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財務角度衡量教育企業的安全係數,疫情情況下的應對策略

2020-11-25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黑板洞察(ID:heibandongcha),作者 朱鵬浩,36氪經授權發布。

「新型冠狀病毒」從春節前夕開始到現在的幾十天中,可以說是出現在中國人生活中頻率最高的詞,沒有之一。想必這個春節,對每個人來說,過的雖然輕鬆但內心沉重。從最初年前的無人在意,到後來和人們息息相關,疫情的影響讓所有人始料不及。隨著響應國家的號召,大部分人在這次春節中待在家裡無事可做。但是內心隨著疫情蔓延,擔心疫情下人的感染以及疫情對於經濟影響的擔憂仿佛烏雲一般籠罩在人們心頭。

隨著國務院及教育部相繼發布了關於延長假期及延期開學的通知,各地紛紛出臺了暫停各類培訓機構以及集體活動的通知。這場疫情,或許會如2003年非典一般,對數萬家教育企業及從業者產生影響。下面就談談哪些培訓機構可能會受影響、如何從財務角度衡量企業的安全係數以及培訓機構該如何面對。

01 哪些培訓機構會受影響?

在教育行業,我偏向於按照年齡段劃分,如下圖所示:

首先,學前教育中,早教和素質教育機構的影響毫無疑問是最大的,尤其是商業模式是線下情形或者生長在shopping mall業態的培訓機構。

其次,幼兒園的衝擊反而不是特別大,經過了《民促法》的洗禮,幼兒園已經形成了強大的抗衝擊性,加之,目前來看,如果僅僅是1-2個月的話,對於幼兒園就是延遲開學的影響。

K12賽道,由於剛需屬性,加之往往很多大型的K12機構,都有線上布局,而且並非長在shopping mall業態下,幾個因素綜合下來,K12賽道的培訓機構影響較大,而且可以通過此次疫情,加強線上板塊的布局。

高等教育和成人賽道,短期而言,影響反而較小。最近北京部分高校採用網上授課的方式進行教學。

02 從財務角度衡量教育企業的安全係數

經過初步分析之後,下面就讓我們來重點分析早教和素質教育機構,尤其是shopping mall業態下的早教和素質教育機構。

從運營角度看看,疫情對於培訓行業的本質影響有兩點:幾近於0的現金流流入、幾乎無法減少的房租及人員薪資開支。

企業可使用現金流=貨幣資金-2019年度現金收入+2019年度確認收入

安全係數=企業可使用現金流/(2019年度人工成本+2019年度租金成本)

舉例而言:

假設某線下培訓機構所有單店處於成熟階段,收入/現金流的比例穩態按照70%計算(很多機構達不到),人工成本+租金成本佔總收入的60%,公司的淨利率在20%(扣除所得稅之後),假設收入為1,貨幣資金為1,因此當年現金流為1.4,而根據當年淨利率20%,推算出當年成本為0.8,當年的人工成本+租金成本為0.6,

企業可使用現金流=貨幣資金-2019年度現金收入+2019年度確認收入=1-1.4+1=0.6

安全係數=企業可使用現金流/(2019年度人工成本+2019年度租金成本)=0.6/0.6=1

僅僅是人工成本+租金而言,足夠企業支撐1年。

但是,這僅僅是理想的成熟企業分析,未考慮以下因素的影響。

03 培訓機構該如何面對

面對現在越來越多的機構在做如何線下轉型線上的文章和分享,而且頻率還是很高。一方面也反映出線下的焦慮。在我看來,在此刻獨立思考很重要,有些機構並不適合轉線上。

首先,很多機構,比如素質教育和早教機構分析商業業態上,是很不適合做線上。線上和線下的體系完全不同,除了授課,招生獲課、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學員/家長服務、教務流程都是不一樣的。

其次,從之前的結論,如果此次疫情持續時間很短,假設是2個月。2個月的時間,要完成線下到線上的轉型,實話說很難。

最後,歷來2月份對於培訓機構來說就是一個淡季,2月份的收入在整年的比重並不高,唯一需要擔心的是開學的影響。而2020年因為過年較早的緣故,即使2月份沒有收入的話,對於培訓機構的影響並不大,加之此次疫情對於所有的早教和素質教育培訓機構而言都是系統性影響。

企業應該做什麼呢?樹立信心。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創始人給自己樹立信心,給團隊和員工樹立信心,給客戶樹立信心。對創業者而言,這次是一個很難得的自省機會。

接下來,我這邊從財務角度講講,培訓機構如何面對,主要分現金流角度和資產角度。

首先,現金流是一切。考慮線下培訓如果兩至三個月沒有收入,財務人員應立刻進行現金流預算,根據企業現有資金情況進行一季度及二季度月預算報表,提醒股東資金狀況,早做準備。同時以下從增加現金流入和減少現金流出的角度進行探討。

其次,資產方面,充分衡量各類資產的安全性及變現性。

最後,希望所有教育行業的企業都能挺過這個艱難的階段,在2020年能夠健康發展下去。

作者簡介

朱鵬浩(微信:zhupenghao330),三言諮詢合伙人。

相關焦點

  • 重大疫情下中小企業的經營應對策略
    陳守明/文 這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小企業的正常經營帶來了重大衝擊,眾多中小企業老闆和管理者夜不成寐。突發事件面前,需要我們保持冷靜,深入思考企業戰略與策略,理性應對。企業戰略的核心是適者生存。這次新冠疫情是企業經營環境的短期劇烈變化。
  • 般若堂——疫情帶來的機遇、挑戰與保險業應對策略
    2020年2月3日,年後開工的日子,因為疫情,12萬多阿里人這次都在家辦公。淘寶大學培訓學院副院長劉國峰說,阿里人的心態都很淡定和坦然。因為阿里經歷過2003年的非典,並積累了應對危機的經驗和心理預期。每年5月10日的阿里日,就是一年一度的危機教育課。劉國峰說,一方面是感恩社會和家屬對阿里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培養員工的危機意識。
  • 應對疫情企業機關單位心理建設手冊
    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組織人員編輯了《應對疫情企業機關單位心理建設手冊》,科普中國的同志加班連夜上線發布。該手冊提供了心理能力建設的基本原則與方法,在復崗復工之際,為奮鬥在企業機關單位同志們保駕護航。2月10日,祝大家清晨迎來充滿希望和信心的新開端!願陰霾散去,萬象更新!
  • 疫情之下,中小農機企業的7條應對之策
    疫情之下,中小農機企業要做好最壞的打算,生產自救要在各個層面展開,只有主動積極應對,才可以將損失降到最低,從而度過難關。盤點可用現金存量,做好應對更大困難的準備 現金是企業的血液,企業沒有利潤可以,但絕不能沒有現金流。中小企業由於積累少、實力弱,所以更需要籌劃好現金計劃。 建議企業迅速盤點公司可用現金額度和梳理短期內可變現的資產情況。假如收入突然持續為零的情況下,公司還能運轉多長時間?
  • 恆慧融:讓你從財務安全邁向財務自由
    如上述的例子吳盈憲就說:「我願意花錢找財務顧問做健診,是因為我想把一切問題數位化,方便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讓吳盈憲痛下決心,嚴格執行記帳,並提早還清信用貸款的是「流動比率」與「儲蓄率」這個兩個數字;前者代表安全,後者則是累積。郭迺鋒說,從行為學的角度來看,安全感是人類追求滿足感的根本,在財務上感到強烈不安,反而成為驅使存錢或賺錢的最大動力。
  • 創業公司如何應對疫情挑戰?看這一篇就夠了
    受疫情影響,尚處於發展上升期的創業企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風險。為此,我們採訪了數十位教授、企業家、投資人和創業者,請他們針對戰略、組織、財務、營銷、公共關係與風險管理等維度給出專業建議和實踐經驗,幫助創業企業從容應對疫情挑戰,轉危為機。
  • 湖北探索疫情期間企業安全監管方式 隱患在線查 專家在線診
    消防十大品牌榜單揭曉    「周勇你好,請準備以下五方面材料備查:2020年安全生產專項經費的提取和使用計劃,2020年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計劃,疫情期間的應急救援預案,1月特種作業票證,最近1個月的安全風險隱患排查臺帳。」
  • 恆昌匯財:讓你從財務安全邁向財務自由
    如上述的例子吳盈憲就說:「我願意花錢找財務顧問做健診,是因為我想把一切問題數位化,方便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讓吳盈憲痛下決心,嚴格執行記帳,並提早還清信用貸款的是「流動比率」與「儲蓄率」這個兩個數字;前者代表安全,後者則是累積。郭迺鋒說,從行為學的角度來看,安全感是人類追求滿足感的根本,在財務上感到強烈不安,反而成為驅使存錢或賺錢的最大動力。
  • 為什麼說「正念」是企業應對疫情的關鍵?
    Sutcliffe 兩位教授在《應對突發事件》一書試圖回答這個問題。他們提出正念是一些組織對應這些突發事件的共同策略,從而實現組織的高可靠性。組織如何在突發事件中實現高可靠?在於組織(包括政府、非營利組織)能堅定不移地採用「正念」的方式思考並解決問題。
  • 後疫情時期,初創企業安全生存指南
    但是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大疫之後必有大變,大變之後也會孕育新的機會」 。現在,創業公司似乎撐過了至暗時刻,所有人都在等待觸底反彈。低谷時期也不能懈怠,需要調整心態,打磨產品,做好迎接一切機會的準備。後疫情時期要尋求穩定甚至是增長,業務的穩定運營就必須要保證。而安全,正是其中最易忽視的關鍵點。安全問題發生前,存在感低;發生以後,損失難以挽回。
  • 「懂點財務」2財務管理價值觀念
    衡量資金時間價值的尺度有絕對尺度即利息或利潤,還有相對尺度即利率或收益率,一般記作i。資金時間價值是對放棄現期消費的損失所應給予的必要補償,或者說是彌補延遲消費的貼水。P=F/(1+i)^n ; P=F/(P/F,i,n) 複利終值係數與複利現值係數互為倒數。上式中,(1+i)-n稱為「複利現值係數」或1元的複利現值,可用符號(P/F,i,n)表示。(P/F,i,n)可查教材附錄:複利係數表。
  • 從四大攻擊類型看疫情影響下的網際網路安全趨勢
    劉炅表示,在面臨類似疫情這種突發事件,這些防護方案能夠在變幻莫測的安全形勢之下,更加全面地幫助企業。關於應對疫情這種「黑天鵝」事件的一些建議「新冠疫情讓我們看到這樣一個現象,很多企業其實在疫情來臨時並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儘管有的企業已經部署了遠程訪問解決方案,但並沒有預測到新冠疫情會讓其所有辦公狀態都變成遠程辦公,所以他們的架構並沒有建立好。」
  • 研究生輔導員應對重大疫情思政教育途徑研究
    研究生輔導員應對重大疫情思政教育途徑研究——基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北京某高校理工科研究生的思想狀態調查  作者:北京理工大學 侯明佳  在這樣的輿論洪流中,輔導員首先必須保持更加明確的政治站位,更加清晰的思想認識,守好正向價值的傳播根基,才能引導學生積極面對疫情,肩負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擔。同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對薄弱的環節,面對研究生規模擴大、培養模式和管理方式發生變化的新情況新要求,還缺乏積極應對的有效辦法。
  •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科學教育變革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世界範圍內大規模的學校停課導致教育環境、教育方式、教育效果都受到巨大的影響。本文聚焦科學教育領域,參考經合組織(OECD)和美國科學教師協會(NSTA)相關報告,關注全球科學教育在這一罕見重大公共衛生安全危機下的最新變革和應對策略。
  • 解構質量因子:聚焦於財務分析的多因子策略
    然而,人們對質量的定義是模糊的,不同人從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定義質量。評判一家公司時,有人看的是公司的盈利能力,有人看的是會計質量:「這家公司財報真實可靠」,還有人看的是業務質量、管理團隊能力等。那麼,如何從量化的角度定義質量高的公司呢?於是,在金融研究中,質量因子出現了。
  • 疫情是教育信息化成果的試金石—新聞—科學網
    疫情是教育信息化成果的試金石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正在進行的超大規模的在線教育集中實踐,體現了政府、學校、教師、企業以及社會各界參與者的責任擔當,同時也充分發揮了全社會的信息化創造力,湧現出眾多實踐創新成果,對於我國未來教育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
  • 疫情下大學在線教育的變革與展望
    突如其來的疫情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推動了在線教育的普及,大學理應迅速採取行動,以滿足師生教與學的需求。其次,不管在任何情況下,始終要將教育教學質量放在第一位。高等教育是精心設計的完整體系,為了確保在線教學成效,學校要努力維護教學秩序,做到按時上課。春季學期以來,清華大學採用自主研發的在線教學軟體平臺進行主要教學活動,其可以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實時交互,並進行隨堂測試、教學效果評估等。
  • 進退兩難,企業如何找到安全的「下一步」戰略?
    疫情的衝擊使得每個行業的格局都發生了變化,無論2B還是2C,用戶的選擇將更加謹慎,未來優質的客戶、流量、資源只會湧向有實力、有品牌、有積累的企業。從企業內部來看,為了應對疫情,不少企業在業務、人員等方面做出了「壯士斷腕」的舉措,還有一些企業剛剛進入在線化、數位化的戰略轉型。然而隨著疫情的好轉,企業的節奏與決心再一次被打斷。
  • 鄂爾多斯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於...
    在落實共性防控措施的基礎上,對四類地區按照以下次序累加實施疫情防控策略:四類地區,實施「外防輸入」策略,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三類地區,實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策略,儘快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二類地區,實施「內防擴散、外防輸入輸出、嚴格管控」策略,根據疫情態勢逐步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一類地區,在二類地區防控策略的基礎上,實施疫區封鎖等最嚴格防控策略,確保人民群眾基本民生和涉及全局的重大經濟活動運行
  • 探討後疫情時代城市應急管理與生物安全體系建設
    戰勝疫情亟需科技創新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院長劉中民教授結合此次疫情中東方醫院的做法和成果,提出此次應對較為迅速、成績比較突出主要得益於政治站位、規範應對、主動應對和科技應對迅速高效。同時,我們深知最終戰勝疫情還得靠科技創新,最近幾個月,我們組織科研團隊在疫苗研發、檢測試劑、幹細胞治療等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應對這樣大規模、集中發生的公共疫情,我們的城市治理還存在資源共享不足、聯防聯控無聯辦、戰略儲備不足、智能防控體系缺乏等短板亟需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