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南海槽陸海板塊出現異常,或會引發一場大地震!概率高達80%

2020-11-26 騰訊網

去年,美國地質局公布一項數據,其中表示:由黃石火山公園引發的地震頻率高達上千次,這一度引起了網友的關注,畢竟美國並不是地震多發國。所以,美國之所以地震頻率高,只是受到了黃石火山公園的影響,而且,這些地震的級別都非常小,比起日本、印度尼西亞等地震多發國來說,根本微不足道。

日本的地震不僅頻發,而且級別都不低,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日本每年地震次數平均不低於1500次,長期居住在這種環境之下,該國人民也都習慣了。日本之所以會有如此高的地震頻率,完全是因為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受到板塊之間的碰撞影響,就會導致地震多發。

根據中國地震臺網顯示,日本東岸近海處在1月3日發生了5.6級的破壞性地震,不過好在這次地震的影響不大。但沒想到幾天後,日本的地質學家就發現在本州島南海槽陸海板塊交界處有板塊移動的跡象,由於這次比較特別,所以,地質學家認為在不久後,日本將會爆發一場強級別的地震。

這條消息傳出不久,日本放送協會(NHK)網站也刊登了一篇文章,這是日本地質學家對該板塊的研究數據,其中明確指出,如果日本本州南海槽板塊出現劇烈移動,那麼將會引起級別不低於9.1級的大地震,而且,還有可能引來海嘯和火山爆發。

為什麼這個板塊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呢?其實,縱觀日本的地震記錄,就會發現有十幾次大地震和該板塊的移動有關,而且,地質學家還觀察到這其中存在周期性。目前,地質學家發現這個板塊每隔90至150年就會進行一次劇烈移動,從而引發大規模地震,從資料顯示,上一次因為該板塊移動而發生的地震是「昭和東南大地震」,其級別達到芮氏8級,在這次地震中,有多處縣城遭嚴重破壞,上千人死亡。

昭和東南大地震

不過,比起2011年3月11日爆發的「東日本大地震」來說,「昭和東南大地震」所造成的影響就顯得微不足道,根據當時的報告顯示,「東日本大地震」達到芮氏9級,10米高的海嘯席捲日本城市,造成2.7萬人死亡,隨後還引起了爆炸、核洩漏的事故。如果本州南海槽陸海板塊發生地震,其所帶來的影響,會比這些還要大。

東日本大地震

根據日本地震專家委員會的預測數據顯示,本州南海槽陸海板塊如果出現9.1級的地震,裂度又達到7的話,至少會有32萬人因此受災,而且,還會帶來高達20米的海嘯,這會讓相鄰的濱岡核電站遭遇海水淹沒,到時候,可能又會引起核洩漏事件,那麼位於本州島上的三大都市圈可能也難逃影響。

這次地震的概率到底有多高呢?根據日本地質學家的研究表示,在2013年的時候,該地區的地震概率已達到70%,而到2018年時,該地區的地震概率高達80%,如今已是2020年,這個概率可能又會提升,所以,這次地震有可能真的會爆發。而到時候,受到影響的可不只是日本,和他們相鄰的國家可能也會被波及。

現代人類的科技水平雖然很高,但是在面對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還是顯得十分弱小,尤其是地震,我們現在還無法達到精準預測,所以一旦高強度的地震來臨,我們只能無奈接受。只希望這次地震能夠大事化小,小事化小,也希望我們的科學家能夠早日將地震預警技術提升到秒級響應,或許到那時,我們能夠將影響降到最低。

相關焦點

  • 第1次現板塊異常!日本南海槽如大移動,或引發9.1級大地震和海嘯
    當然模擬地震數據說明主要是根據板塊運動或者斷層帶的滑動異常,歷史地震數據等數據來給予的結論。這個也不能夠精確地進行地震預測,所以最多就只有一個參考性。而最近幾天,關於日本的地震又引發了大家的熱議,主要是發現了位於日本南部近海的一個「異常」現象。
  • 第1次現板塊異常,日本南海槽如大移動,或引發9.1級大地震和海嘯
    而最近幾天,關於日本的地震又引發了大家的熱議,主要是發現了位於日本南部近海的一個「異常」現象。根據日本放送協會(NHK)科學報告指出,近日在日本本州南海槽陸海板塊交匯處,首次(也就是第1次)觀測到板塊移動現象,也就是說出現了「板塊異常」,專家稱可能與未來的大地震存在關聯。
  • 日本首次發現本州島海槽板塊移動,科學家稱或引發巨大地質事件
    近日日本《朝日新聞》等媒體報導,地質學家們首次發現在日本本州島南海槽陸海板塊交匯處出現了板塊移動的現象,這種移動十分異常,認為可能與未來的大地震存在關聯。日本放送協會(NHK)刊登文章稱有地質學研究機構進行了板塊運動模擬,發現如果該地區的板塊出現劇烈移動的話,將引發能量巨大的地質事件——最高芮氏9.1級的「本州南海槽大地震」,並有可能引發巨大海嘯。
  • 日本南部近海首次觀測到板塊移動 或與大地震有關
    日本南部近海首次觀測到板塊移動 或與大地震有關 2020-01-16 11:03:56 來源:新京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消息,日本內閤府2011年曾設立專門機構
  • 南部發現板塊移動,日媒:若該地板塊劇烈移動,將引發9.1級地震
    日本方面傳出消息,稱該國南部首次發現了板塊移動的現象,日本民眾對此十分緊張,因為這可能與地震有關。2011年,日本設立了一個專門預測南部近海地震的部門,而日前該機構有了重大發現。他們在本州南海槽陸海板塊交匯處,觀測到了板塊移動現象,這是檢測多年以來的首次發現,分析人員指出這很可能與未來隨時發生的大地震存在關聯。隨著後續調查的展開,日本人感到了地震了前兆。1月16日,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稱,如果該地區的板塊出現劇烈移動,預示著這一區域將出現最高芮氏9.1級的「本州南海槽大地震」,同時到來的還有可怕的海嘯。報告之所以如此分析,是因為這一切是有歷史經驗的。
  • 日本板塊移動8釐米,將發生9級大地震?能量相當於4.7億噸核爆炸
    ,或將引發高達芮氏9.1級的史前大地震,並且引發超級海嘯。地處板塊交界處的日本,在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大地震,其中有十幾場都和板塊移動有關。最近一次的「昭和東南海地震」發生於1946年,強度為8.0級,同時引發了4~6米高的海嘯。
  • 日本這個地方發生大地震的概率高達90%以上
    央視網消息: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近日發布預測稱,今後30年日本發生芮氏7~8級地震的可能性高,提醒人們不能放鬆警惕。根據預測,東北到關東地區的日本海溝附近海域今後30年內發生芮氏7~8級地震的可能性高,其中部分地區發生地震的概率在90%以上。具體到各個地區,青森縣東部近海、巖手縣北部近海,以及宮城縣發生芮氏7~7.5級地震的概率為90%以上,茨城縣近海為80%,福島縣近海為50%,巖手縣南部近海則為30%。
  • 疫情下的日本真的地震了,專家預測未來會出現9.1級大地震海嘯
    日本地震專家曾表示,在未來30年之內,日本很可能會發生一次9.1級的特大地震,死傷或許會超過32萬人。然而近日就有日本漁民在出海的時候發現了地震魚,這使得當地民眾都感到十分恐慌。畢竟在2011年的大地震發生之前,這些地震魚就出現在了周邊海域。
  • 日本地震波及5縣,地震魚與地震有關嗎?真是大地震前兆?
    而環太平洋地震帶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帶,板塊移動劇烈。它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淺源地震、幾乎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當然,日本出現地震魚的情況還是比多,在今年3月的時候,日本就多地出現了地震魚的情況,不少民眾目擊到數條被傳是大地震前兆的皇帶魚(俗稱「地震魚」),最後還出現擔憂地震魚的情況,而對此日本專家也是公開進行說明了地震魚與地震之間的關係,並且是成立了專門的調查小組進行說明,那結果是什麼呢?
  • 日本海溝小地震頻繁,發生大地震概率小
    根據美國科學地震監測網顯示,日本的地震爆發率不斷的上升,平均的地震震級在4.7級左右。通過數據顯示,日本在一天的地震爆發達到了4次,最大震級為4.9級,最小為4.3級。深度最大達70.6公裡,最小10公裡。相對最近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高發地震區域來說,確實少了很多。但日本出現中有兩次是位於海溝,並且都是位於海溝的同一位置。
  • 日本未來30年發生特大地震概率進一步上升
    編輯:高愷儀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近日稱,日本南部海溝(又稱日本南海海槽)未來30年內發生大地震的概率升至80%,專家預警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2月9日發布評估稱,延伸於東海至九州海域的南海海槽沿線30年內發生芮氏8至9級大地震的概率較去年略有提升,截至今年1月1日達「70%至80%」。該委員會每年1月1日都會推算日本周邊海底以及全國活斷層(指目前正在活動著的斷層)附近區域發生地震的概率,而這一超高概率也是首次出現。
  • 報告稱30年內日本東北地區發生大地震概率高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東京2月28日電(記者 華義)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日前公布了日本太平洋沿岸地震風險長期評估報告,指出30年內日本東北部分地區發生7級以上地震的概率高達90%,不過發生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那樣
  • 厄爾尼諾出現概率低,但異常氣候或引發擔憂問題
    可能不少人看到這個問題都說今年以來確實可能出現的問題較多,例如火山噴發,地震等問題看到的也不少,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都是正常的情況,所以大家不用擔心。 在2019年年底的時候,我們知道國際科學研究小組說了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在2020年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概率有80%,這就引發了不少的人擔心,因為厄爾尼諾的出現 會 影響全球氣候問題。但是在世界氣象組織在3月發布的新報告指出,這個概率是下降了不少。
  • 未來日本可能會發生大地震嗎?日地震調查局:概率很高!
    日本地震頻率發證極其頻繁,大地震間隔時間比較短,而且日本列島不是處在斷裂帶上就是處於俯衝型海溝附近,所以日本未來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高的,2016年4月14日的熊本地震遇難49人,算不上大地震,但在熊本地震之後京都大學地震學名譽教授川崎一朗亦表示,熊本地震不能按孤立型地震處理,地震發生後斷層向東移動,中央構造線上斷層會跟著移動,會造成大分縣別府的萬年山斷層帶連動,如果中央構造斷層帶某處斷裂的話
  • 日本專家:30年內東京正下方大概率發生大地震
    據日本NHK新聞報導,日本專家近日表示,日本首都東京在未來30年內,有70%的機率會發生「首都直下型地震」。也就是說,地殼運動導致地殼變形,在東京正下方發生地震的隱患也在不斷加大。 此前,日本關東地區南面的菲律賓海板塊和東面的太平洋板塊在關東地區的陸地板塊下方下沉,形成了複雜構造,多次引發了各種類型的大地震。
  • 又一場大地震前兆?東京上空瀰漫不明惡臭,美籍要員紛紛撤離日本
    10月14日據來自日本國內的消息披露,日前該國首都東京市內上空竟然散發出一股不明原因的惡臭,這讓外界不免將該現象與相關的地震活動相聯繫起來,由此引發了民眾的深深擔憂。據悉,針對該現象的出現,日本國內已有大批美籍人士選擇做出撤離。
  • 日本火山猛烈噴發,還要在兩年內帶來一場殺死47萬人的大地震?
    3月1日開始,日本霧島新燃嶽火山出現了7年來首次火山爆發,火山灰高達2100米。
  • 周易預測:日本富士山出現「反常現象」,恐將發生大地震?
    近日,日本各地頻降大雪甚至爆發雪災。皚皚白雪覆蓋了城市,堵塞了交通。左圖是往年12月富士山的樣子,右圖是今年12月富士山的樣子!可是,本應被白雪覆蓋的富士山,直到現在的12月下旬仍舊沒有積雪!「令人毛骨悚然的富士山」一詞在日本引發全網熱議。自古就有這樣的說法:「冬天的富士山沒有積雪的時候,意味著地震就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