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研究中,科學家們經常會遇到自己無法解答的問題。這時問題就留給了別人。之後,就可以由其他科學家接力解決,以便讓研究繼續下去。這種現象在科學界司空見慣。例如,達爾文曾經發表過生物進化論,以闡釋他所發現的一個規律,也就是,在生存競爭異常激烈的自然環境中,普遍存在自然選擇和適者生存的現象。雖然達爾文發現了這個規律,但是他並不知道在物種中性狀是如何遺傳下來的。直到別的科學家發現了基因遺傳機制,並創立了以DNA為基礎的遺傳學,才終於將謎底揭開。當然,這種在科學家之間發生的接力工作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如今,無論是進化論,還是遺傳學,都有科學家在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在地球科學和天文學方面,也像生物學那樣,需要依靠幾代科學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知道,在這兩個領域所做的研究,常常需要花費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可謂相當漫長。但是,在沒有獲得重大成果之前,科學家們不能半途而廢。他們需要堅持不懈,直到摘得科學的果實。不過,即便獲得了重要成果,科學家們也會繼續邁進,為獲得更多的成果而努力。就這樣,科學探索變成了一種永無止境、永不停歇的接力活動。
事實上,就像科學界所表現的那樣,各行各業都會以接力方式解決問題。例如,在汽車行業,待完工的汽車就像擊鼓傳花一樣在流水線上不斷前進,各種各樣的製造問題會陸續得到解決。另外,我們還會以接力的方式傳遞信息。這樣就能消除時間和空間上的障礙,跨越時空地處理問題。其結果是,從古到今,大量問題通過不斷接力依次得到解決。與此同時,知識和經驗則代代相傳,不斷傳承下去。
此外,在接力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前人的方法雖然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但可以給後人帶來靈感。其結果是,後者就能在此基礎上推陳出新,以找到新方法。而新方法又會給更多的人帶來靈感,能夠激勵他們找到更多的新方法。不難發現,在集體中,許多靈感就是這樣產生的。另外,還有一些靈感則源於閱讀前人的著作。尤其是那些大師的作品,往往能夠啟發別人。當閱讀這些著作時,就像作者在親自傳授經驗,讓人能夠體驗到閱讀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讀者的大腦會變得非常活躍,緊接著,各種各樣的靈感就能不斷地湧現出來。事實上,藝術領域也同樣如此。例如,當代畫家可以從達文西的畫作中找到靈感,而達文西的靈感則源於更早期的畫家。這就說明,人類的創新之路源遠流長,從古至今一直沒有中斷過。
如今,參與這種接力活動的已不止是人類。這說明,除了人以外,還有其他事物參與進來。那麼,這些後來者究竟是什麼呢?你一定猜到了,是機器。事實上,現在無論是解決問題,還是傳遞信息,都越來越離不開機器,尤其是電腦和手機的幫助。這意味著,機器在接力活動中正承擔著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要的工作。只有在機器的協助下,人類的集體智慧才能以超出想像的速度加速進步。另外我們發現,信息不僅能夠以接力方式縱向傳遞,同時還能以並行方式橫向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