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說說被稱為神仙打架的開槓環節。可能是認知體系和背景的不同,我和很多網友一樣並不能認同詹青雲的唯心論。在開槓環節詹青雲對知識的定義是相信為真的東西,陳銘對知識的定義是可證偽的外部世界的規律總結。
陳銘對知識的定義感覺更寬容,至少更符合我的認知。對知識也是秉有更加開放的態度,我們知道有這一個規律,但我們可以選擇不信,也可以選擇質疑。
相反,詹青雲對知識的定義更像真理,就像曉松老師說的一樣。就不談她的兩朵烏雲了,說說陳銘被問住的那個問題:如果我們都相信這是真的,怎麼證偽?我覺得詹青雲這句話還是基於己方對知識的定義,陳銘如果不轉換戰場,雙方估計就纏繞在知識的定義上了,你喊一遍唯心論我喊一遍唯物論也沒有什麼意義。其實這個問題仔細想想我覺得並不能站住腳。愛因斯坦知道牛頓定律,但不妨礙他對牛頓定律進行質疑。甚至提出相對論對牛頓定律進行完善和修正。已有的知識必然是不全面的,甚至可能是錯誤的,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是今後創造的基石。
我感覺詹青雲想打的是知識需要挑選的點但又沒打出來。打來打去我認為並沒有跳出陳銘豎起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