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不敵眾,不僅在力量上,在智力上也同樣如此。事實證明,有時候小團隊很難解決那些困難的問題。例如,當建造一座跨海大橋時,面對諸多挑戰小團隊就難以應對。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人多智慧也就越多。這時只要廣納人才,就可以通過增大集體規模來提高集體智慧。就這樣,很多困難的問題在眾人的努力下往往都能解決。這個方法對整個人類也同樣適用。我們發現,更多的人口可以帶來更多的視角、更多的想法以及更多的創新,可以解決更難的問題。所以說,通過增加人口數量,可以有效提高全人類的集體智慧。
相反,如果人口數量過少,集體智慧就減少了來源,就會陷入發展的瓶頸期。事實上,原始社會發展的速度非常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口數量太少,集體智慧水平太低。[i]在幾百人的部落中,即使有新技術出現,也容易消失,因為會的人少容易失傳。也就是說,很難積累新技術。這說明,原始部落缺乏有效的存儲機制。正因為如此,就像熊瞎子掰苞米一樣,許多知識可能得而復失,很難讓知識積累下來。最終結果導致,原始部落發展緩慢並長期保持落後的狀態。幸虧這種狀態沒有一直持續下去。雖然原始部落發展緩慢,但是古人類還是找到了許多增加人口數量的方法。例如,他們學會了烹飪,也就是用火燒煮食物。
相比生食而言,烹飪能有助於消化吸收更多的營養。其結果是,它增加了食譜,並拓展了食物來源。像土豆、豆角這類無法生吃的食物,經過烹飪後,現在都可以吃了。另外,通過燒煮生肉和剩飯菜,還可以殺滅食物中的細菌,以避免細菌感染。這樣一來,古人類就不容易因拉肚子而損失能量。由於烹飪可以幫助古人類吸收更多的營養和能量,進而能增加人口數量,所以烹飪能以間接的方式提高集體智慧。所以說,學會烹飪是集體智慧進化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對人類的影響十分深遠。
與此同時,在石器時代,古人類還學會了如何使用弓箭和長矛。事實證明,這些狩獵工具可以幫助獲取更多獵物。它們和烹飪一樣發揮了類似的作用。此外,通過燃火取暖和修建房屋,可以將人類的生存區域延伸到寒冷地區。其結果是,在最近的十幾萬年裡,通過不斷遷徙人類不但走出非洲,而且將足跡擴展到了全球,開拓了大量新的棲息地。在這廣闊的天地裡,人口數量獲得了進一步增長。
之後,農業開始發揮作用。利用農業,人類培育了眾多農作物,例如小麥、稻米、玉米,等等。不僅如此,藉助化肥、農藥等農業技術,又迅速增加了農作物的產量。當然,最關鍵的是,在每單位土地上,農業能夠提供更多的食物。這樣一來,相比狩獵採集而言,農業就能使地球養活更多的人,進而能夠大大增加人口的數量。所以說,農業革命的成功是集體智慧進化的又一個裡程碑,對人類的意義非常重大。
另外,醫療衛生機構也能增加人口數量。事實正是如此。我們看到,醫療衛生機構可以增加新生兒存活率。不僅如此,它還能治療各種疾病,例如鼠疫、天花、流感,等等。這意味著,通過治療各種疾病,醫療衛生機構可以降低死亡率,並且能夠增加預期壽命。顯然,戰爭和疾病一樣,也容易導致人口死亡,不利於人口數量的增加。相反,和醫療衛生機構類似,和平的環境能降低死亡率,同時能增加預期壽命,進而有助於增加人口數量。
* * *
就這樣,藉助烹飪、遷徙、農業等因素的影響,以及醫療衛生、和平等因素的影響,全球人口數量持續增長。到了2019年,全球人口數量已達77億。[ii]然而在公元前5千年,據估計這個數字還僅有5百萬。換句話說,在短短的7 千年裡,全球人口數量就增加了1 500倍,實現了爆炸式增長。這就像稀稀落落的小樹林,終於成長為茂密的大森林。更令人興奮的是,隨著人口數量的爆炸式增長,集體智慧也隨之大幅提升。所以說,人口膨脹、人口爆炸並不完全是壞事,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是好事。
如今,孤軍奮戰已很難取得重大的創新成果。相反,要想做到這一點,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依靠集體的力量。事實正是這樣。人群的規模越大,能做出貢獻的科學家也就越多,獲得技術突破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藝術領域也同樣如此。隨著藝術家不斷增多,大量的藝術品就會隨之不斷湧現。所以說,人口增長是技術進步、藝術創作的發動機。另外,隨著人口數量的增長,社會互動也變得日益頻繁。這些互動便於人們交流知識和想法,其創造力會進一步爆發。這說明,隨著社會互動的增多,人類的創新能力能夠獲得大幅度的提高。另外,在這個過程中,人口密度的增加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i] 馬特·裡德利. 理性樂觀派:一部人類經濟進步史[M]. 閭佳 譯.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59.
[ii] World Population by Year. http://www.worldometers.info/world-population/world-population-by-year/(2019年檢索)