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開文迪許(1731年10月10日—1810年2月24日),英國化學家。生於法國,後遷英國,1749年進劍橋大學求學。在氧氣、水、硝酸、惰性氣體研究方面曾做出貢獻。他出身貴族,終身未婚。
英國化學家開文迪許常常被人們稱為「科學怪人」。說他怪,他確實有點怪。
開文迪許個子瘦長,戴著長長的假頭髮。因為他常常通宵達旦地工作,所以眼皮總是有點腫,臉色也有點發黃。英國人一般是很講究時髦,講究衣著整潔的。而開文迪許卻總是穿著過時的老式服裝,而且很少有一件衣服的紐扣是齊全的。
開文迪許的家,是科學之家。樓下那個房間,本來是客廳,開文迪許把它改為實驗室;樓上的那個房間,本來是臥室,他卻在床邊裝了許多儀器,變成了觀察宇宙的觀象臺。開文迪許家的家具,就是圖書和儀器。
開文迪許的藏書很多,有一間小小的圖書室。當別人來借他的書時,要履行借書手續。他自己要從書架上拿走一本書,也要辦理一下借書手續,非常嚴格。他的書在哪兒拿走,將來仍還回那裡。
開文迪許難得外出。有時出去一下,不是參觀工廠,便是考察地質。他不願把時間耗費在舞會、宴會上。
開文迪許很孤僻,不大喜歡那些慕名而來的訪客打擾他的研究工作。他不善於言談。有人來訪問他時,他不得不奉陪,常常一言不語,眼睛一直看著天花板。其實,他坐在那裡,心不在焉,腦海中還是在思索著科學研究中的問題。偶爾迫不得已講一聲「歡迎」或「再見」,聲音尖厲而急促,似乎想儘快把話說完。他送客人剛到門口,一轉身,就飛似的奔回實驗室。
開文迪許覺得談戀愛太浪費時間,終身沒有結婚。他不愛同家人談話。有一位女僕給他做飯。他每天寫好菜單,放在餐桌上。她走開之後,他才進來吃飯。女僕在他家工作多年,開文迪許未與她講過一句話。
金錢對於開文迪許毫無吸引力。開文迪許的父親、祖父、外祖父都是公爵,家庭巨富。人稱開文迪許是「學者中極富的人,也是富人中極大的學者」。他不會理財,不知道1萬英鎊究竟是多少的一筆財產。有一次,他的一個僕人病了,開文迪許給了他一張1萬英鎊的支票,使這個僕人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諸如此類關於開文迪許的怪事,說也說不完。然而,這位「科學怪人」並不怪——因為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科學。他專心致志地埋頭於科學研究,達到了忘我的地步,所以才會出現許多平常人看來是十分奇怪的事情。
開文迪許活了79歲,直到臨死之前還在做科學實驗。人們在追悼開文迪許的儀式上,列舉了開文迪許在科學上的五項不朽工作:
一、詳盡地研究了氫氣的性質;
二、研究了二氧化碳與水的關係;
三、查明了水的組成;
四、查明了硝酸的組成;
五、發現了空氣中的惰性氣體。
開文迪許寫了大量科學著作,但是他很慎重,從不急於發表。他死後,人們找到他的許多遺著,其中有不少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文章來源:科學家故事100個、百度百科
圖片來源:百度圖庫
聯繫我們
地址:包頭市九原區建華南路與緯二路交叉口(國際會展中心東側)
諮詢電話:0472--5235901
官方網站:www.btkj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