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藥巨頭們調整獎金政策,網友:別人家的公司!

2020-11-30 中國製藥網

  【製藥網 行業動態】近日,在一些藥企降薪消息受到醫藥圈關注的同時,輝瑞、強生、羅氏等跨國製藥巨頭調整獎金政策的動態也引起了業內廣泛的討論,有網友羨慕稱:漲薪的永遠都是別人家公司!
 

  輝瑞
 

  根據輝瑞2020 Q1 PBG-AI獎金計劃調整政策,MICS 崗位獲獎門檻調整為總金額完成率≥75%, 其他崗位門檻相應調整;取消各獎項的捆綁門檻、產品完成率門檻以及生產力門檻;Q1凍結政策暫停執行。
 

  強生
 

  強生對2020年的銷售獎金考核做了三大調整:一季度獎金, 不再按照銷售業績達成發放:工作所在地為湖北省的員工將給予保底獎金;其它全國各地員工的獎金50%按考核行為獎勵, 50%為保底獎金;二、三、四季度獎金,按指標相應調整後的當季度銷售業績考核發放。此外,凡完成當季度指標的員工,當季可再獲得額外5000元獎勵;針對二季度起獎線、連續達成獎、全年獎金補足政策等將由數據智能部給各團隊再作詳細解讀。
 

  羅氏
 

  羅氏將獎金政策調整為:個別地區發保底獎金。其中,達成獎和增長獎的,代表7200,一線經理11000,二線經理17000;KPI獎按實際結果發放;全國達成低於85%,降低起獎線,以確保80%的代表獲得達標獎獎金。
 

  西安楊森
 

  西安楊森增設了Q1保底獎金。其中負責湖北省的銷售人員,保底獎金不受區域達成影響各職位保底獎金分別為MR:22750,DSM:42250,RSM:63750;其他地區的銷售人員降低起獎線,≤50%達成保底6825,50%-80%保底18200,≥80%達成,獎金22750。
 

  山德士
 

  根據山德士新頒布的《2020山德士(中國)銷售獎金政策-Q1補充政策》。Q1內3個月的KPI獎金將按照100分形式滿額發放給獎金政策中所有該獎項應受獎人;從2月至3月, 擴大原新代表保護獎為員工績效保護獎,並擴展至所有獎金政策中所有績效獎項應受獎人;2020年Q1的團隊裡程碑獎暫時取消計算和頒布, 推遲至Q2再次執行。
 

  阿斯利康
 

  根據阿斯利康3月特殊獎金計算方法,合併原績效獎金(達成獎,增長獎等),設定統一的特殊獎金基數,並取消達成獎起獎線;鑑於各區域市場業務受疫情影響程度不同,不同市場設置不同的達成支付曲線(見附件);原獎金政策的3月獎金金額(A)和特殊政策所獲得的3月獎金金額(B)相比,取(A)和(B)較高金額發放3月獎金。另外,考慮湖北省受到疫情的持續影響,將會繼續延用2月保底獎政策。
 

  該方法適用於RIA / CV / DM / GMX / OC / CHC / Eagle,在政策生效期內在職的所有代表、地區經理及大區經理。
 

  武田
 

  武田針對所有在政策生效期內在職的MCR、DSM、RSM和RPM,調整了3月特殊獎金政策,包括行為獎、業績獎、以及其他獎項。其中在業績獎方面,3月設置保底達成獎勵政策,保底獎勵包括達成貢獻獎,增長獎和計件獎。3月銷售達成率大於80%, 按實際達成率對應的獎金進行支付;3月銷售達成率小於80%, 按80%達成率對應的獎金進行支付。
 

  艾伯維
 

  艾伯維在1、2月指標保持不變的前提下,調整3月指標。Q1指標總金額區間將相應調整;Q1達成獎計算,分為:Q1季度達成獎金=Q1達成率對應係數×01 指標對應係數;Q季度保底獎 15,400元/季度×Q1 指標對應係數,這二種方案進行計算,取獎金較高的計算方式。
 

  默克
 

  默克對Q1獎金考核計劃進行了調整,如果Q1銷售達成率低於80%,則保證80%的達成率參與考核。如果實際銷售達成率高於80%,則按實際銷售達成考核。起獎門檻為:Q1降低DSM/RSM/NSD的起獎門檻,從90%調整至80%。
 

  拜耳
 

  拜耳對CME醫藥代表、地區經理和區域推廣經理,及器械專員,大區經理髮布了2020Q1疫情期間產品獎考核方案(非湖北省)。其中1月和3月按SCI系統中的真實金額;2月若SCI系統中轄區真實金額低於指標金額,則按照指標金額計算;若SCI系統中轄區真實金額高於指標金額,則按照真實金額計算。另外還設置了連續達成獎和連續增長獎。
 

  默沙東
 

  根據默沙東3月獎金政策,針對2/3/4級應急響應級別省份,3月設置保底獎金:60%的個人轄區月度目標獎金;若3月實際業績核算獎金超過保底獎金,則取高值發放;若3月達成率大於等於100%,則3月銷量獎金乘以1.3倍進行發放;完成KPI,發放1/3季度定性獎金。另外,針對1級應急響應級別省份,發放100%個人轄區月度目標獎金;完成CRM KPI,發放1/3季度定性獎金。該公司還於近期完成了調薪,整體幅度在6.5%左右,自4月1號生效。

相關焦點

  • 盤點各大網際網路公司年會獎品,網友:又是別人家的公司!
    不知不覺時間就來到了年底,每到這個時候各大網際網路公司年會獎品就成為了網友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在前幾天騰訊公司、小米科技公司以及盛大也是舉辦了年會,很多人對於這3家公司的年會獎品也是很好奇的,那麼一起跟著筆者來看看吧!
  • 製藥巨頭GSK與風投再孵化3家創業項目
    近日,位於美國加州聖地牙哥的Avalon Ventures公司聯手製藥巨頭葛蘭素史克公司,又孵化了3家生物技術創業公司。報導說,這次合作是兩家公司「非常規性」合作的一部分,打破了既往合作慣例。
  • 製藥行業薪酬大起底!生物科技新貴CEO薪酬更高
    Biopharma Dive調查了從製藥巨頭到市值至少5億美元的小型生物技術公司總計近200家公司的薪酬數據。由此發現,2018年,儘管許多製藥公司的股價在下跌,但大部分製藥公司的CEO在2018年獲得了大幅加薪。
  • 《財富》世界500強,7家醫療器械公司上榜「最·新聞0729」
    有多家媒體都曾猜測或許又是實控人佔用上市公司資金以及被銀行所凍結,輔仁藥業會是下一個康美嗎?07【榜單】《財富》世界500強,7家醫療器械公司上榜:GE、西門子、強生……7月22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揭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500強排行榜,共有129家來自中國的企業,歷史上首次超過美國(121家)。
  • 日本製藥業強大,但為何沒能誕生世界級的製藥公司?|鈦媒體行研
    數據來源:美國Pharm Exec's Top 50 Companies 2019;圖表為鈦媒體駐日團隊整理可以看到,日本排名最高的製藥企業武田製藥工業前面,還有2家瑞士企業、1家法國企業,2家英國企業,1家德國企業和1家丹麥企業。瑞士能夠誕生這麼多大型製藥企業,與其在「銷量前一百藥品」佔有率中實力相當(佔了11種),但是日本最大的製藥企業排名卻很靠後。
  • AI藥物研發再獲巨頭認可,強生製藥子公司與Insilico建立研發合作
    36氪獲悉,強生製藥子公司楊森製藥與AI藥物研發公司Insilico Medicine,今日籤訂了一項AI多靶點藥物發現協議。據了解,牽線促成此次合作的正是強生創新有限責任公司。今年,該公司推出了 Chemistry42生成化學平臺,並在第一批大型製藥公司和藥物發現合作夥伴機構內部部署服務。"自 2019 年以來,Insilico Medicine就是強生創新-JLABS的常駐機構,有利於與楊森製藥和業內其他企業的科學家進行更緊密的交流,我們認為雙方此次建立合作正是JLABS的『牽線成功』。"
  • 中國網際網路巨頭們的錢,總是用來「搶白菜」,而不是做科研
    而針對這種情況,人民日報終於在12月11日發布微博評論,內容稱,希望網際網路公司們可以把目光放長遠些,既然擁有了雄厚的財力、先進的科技和海量數據資源,除了掙錢,更多的應該要承擔起社會責任。許多網友將人民日報的這一次發聲視為官方的一次「警告」。
  • 2020年終獎金還會有嗎,看看網友們的年終獎,你們今年多少呢
    有網友在悟空問答提問:「你們的年終獎有多少?你滿意嗎?去年我們是20000。今年不知啊?」雖然今天才2020年1月4日,但是已經有過百的網友給出了他們的年終獎情況,更多的企業會在農曆春節前後發布年終獎勵計劃,那我們先看看已經發布的獎勵情況如何。以下為部分行業代表的回覆選編。
  • 「特寫」全球製藥巨頭調整CAR-T免疫細胞療法的背後
    根據多家媒體報導,製藥巨頭諾華在12月初內部宣布放棄CAR-T在實體瘤領域的研究。消息一出,便引發全世界CAR-T公司的議論紛紛,各種唱衰之聲四起——CAR-T已入冬。沒有實體瘤,CAR-T會怎樣?雖然對這90%的癌症患者而言,CAR-T技術在血液瘤上的優異表現曾讓他們看到了希望,但現實卻是,迄今為止無論是諾華還是其他製藥公司,在CAR-T實體瘤領域的研發都還處於早期階段,困難重重——T細胞一旦進入實體瘤,就可能會因為一種「T細胞衰竭」(T cell exhaustion)的現象而停止工作。
  • 463家企業參與仿製藥一致性評價 集採中標影響幾何?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463家企業參與仿製藥一致性評價,中標集採影響幾何?圖/資料圖片按照藥品集中採購的相關規定,12月底前,各省份要全面執行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改革試點25種藥品的採購和使用政策。距離集採結果落地「大限」還有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對降價中標的企業而言,集採能對企業帶來怎樣的影響,答案很快就將揭曉。
  • 招商證券(香港):中樞神經系統/抗腫瘤/抗感染藥物領域的龍頭製藥公司
    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持續發展的經濟、收入增長、健康意識提高、人口老齡化以及利好新藥研發的政策。同時,我們認為,在研發門檻提升、一致性評價深化、以及國家帶量採購的推動下,我國相對較分散的醫藥市場的整合時機已經成熟。
  • 「深度」巨頭過境,寸草不生?社區團購小創業公司們的狂奔與抉擇
    也是因為看到了單個城市盈利的可能性,小巨頭們開始加速投入。但對於興盛們來說,巨頭一夜之間突然湧入,讓他們有些措手不及。據《財新》報導,除了在旗下的大潤發上探索「飛牛拼團」以外,盒馬自己的社區團購於11月份開始在武漢試點,由盒馬總裁侯毅親自掛帥。12月1日開始,手機淘寶和支付寶在湖北地區開放社區團購入口。
  • 5大CRO和製藥公司的戰略合作
    一家藥企可以基於不同的需求選擇不同的CRO公司。其中有些合作更強調數據管理,使得製藥公司可以藉此擴展數據資源,並節約時間和金錢。研究發現,近期內研發外包和生產外包都沒有放緩的跡象。在發展過程中,會逐步建立起對所有參與方最有利的新型的合作夥伴關係。——Nesa Nourmohammadi1.
  • 2015年最值得關注的15家生物醫藥科技創業公司
    FierceBiotech網站已於日前評出了全球最值得關注的15家生物醫藥科技公司,一起來看看你知道幾家,它們的共同特點在於:大部分都是成立於2010年以後的新興公司,同時都拿到了金額不等的風投。  原文來自專業生物醫藥新媒體網站生物探索(微信公號ID:biodiscover),作者Gary Gan,進行了少量編校。
  • 政策大禮包來襲,高科技捷報頻傳,步長製藥戰略轉型加速
    2020年的最後一天,步長製藥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天元生物藥業有限公司收到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准籤發的關於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藥物臨床試驗批准通知書》。這只是步長製藥2018年制定的「從銷售型向科研型轉換」、「從天然藥物(中藥)向全醫藥產業鏈轉換」、「從本土化向全球化轉換」三大轉型戰略落地生根的一個縮影。
  • 管中窺豹丨從國際巨頭的2020布局出發,看未來製藥風口
    前段時間,BioSpace對拜耳處方藥事業部全球業務發展負責人Marianne De Backer博士進行了一次採訪,文章中披露了這家國際製藥巨頭未來的重點發展領域為iPSC、同種異體CAR-T、基因突變和基因編輯
  • 從「可輕鬆護眼貼」到「益掌通」,華北製藥入局微商前路漫漫
    公司背景,多次受罰 據代理商介紹,益掌通的隸屬企業是華北製藥河北華諾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04年12月15日,法定代表人呂偉,註冊資本1億元,企業法人是華北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 步長製藥再陷中藥注射液風波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報 見習記者 權婷 「斯坦福醜聞」剛過,中藥注射液巨頭步長製藥(603858.SH)再次陷入風波,與步長製藥一起陷入輿論漩渦的還有中藥注射液。十多年前,步長製藥就曾因行賄捲入「鄭筱萸案」。根據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2007),被告人鄭筱萸利用職務便利,為鹹陽步長製藥有限公司申報其生產的腦心通膠囊從地方標準升為國家標準獲得批准提供幫助,於2002年收受公司負責人趙步長給予的1萬美元(折合人民幣8.277萬元)。
  • 成都藥企上榜全球製藥公司百強
    本報訊 (記者 程怡欣) 近年來,成都生物醫藥企業在製藥、生物科技高附加值領域「走出去」,不僅在全國競爭中站穩腳跟,國際競爭力也日益增強。記者昨日獲悉,在歐洲醫藥諮詢公司Novasecta發布的全球製藥公司100強榜單中,我市企業科倫集團位列第75名,成為我國西部唯一上榜的企業。 這份榜單按照所有製藥企業2018年集團總收入(包括製藥業務外收入)進行排名,以便更充分地對醫藥行業進行基準分析,中國共有8家藥企上榜。 科倫集團是一家年銷售收入超過400億元的高度專業化創新型醫藥集團。
  • 科技巨頭們的軟硬體大戰:泛平臺公司正在成型
    此外,平臺公司也能進行垂直整合。  當今能被稱為「平臺公司」的企業屈指可數,在我看來只有四家:蘋果、亞馬遜、微軟和谷歌。它們在成百上千個「陣地」展開激戰,從而讓目前的市場格局變得相當耐人尋味。  為了更好地界定「平臺公司」這一概念,我們可以考察一下大型科技公司的「白色空間」——也就是它們允許其他公司加以利用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