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故事】「科學怪人」——開文迪許

2021-02-08 包頭市科學技術館

亨利·開文迪許(1731年10月10日—1810年2月24日),英國化學家。生於法國,後遷英國,1749年進劍橋大學求學。在氧氣、水、硝酸、惰性氣體研究方面曾做出貢獻。他出身貴族,終身未婚。

英國化學家開文迪許常常被人們稱為「科學怪人」。說他怪,他確實有點怪。


開文迪許個子瘦長,戴著長長的假頭髮。因為他常常通宵達旦地工作,所以眼皮總是有點腫,臉色也有點發黃。英國人一般是很講究時髦,講究衣著整潔的。而開文迪許卻總是穿著過時的老式服裝,而且很少有一件衣服的紐扣是齊全的。



開文迪許的家,是科學之家。樓下那個房間,本來是客廳,開文迪許把它改為實驗室;樓上的那個房間,本來是臥室,他卻在床邊裝了許多儀器,變成了觀察宇宙的觀象臺。開文迪許家的家具,就是圖書和儀器。


開文迪許的藏書很多,有一間小小的圖書室。當別人來借他的書時,要履行借書手續。他自己要從書架上拿走一本書,也要辦理一下借書手續,非常嚴格。他的書在哪兒拿走,將來仍還回那裡。


開文迪許難得外出。有時出去一下,不是參觀工廠,便是考察地質。他不願把時間耗費在舞會、宴會上。


開文迪許很孤僻,不大喜歡那些慕名而來的訪客打擾他的研究工作。他不善於言談。有人來訪問他時,他不得不奉陪,常常一言不語,眼睛一直看著天花板。其實,他坐在那裡,心不在焉,腦海中還是在思索著科學研究中的問題。偶爾迫不得已講一聲「歡迎」或「再見」,聲音尖厲而急促,似乎想儘快把話說完。他送客人剛到門口,一轉身,就飛似的奔回實驗室。


開文迪許覺得談戀愛太浪費時間,終身沒有結婚。他不愛同家人談話。有一位女僕給他做飯。他每天寫好菜單,放在餐桌上。她走開之後,他才進來吃飯。女僕在他家工作多年,開文迪許未與她講過一句話。



金錢對於開文迪許毫無吸引力。開文迪許的父親、祖父、外祖父都是公爵,家庭巨富。人稱開文迪許是「學者中極富的人,也是富人中極大的學者」。他不會理財,不知道1萬英鎊究竟是多少的一筆財產。有一次,他的一個僕人病了,開文迪許給了他一張1萬英鎊的支票,使這個僕人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諸如此類關於開文迪許的怪事,說也說不完。然而,這位「科學怪人」並不怪——因為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科學。他專心致志地埋頭於科學研究,達到了忘我的地步,所以才會出現許多平常人看來是十分奇怪的事情。


開文迪許活了79歲,直到臨死之前還在做科學實驗。人們在追悼開文迪許的儀式上,列舉了開文迪許在科學上的五項不朽工作:


一、詳盡地研究了氫氣的性質;

二、研究了二氧化碳與水的關係;

三、查明了水的組成;

四、查明了硝酸的組成;

五、發現了空氣中的惰性氣體。


開文迪許寫了大量科學著作,但是他很慎重,從不急於發表。他死後,人們找到他的許多遺著,其中有不少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文章來源:科學家故事100個、百度百科

圖片來源:百度圖庫

聯繫我們

地址:包頭市九原區建華南路與緯二路交叉口(國際會展中心東側)

諮詢電話:0472--5235901       

官方網站:www.btkjg.cn



相關焦點

  • 被科學治癒的患者——卡文迪許
    卡文迪許出生在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他的父親查爾斯是第二世德文郡的小兒子,母親則是第一世肯特公爵亨利•格雷的女兒。看起來本該是風光無限,可是命運弄人。在卡文迪許兩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就去世了,而父親終日忙碌,年幼的卡文迪許並沒有體會到家庭的溫暖。陪伴他成長的,反而是那些冰冷的實驗儀器。這大概就是造成卡文迪許性格孤僻的原因吧。
  • 科學怪人-莫名其妙學語文
    現在,何捷老師帶來了他的跨學科新作《科學怪人—莫名其妙學語文》!用孩子超愛看的搞怪科學故事,讓他愛上語文!何婕是誰?很多人會問,有名嗎,他寫的書有用嗎?小編幫助大家了解一下:1、語文課本文章,融入科學故事一邊是語文課本裡走出來的歷史人物,一邊是留著絡腮鬍的科學家
  • 科學怪人
    科學怪人 2012-07-30 16:43 作者:何瀟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培養了29名諾獎得主的卡文迪許實驗室是如何建成的?
    圖:學員們與Mark Warner 教授合影   「科學怪人亨利家境殷實,但他從不屑於參與貴族間花天酒地的社交活動,只參加一種聚會,那就是皇家學會的科學家聚會。目的很明確:為了增進知識,了解科學動態。
  • 新書推薦丨科學家的故事·《數學怪人》陳景潤
    《數學怪人》講述了我國當代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成長故事我國當代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成長故事從一個瘦小普通的「醜小鴨」,變成「撼動了群山」震驚世界的偉大數學家,陳景潤在63年的人生中最專注的只有一件事情:數學。
  • 電影史上科學怪人「顏值」大比拼
    「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是歐美電影中常常出現的元素,故事源自瑪麗·雪萊的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講述科學家弗蘭肯斯坦通過組裝人類的屍體部件創造了一個怪物,兩者因對彼此的恐懼而相殺。從此瘋狂科學家和他創造的怪物就成了科幻、恐怖電影最喜愛的題材之一,改編版本層出不窮,「弗蘭肯斯坦」一詞所指也漸漸從科學家變成了科學家所創造的怪物,怪物的形態也是五花八門,快一起來看看他們都長什麼樣吧!20.
  • 話劇《哥德巴赫猜想》講述「科學怪人」陳景潤的人生故事
    原標題:話劇《哥德巴赫猜想》講述「科學怪人」陳景潤的人生故事   新華網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白瀛)1978年,作家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轟動一時,讓很多人認識了「科學怪人」數學家陳景潤;36年後,一部同名話劇由廈門大學師生搬上了舞臺。
  • 《科學怪人》為什麼這麼醜?
    瑪麗·雪萊在《科學怪人》中塑造了一個非常醜陋的怪人形象。他是由科學家法蘭根斯坦用各種屍體拼接而成的,最後被賦予了生命。
  • 一位有社恐的高富帥,一位天才科學家,卡文迪許
    卡文迪許,這個名字你可能並不熟悉,但聽起來就像是一個高富帥的名字,而事實上他也的確是一名高富帥,而且還是一名有社交恐懼症的高富帥,最重要的在於他還是一位天才科學家,在西方世界,他被譽為自牛頓以後最偉大的英國科學家。在卡文迪許的身上存在著很多「第一」的頭銜。
  • 培養29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超級機構,最牛實驗室之卡文迪許實驗室
    這其中肯定有很多種因素影響,但作為中國的科學家來說,他們已經很了不起了,值得我們的敬佩,或許在給點時間,相信我國的科學家一定會在這樣的世界頂尖科學獎項裡有所斬獲。可見如果沒有善於發現的思維或者沒有良好的實驗室,新的科學發現或者研究成果很難真正得到廣泛的認可。
  • 盤點動漫中的那些科學怪人!
    瘋子與天才往往只有一線之隔,科學家們曾發現有力證據證明天才可能同時是瘋子,比如梵谷、普拉斯和弗雷,而人若是在瘋癲的狀態下,會有「非凡的耐力和持續集中的注意力」。他們的思維也總是不被常人所理解,或發明奇怪的東西,或有著奇怪的癖好,人格的缺陷也屢見不鮮,而動漫中就有很多這種瘋狂科學家,下面就列舉幾個:Frankenstein《科學怪人》不知道大家知道恐怖漫畫家伊藤潤二不,每次看他的作品,都是充滿了震驚,而這部《科學怪人》,雖然並不是他最出彩最優秀的作品,但也帶給我很大的震驚。
  • 嬌俏的「科學怪人」!FGO人物誌:弗蘭肯斯坦(BERSERKER)
    如果說《化身博士》是讓大眾對「人格分裂」從此有了認知,那麼《科學怪人》則是顛覆了人類對於人體的想像力,將文學的尺度再拔高了一個檔次,同時讓人們意識到,人造人的存在。也許,《科學怪人》,也像《化身博士》那樣,是人類對於「人造人」概念的啟蒙書。
  • 弗蘭肯斯坦|科學怪人—對人性和科技的反思碰撞出真正的現代組合
    1818年瑪麗·雪萊創作出的《弗蘭肯斯坦》(又譯《科學怪人》),被奉為近代西方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科學怪人的形象成為暗黑故事主體人物的代表,數百年來不斷繁衍。一百多年過去了,導演們仍然能被這個故事吸引,不僅是因為他們病態的好奇心,更多的是人類幹涉自然、把知識用於作善或作惡這個故事精髓令人痴迷。小說情節跌宕起伏,不乏恐怖故事、悽慘愛情故事、令人悚然的懸念。元素的多樣性讓其可以演變成全球巡演劇、室內劇,或者被改編成滑稽的喜劇、異想天開的動畫。
  • 《科學怪人》:如果你被告知你是人造人
    如果看過美國電影《科學怪人》或者諸如喪屍片《生化危機》,也許你會有自己的思考。《科學怪人》是一部美國1931年11月21日上映的科幻恐怖片,該影片由詹姆斯·懷勒執導。它改編自英國作家瑪麗·雪萊所撰寫的同名小說,講述了醉心於創造新生命的亨利·弗蘭肯斯坦博士用屍塊創造了一個怪物,結果怪物漸漸不可控並開始殺人的故事。
  • 大戰關公,大戰科學怪人,3部科學怪人電影,又要開出什麼腦洞?
    續集定名為《布魯斯VS科學怪人》,據布魯斯坎貝爾所說,他想在續集中加入一些經典B級片中的熟悉面孔,找來羅伯特·英格蘭德(《猛鬼街》中弗萊迪扮演者)和凱恩·霍德爾(《十三號星期五》中傑森的扮演者)之類的演員,組成一部恐怖片版本的《敢死隊》。
  • 【膽小慎入】科學怪人長毛了~~
    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      這個故事從激進的研究計劃談起,1790年8月1日一名智慧超群的醫生維克多·弗蘭肯斯坦希望通過收集大量的人體死屍的肢體並且把它們組裝在一起,讓人「死而復生」。擁有善良內心的科學怪人
  • 《科學怪人的新娘》翻拍 《侏羅紀公園》編劇執筆
    《科學怪人的新娘》翻拍 《侏羅紀公園》編劇執筆 時間:2015.12.1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 「科學怪人」辭官記——鍾揚的名利觀
    新華社北京3月26日電題:「科學怪人」辭官記——鍾揚的名利觀編者的話:從今日起,連續5天,我們每天播發著名植物學家、已故復旦大學教授鍾揚的故事。16年如一日,堅持援藏事業;4000萬顆種子,填補種質資源空白。
  • 《科學怪人之再生情狂》: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
    悲痛欲絕的維克多利用妻子的屍體創造出一個新的女人……編導這次重拍「科學怪人」的故事,一方面借重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另一方面試圖在主人公身上增加幾分莎翁筆下悲劇人物的色彩。三字經第一句說:「人之初,性本善。」我想大概是這樣一回事。但是三字經卻沒有關於美與醜的定義,這個等我把最近看的一本關於美學的書看完了以後可能才會有答案,人們總是把醜陋的事物與邪惡歸在一起,不願意接近醜陋邪惡的事物。
  • 卡文迪許、卡文迪許實驗室和我的回憶
    後人把這個實驗命名為卡文迪許實驗。這是在他將近七十歲時才完成的。     在化學界,他是分離氫的第一人,又是把氫、氧合成水的第一人。他發現了二氧化碳、硝酸……後人稱他為「化學中的牛頓」。他還最早發現了庫侖定律和歐姆定律,電荷在導體上的分布……他被稱為繼牛頓以後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