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為避免被同類戳死,螳螂蝦進化出"完美神器"

2021-01-13 網易科技

2019-06-13 07:02:42 來源: 知否

舉報

作者 | 小小

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圖:螳螂蝦尾部向上捲起的盾狀結構被稱為「尾節」,可以保護其免受競爭對手強有力的「肘擊」

微型甲殼類動物螳螂蝦是海洋中最活躍的動物之一,它們總是在棲息地互相攻擊。然而,這種生物卻擁有動物王國中最致命的武器之一,即被稱為「dactyl club」(類似胳膊肘)的附體,它可以輕易敲碎蛤殼,因此非常危險。

不過萬物總是相生相剋,當你遭到完美武器攻擊時該如何保護自己?答案就是使用完美盾牌,螳螂蝦就是如此。它們的尾部進化出特殊的盾牌,叫做「尾節」(telson),可以應對同類的攻擊。

螳螂蝦的尾節是個多尺度結構,外部有脊,內部則像螺旋樓梯。研究人員已經解開了尾節的秘密,並基於這種特殊構造開發出一種新型輕質、耐衝擊材料,可用於體育、航天和許多其他領域。

研究人員稱,有些種類的螳螂蝦棲息在珊瑚礁洞穴中,因其擁有強有力的「dactyl club」,為此又被送綽號「錘擊者」。由於適合居住的洞穴數量有限,為此螳螂蝦之間的爭奪非常激烈。在此過程中,螳螂蝦利用它們的尾節來保護自己免受毀滅性打擊。

研究人員對兩種類型的尾節型建築及其內部結構進行研究,並對每種類型的結構進行了機械測試。他們在特殊的屏蔽層中發現了一種螺旋狀結構,它可以防止裂縫擴大,並最終吸收撞擊產生的大量能量,以避免建築受到災難性的破壞。

這種螺旋狀或扭曲的膠合板狀結構,與研究人員之前在「錘擊者」的dactyl club中發現的結構也十分相似,這種結構可以讓螳螂蝦在不傷害自身的情況下擊穿蛤殼。

研究人員表示:「十多年來,我們始終在研究螳螂蝦的這種致命武器。我們意識到,如果這些生物以如此驚人的力量相互攻擊,尾節就必須充當起完美盾牌的角色。最有效的材料結構(螺旋狀)再加上巧妙的幾何結構,這是大自然發現的另一個成功的解決方案。」

研究人員還通過對尾節進行機械測試,以及對其結構進行3D列印複製,揭示了一種名為「龍骨狀突起」的高度彎曲脊功能。他們表示:「當我們觀察龍骨狀突起時,很明顯,它們會使尾節沿著長軸變硬。然而,我們發現,當外力垂直於長軸施加壓力時,龍骨狀突起也允許尾節向內彎曲。這使我們能夠發現這些脊狀結構的隱藏功能,即在撞擊中吸收大量能量。」

研究人員應用簡單的力學原理和計算模型來理解龍骨狀突起的作用,他們發現這些幾何特徵可以促使尾節結構硬化或軟化。

研究人員已經將這些發現融入到頭盔和其他結構材料的高耐衝擊材料開發中。他們說:「這對我們來說是個特別興奮的時刻,包括航空航天、體育和汽車公司等實體,都對這項技術很感興趣。我們目前正在與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合作,製造更輕、更堅固的材料。」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好奇世界,與你一起探索未知。

關注網易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

本文來源:知否 責任編輯: 喬俊婧_NBJ11279

相關焦點

  • 螳螂蝦視覺系統仿生研究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稱,螳螂蝦的視覺系統可能成為下一代DVD和CD播放器的仿生研究對象,為新設計帶來啟發。
  • 一盤「蝦」發了一篇頂刊《自然·材料》!螳螂蝦的秘密被揭開
    自然界中,很多生物需要在各種壓力和衝擊下生存,這就需要大自然在有限的材料選擇和合成條件範圍內來為它們進行巧妙的設計。例如軟體動物的殼就具有出色的強度和韌性,可以抵禦捕食者的擠壓和穿透。但強中自有強中手,「網紅」螳螂蝦就能通過它dactyl club(類似「胳膊肘」)的高應變率撞擊來使其破裂,並且螳螂蝦已經進化出了避免自身高應變率撞擊帶來損傷的能力。
  • 海中「拳王」——雀尾螳螂蝦
    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海中「拳王」——雀尾螳螂蝦。許多人看到雀尾螳螂蝦的第一眼都會被它們的高顏值所吸引,但其實這種外表鮮豔亮麗的大蝦被稱之為「世界上最兇殘的蝦」,因為一言不合就會受到它們的暴擊,人類都不例外。
  • 蘭花螳螂,是同類中最為漂亮和最具觀賞的種類
    公螳螂與母螳螂有著較為極端的兩種體型,成年公螳螂的體型只有2.5釐米,而母螳螂的體型則是公螳螂的兩倍。所以在體型上,公螳螂比母螳螂明顯要矮小許多。它們的外觀也各有不同,隨著不斷的生長,它們的身上會演化出與花瓣的相似的顏色和構造。蘭花螳螂能根據所在花朵顏色的深淺,調整自身的身體顏色,從而達到最完美的偽裝。因此,蘭花螳螂成為了螳螂科目中最為漂亮和最具觀賞的種類。
  • 雀尾螳螂蝦——棲身海底礁石堆的「李小龍」
    「皮皮蝦,我們走,去找一個藍朋友,吃炸雞,喝啤酒,還能一起拉著手…」隨著短視頻的風靡,每年總會湧現出一批「洗腦神曲」,意境不見得多麼「高端、大次、上檔氣」,但詞調絕對「上頭」。「皮皮蝦,我們走」是源自某電競選手口頭禪的「皮皮豬,我們走」,後經廣大網友的群策群力,變成了」皮皮蝦」,並在此基礎上衍生出諸多表情包,後來更是入選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年度十大網絡用語」。一時間,蝦虎或者蝦爬子不再是追求新潮的年輕人的用詞,略帶萌感的「皮皮蝦」成功上位。
  • 「螳螂蝦」世界上攻擊最快的物種之一,出擊速度快過步槍子彈
    初見活的螳螂蝦時,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它那一身半透明的盔甲了,在海裡它也是性情兇猛的主,作為一個穴居動物,螳螂蝦常隱藏在淺海沙底,或泥沙底掘穴隱居,它因為善於遊泳常常捕捉那些不善於有用的生物,包括貝類,螃蟹,海膽等。皮皮蝦的捕食方式澳大利亞人稱它們為對蝦殺手。有時也把它們稱作手指分裂器。
  • 海底勢力勢力暴徒「刺頭哥」螳螂蝦
    的主角是他-螳螂蝦什麼是螳螂蝦?螳螂蝦(MantisShrimp),又稱蝦蛄和皮皮蝦,是氣孔動物(Stomatopoda)的總稱。在分類學上,螳螂蝦與其他蝦類的關係甚至不如其他蝦蟹類。我們說的是螳螂蝦「海底刺頭哥」。其體長達18釐米,外觀由鮮紅色、藍、綠色等顏色組成。
  • 一個會拳擊的海洋殺手——雀尾螳螂蝦
    (圖片來源:品正優鮮)雀尾螳螂蝦棲息在水下3-40米的深處,通常在10-30米的深處發現。它們喜歡22-28°C的水溫。這些螳螂蝦藏身在它們的U形洞穴中,通常見於靠近沙質和沙礫地區的珊瑚礁基地附近。它們主要分布於關島至東非的印度-西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中國的南海及臺灣海域。
  • 世界上眼神兒最好的生物:漂亮的螳螂蝦(組圖)
    生物學家介紹,螳螂蝦這個十分漂亮的傢伙因為擁有一對兒碩大有力的鉗子而得名。  路透社報導,科研人員發現螳螂蝦可以看見12種「原色」,是人類能識別原色能力的四倍。同時,螳螂蝦還能分辨出光波的複雜變化。據悉,螳螂蝦是利用體內一種高度敏感的細胞來辨別進入眼睛的光線。整個可見光譜,從接近紫外線到紅外線的光線都能予以有效識別。
  • 養雀尾螳螂蝦這種蝦,小心它打破魚缸而出
    什麼蝦需要特製魚缸?這就是雀尾螳螂蝦,要是一般薄玻璃的魚缸,雀尾螳螂蝦能敲穿這種玻璃魚缸,雀尾螳螂蝦的拳擊功夫不簡單!    雀尾螳螂蝦攻擊力那麼強,是因為其那對彈力十足的前螯鉤狠很地往獵物身上敲下去,而且不止一次,雀尾螳螂蝦會視情況給予更多地追擊,所以一般薄玻璃也不能抵擋雀尾螳螂蝦狂雨般攻擊!
  • 性食同類 生物界悲慘的「性與死的統一」(圖)
    大約兩年前,美國出了一本題為《性與死:生物學哲學導論》的高級教科書。這本書介紹、討論的都是關於「進化」、「基因」這些很專業化的生物學哲學問題,與性和死都沒有什麼關係。為什麼用了這麼個題目呢?作者解釋說「因為這個題目很有趣」、「生物界是奇妙和古怪的,至少比我們所能想像的還要古怪。」其實作者完全可以更明白地說:因為性和死是生物界的永恆主題,就像愛和死是文學作品的永恆主題一樣。無性的生物可以靠不斷的分裂而永世長存,有性的生物卻必死無疑。
  • 知否|吐血裝死做鬼臉,這些動物為了生存真夠拼的
    不僅「裝死」方式五花八門,而且動作誇張,時間持久,甚至還會亮出「黃牌警告」,吐血嚇人……不得不感嘆這些動物為了自己的生存真是夠拼的。因此為了避免再一次的交配行為,雌性鷹蜻蜓可能會假裝死亡,從空中掉下來然後一動不動的躺在地上。
  • 科學家受螳螂蝦捕食爪啟發研螺旋狀複合材料 有望提高汽車燃油經濟性
    (圖片來源: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該項技術由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化學與環境工程學教授兼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教授David Kisailus研發,能夠製造出結構類似於螺旋膠合板的材料,該技術許可證被Helicoid Industries公司獲取。
  • 雀尾螳螂蝦我的「拳頭」可以輕易粉碎你的鏡頭!
    雀尾螳螂蝦……雀尾螳螂蝦又叫小丑螳螂蝦,(學名蟬形齒指蝦蛄)之所以會用「雀尾螳螂蝦」來稱呼,除了外表像孔雀,主要還是它們的外型和捕食行為跟陸上的螳螂簡直天生一對。雀尾螳螂蝦它們是天生的殺手,聰穎、沉穩,尤其是它們的前螯鉤經過數千萬年的演化,已經進化成一對威力十足的「彈簧鐵拳」。
  • 螳螂蝦—世界上最「兇殘」的蝦類
    說到螳螂蝦這個名字,大多數人應該很懵,是長的像螳螂嗎?還是什麼東西,但是,螳螂蝦,人家只是名字叫這個,跟螳螂不是親戚,跟蝦還是有點親戚關係。它就是一種不為人知的口足目動物,跟龍蝦一樣,喜歡用爪子來捕獵。它也是餐桌上常見的美味。
  • 螳螂蝦與梭子蟹的爭霸戰
    原來,這個會唱歌又好看的精靈就是名滿海洋江湖的——鐵拳無敵雀尾螳螂蝦小七。「那就祝你好運吧!」紅珊瑚笑了。小七晃著燈泡似的眼睛說:「謝謝!民以食為天,能吃飽肚子快樂似神仙。」看見雀尾螳螂蝦小七出現,嚇得差點尿尿。想逃是來不及了,只能硬著頭皮和這個死對頭打一場。「小七,你別欺負螃蟹太甚,我今天和你大戰一二十個回合!」梭子蟹話還沒說完,就揮動鰲鉗搶攻。小七晃了一下眼睛,輕蔑地說:「程咬金的板斧——就三招。好,我陪你打一二十個回合。」
  • 闢謠:遠程VS近戰,槍蝦完勝螳螂蝦?不,正相反
    螳螂蝦,掠足上有對長得像棒槌一樣的錘子,攻擊時掄起鐵錘重擊對手。槍蝦,一大一小的不對稱鉗螯,巨大的蝦螯像手槍,合上時能噴射出高速水流,產生氣爆,射殺敵人。鐵錘和巨螯在海洋裡都以速度制勝,螳螂蝦鐵錘的最高速度是:30米/秒,槍蝦射擊的最高速度是:26米/秒。鐵錘一下子敲碎蟹殼,手槍瞬間擊暈小魚。
  • 知否|交配過程像雜技?這種動物為逃避交配竟"裝死"
    這種行為被稱為「假死行為」,是雌性為了保護自己免受雄性侵犯進化而來的。因為雌性鷹蜻蜓如果被迫交配,就有受傷甚至死亡的危險。但是進化迫使它不得不進行拒絕,因為它只有有限的卵子,而且它的生殖系統可能因為反覆交配而受損。此外它所選擇的配偶已經對它進行了受精,而雄性蜻蜓的生殖系統結構意味著它們能夠在交配前移除雌性體內的任何精子。因此為了避免再一次的交配行為,雌性鷹蜻蜓可能會假裝死亡,從空中掉下來然後一動不動的躺在地上。蘇黎世大學的生物學家Rassim Khelifa對此進行了研究。
  • 異物探險:它是擁有超能力的螳螂蝦,亦是我們熟知的「皮皮蝦」
    因其長著一對酷似螳螂的大螯,所以叫作「螳螂蝦」。聽到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會對它們有所誤解,但它們不是螳螂亦不是蝦,這種生物與龍蝦和蝦有親緣關係。它有很多別名,大連叫作「蝦爬子」,北京等地稱「皮皮蝦」,上海稱作「賴尿蝦」,我國南方和東南亞一帶稱之為「瀨螂蝦」,在北方寒冷水域,它們的個頭一般為0.1米左右,而在南方溫暖水域則有0.3米長,它們一隻的重量可以達400克左右。
  • 螳螂蝦拳頭威力揭秘
    螳螂蝦拳頭威力揭秘螳螂蝦「手」上裝備了一個厲害的拳擊武器,當它揮動拳頭時,產生的威力相當於用0.22英寸口徑手槍射出的一顆子彈。但科學家發現,螳螂蝦的馬鞍形結構能保持所有的能量而不會斷裂,因為它有兩層結構,頂部是富有彈性的生物聚合物,底部則由類似陶瓷的材料構成。當螳螂蝦收縮起拳頭時,馬鞍形結構的頂部被拉伸,底部的陶瓷材料被壓縮。陶瓷材料在被壓縮時,可以儲存大量的能量(形變能),但如果單純只有陶瓷材料的話,整個結構在彎曲和拉伸時容易脆裂(因為陶瓷材料是較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