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集體智慧進化的因素3:增加人口數量

2020-09-18 楊友三123

寡不敵眾,不僅在力量上,在智力上也同樣如此。事實證明,有時候小團隊很難解決那些困難的問題。例如,當建造一座跨海大橋時,面對諸多挑戰小團隊就難以應對。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人多智慧也就越多。這時只要廣納人才,就可以通過增大集體規模來提高集體智慧。就這樣,很多困難的問題在眾人的努力下往往都能解決。這個方法對整個人類也同樣適用。我們發現,更多的人口可以帶來更多的視角、更多的想法以及更多的創新,可以解決更難的問題。所以說,通過增加人口數量,可以有效提高全人類的集體智慧。

相反,如果人口數量過少,集體智慧就減少了來源,就會陷入發展的瓶頸期。事實上,原始社會發展的速度非常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口數量太少,集體智慧水平太低。[i]在幾百人的部落中,即使有新技術出現,也容易消失,因為會的人少容易失傳。也就是說,很難積累新技術。這說明,原始部落缺乏有效的存儲機制。正因為如此,就像熊瞎子掰苞米一樣,許多知識可能得而復失,很難讓知識積累下來。最終結果導致,原始部落發展緩慢並長期保持落後的狀態。幸虧這種狀態沒有一直持續下去。雖然原始部落發展緩慢,但是古人類還是找到了許多增加人口數量的方法。例如,他們學會了烹飪,也就是用火燒煮食物。

相比生食而言,烹飪能有助於消化吸收更多的營養。其結果是,它增加了食譜,並拓展了食物來源。像土豆、豆角這類無法生吃的食物,經過烹飪後,現在都可以吃了。另外,通過燒煮生肉和剩飯菜,還可以殺滅食物中的細菌,以避免細菌感染。這樣一來,古人類就不容易因拉肚子而損失能量。由於烹飪可以幫助古人類吸收更多的營養和能量,進而能增加人口數量,所以烹飪能以間接的方式提高集體智慧。所以說,學會烹飪是集體智慧進化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對人類的影響十分深遠。

與此同時,在石器時代,古人類還學會了如何使用弓箭和長矛。事實證明,這些狩獵工具可以幫助獲取更多獵物。它們和烹飪一樣發揮了類似的作用。此外,通過燃火取暖和修建房屋,可以將人類的生存區域延伸到寒冷地區。其結果是,在最近的十幾萬年裡,通過不斷遷徙人類不但走出非洲,而且將足跡擴展到了全球,開拓了大量新的棲息地。在這廣闊的天地裡,人口數量獲得了進一步增長。

之後,農業開始發揮作用。利用農業,人類培育了眾多農作物,例如小麥、稻米、玉米,等等。不僅如此,藉助化肥、農藥等農業技術,又迅速增加了農作物的產量。當然,最關鍵的是,在每單位土地上,農業能夠提供更多的食物。這樣一來,相比狩獵採集而言,農業就能使地球養活更多的人,進而能夠大大增加人口的數量。所以說,農業革命的成功是集體智慧進化的又一個裡程碑,對人類的意義非常重大。

另外,醫療衛生機構也能增加人口數量。事實正是如此。我們看到,醫療衛生機構可以增加新生兒存活率。不僅如此,它還能治療各種疾病,例如鼠疫、天花、流感,等等。這意味著,通過治療各種疾病,醫療衛生機構可以降低死亡率,並且能夠增加預期壽命。顯然,戰爭和疾病一樣,也容易導致人口死亡,不利於人口數量的增加。相反,和醫療衛生機構類似,和平的環境能降低死亡率,同時能增加預期壽命,進而有助於增加人口數量。

* * *

就這樣,藉助烹飪、遷徙、農業等因素的影響,以及醫療衛生、和平等因素的影響,全球人口數量持續增長。到了2019年,全球人口數量已達77億。[ii]然而在公元前5千年,據估計這個數字還僅有5百萬。換句話說,在短短的7 千年裡,全球人口數量就增加了1 500倍,實現了爆炸式增長。這就像稀稀落落的小樹林,終於成長為茂密的大森林。更令人興奮的是,隨著人口數量的爆炸式增長,集體智慧也隨之大幅提升。所以說,人口膨脹、人口爆炸並不完全是壞事,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是好事。

如今,孤軍奮戰已很難取得重大的創新成果。相反,要想做到這一點,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依靠集體的力量。事實正是這樣。人群的規模越大,能做出貢獻的科學家也就越多,獲得技術突破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藝術領域也同樣如此。隨著藝術家不斷增多,大量的藝術品就會隨之不斷湧現。所以說,人口增長是技術進步、藝術創作的發動機。另外,隨著人口數量的增長,社會互動也變得日益頻繁。這些互動便於人們交流知識和想法,其創造力會進一步爆發。這說明,隨著社會互動的增多,人類的創新能力能夠獲得大幅度的提高。另外,在這個過程中,人口密度的增加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i] 馬特·裡德利. 理性樂觀派:一部人類經濟進步史[M]. 閭佳 譯.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59.

[ii] World Population by Year. http://www.worldometers.info/world-population/world-population-by-year/(2019年檢索)


相關焦點

  • 推動集體智慧進化的因素4:提高人口密度
    就像放大鏡能聚集光線一樣,我們也要想辦法把眾人的智慧聚集起來,以釋放集體智慧的能量。我們發現,提高人口密度就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提高人口密度,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這樣一來,就有助於解決問題,同時也有助於創新。其結果是,它為提高集體智慧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前面曾提到農業能增加人口數量。顯然,它不僅可以增加人口數量,同時還能提高人口密度。事實正是如此。
  • 《集體智慧》06/特徵30:不斷擴展
    事實上,這一點可以從人類的進化過程中得到驗證。在漫長的數百萬年裡,人類的腦容量能夠不斷增加,同時其神經元數量也隨之不斷增長。當然,在相對較短的時期內我們很難發現這種變化。例如,在最近的幾百年裡,無論是腦容量還是神經元數量,其增長都極為緩慢,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毫無疑問,這限制了人腦的進化,更重要的是,它也限制了個體智慧的提升。
  • 《集體智慧》01/什麼是集體智慧?
    所有的智慧都是集體的。——科學史學家喬治·戴森[i]在1859年,一本即將產生巨大影響的書籍出版了,它就是《物種起源》。在這本書中,達爾文提出了一種重要的科學理論——生物進化論。通過這個理論我們認識到,地球上的物種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演化發展。
  • 《集體智慧》02/特徵3:至關重要的通信網絡
    其結果是,它能增強集體智慧,使得整個蟻群能夠像一個大腦那樣運作。其實,不只蟻群內部有通信網絡,人腦內部也有類似的網絡存在。在人腦中,存在著大量的神經纖維。它們就像纖細的網線一樣,將數百億個神經元聯結在一起。雖然每一根都不長,其中絕大多數都不超過1米,但是由於數量巨大,以至於總長度竟達到了驚人的幾十萬公裡。
  • 世界人口史!未來40年,亞洲人口可能再增加13億
    導讀:20世紀初,全世界人口總數是17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為70多億,2025 年世界人口將突破80億,2050 年將達到100億,達到全球人口峰值。未來40年,亞洲人口數量可能再增加13億,非洲的人口也可能增加1倍,達到 21 億。影響人口增減的兩個重要因素是死亡率和出生率。
  • 發布OTA智能社區 實地集團推動智慧人居可迭代發展
    與傳統社區及目前國內的其他智慧社區相比,實地集團此次發布的智慧社區最大的不同就是支持智能硬體、軟體、算法和服務通過OTA的方式不斷地更新升級,硬體接入的類型、數量不斷豐富,軟體實時更新,由此所形成的解決方案也將逐漸增加且更具個性化。這也意味著,整個社區的生態系統能夠像一部智慧型手機一樣持續更新升級。
  • 聯合國預測顯示,2100年全球人口將超110億,中國人口數量令人擔憂
    對於任何國家而言,人口問題始終都是無比值得關注的一個重點話題。因為考慮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國家必須儘可能的實現人口守衡,只有達到一定的平衡點,才可以在各方面的考慮上有更加充分的保證。否則的話,國內將會出現一定嚴重程度的各種危機。
  • 人民日報:10多個省份人口流失數量超過200萬
    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較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中,人口淨流入地區有14個,淨流出地區17個,人口流失數量超過200萬的省份已超過10個,省際人口流動呈加速態勢。人口流失數量最多的安徽省,已有962.3萬人在其他省生活或工作,佔到全國跨省流動人口的11.2%。
  • 王亞華等:小農戶的集體行動邏輯
    此外,小農戶的耕地細碎化特性還從多方面影響到農村集體行動的形成,如耕地細碎化降低了小農戶對農業生產的依賴性、加大農戶參與農村集體行動的壓力、增加不同小農戶之間的分歧等多種方式減弱農村集體行動能力(Manjunatha等,2013)。在正向影響方面,小農戶的耕地細碎化也可能會間接增強集體行動的能力,其機制是通過土地流轉這一行為產生影響。
  • 人口數量轉折點將在10年內出現,將迎「3類」變化,事關所有人
    我國的人口數量基數非常龐大,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數據顯示,2019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2019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出生率為10.48%;死亡人口998萬人,死亡率為7.14%,自然增長率為3.34%。
  • 人口因素如何影響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
    我選了國家的人均的專利數作為描述創新能力的數量指標,這個指標在各個國家的差異十分明顯。 韓國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它的人均專利數是全世界人均專利數平均數的16倍。再回頭來看中國,是世界平均的0.6倍。曾經陷入了中等國家陷阱的巴西,它的人均專利數是世界平均的0.2倍。
  • 《集體智慧》01/令人驚訝的動物群體
    它們從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草原出發,歷經3 000公裡,最後抵達肯亞的馬賽馬拉草原。在這個漫長的旅程中,角馬群需要利用集體智慧,克服路途中遭遇的種種困難。角馬的目的地可謂相當遙遠。這意味著,在長久的旅途中,一般人很容易迷路。即便如此,角馬沒有攜帶地圖就啟程了。那麼,它們是怎樣知道該從哪裡走的呢?原來,角馬群裡是有「領隊」的。這些「領隊」通常由年長的角馬擔任。
  • 黑猩猩也會使用工具,為什麼沒有進化出智慧文明?
    一個星球能夠產生智慧生命,是由這個星球所處的空間位置、各種自然條件的客觀因素,加上非常多的「偶然性」疊加之後的綜合產物。而我們的地球就是這樣的「幸運兒」,在漫長演化進程中,在依賴得天獨厚溫床的孕育下,逐漸形成了簡單的生命體,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演化,形成形形色色的生物世界。而我們人類又從生物世界中脫穎而出,形成了地球上獨一無二的智慧文明。
  • 【熱門考點】 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從海南「搶人落戶...
    2.人口遷移影響的分析思路  (1)辯證角度: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  (2)區域角度:對遷出地影響和對遷入地影響。  (3)三大要素角度:對生態環境、經濟、社會三方面影響。  (4)具體方面:人口遷移對人口數量、性別比、職業構成、產業結構、交通、社會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響。
  • 性,進化的途徑
    生命物質是由低等生命物質向高級生命物質進化的。達爾文的進化論一直存在爭議和懷疑,也有人提出,生命物質用進化不是很貼切,演化比較貼切。我是比較贊同進化學說,我們可以簡單地來判定,目前我們可以預知的是只有地球上存在著生命物質,並且高級生命物質存在許多共同的特徵。
  • 前景分析:多重因素推動下服務機器人發展空間較大
    作為更接近消費端的服務機器人,在人口老齡化加劇以及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推動下,未來市場發展空間非常廣闊。根據機器人的應用環境,國際機器人聯盟(IFR)將機器人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其中,服務機器人是指除工業機器人之外的、用於非製造業並服務於人類的各種先進機器人,主要包括個人/家庭用服務機器人和公共服務機器人。
  • 中國各省人口排名2017 全國總人口數量139008萬人(表)
    數據顯示,2016年,廣東分區域常住人口數量依次為:珠三角5998.49萬人、東翼1735.58萬人、山區1672.47萬人、西翼1592.46萬人,分別佔人口總量的54.54%、15.78%、15.20%和14.48%。  與上年相比,珠三角、東翼、西翼和山區的人口數量分別增長2.11%、0.48%、0.58%和0.5%。在珠三角快速增長的同時,粵東西北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 首都功能核心區街道辦轄區常住人口數量確定:不超過10萬人
    首都功能核心區、首都功能核心區之外的中心城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及其他區域的管理幅度、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社區居委會數量佔比等進行了精準界定。今後,首都功能核心區街道辦轄區面積一般不小於2平方公裡,常住人口一般不低於5萬人、不超過10萬人,其他的街道辦事處轄區常住人口不超過15萬人。本市將推動城市化成熟地區的鄉鎮、地區辦事處向街道辦事處轉制,逐步撤銷地區辦事處。
  • 首都功能核心區街道辦轄區常住人口數量確定
    首都功能核心區、首都功能核心區之外的中心城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及其他區域的管理幅度、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社區居委會數量佔比等進行了精準界定。今後,首都功能核心區街道辦轄區面積一般不小於2平方公裡,常住人口一般不低於5萬人、不超過10萬人,其他的街道辦事處轄區常住人口不超過15萬人。本市將推動城市化成熟地區的鄉鎮、地區辦事處向街道辦事處轉制,逐步撤銷地區辦事處。
  • 未來,世代人口數量落差超過1億人,樓市將面臨「人口斷崖」
    而「90後」人口總數相比「80後」減少了1172萬人,「00後」人口總數相比「90後」又減少了4736萬人。如果以20年劃分人口世代,「00-10後世代」總人口相比「80-90後世代」減少了1.1億人。也就是說,未來十到二十年,中國世代人口落差超過1億人,這並不是一個小數字,已經遠超過了德國、英國、法國等國家總人口,人口數量的劇烈變動將帶來廣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