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智慧》02/特徵3:至關重要的通信網絡

2020-09-11 楊友三123

在以色列的地下,生存著一種沒有聽力的鼴鼠,它們依靠敲擊頭頂上的土層來傳遞信息;在水面上,有的昆蟲依靠激起漣漪來發送消息;在草叢中,還有的昆蟲通過引起莖葉的震動來通信。[i]另外,蜜蜂可以通過舞蹈告知同伴哪裡有花蜜,螞蟻則在地上留下化學物質——信息素,以此來告知同伴自己的蹤跡。有趣的是,憑藉信息素等通訊手段,蟻群內部形成了一個複雜的通信網絡。螞蟻之間可以彼此連通,相互交流信息。其結果是,它能增強集體智慧,使得整個蟻群能夠像一個大腦那樣運作。

其實,不只蟻群內部有通信網絡,人腦內部也有類似的網絡存在。在人腦中,存在著大量的神經纖維。它們就像纖細的網線一樣,將數百億個神經元聯結在一起。雖然每一根都不長,其中絕大多數都不超過1米,但是由於數量巨大,以至於總長度竟達到了驚人的幾十萬公裡。這數十萬公裡長的神經纖維,彼此之間縱橫交錯,濃縮在一個狹小的空間中,最終形成了一個精細的網絡。在這個網絡上,不斷有電脈衝往來傳播。與此同時,在神經纖維的連接處(突觸),還會不停地分泌一些化學物質(神經遞質)。那麼,在人腦中,這些電脈衝和化學物質能夠發揮什麼作用呢?

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它們都是用來傳遞信息的。通過在神經纖維上傳遞電信號,以及在神經纖維之間傳遞化學信號,就實現了神經元之間的信息交流。與此同時,一個複雜的通信網絡也隨之形成了。毫無疑問,這個網絡對人來說很重要。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智慧都離不開這個網絡的正常運作。人類社會就更不用說了。整個社會的運作都要依靠通信網絡才能完成。

在古代,為了交流,人們已經開始使用一些古老的通信方式。例如,在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蘇美爾人發明了楔形文字。[ii]他們在餅乾大小的泥板上寫字,然後寄給別人,用於通信。就這樣,憑藉泥板等通信手段,古人已經可以交流信息,以及分享文化知識。之後,隨著社會發展,通信手段日益增多,通信網絡也變得越來越發達。其結果是,人類的集體智慧也隨之不斷進化。

如今,人和機器原本分散在世界各地。然而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卻將人和機器聯結在一起,形成了全球腦,同時也將集體智慧發揮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相對全人類而言,我們每個人的智慧只能算得上是小聰明。事實證明,只有憑藉通信網絡,把每個人的小聰明聯結起來,這些小聰明才能轉變成整個人類的大智慧。所以說,通信是集體智慧的一個基本特徵,並且當眾多通信渠道匯聚在一起、形成網絡的時候,這種特徵就更加明顯了。

單獨一個神經元什麼都不是,除非大量神經元能夠相互聯接;同樣,單獨一個人的智慧也很有限,除非眾多個體能夠相互通信。這正是通信的意義所在。藉助通信,可以把分散的個體凝聚成一個集體,能夠產生集體智慧。表面上,我們使用通信技術只不過是為了打打電話、上上網而已;然而實際上,通信的意義在於能幫助全人類溝通,能夠讓集體智慧湧現出來。這才是通信所發揮的偉大作用。我們看到,伴隨通信技術的發展,通信從電到光、從有線到無線、從分散到匯聚,以令人眼花繚亂的方式重塑著人類的集體智慧。

相反,如果沒有發達的通信技術,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集體智慧的提升。事實正是如此。在古代,通信手段十分落後,會嚴重阻礙文化知識的傳播。對此,凱文·凱利曾這樣描述道:「史前時代,創新每年的擴散距離也許只有幾英裡,需要幾代人的時間才能翻越一條山脈,幾個世紀才能穿越一個國家。」[iii]

如今,這種緩慢的傳播方式已一去不復返了。甚至於,藉助發達的通信技術,即便在海拔8 000多米的珠穆朗姆峰上,登山者也能實時地將攀登情況告知全世界。當然,不僅登山的消息傳播得快,創新傳播的速度也很快。事實正是如此。那些大大小小的新發明、新發現,正沿著各種渠道四處擴散,快速傳播。毫無疑問,這將激發集體的活力,使其能夠以更快的速度產生出更多、更大的創新。可以想像,全世界的智慧就是這樣聯合起來的。

如果一個人只掌握當地的情況,卻大談國際潮流,那麼他看起來就像一隻井底之蛙,顯得很不聰明。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的視野沒有突破空間上的限制,他不知道當地以外其他地方正在發生的事情。

再舉個例子。如果一位學者不檢索論文資料庫,就聲稱自己是某理論的創始人,那麼他就像得了失憶症(忽視了科學界的集體記憶),顯得過於自負。之所以這樣,部分原因是由於他的經驗沒有突破時間上的限制,他不知道在漫長的歷史上,是否有人已經提出了該理論。當然,更多的情況是,個體智慧同時受到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確切地說,它既局限在狹小的空間中,同時也局限在短暫的時間內。然而,藉助通信卻可以改變這種局面。事實正是如此。依靠通信,個體智慧能夠突破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並最終聯結成集體智慧。


表 2-2 空間和時間

在地球上,空間和時間這四個維度(空間有三個維度),將數據、信息、知識和智慧分散開來,同時也將眾多個體驅散,呈分布式狀態。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就會形成一個割裂的世界,同時也是一個互不相關的、碎片化的世界。然而,通信卻像橋梁一樣,把這些分散的存在聯結成了一個整體。它彌補了裂痕,將斷裂之處轉變為新的連接;它建立了聯繫,將互不相關的轉變為密切相關;它就像強力粘合劑,將眾多碎片凝聚在一起,呈現出了完整的樣貌。就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集體不再被空間和時間所限。不僅如此,空間和時間不僅不再是障礙,而且變成了集體的力量之源。在這個過程中,是通信把這些分散的資源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種非凡的力量。這就是通信的意義。

當然,通信的意義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正是憑藉通信的匯聚作用,才產生了集體智慧。這才是通信最有價值的地方。另外我們發現,在各種各樣的通信網絡中,通信推動著信息四處傳播,形成了眾多信息流。它們或快或慢、或大或小,讓人感到飄忽不定。不過,你可千萬不要小看它們。這些信息流雖然看起來非常輕柔,但是卻能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i] BBC. 生命的考驗:第10集 溝通(Talking to Strangers).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3OTI4MDI0.html(2015年檢索)

[ii] BBC. 古代世界:第1集 城市的出現.

[iii] 凱文·凱利. 科技想要什麼[M]. 熊祥 譯.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148.


« 上一節

下一節 »

相關焦點

  • 《集體智慧》06/特徵30:不斷擴展
    毫無疑問,這限制了人腦的進化,更重要的是,它也限制了個體智慧的提升。 憑藉現有的技術,我們無法在短時間內增加腦容量,或者是增加神經元的數量。另外,我們的頭骨也沒有為這種增長提供多少餘地。這進一步證明個體智慧很難快速發展。然而,在人腦之外,人類和機器並沒有規模限制。這意味著,他們具有更好的擴展能力。而這種擴展能力,恰恰有助於集體智慧的快速提高。
  • 《集體智慧》04/特徵19:合作不可或缺
    不僅如此,整個人類文明其實都是集體智慧的產物,是眾多個體通過合作才實現的。這說明,作為集體智慧的一個重要特徵,合作不可或缺。只有通過合作,才能融合眾多個體的智慧,才能產生集體智慧,並最終創造出燦爛的人類文明。在集體中,個體呈現多元化,因此具有互補性。這就像在醫院裡,有的醫生擅長外科,有的醫生擅長內科,彼此之間能取長補短。
  • 可見光通信技術加持 智慧家庭網絡有望更加智慧
    可見光通信技術加持 智慧家庭網絡有望更加智慧  熱點追蹤  本報記者 過國忠  新一代信息技術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智慧家庭網絡也成為投資的新熱點。  記者了解到,作為新興產業,智慧家庭網絡目前面臨使用場景碎片化,網絡技術體驗不佳等問題,市場上類似窗簾控制、溼度感知、燈光調控、門鎖控制等低智慧層面的產品,難以滿足消費者高智慧生活的需求。  為此,很多人都看好5G,期望通過加快推進5G商用來解決現實智慧家庭網絡低智慧的問題。
  • 天通一號02星發射,天地一體化通信網絡建成
    11月12日23時59分,天通一號02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由我國自主研究建設,是我國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終端組成。
  • 《集體智慧》01/什麼是集體智慧?
    有趣的是,在我們這顆神秘的星球上,不只物種在進化,集體智慧也同樣如此。那麼,集體智慧究竟是怎樣進化的?本章將為你解答這個問題。不過,為了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進化過程,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集體智慧。什麼是集體智慧?集體智慧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它是個日常用語。
  • 城市智慧停車效果如何,地磁車位檢測器選擇至關重要
    停車市場概況據統計,2018年全國停車位缺口達5000萬,綜合停車缺口率近50%,然而全國停車場平均空置率51.3%,停車位利用率很低,同時全國智能停車覆蓋率才7%,智慧停車城市僅有50個,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明顯,城市停車市場供需矛盾突出。
  • 「4·02」專案組 榮立集體二等功
    截至目前,我市公安機關榮立集體二等功的專案組有3個,湧現出一批先進集體和個人。全體掃黑除惡民警在專項鬥爭中鍥而不捨、攻堅克難、抽絲剝繭、縝密偵查,真正表現出了敢打大仗、善打大仗的優良作風和頑強拼搏精神。
  • LEDinside:智慧照明通信技術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這兩年來,藍牙的性能在不斷升級,無需網關,又擁有低功耗、網狀網絡特徵的藍牙將成為ZigBee最強勁的對手,使用藍牙的智慧照明產品數量也在不斷增多,明年或迎來爆發性增長,有望成為僅次於ZigBee的第二大無線通信技術。
  • 中國信通院劉姿杉:通信網絡中量子計算潛在應用場景探索
    以下文章來源於信息通信技術與政策 ,作者劉姿杉1 引言在信息通信社會加速發展和通信技術革新等多種因素驅動下,未來通信網絡將在覆蓋範圍、性能指標、智能化程度以及網絡服務邊界等方面顯著提升,整體呈現出「空天海地」連接一體化、超高速與超可靠的極致網絡性能,以及網絡泛在智能等特徵[1]。
  • 一文看懂通信網絡未來發展趨勢
    打開APP 一文看懂通信網絡未來發展趨勢 發表於 2019-07-13 09:02:57 在剛剛結束的巴塞隆納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2018)上,英特爾的5G在車聯網、沉浸式娛樂、智慧城市、人工智慧等場景的應用,給人們展開了一幅未來的畫卷。
  • 華為暢享10 Plus的智慧通信功能 讓你時刻保持網絡在線
    也會你會舉著手機一面找信號,一面抱怨運營商,但是也有可能是因為你的手機通信能力不夠給力。在通信能力方面,華為是有著絕對的發言權, 30 年的通信技術積累,讓華為終端在打磨手機通信之時受益良多,最近其強悍的通信實力就在華為暢享10 Plus上得以呈現。
  • 又一顆移動通信衛星天通一號02星發射成功
    今年我國航天發射任務非常多,就在昨天我國成功發射了天通一號02星,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是我國自主研製建設的移動通信系統。56.326米m、直徑達到3.35m、總質量458.97t,該型號火箭總發射65次,成功62次失敗1次部分成功次數2次,火箭全箭結構全箭由箭體結構、動力系統、控制系統、遙測系統、外測安全系統、滑行段推進劑管理與姿態控制系統、低溫推進劑利用系統、分離系統以及輔助系統等組成,全箭共捆綁了4個助推器,整流罩直徑4米,起飛質量458.97t,標準GTO運載能力為5.5T,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3.78T。
  • 《集體智慧》05/特徵26:接力解決問題
    不難發現,在集體中,許多靈感就是這樣產生的。另外,還有一些靈感則源於閱讀前人的著作。尤其是那些大師的作品,往往能夠啟發別人。當閱讀這些著作時,就像作者在親自傳授經驗,讓人能夠體驗到閱讀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讀者的大腦會變得非常活躍,緊接著,各種各樣的靈感就能不斷地湧現出來。事實上,藝術領域也同樣如此。
  • 《集體智慧》01/令人驚訝的動物群體
    它們從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草原出發,歷經3 000公裡,最後抵達肯亞的馬賽馬拉草原。在這個漫長的旅程中,角馬群需要利用集體智慧,克服路途中遭遇的種種困難。角馬的目的地可謂相當遙遠。這意味著,在長久的旅途中,一般人很容易迷路。即便如此,角馬沒有攜帶地圖就啟程了。那麼,它們是怎樣知道該從哪裡走的呢?原來,角馬群裡是有「領隊」的。這些「領隊」通常由年長的角馬擔任。
  • 推動集體智慧進化的因素3:增加人口數量
    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人多智慧也就越多。這時只要廣納人才,就可以通過增大集體規模來提高集體智慧。就這樣,很多困難的問題在眾人的努力下往往都能解決。這個方法對整個人類也同樣適用。我們發現,更多的人口可以帶來更多的視角、更多的想法以及更多的創新,可以解決更難的問題。所以說,通過增加人口數量,可以有效提高全人類的集體智慧。
  • Nature通信:大規模集體注意力的加速動力學-虎嗅網
    、被割裂的網絡話語空間,在這個大數據時代,網絡熱點裹挾著每一個人,「造瓜,吃瓜,刷屏,過氣」一個循環加速的閉環應運而生。,研究者就此把這種研究方式擴展到了書籍、電影、Wiki 百科、論文、網絡跟帖、搜尋引擎關鍵詞。
  • 量子通信迎重磅消息,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集體學習!核心概念股曝光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據業內預測,到2023年,我國量子通信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805億元。據新華社消息,10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
  • VBA網絡通信基礎
    第一節 網絡通信基礎在當今的時代,網絡是無所不在的,在網際網路的基礎上開始了物聯網的起步。從電子郵件的發送,到無人駕駛技術;從手機的智能到宇宙的探測,通信無所不能。在探討網絡通信時我們有必要理解幾個概念,在VBA的網絡應用中,有必要對網絡的通信進行必要的模擬認識。
  • 天通一號02星發射成功 服務亞太地區移動通信
    人民網北京11月13日電(趙竹青)北京時間11月12日23時59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將天通一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將為中國及周邊等地區提供移動通信服務天通一號02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將為中國及周邊、中東、非洲等相關地區,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部分海域的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穩定可靠移動通信服務,支持話音、簡訊息和數據業務。
  • 通信網絡底層知識梳理
    3 頻率越高,衰落越大,因此對基站的發射機有更高要求,同時其頻段內用戶數量少,抗幹擾能力自然更好。帶寬定義二:單位時間內,通信網絡中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傳輸的數據量。從可靠性上考慮,極度依賴中心節點,中心癱瘓,全局皆崩3 環形:每個節點都有轉發功能,任意兩點間有兩條可達路線,這一點好于于星形,但多次轉發可能帶來較長延時,可靠性也可能降低4 總線形:利用一條總線連接所有節點,總線一個時間段只為兩個節點通信服務,節點數目較多時會有較大延時,故它跟環形一樣不適合節點過多的網絡幾項典型的通信網:1 電話網:以公共交換電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