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影響變溫動物壽命

2021-03-01 NZ華頁

  (西媒訊)魚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被稱為變溫動物,原因是它們無法主動調節體溫,其體溫受環境溫度影響。氣候變化引發的升溫現象會導致這些生物體的體溫上升,進而產生諸多後果。

  據西班牙《公眾》日報網站9月16日報導,近年來多項研究表明,環境變化正對這些動物產生影響。溫度上升時,它們的生長速度會變快,熱浪等極端現象會使變溫動物出現熱應激。

  西班牙奧維耶多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混合研究所研究員赫爾曼·奧裡紹拉在接受西班牙信息與科技新聞社採訪時說:「高溫會破壞這類動物的熱偏好,甚至可能使它們達到溫度耐受極限。熱浪持續時間越長,出現越頻繁,對變溫動物造成的生理學影響就越大。」

  目前,奧裡紹拉正與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根據科學文獻研究溫度上升可能對魚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造成的其他影響。他們撰寫的觀點性文章發表在《全球變化生物學》雜誌上,其結論是,氣候變化可能會對這類動物的老化速度產生影響。

  奧裡紹拉說:「生長速度變快會導致變溫動物生理失衡,增加蛋白質和脫氧核糖核酸(DNA)的氧化損傷,還可能影響端粒——位於染色體兩端的非編碼DNA重複序列。」

  端粒可提供穩定性並防止染色體兩端的編碼序列丟失。每當細胞分裂時,端粒就可能縮短或丟失。細胞分裂得越快,氧化應激水平就越高,端粒也縮短得越快。

  奧裡紹拉說:「由於端粒可以保護DNA,因此端粒丟失得越快,細胞死亡的速度也越快,機體就會老化。」

  報導稱,氣候變化引發的快速老化可能會對這些自然「居民」產生嚴重影響。奧裡紹拉說:「相當明確的一點是,如果個體的壽命變短,其繁育後代的能力也可能受牽連。」

  報導指出,當動物的有效生命縮短時,嚴重乾旱、洪水、疾病或熱浪等任何外部現象都將降低它們的恢復能力,其繁育足夠多後代的時間也會縮短。此外,科學家稱,對一個物種老化速度產生的影響還可能殃及該物種所在生態網中的其他物種,例如會影響獵物、競爭者、寄生蟲的數量。



聯繫我們

地址:518 Dominion Rd, Mt Eden, Auckland官網:http://www.mpages.co.nz/

華頁客服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對變溫動物影響大 生長速度或變快
    西媒:全球變暖影響變溫動物壽命西媒稱,魚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被稱為變溫動物,原因是它們無法主動調節體溫,其體溫受環境溫度影響。氣候變化引發的升溫現象會導致這些生物體的體溫上升,進而產生諸多後果。據西班牙《公眾》日報網站9月16日報導,近年來多項研究表明,環境變化正對這些動物產生影響。溫度上升時,它們的生長速度會變快,熱浪等極端現象會使變溫動物出現熱應激。
  • 全球變暖對變溫動物影響多大?
    西媒稱,魚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被稱為變溫動物,原因是它們無法主動調節體溫,其體溫受環境溫度影響。氣候變化引發的升溫現象會導致這些生物體的體溫上升,進而產生諸多後果。據西班牙《公眾》日報網站9月16日報導,近年來多項研究表明,環境變化正對這些動物產生影響。
  • 城市消失、物種滅絕、人類變笨……全球變暖到底有啥影響?
    北極圈邊上的俄羅斯,甚至可能因此修訂課本上的氣候帶邊界,而以嚴寒著稱的首都莫斯科,也打破了133年來12月的最高溫,並因降雪少無緣白色聖誕。氣候變暖威脅棲息地,物種在滅絕!氣候變暖還嚴重威脅到了北極的象徵——北極熊的生存。
  •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
    全球變暖是我們正在面臨的問題,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是什麼,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吧。,產生了「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人口越來越多,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也就逐漸變大了,這樣形成的二氧化碳溫室效應就會直接影響到地球表面氣候變化。  3、水汙染嚴重。全球有10%的河水收到了汙染,但是人們的用水量卻在急劇增加,汙染的水越來越多,需求量卻越來越大,形成了新鮮淡水的供與需的一對矛盾。  4、有毒物品、廢料汙染。
  • 全球變暖和全球變冷,哪個更可怕?
    近百年來,全球氣候變暖是個不爭的事實。之前,對於全球氣候變暖,普遍認為「極其可能」是人類影響造成的。再加上這組數據,說好的全球變暖呢?這明明就是全球變冷吧!就在大家陷入全球變暖的恐慌之中,有一位俄羅斯科學家站出來說,全球持續變暖只是一個「神話」。當然人家科學家是根據北極冰層增減周期和當前氣候周期趨勢,有理有據的推測,地球將在本世紀末進入全球性寒冷階段。
  • 恐龍是恆溫動物還是變溫動物?
    我們都知道,爬行動物是變溫動物(冷血動物),哺乳動物和鳥類是恆溫動物(溫血動物)。恐龍呢,有的考古學家說是變溫,有的說是恆溫。恆溫動物體內化學反應更穩定,所以新陳代謝啊,食物消化效率等速度會更迅速。對變溫動物具有顯著優勢。
  • 《科學》:全球氣候變暖會讓動物顏色變深還是變淺?
    氣候變暖已經越來越顯著地影響到自然生態,那麼其對動物的進化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近日,《科學》報導了圍繞這一主題的最新爭論:隨著氣候變暖,動物的顏色是會變深還是變淺?關於氣候變暖將如何改變動物的爭論其實不算新話題,在19世紀時,人們便開始思考這一問題。當時生物學家發現了多種描述溫度對生態和進化影響的「規則」。
  • 「知識科普」全球變暖和全球變冷,哪個更可怕?
    全球變暖最可怕因為隨著各個國家的人口生活水平的不斷地提高,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在大氣中,最直接的結果是全球變暖。全球變暖影響到的南北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許多國家的島嶼和沿海城市都將受到影響。如果溫度升高得越快,海平面上升得越快。
  • 變溫動物更節能,但人類如果是變溫動物,地球主人恐怕要易主
    蛇作為標準的爬行類動物,它與魚類和兩棲類一樣,都是變溫動物的一員,從字面的意思來看,它們可以根據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來擁有不同的體溫,這一點,與哺乳動物和鳥類所屬的恆溫動物不同,恆溫動物的體溫一般來說,都是恆定不變的,並不會受到外界環境溫度變化的影響,無論是冬季還是夏季,體溫都是一樣的。
  • 二氧化碳能否延長植物壽命,「抑制」全球變暖?
    在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的一項研究報告,討論了:二氧化碳是否能夠延長植物壽命,從而抑制全球變暖。難道一直以來專家們說的人類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加劇了全球氣候變暖真的是騙局嗎?如果不進行分析一下,可能很難有「平復」所有人的說法,因為二氧化碳可以說在地球上是「利弊共存」的。
  • 專家:全球變暖可能使地球部分地區「變冷」
    專家認為此次極端天氣事件有可能受到了全球變暖的影響。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系統診斷預測室張秀枝說,從1月16號起,歐洲大陸遭受了範圍廣、強度大的寒流暴風雪襲擊,俄羅斯遭遇了1927年以來最冷的天氣,挪威、丹麥、波蘭、烏克蘭、羅馬尼亞甚至土耳其也受到了寒流的襲擊。
  • 明明變溫動物更節能,為什麼人類卻是恆溫動物?
    恆溫生物與變溫生物在大自然界中,有一類生物是變溫動物,比如:蜥蜴,蛇。它們的體溫,會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當外界溫度高時,變溫動物的體溫也會相應變高;反之則體溫下降。而恆溫生物則不同,恆溫生物需要消耗自身的能量,維持著自己的體溫。
  • 專家解讀全球變暖天氣變冷現象
    氣候「全球變暖」背景下為何頻現大冷天?氣象專家為您帶來權威解答。京津日降雪量破1月份歷史極值新年的第一場大雪,從1月2日到3日,紛紛揚揚降臨京津冀等地。北京和天津地區的日降雪量,均突破1951年以來的1月份歷史極值。中央氣象臺3日預計,未來三天,強冷空氣將繼續影響我國大部地區。
  • 全球變暖為何冬天更冷
    一般認為,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出現強降雪、強降溫的極端景象,是氣候變化規律的一個表徵體現。    全球變暖是人們對當前全球氣候變化的俗稱。但地球氣候的歷史表明,氣候的冷暖變化有其自然規律,在以變暖為主的過程中有變冷的波動,在以變冷為主的過程中也有變暖的波動,寒冷氣候和溫暖氣候按一定的時間周期交替出現。
  • 氣候變暖給動物帶來什麼影響?北極的狼蛛已經開始殘殺同類
    在全球氣溫不斷升高的今天,全地球的生物都被迫為生存環境的變化而作出自己的應對。只不過,有些動物的變化,令我們震驚……你家的氣溫突破30℃了嗎?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讓很多國家的碳排放都按下了暫停鍵,但是隨著夏季的到來,氣溫仍然在不斷攀升,告訴我們:全球變暖的進程還沒有停下來。
  • 氣候變化九問-環流 溫鹽 氣候變化 PewCenter 科學家 氣候變暖...
    問:人類應該擔心全球氣候變暖嗎?   答:全球平均氣溫已經在過去的100年裡上升了1個華氏溫度。儘管這看起來只是一個小變化,但也已足夠危害到生態系統,並導致海平面升高。而在未來100年裡氣溫還可能上升2-10個華氏溫度。研究這一問題的專家普遍認為,全球氣候變暖主要是由溫室氣體的排放引起的,主要是由於煤和石油等燃料的燃燒。
  • 2020年全球變暖,又說將進入小冰期,這到底是變冷還是變暖?
    2020年全球變暖,又說將進入小冰期,這到底是變冷還是變暖?地球的全球變暖想必大家已經感同身受,已經感覺到了周圍氣溫的明顯變化。如果人類再不加以遏制,在未來全球變暖將會日益嚴峻,從上個世紀開始,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大量排放,似乎將整個地球團團包裹,全球的溫度開始逐步的升高。
  • 人類會因為全球變暖變笨,地球96%人口大腦發育受影響
    【人類會因為全球變暖變笨,地球96%人口大腦發育受影響】覺得自己腦子有點不好使了?科學家研究稱,如果全球變暖繼續加劇,到2100年,全球96%的人口可能都無法攝取足夠的ω-3脂肪酸,而這種天然脂肪酸對大腦發育十分重要。這意味著,大多數人會因為全球變暖而變笨。
  • 2.5億年前發生大滅絕,改寫了生物的命運,變溫動物變成恆溫動物
    人類根據動物的不同特徵、屬性將它們進行多種分類,比如根據動物的運動方式分為爬行動物、飛行動物等等,根據動物生活的環境分為陸生動物和海洋動物,還根據動物體內是否具有恆溫系統分為變溫動物和恆溫動物。有研究表明,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動物是變溫動物,而恆溫動物是由變溫動物演化而來,那麼這個過程是如何發生的呢?
  • 大型食草動物有助對抗全球變暖影響—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SYLVAIN CORDIER 本報訊 最新研究表明,恢復馴鹿、犀牛和其他大型哺乳動物種群或能幫助保護草地、森林、苔原免受同全球變暖相關的災難性野火和其他威脅的影響。這項發現為所謂的「營養再野化」——重新引入喪失的物種以重建健康食物鏈——的倡導者提供了新論據。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哲學學報B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