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怎麼才能在火星上活下來?

2020-08-11 中國科普博覽


作者:李慶林(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文章來源於中國科普博覽大家族科學大院(ID:kexuedayuan)

由於與地球的諸多特徵相似,火星一直被認為是未來人類移民外太空的首選目的地。

要想移民火星,可遠不止從地球飛到火星那麼簡單,人類想實現半永久或者永久定居火星,而不僅僅是為了火星一日遊,建設火星基地並且保證人們更好的在火星上生存是是否能移民火星的關鍵所在。

現在,我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其實都離不開種類繁多的化學品,未來移民火星之後更是如此,跨星球運輸物資固然是可以,但是時效低、成本高的問題迫使人們需要尋找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法。

既然如此,不如,我們在火星上建一座化工廠吧!

火星基地暢想圖(圖片來源:Space X)

火星化工廠:挖掘原料

地球上的化工廠正是以石油、煤炭的化石資源為原材料,通過繁多流程工藝的加工,輔助以物理和化學手段,才能得到一系列與我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終端產品,諸如塑料、藥物、燃料,包括現在全球供不應求的口罩。

化石能源與我們的生活(圖片來源:baidu圖庫)

所以,要想在火星建設化工廠,第一步就先去火星挖礦吧!

等等,在有挖礦這個想法之前,我想告訴你的是,據目前的科學報導,並無證據表明火星曾經有過植物或者動物等生命形式存在。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化石資源是由於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動物和微生物的遺體在地層中經過漫長時間的演化形成的。因此,火星底下並不見得一定有礦。

那在火星建設化工廠的計劃難道還沒有開始就要宣告失敗了嗎?

火星目前沒有發現存在石油、煤炭等資源,但是火星真的一無所有嗎?我們來看看火星有什麼?

科學界普遍認為火星星體表面有土壤,表層下有冰,並且存在稀薄的大氣層,此外,1969年伯克利大學的Pimentel教授,通過紅外探測器,發現火星大氣中含有96%的CO2和4%的N2。如果我們真的要在火星上建設化工廠,似乎唯一的碳物質CO2也就成了化工廠原料的不二選擇,即通過CO2製備高分子材料、燃料、藥品等生活必須的化學品。

這構想聽起來似乎很玄幻,但卻並不是天方夜譚,事實上,通過人工光合作用,這一切在未來都是可以實現的!

液態陽光:人工光合作用系統

無論人類未來移民哪一個星球,怎樣更好的活下來都尤為重要,這就離不開高分子材料、藥物、燃料和肥料等化學品。因此在2003年,美國能源部在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啟動了「太陽神計劃」,旨在通過跟大自然學習構造光合作用系統,利用半導體和催化劑,把CO2轉化成各種化學製品。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 (圖片來源:google地圖)

近年來,來自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楊培東院士團隊,2015年利用半導體和微生物就成功構建了這樣第一個集成系統,將這一設想變成了現實。就在近日,他們推出了更為優秀的「2.0 版本」,即利用矽納米線捕獲太陽光子,並產生光生電子將其提供給附著的微生物。最後,微生物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化學反應,並產出乙酸鹽,連續一周實現高達3.6%的吸收太陽能轉化效率。

這一人工光合作用系統,其實是模仿植物的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利用吸收的太陽光,將大氣中的CO2和水,轉化為糖類等有機物,供植物進行各種代謝活動,事實上我們使用的煤、石油和天然氣等也是來自於原始植物的能量積累。

自然光合作用與人工光合作用對比(圖片來源:Nat Commun. 2018, 9, 5003)

人工光合作用系統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半導體和微生物工程細菌。半導體負責吸收光能,將其轉化為電能,具有特定功能的工程細菌利用這種能量,將吸收的CO2合成為特定的有機物(將電能轉化為了化學能)。目前,人工光合作用對太陽能的利用效率可以達到8—10%,相比於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提高了約20倍,此外,其生成的產物並不會像植物一樣被細菌代謝掉,從而保證了更高的產物產率。

那麼可以將太陽能直接轉化為化學能的人工光合作用系統究竟是怎麼工作的呢?

潘多拉寶盒:生產醋酸的法寶

以醋酸的生產為例,醋酸(CH3COOH),學名乙酸,是含有兩個碳的重要的有機化學品,也是食醋的主要成分。在人工光合作用系統中,研究者選擇厭氧熱醋穆爾氏菌作主角,並開發出金納米簇無機材料進行光的吸收。

由於代謝過程主要在細胞質中進行,為了減少氧化還原中間產物在跨膜運輸中消耗過多的能量,研究者通過半胱氨酸金納米簇進行修飾,並將其注入到熱醋穆爾氏菌細胞質中,高度生物兼容性的金納米簇在熱醋穆爾氏菌體內能夠長期友好相處,不僅不會降低其活性,反而還大幅提高光的量子利用效率。將被注入金納米簇的工程菌置於特定的培養液中,保持純CO2的無氧氣氛,給予一定強度的光照。一切準備就緒,一齣好戲才算真正開始。

△a) 熱醋穆爾氏菌/金納米簇混合系統流程圖;b) 熱醋穆爾氏菌細菌工作示意圖 (圖片來源:Nat Nanotechnol. 2018, 13, 900-905)

可見光中的光子通過照射進入熱醋穆爾氏菌細胞質中的金納米簇,將其激發產生一個電子(e-)和一個空穴(h+),為了防止產生的電子和空穴再次結合,金納米簇外包裹的半胱氨酸(Cys)就起到作用了,半胱氨酸空穴氧化生成胱氨酸(CySS),在這個過程中成功消耗掉金納米簇中的空穴。而被激發產生的電子和吸收的CO2在一類酶中間體中相遇,通過乙醯輔酶A路徑(Wood-Ljungdahl路徑主要存在於厭氧細菌和古細菌中,依靠 CO/CO2和H2為碳源和能源用於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成功合成醋酸分子產物,並釋放到培養液中,並被收集利用。

乙醯輔酶A路徑人工光合作用反應過程

研究醋酸的人工光合作用合成,不僅僅是因為其結構簡單,研究這一合成過程的初衷是因為乙酸在化工產業中的重要應用。舉個例子,以醋酸為原材料,我們可以生產丁醇,丁醇由於其低的飽和蒸氣壓便於進行液體管道運輸,被稱為未來可以替代石油的新型燃料;此外,利用醋酸,我們還可以利用聚合反應合成高分子材料,合成手性分子如青蒿素等藥物中間體。而這些都將是我們未來在火星上生存下來所必不可少的化學品。

展望:未來外太空移民

在我們成功打開人工光合作用合成化學品這一潘多拉寶盒之後,未來更多的化學品也將會被源源不斷的被合成出來。比如,火星上還有4%的氮氣,如果未來開發出新的人工光合作用集成系統,將氮氣合成氨化合物,就可以為移民火星提供充裕的肥料用於農作物的種植了。

影片中溫室蔬菜種植(圖片來源:影片《火星救援》)

否則,未來移民火星的時候,恐怕我們只能和《火星救援》中的男主一樣,用有味道的有機肥,種植瓜果蔬菜了……

參考文獻:

[1] Peidong Yang, et.al. Bacteria photosensitized by intracellular gold nanoclusters for solar fuel production. Nat Nanotechnol. 2018, 13, 900-905.

[2] Peidong Yang, et.al. Close-Packed nanowire-bacteria hybrids for efficient solar-driven CO2 fixation. Joule. 2020, 4, 1-12.

[3] Gengfeng Zheng, et.al. Efficientsolar-driven electr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in aredox-medium-assisted system. Nat Commun. 2018, 9, 5003.


相關焦點

  • 怎樣在火星上活下來?
    要想移民火星,可遠不止從地球飛到火星那麼簡單,人類想實現半永久或者永久定居火星,而不僅僅是為了火星一日遊,建設火星基地並且保證人們更好的在火星上生存是是否能移民火星的關鍵所在。現在,我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其實都離不開種類繁多的化學品,未來移民火星之後更是如此,跨星球運輸物資固然是可以,但是時效低、成本高的問題迫使人們需要尋找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法。
  • 移民火星,人類能活下來嗎?
    今年2月16日,「火星一號」宣布了將火星殖民項目延期5年的消息,稱已將首次發送船員的時間調整至2031年(此前為2026年)。其CEO表示,本次調整是為了有更多時間來籌集資金,而且,新時間表可以顯著提升任務的成功率。搞定火星這種大事兒怎麼少得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 電影《火星救援》,孤單卻不簡單的航天員在火星上的故事
    在緊急撤離的過程當中太空人馬克卻不小心被自家飛船上脫落的零件砸到!因為他能夠生還的機率實在是太小了,所以隊友們只能傷心的選擇離開,並且向世人宣告了這一悲痛的事實。但奇蹟的是,馬克卻活了下來,後來他躲到了火星航天基地進行療傷,但是下一次的火星任務卻要等到4年之後,火星基地裡的食物補給又十分短缺,這時候他該做出怎樣的抉擇?為了能夠活下來,他展現了自己強大的生命力!
  • 大連蛇島怎麼來的?島上幾萬條黑眉蝮蛇是怎麼活下來的?
    ,自然被燒死的蝮蛇也不在少數,之所以還有少量蝮蛇可以倖存下來,跟島上現有的少量巖洞和溝渠有關,這種蝮蛇既冬眠也夏眠、能一年只獵食幾次就可以活下來密切相關。,而是不能有足夠的淡水,而科研人員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確保這個島上的蝮蛇都有水可喝,在島上生存了上千年的它們並不能飲用海水。
  • 開啟生物體模式的鳴人,怎樣才能活下來?岸本:鳴人別怕,我來了
    在第52話裡,強大的大筒木一式把鳴人佐助和博人按在地上摩擦,這時候大家期盼的博人體內的大筒木桃式並沒有出現,指望別人拯救已經不可能了,雖然鳴人已經開啟了九尾查克拉模式,可是不管是力量還是速度上都對一式無可奈何,只能被吊打。本以為黔驢技窮了,可是鳴人體內的九尾發話了,原來他還有個壓箱底的絕招,那就是這八門遁甲,哦不是!是生物體模式了。
  • 專家:特定性格的人才能在火星上生存下來
    【天極網IT新聞頻道】據每日郵報報導,是否想去火星旅行是一碼事,而能否在火星上生存下來則是另一碼事。外星生存專家、澳大利亞火星協會主席喬納森克拉克(Jonathan Clarke)近日接受專訪,他稱只有擁有特定性格和相關技能的人才能在火星上生存下來。
  • 怎麼樣的技術才能在火星上生活?
    「我們希望以與過去類似的方式進行移動和探索,以便我們能夠在陸地上生活,使所有這些任務都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和效率,」該組織代理主任Prasun Desai美國宇航局太空技術任務局戰略整合與分析辦公室上周二(8月6日)說。
  • 怎樣才能把所有人送上月球?有趣的知識增加了
    (另外一些科學家說法是月球上會形成大量水,由於太陽風帶來的質子與月球上的電子形成氫元素,或者是彗星頻繁撞擊帶來了足夠的冰)理論上,不管我們帶了多少資源到達月球,總有一天還是會用光的,只要人數在增加,資源再生就不可能足量供應到所有人身上。所以,月球到底可以容納多少人還要根據月球的實際情況而定。
  • 我們火星上見!
    火星探測器 " 天問一號 " 是中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性完成 " 繞、落、巡 " 三個任務,即實現對火星的 " 環繞、著陸、巡視 " 三個目標。" 天問一號 " 火星探測器搭載了 13 種有效載荷,其中環繞器上 7 種、著陸器上 6 種,將完成 5 大科學目標。
  • 火星「生命」吃什麼?美味甲烷
    在火星上,人類有很多種死法。那裡空氣稀薄。那裡很冷。那裡有沙塵暴。火星不像地球一樣,能夠保護表面不受致命宇宙射線的侵襲。科學家此前曾分析,想移民火星的話,得習慣吃蟑螂、蟋蟀。那麼火星上可能存在的生命是如何活下來的呢?換句話說,他們怎麼解決最基本的「吃」這個問題?
  • NASA公布火星水冰地圖,可開採水,人類何時才能登陸火星
    據科學報告,NASA的火星偵察軌道飛行器在環繞火星飛行時,使用所攜帶的熱敏儀器發現了火星上面水冰物質,並將這些數據發回地球。而科學家則在這些探測器所收集到的數據的基礎上,繪製出了一張新的火星地圖,在地圖上面標註出了一個區域。在這些標註的區域上面,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獲得水資源,因為這些水冰物質存在於火星地表下大約1英寸(2.5釐米)深。
  • 什麼是火星隕石,火星隕石是怎麼到達地球的?
    地球上拍攝的英仙座流星雨,大部分流星體是如沙礫般大小的固體碎片,進入大氣層後會燃燒殆盡目前,地球上已經被收錄編號的隕石多達7萬多塊,其中有200多塊是火星隕石。那麼這些隕石是怎麼被判定來自火星的呢?它們是怎麼從火星來到地球的呢?能否我們解開火星生命之謎呢?下面帶大家一探究竟。|火星隕石是怎麼被辨認出來的?200多塊的火星隕石是怎麼從2萬多塊隕石中被辨認出來的呢?雖然目前最早被發現的火星隕石是發現在1815年的法國。但是真正辨認出它的身份,其實還是得上世紀70年代以後了。
  • 地球很危險,還是回火星吧~ 但火星上的家......
    地球這麼危險,還是回火星吧.火星和咱們的地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現在的火星還不適宜居住:天氣太乾燥,氣溫很低,有輻射。然而人類的腦洞無窮大,相信不遠的將來,大概人類還是有機會在上面建房子的。那麼,如果真在火星上住,房子長成怎麼樣呢?
  • 人類移民火星有多難?首批人類火星殖民者很可能會死在火星
    我們以前常聽到的一句話叫做"人挪活樹挪死"。以前的人被生活所迫,闖關東下南洋去謀一條活路。歐洲人在大航海時代也四處尋找新大陸。人不管是背井離鄉還是尋找新大陸,最終都還在地球上。只要人還在地球上,我們人類最起碼的生存條件還具備。這些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就是水、氧氣和食物。在地球上,只要不是環境非常極端的地方,這三個基本條件都會一應俱全的。
  • 專家告訴你 哪種性格的人能在火星上生存下來
    只有那些有特定性格和相關技能的人才能在火星的環境中活下來。澳大利亞火星協會的喬納森·克拉克博士(Dr Jonathan Clarke)介紹了在火星上生存所需的技能,以及在火星上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克拉克博士是為數不多的體驗過在其他星球生活是什麼感覺的人,他曾參加過一個模擬實驗,在各種環境中模擬人類在其他星球上的生活。
  • 火星上發現液態水湖,那火星上可能存在的文明,它是怎麼滅亡的?
    文/丁簡火星上發現液態水湖,那火星上可能存在的文明,它是怎麼滅亡的?對於宇宙,大家有無限的嚮往,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對於浩大的宇宙也進行各種探索,我們現在可以通過一些儀器就可以知道宇宙到底是什麼樣子了,據說科學家在火星上探索的過程中,發現火星上有液態水湖,有人推測餓,火星上有可能存在文明,那麼大家不解出現的文明又是如何滅亡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 人類移民火星到底有多難?首批人類火星殖民者,大概率會死在火星
    我們以前常聽到的一句話叫做"人挪活樹挪死"。以前的人被生活所迫,闖關東下南洋去謀一條活路。歐洲人在大航海時代也四處尋找新大陸。人不管是背井離鄉還是尋找新大陸,最終都還在地球上。只要人還在地球上,我們人類最起碼的生存條件還具備。這些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就是水、氧氣和食物。
  • 造假風波後的瑞幸是怎麼活下來的?
    那麼瑞幸咖啡的造假事件無疑是最有名的那個,但是誰也沒想到就是這個造假風波盛行的瑞幸,在造假退市所有人都以為瑞幸基本上是要黃了之後,瑞幸卻奇蹟般的還活著,似乎還活的不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瑞幸是怎麼活下去的?一、瑞幸還活著?瑞幸官網上,一份由瑞幸咖啡聯合臨時清算人(下稱「JPLs」)向開曼群島法院提交的報告披露了瑞幸咖啡最新的經營數據。
  • 天問一號,飛向火星!何時人類才能夠移民火星?
    其餘 6 臺儀器則放在火星車上,探測火星地下土壤的成分和分布,並搜尋水冰信息。這些探索將進一步為我們揭開火星的面紗,可能會給火星的演化過程、是否存在過生命等問題上給出更全面的答案。據測算,火星探測器在升空後,最優轉移軌道需要 203 天,也就是 6 個月零 19 天,即在 2021 年 2 月 11 日被火星引力捕獲。
  • 世界上最笨的魚,打暈就能直接扛走,這麼笨的魚怎麼活下來的?
    今天小鹿角要給大家講一講世界上最笨的魚,它們體型十分龐大,沒有一點危機意識,好奇心非常重,一棒槌打暈就能扛走.....這麼笨的魚是怎麼活下來的?地球上最大的淡水魚,魚類的活化石---巨骨舌魚就生活在這麼一個神秘的地方!巨骨舌魚據推測在一億年前就已經存在了,是非常古老的魚品種了。成年的巨骨舌魚身軀十分龐大,長可達2~6米,重量可達100千克!舌頭上有十分堅固發達的牙齒,魚鱗片十分的堅硬,就算是食人魚也咬不動它,在水中沒有天敵!但是看上去這麼強的巨骨舌魚也是世界上最笨的魚,因為抓住它們根本不需要用到魚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