一代光鑷--全息光鑷
    空間光調製器(SLM)所形成的全息光鑷,在多粒子操控方面的優勢,為光鑷技術走向實用化、規模工業生產打開了新局面,是目前光鑷家族極具活力的成員。本文簡單介紹了全息光鑷的原理和應用,以及市面上唯一的商用全息光鑷系統--美國Meadowlark(BNS)公司的全息光鑷系統CUBE。引言光鑷又稱單光束粒子阱,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