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式大家都知道,包括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但是大學生方程式你知道麼?大學生方程式是一項世界性的賽事,各個國家都有舉辦。目前就全世來看,技術最好的還是德國,畢竟學生可以直接與奔馳,寶馬的高級工程師溝通,並且自己設計發動機。這樣的研發環境和研發氛圍是國內難以企及的。
說到這,很多人就要問了,那麼我們國內的大學生方程式研發環境是什麼樣子的呢?在技術與環境方面,我們確實還跟德國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參與度和熱情方面,我們一點也不落後,我們每年參賽的隊伍不可以說不壯觀。我們國內每年參賽的隊伍達到了100多隻,包括電動方程式和汽油機方程式。
而大學生造出來的車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可以這麼說,方程式終究是方程式,改裝車可以在百公裡加速上面有所建樹,但是我敢擔保市面上的改裝車,任你怎麼改,上了賽道肯定沒有大學生方程式快。但是這個賽道限於大學生方程式賽道。因為國際汽聯對於大學生方程式的速度是有要求的,因此規範了賽道狀態,拐角非常多呢,以至於很少能夠達到超過150的瞬時速度。
畢竟方程式設計出來就是上賽道的,從車架的設計,懸架的採用,傳動比的採用,以及整車的空氣動力學分析和空氣動力學套件的採用,量產車跟方程式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車架上,德國大部分是單體殼。什麼是單體殼呢,就是碳纖維的車架,常見的市面上能買到的跑車如帕加尼就是單體殼。而一個單體殼的造價,就大學生方程式來說,少說要十幾萬,國內大學,像同濟大學這些比較有錢的大學,都已經採用單體殼了。而單體殼與傳統的鋼管車架在重量方面不過只是差了幾十斤,但是這在方程式上已經是很大的數字了。
德國的方程式,最厲害的應該是斯圖加特大學了。他們造出來的四輪電動獨立驅動方程式百公裡加速僅僅是1.778秒,這是傳統的燃油車難以企及的數字。四輪獨立驅動,對於懸架的布置,以及整車電控系統的結構設計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很多四輪驅動的車跑的還沒有單電機的快,問題就出在電控和整車穩定性上面了。可以說,這幫玩大學生方程式的學生,進到企業裡面就會立即就會將所學的得到應用,因為所學的並不是書本的木訥的知識,而是緊緊與社會發展情況相適合的東西。
中國的方程式也不錯,像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同濟大學,清華大學,每年的賽車也是亮點不斷。比如DRS ,超級穩健的底盤調教,DRS可變空氣動力學尾翼。後輪轉角等等。但是配置越豐富,故障率越高,畢竟從設計到下賽道只有一年的時間。而近些年的二本院校遼寧工業大學,麓山大學的成績也是非常不錯。遼寧工業大學前年還去了日本,拿了個第二名回來,今年準備去德國,並且兩次在全國大學生電動方程式中拿到了第二名的成績,歷年電動方程式一直是前十名。對於二本院校來說,非常傲人的成績了。個人覺得這跟指導教師的關係非常大,因為他們真的有一個非常好,對學生就像對自己孩子一樣的指導老師。
文:志博是個孩子
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