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蜜蜂舞就詩仙故裡增收畫卷

2021-01-12 新華網客戶端

蜜蜂養殖投資少、見效快、收益高,既可提高農作物產量,又可通過蜂產品獲得較好的收益,是一條夯實農村基礎產業,促進貧困鄉村快速脫貧,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而四川省江油市被譽為「少見的原始中蜂資源保存庫」,溫潤的氣候和四季花開的良好蜜源條件,為江油蜂產業發展示範區的建立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產業要提升,基礎設施是關鍵。」2020年江油創造性實施農業農村部蜂產業提升項目,建成蜜蜂教學試驗示範、智能化養蜂、特色蜜蜂示範基地和巢蜜生產示範等基地4個;「平、丘、山」區中蜂養殖標準化示範場35個;遺傳資源保護區和蜜粉源植物保護區2個;蜜蜂文化村1個,「詩仙蜜」地理標誌證明商標1個,「江油蜂蜜」農產品地理標誌1個;成立蜂業協會1個、中蜂養殖合作社21個、養蜂家庭農場38個;養蜂戶2800餘戶,規模以上養蜂戶300餘戶,飼養總量4.6萬餘群。2020年,蜂蜜產量1854.8噸,蜂蠟8000斤,蜂業總產值8326.7萬元。

今天,行走在千年李白故裡,小小蜜蜂跳起了江油大地致富增收的「八字舞」,成為江油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發展特色脫貧產業的代表作之一。

「名師帶徒」 蜂農吃上了技能飯

楓順鄉小壩村地處龍門山脈深山處,20年前,這裡還被稱之為「光棍村」。到2017年,貧困發生率還有19%,屬於江油深度貧困村之一。

巧合的是,這裡家家戶戶都散養著蜜蜂,時不時以蜂蜜換錢補貼家用,其良好的品質受到山裡山外的消費者青睞。蜂農們雖有一定的養蜂實踐經驗,但是不夠系統和成熟,只是一些點滴的、片面的零星感悟,難以形成具有推廣價值的養殖技術體系,不能產生級進式的經濟收益。這既是江油養蜂人普遍存在的技術短板,更是江油養蜂產業發展壯大的「致命瓶頸」。

2020年,江油市借用傳統「師帶徒」模式,通過「面對面」「手把手」師帶徒培育模式大力培養高效優質養蜂技術能手。聘請福建農林大學粱勤教授、陳大福副院長、付中民教授等知名專家定期舉辦「中蜂健康高效飼養技術培訓班」8期,主講包括中蜂過箱技術、中蜂的日常管理、常見蜂病的防治和原生態蜂蜜生產技術等蜜蜂實用飼養技術,培訓蜂農5670餘人次,為江油地區培育養蜂能手1454名。

根據蜂農養蜂技術水平嚴重缺乏的現狀,適時組建由原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福建農林大學蜂學學院梁勤教授、陳大福教授和王順海推廣研究員等組成專家團隊不定期地深入養蜂現場問診把脈,解決「名師」在結對幫扶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和困難。同時還組建江油市內的「土專家」技術團隊,進村入戶開展巡迴指導,及時糾正貧困戶養蜂飼養操作偏差。「高效育王、春季快速繁育強群和淺繼箱分離蜜提取」等先進養蜂技術在江油地區得到廣泛推廣應用。蜂農技術水平迅速提高,很多貧困戶成功脫貧,部分貧困戶致富奔小康。

村民的養殖水平提高了,楓順鄉小壩村「兩委」創新發展的擔當更強了。在蜂場經營管理上,江油採取「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創新建立「235」利益聯結機制,即:經營純利潤的20%作為合作社運行資金,30%作為生產發展資金,50%按貢獻大小分紅,助力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2020年村集體收入3.8萬元左右;43戶貧困戶戶增收近5000元。

「今年我幫村裡合作社養蜜蜂,每月3000元,早就脫了貧,現在我想得是如何藉助蜜蜂掙更多的錢。」在摘掉「貧困帽」的楊義培看來,蜜蜂是他家甜蜜開始之源。

「機制創新」 小蜜蜂撐起脫貧致富天

三合楊家庵村的一個院落裡,劉萬西正忙活著檢查蜂王的產卵情況。幾年前,接到捐贈的蜜蜂時可愁壞了他,市農業農村局為他請來了「土專家」魏錫陽和曹海明為他提供技術支撐。

「去年又專門為我請來了福建農林大學的梁勤教授到家裡傳授淺繼箱養殖技術和換王技術,免費送來了新蜂王,這些專家對我的幫助實在是太大了。」交談間,患有股骨頭壞死病,喪失了做重活能力的劉萬西,談得最多的是如何養好蜂,回饋社會。正是在這份悉心照料下,蜂兒「採得百花成蜜後,甜蜜生活就起航」。

「0、10、35、56」這組蜂箱數據變化見證了一個喪失生活希望到重新看到幸福生活明天的奮鬥歷程。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江油市在省級貧困村楓順小壩村、銅星五佛村和大康旱豐村等省級貧困村建成中蜂保種場1個、育種場1個、種蜂繁育場1個、蜜粉源試驗示範基地1個和標準化養殖示範場6個,飼養中蜂3000餘群。基地和示範蜂場的建立,讓廣大蜂農有了現場觀摩的場所,有了現場操作實訓的機會,切身感受中蜂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帶來的提質增產效應。

「觸電賺錢」 打響精品土蜂蜜品牌

目前,江油淺繼箱分離蜜提取技術的推廣應用,突破了蜂蜜「帶子搖蜜」的生產方式,克服了「帶子搖蜜」造成幼蟲或蛹受傷而影響蜂群發展,也避免了「帶子搖蜜」將蜜蜂幼蟲甩入蜂蜜中而影響蜂蜜品質。另外,由於江油某些季節空氣溼度較大或某些主要蜜源的特性,即使是封蓋蜜,濃度也偏低,不易保存,嚴重影響蜂蜜的品質。為此,江油採用蜜脾恆溫抽溼室的新途徑來將蜂蜜濃度提升至42.5波美,同時確保不破壞蜂蜜營養成分和風味口感。

同時,蜂蜜冷鏈加工技術生產線的建設,有效解決蜂蜜芳香物質揮發損失、酶值降低等問題,優化提純、冷鏈蒸發、無菌灌裝等8道製作流程,成功開發「團山蜂蜜」「青蜂園」「匡山聖名」系列產品。有了好的產品,江油市積極對接阿里巴巴、京東等知名電商銷售平臺,形成「線上+線下」多渠道銷售模式,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一條完整蜂產業鏈條在江油市加速形成。(黃龍)

相關焦點

  • 土地「鬆綁」助農增收!「雲嶺小康展畫卷」看「曼杭混模式」下的...
    形成集中連片、高標準建設高產穩產農田並劃分為優質糧食基地、噸糖田及稻魚共生生態示範三個功能區項目當年實施當年見效平均每畝增收600多元,全村共增收108萬元在邊疆民族地區探索出發展現代農業的「曼杭混模式」2019年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高達871萬餘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 【地方】李白故裡更美了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城鄉攜手奔小康水墨江油入畫來四川江油市堅持「改革創新、城鄉一體、產城相融」原則,全面實施扶貧解困、產業提升、教育發展、醫療改革、舊城改造等舉措,繪製出一幅致富奔康的最美城鄉畫卷四川省江油市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故裡
  • 兩岸同胞共訪郎靜山故裡 體驗「鏡頭下」的千年古埠風情
    兩岸同胞共訪郎靜山故裡 體驗「鏡頭下」的千年古埠風情 2020-10-21 17:01: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白嘉懿 責任編輯:白嘉懿
  • 越國故地、西施故裡,中國旅遊城市,諸暨市旅遊資源豐富
    諸暨市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越國故地、西施故裡、越王勾踐圖謀復國之所。秦王政二十五年,設諸暨縣,屬會稽郡。諸暨是於越文化的發祥地。中國百強縣市,浙江省首批科技強市,浙江省首批教育強市。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浣江五洩風景名勝區,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 全國人大代表張家祥:繪製美麗鄉村新畫卷
    」在張家祥看來,軟籽石榴渾身是寶,樹能保水土、花能觀賞、果能賣錢,環保又增收,目前以張河村為核心的周邊已經種植連片軟籽石榴近2萬畝。 在張家祥心裡,一直有一副未來村子發展的畫卷,漫山石榴樹只是畫卷的開始。總書記在政協連組會上的講話中提到,「一定要把我們的老百姓特別是我們的農民扶一把,共同富裕、全面小康。」
  • 「三原色」繪就「小涼山」絢美新畫卷
    外在和內心的「三原色」逐漸失去了原本的鮮豔,變得暗淡無光……針對如此縣情,雲南省菸草專賣局(公司)精心制訂了「專項資金+X項目」掛聯幫扶方案,投入專項資金3.23億元,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堅持幫扶濟困與助推發展並舉,擦亮彝家「三原色」,繪就「小涼山」獨特絢美新畫卷。
  • 站在南充嘉陵一山頂俯望 一幅幅「農業畫卷」好壯觀!
    樊俊 川報觀察記者 李向雨 攝影報導 5月13日,記者在南充市嘉陵區龍嶺鎮高河坎村一山頭俯望,只見一層層「梯田」從山頂延伸到山腳,一壟壟薄膜與一片片綠色作物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一幅蓬勃發展的現代農業畫卷展現在眼前
  • 楊家將故裡在這兒
    「金戈鐵馬光日月,鐵膽忠心照乾坤」「楊家將故裡忠武之地」……展示楊家將忠義精神的標語隨處可見,這就是位於忻州市代縣棗林鎮的楊家將故裡鹿蹄澗村。林果平均畝收入達2400元以上,人均增收7000餘元,萬畝林果也成為村民名副其實的「搖錢樹」。如今的鹿蹄澗村,依託楊家將文化,發展成集祭祖懷古、水果採摘、生態觀光、農家餐飲等為一體的休閒旅遊勝地。
  • 莆田市仙遊縣楓亭鎮:蔡襄故裡 煥發千年榮光
    仙遊縣楓亭鎮:蔡襄故裡 煥發千年榮光  東南網7月25日訊(福建日報通訊員 鄭志忠)日前,第一批福建省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鎮」名單公布,仙遊縣楓亭鎮榜上有名。楓亭鎮是北宋名臣、書法家蔡襄的故裡,這裡地處湄洲灣南北岸接合部,煙波浩渺,碧波萬頃。
  • 文| 播種在王妃故裡的鄉愁 作者-鄭國平
    因為她,是我夢牽魂繞的先人故裡。「葉下洞庭初,思君萬裡餘。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上官婉兒的這首詩,有著很美的意境,蘊含著濃濃的相思,也包含著無奈的惆悵。先人,一個來自南詔國的公主。一千多年前南詔王皮邏閣建立南詔國,其子閣羅鳳為鞏固南詔政權,與當時滇中的東爨秦臧川獨錦蠻聯姻,將其女嫁與獨錦蠻頭人為妻。
  • 爭搶「牛郎故裡」,牽強附會的美夢何時醒
    何勇海「織女只有一個丈夫,哪裡冒出來這麼多『牛郎故裡』呢?」近日,有網友發帖稱,國內多地均宣傳其是七夕文化的發源地,乃至稱當地就是「牛郎故裡」(8月26日《北京青年報》)。「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 將相故裡!鹽化之都!滁州這裡5年發生大變化!
    將相故裡!鹽化之都!滁州這裡5年發生大變化!農業發展水平全面提升「十三五」期間定遠縣農業提質增效農村文明進步農民增收致富>重要通知:原標題:《將相故裡!鹽化之都!滁州這裡5年發生大變化!》
  • 王者榮耀說的沒錯,詩仙李白真的是一名劍客
    在唐朝的詩人當中,他的影響力,那絕對算得上首屈一指的存在,他也因此被後人稱為詩仙。作為詩人的李白,他還有著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劍客,沒錯!就是劍客。一提到劍客,我們可能會想到白衣飄飄的西門吹雪或是笑傲江湖裡的獨孤求敗。近幾年,有一款非常火的遊戲叫王者榮耀,相信很多人都玩過,裡面有一個刺客角色,李白一套醉劍,那是耍得眼花繚亂。
  • 眾志成城 蝶變出彩 商水:戮力同心繪就「脫貧畫卷」
    百萬商水兒女戮力同心,背水一戰,瞄準「兩不愁三保障」目標,緊盯「戶脫貧、村出列、縣摘帽」靶心,出臺「興產業、抓落實、促增收」措施,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勇氣,用扶貧戰役的「大捷」詮釋對總書記的擁護,用脫貧摘帽的「全勝」踐行對黨的忠誠。
  • 「雲嶺小康展畫卷」明天看怒江...
    「多多農園」種植的柑橘面積已經擴大到300畝等到盛果期,畝產可達3噸估計每畝淨利潤1萬多元從單一的土裡刨食為生,到發展生態產業怒江州群眾的增收更加多樣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為記錄雲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可喜成績和感人故事,雲南省委網信辦指導、雲南省扶貧辦支持,雲視網推出16場《鏡頭裡的故事·雲嶺小康展畫卷
  • 【回眸十三五】重塑布局精準發力 致富增收「搖錢竹」
    每逢春、秋季節,走進竹產業主產區,筍農們採筍運筍賣筍忙個不停,看見一堆堆新鮮的竹筍,一車車運往山外,人人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發展畫卷正蓬勃展開。 截止2020年底,鹽津縣竹基地擴面迅速,從2015年39萬畝增長到62萬畝,增幅達58.9%;竹材年產量從2015年12萬噸增長到30萬噸,增幅達150%,竹筍年產量增長到2.6萬噸,綜合產值達3億元,覆蓋農戶3.7萬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萬戶,竹產業覆蓋區農戶戶均實現年收入增收1萬元以上。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鄱陽湖生態畫卷:候鳥齊飛 千鶴...
    2020年11月17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採訪活動走進吳城,一副「湖靜、鳥美、鎮悠、人和」的鄱陽湖生態畫卷在記者面前徐徐展開。吳城鎮佔地面積368平方公裡,其中60餘萬畝的溼地草原是世界六大重要溼地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候鳥越冬棲息地。
  • 舞劇《李白》首登國家大劇院再現詩仙逸興
    關於李白的作品在舞臺上層出不窮,以舞劇的形式表現詩仙的卻鮮見。受疫情影響,舞劇《李白》原定巡迴演出計劃從2020年3月推遲至今。也正因如此,中國歌劇舞劇院歷經一年時間重新打磨。導演通過舞蹈語彙形象地將一個放蕩不羈、自由灑脫的「詩仙」李白栩栩如生地再現於舞臺之上,藝術化地再現了李白的人生事跡,講述其人生追求,抒發其人生感悟。並且該劇成功地將詩與舞相結合,《永王東巡歌》《清平調》《將進酒》《贈汪倫》《月下獨酌》《大鵬賦》《靜夜思》等傳世佳作在身體動作的韻律中交相輝映做到了舞中有詩,詩中有舞,詩意與舞境完美融合、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